文贵求真——作文人本教学初探

小编:admin

学生作文无病呻吟,凭空捏造,甚至抄袭了事,比比皆是,几乎成为一大通病。在此,作文训练被扭曲,作文功能被异化,令人担忧。究其原因,我以为有如下几条:

1、应试教育的流弊。

应试作文要求呆板,诸如思想健康,中心明确,内容具体,条理清楚之类,外加字数不少于多少字,状如“八股”。而对作文内容是否真实,感情是否真挚,却不置一词。以致出现学生考试编作文,以博高分;教师鼓励背作文,以备“组装”的怪现象。

2、教师指导的无力。

教师指导多为匆匆指导,空洞指导。所谓匆匆指导,就是作前缺少孕伏。作文是长效应劳动,只有大量吸收,才能倾吐;只有具备丰富的生活积累,才能写出好文章。漠视学生现状,将“无米”作“有米”,此“炊”如何能成?所谓空洞指导,就是教师指导缺乏务实态度,尽说套话,致使作文要求人人会说,却又人人不得要领,为虚假文风的滋生提供温床。

3、教材内容的隔阂。

教材一味强调作文的德育导向功能,以致内容脱离学生实际,造成隔阂。例如,在一次写人作文中,教材提示学生可写助人为乐的XX,公而忘私的XX等。其实,在学生的生活圈中,这样的人是很少的。他们所接触的恐怕大多是平凡人:助人未必为乐,为公未必忘私。更有甚者,提供一则真假难辨的材料让学生写感谢信,却要求内容真实,情感真切,荒唐至此!远离学生生活的作文必然导致虚假,虚假作文又如何能实现其教育功能呢?

4、虚假风气的影响。

浮夸虚假已不同程度地侵入了学生的生活。诸如为了通过上级部门检查,教师“教育”学生说假话;为了孩子取得好成绩,家长代劳他们的实践性作业;为了获得好名次,师长另起炉灶性地修改学生的参赛作品之类的现象已数见不鲜。弄虚作假甚至还博得了好评。这一切不能不导致学生求真意识的消退。

如何真正恢复作文思想表达,感情抒发的功能,使之成为学生生命活动的一部分呢?我认为作文教学必须“以人为本”。上述四种,均不同程度地忽视了学生的思想、情感、个性,而把他们视作附庸、工具,教学或多或少地带上了某种功利色彩,这是导致假文泛滥的根源。古人云“缀文者情动而辞发”,情动于衷,方能言之成文,一个健康而丰富的情感世界是学生作好文的保证;教师是否“目中有人”,是否充分尊重学生,决定着学生情感世界是否健康丰富,这是能否扭转学生虚假文风的关键。在此思想的指导下,我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诉诸笔端求教于方家。

1、引导参与,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作文教、学之间的关系,决不是教师居高临下,你讲我听,我说你作,而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帮助的平等关系。“帮助”两字很重要,它不是指令,更不是强迫,而是积极引导学生参与,通过深入参与,增强其主人翁意识,充分发挥其主体精神,从而主动地反映生活,表达对生活的感受。

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就应该多与学生商量,倾听他们的意见。有些作文训练,学生普遍不爱写,不妨取消,换成他们爱写的内容。“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叶圣陶先生语)把准了训练点,写什么内容均无关紧要。

教学的透明化也很重要。学期伊始,我便把原本秘而不宣的学期作文教学计划向学生公布,帮助学生制订选材计划,诸如材料方向,日程安排等等,或观察,或采访,或参观,或考察,或组织活动……进行素材搜集。并且通过座谈形式经常性地组织交流,与学生商量解决活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样每次作文时,学生早已成竹在胸,有记录(或观察记录,或采访记录,或活动记录等),有感受。如一次写人作文训练,有的学生不仅有丰富的记录,而且还画了不少人物的神态、动态速写,甚至还有照片资料呢!明确了努力方向,自由活泼地去体验生活,符合孩子好动、好奇、好胜(或者说对成就感的追求)的心理,他们劲头如何不高呢?

久而久之,学生不但能完成计划内任务,而且平时还能留心观察,积累素材。“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诗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正是这滚滚“活水”的“源头”吗?

2、以心会心,展现学生丰富的心灵。

一个个学生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有感情,有个性。他们需要理解、尊重,也渴望向自己信赖的人倾吐心声。不少教师高高在上,一味维护师道尊严,不知不觉地走到学生的对立面,师生隔膜,学生思想情感内敛封闭。如果教师能充分认识到这一切,以心会心,那么学生的思想情感则外向开放,逐渐展现他们丰富的心灵。

这一点我是有感触的。我常把自己融入学生当中,与他们一起游戏,一起聊天,一起劳动,一起讨论班级工作,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因而我常能听到学生的心里话:有的让你评判,有的让你解答,有的则是一种倾诉……我常想,作诗工夫在诗外,其实作文工夫又何尝不在文外。只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才敢向你放胆直言,坦露心扉,你才能进入学生的心灵。日记的变化就是一例。以前“老三篇”(捡钱包,推车过桥,送小孩回家)充斥,如今它成了学生说心里话的一个阵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事无巨细向你诉说。对每篇日记,我都有寄语,它成了师生进行心灵对话的工具。

例如,期末阶段,由于统测,学习紧张,张益飞同学便写了一则日记:

“丁铃铃”随着一阵清脆的上课铃声响起,我们又开始了紧张的常识考试。那一道道复杂的题目把我搞得头昏脑胀,好象在梦里似的。在六(1)班那优美歌声的催眠下,我的上下眼皮不住地打起架来,真恨不得一头倒在桌上呼呼大睡。

哎,说昨天睡得太晚吧?我又没熬夜,新闻联播播完就睡了,早上也没早起,这其中的原因真说不准。不过,有一点我可以肯定:那大批的作业,那大量的考卷,怎不让我头昏脑胀呢?脑灵素呀,红桃K呀,鳗钙呀,这些吃了一点效果也没有,反而越吃越胖。

哎,真希望毕业考试能够顺利通过啊!

阅后,我作了如下寄语:

我去“交涉交涉”,给你们减减压。不过,可别信脑灵素、红桃K

之类东西的宣传广告,要相信自己的力量!作息有规律,平时加强体育锻炼,你一定能够摆脱困境的!试试?

这些日记,长短不等,但都情真意切,批阅它确实让人感受到学生是多么可爱!

3、生活作文,领会写作的本质。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在人的生活过程中,往往会遇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与心灵相碰撞,从而产生困惑、兴奋、激动、痛苦等情绪体验,产生自我疏导的需要。可以说,作文是人的生命活动的一部分。如果作文训练为了某种功利性的目的而进行,脱离了学生生活,那么必然导致作文的异化。因而,我主张写作生活化,用我眼,用我手,写我思,抒我情。

写作生活化,首先是写作动机的生活化。写作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一个人源于生活中的碰撞而产生的需要。因此,要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培植这种思想。如何实施呢?

第一,我们可以在有限的几篇规定作文之外,安排大量自由作文,让那些憋在心里的“闲话”、“闲事”有发表的机会,从中获取情感的畅快。

第二,在生活形式中进行写作。在生活形式中进行写作,才是真格儿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真格儿地满足生活的需要。譬如,在丢失东西时学写寻物启事,就比任何时候都要有效。时下的“情境作文”,依据也是如此。生活模拟得*真也能使学生心灵产生碰撞。

第三,训练应低龄化。作文可以从一年级开始,因为他们纯真大胆,较少顾虑或机心。他们认为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泛灵化),我们经常可见小孩子抱着小狗、小猫,甚至布娃娃自言自语。这分明是一种内心情感的宣泄,引导他们写下来,便是极其动人的作文。可惜,对此过去我们重视不够。

其次是作文评价的生活化。生活中,我们常能看到不少学生聚在一起评论电视剧的情景,热烈异常。作文评价也需要这种自然的形式,一种感之于心而发乎言的自由与不拘,姑且称之为“生活化”。以下是几种评价方式:

先说漫谈式。开展漫谈式评价,首先要打破规整的班级组织形式,创设漫谈的宽松环境;其次学生相互传阅作文,针对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发表评论,不作“上纲上线”;最后记录,可进行二次交流。

再说自评式。作文之后,可说说写写自己的写作情况:自己最感动的部分及其原因,自己有所感却不会用文字形容的苦恼等等。作后反思,一切都是那么自然。

另外还有推荐式(向他人推荐作文,叙述推荐理由),寄语式等。

最后,引用1989年美国波士顿最杰出教师金苹果奖获得者吉尔伯特·阿亚拉帕里拉的作文教学方法,以为借鉴:

孩子们心里想什么,就潦潦草草写什么,根本不注意语法拼音或发音。他们与同学们一起阅读自己的作文并且评论。

然后就是文章的组织问题,学生们互相打分:哪些话或哪些形象对他们有吸引力;哪些东西他们不能理解;他们的反映如何:是发笑了呢?是变得忧伤了呢?还是失去了兴趣?然后他们同我商讨,不过决定权*在他们手里。我告诉他们,没有什么对或错的故事,每篇文章都是精彩的故事。

他认为:“他们写作文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表达他们自己的观点。”同时他不觉得这样做放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更不是放弃对学生的语言训练,而是“教学工作确实进行了,不过以有趣的方式进行的,他们是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进行语法、拼写、泛读以及写作的基本功训练的。”

综上所述,只有尊重学生,立足学生开展作文教学,方能杜绝为文造情的现象,恢复作文本来功能。“以人为本,崇尚个性”是素质教育的本质,也是作文教学的原则。

(本文曾获全国小语会作文教学论文评比二等奖)

附表:小语第11册作文选材计划

小语第11册作文选材计划

写作日期

作文题目

选材日期

选材指导

9月27日

童年趣事

9月1日

9月15日

1、自己回忆童年趣事

2、向父母等他人采访有关自己小时侯的趣事

3、搜集自己小时侯有趣的照片

10月11日

我尊敬的一个人

9月16日

10月8日

1、确定要表现的人物

2、为什么尊敬他?发现他身上的可贵之处

3、有针对性地跟踪观察,注意他的一言一行,可进行片段练习

4、记录能反映他品质的事件

5、也可进行调查访问

10月25日

写板报稿

10月9日

10月23日

1、记录校内、班内新近发生的事或现象

2、能稍作评论

11月7日

写一处景物

10月24日—

11月5日

1、确定观察对象,抓住最吸引你的景物观察

2、注意观察景物的色、形、神,并能展开想象

3、可对重要景物的局部进行写生,并作片段描写

12月8日

______老师二三事

11月6日—

12月7日

1、确定观察对象

2、明确他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3、记录该老师的习惯动作,习惯语言以及表情变化。可用漫画或速写表现,并作片段练习

4、记录能表现该老师性格、品质的有关事例

5、也可对他本人或其他老师进行采访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上一篇:多彩的儿童生活--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下一篇:2022小学四年级专题教育教案教学计划最新

素质提升活动个人心得体会(专业18篇) 2023年历史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历史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历史教案(通用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