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入威尼斯,让“情趣”与“言语”相融

小编:admin

【设计理念】

1.学习散文,我认为情感是基点是核心。这篇文章作者虽然是比较客观地介绍着威尼斯。但是,设身处地地“披文入情”,就会感受到“情趣”。文章围绕着“小艇”来展开的。但是,教学不应该仅仅关注到小艇,更应该通过本课放眼世界,了解异国的独特风情。因而,我紧紧抓住“有说不完的情趣”将文章串联起来。这样,文路、情路、教路、学路就统一起来了。

2.朗读是再现画面、激情共鸣的最好办法,也是语文学习最根本的途径。“语言和情感,内容和表达”应该是交融的。教学时,力求通过变式的朗读让学生得意亦得言。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依意思确定多音字“夹”的读音。

2.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引领学生走进威尼斯,感受威尼斯的异国风情。

3.学习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方法,并体会比喻句、侧面描写的表达效果。

4.积累语言。背诵课文相关段落。

5.对比阅读,感受同一主题不同风格的作品。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出示:离开罗马刚刚一个小时,道格拉斯G型客机就缓缓地向低空俯冲,我从舷窗向外眺望,一片蔚蓝色的世界:天,是蓝的;地,也是蓝的。水天连接的远处,耸立着几处高楼和尖顶教堂,仿佛在蓝色的盆景里点缀着一簇簇的村落……

多么令人向往的威尼斯啊!

师:这段话写的是哪里?(板书:威尼斯)

师:你读出一个怎样的威尼斯?(生:水天一色的、蓝蓝的)

2.介绍:(图片)

威尼斯的意思是“海中的城”。它是意大利著名的旅游城市,意大利就像一只长筒靴,而威尼斯就是这只长筒靴靴腰上的一颗明珠。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威尼斯的小艇

3.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

2.各有侧重,检查生词:

纵横交叉操纵自如(侧重理解意思)

这两个词语分别写了谁?两个“纵”字,意思一样吗?

船舱船艄(侧重字形)

保姆祷告雇定哗笑翘起

(读准字音,理解“雇定”;指导“祷”字;)

“祷”:“礻”多与祭祀有关,向神求福求平安求长寿。

夹了货物夹着圣经(多音字的判断)

请根据下面字典中的义项,选择正确的读音:

jiā:①使处在两者之间。

②从两旁同时向同一对象用力或采取行动。

③掺杂。

④夹子。

jiá:里外两层的(衣被等)。

练习判断读音:

夹袄夹衣夹被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常有读错的,请看这一组:

夹菜雨夹雪皮夹子

设计意图:高年级的学生在字词的教学上,应该侧重于规律的把握和运用能力。“夹”字的教学侧重于工具书的实际运用。对学生辨析多音字的读音会有迁移。

3.指名读课文,思考:围绕小艇写了几方面内容?

4.先不急着回答,教大家一个方法:再默读一遍课文,读完一段,停下来想一想,每一段主要写了什么?然后再概括。

梳理课文结构:

哪几个自然段写了乘坐小艇游览威尼斯的所见所闻?(3----6自然段)

设计意图:对课文进行概括始终是学生的难点之一,要舍得在此处给时间,教给方法。逐段思考再归并是最简便的方法,要进行训练。

三、感受小艇特点品味表达特点

1.小声读课文第2自然段,划出概括小艇特点的词或短语。

作者短短的几句话,就抓住总体,部分,行动的特点从三个方面进行描写。

2.用你的朗读把小艇的特点清清楚楚地送进大家的耳朵。

指名读并进行指导。

3.你的头脑中出现了小艇的形象了吗?再读一读课文,作者是怎么进行描写的,让小艇如此形象?(比喻句)

4.边读边想象,哪个比喻特别形象?

预设:A“独木舟”学生比较陌生。师可以介绍:独木舟就是用一根大木头挖空做成的船。突出了“长、窄”的特点。

B为什么不比作香蕉、镰刀?

想象:上面是深蓝的天空,弯弯的月亮像小船;下面是蓝蓝的水面,弯弯的小艇像新月。天上有月,水中亦有月。你有何感受?富有美感,富有诗意。倘若比作香蕉、镰刀,这样的美荡然无存!

C“田沟里的水蛇”突出了灵活,随心所欲。

5.看图片,丰富表象,指导感情朗读。

6.背诵第二段。

设计意图:这段教学体现学习的层次性。写了什么──怎么写的──积累语言。通过朗读,读出鲜明的特点;通过朗读,读出呼之欲出的形象。

四、乘舟游览感受“情趣”──体验乘小艇之“情趣”。

光看小艇就很有意思了,如果我们置身其中,又会有怎样一番惬意呢?接下来,我们就要乘坐威尼斯的小艇,去游览威尼斯,去看看那里的景,那里的人,那里的风情。谁带我们出发?

1.指名读第3自然段。

2.好一个“说不完的情趣!”这“情趣”是什么意思?(情调趣味)

3.这情调,这趣味就在文字中!请大家设身处地地来读课文,你从哪里感受到了“情趣”?

设计意图:抓住“说不完的情趣”将教路、学路和文路统一起来。

4.学生汇报,教师随机丰富内容,引导感受情趣:

预设:

1)“打招呼”:怎么个情趣?游客们,大家打一打招呼!

采访形式:你从哪里来?

可能语言不同,也可能肤色不同,但是,一点儿也不觉得陌生,这样热情。真有情趣!

2)“古建筑”:威尼斯是个历史悠久的城市,已有1500年的历史。古韵十足!看,庄严而热闹的圣马可广场,别致而典雅的哥特式古建筑,巧夺天工般的教堂顶部设计,肃穆的教堂,繁忙的码头──大家这样的激动,发出这样的惊叹,这就异国风情为我们带来的情趣!

3)“古桥”:威尼斯由118个岛屿,117条河道,401座桥梁连缀而成的“水都”。在圣马可广场一侧,有一座著名的石桥叫叹息桥。它名字的又来很有意思。它是被判处死刑的囚犯从监狱走向刑场的必经之路,每当走过这石桥,和桥下的亲友诀别,囚犯都会叹息,都会悔恨,叹息桥因此而得名,它屹立在那里,告诉过往的人们,要从善。一座桥蕴含着深意,蕴含着文化──看着这样的形式不同的古桥,有没有情趣?

5.带着你体会到的情趣地读一读。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和教师的简单介绍,让很抽象很陌生的城市鲜活起来,为后面的学习打下情感的铺垫。另外创设“打招呼”的现场,让学生很自让地走进了文本的情境,贴近了作者的内心,“设身处地”地读就不是一句空话!

第二课时

一、开门见山直接导入

这节课,继续我们的威尼斯之旅!

二、“情趣”之──体验船夫驾驶技术之高超

1.威尼斯有一条规定,是这里独有的──不准任何车辆进入,因此,小艇就是这里的TAXI,于是,也就造就了这样一群身手不凡的船夫!

2.自由读课文4段:你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请用──画下来。

3.依生汇报:

出示:“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

一读:变换方式引读,指导读出语气:

我们变换一下朗读的方法:老师读一部分,同学们接读后面的部分。

师: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生:)。

师:不管怎么拥挤,(生:)。

师:遇到极窄的地方,(生:)。

(老师与个别学生对话,随机以教师的语气来启发、指导学生朗读。)

二读:引导发现表达──层递的特写镜头

发现了吗?同学们读的部分是──船夫的表现;老师读的部分是──船夫遇到的情况。

大家注意到“极”字了吗?是指速度特别快,快得不能再快了。速度这么快,最怕的就是“拥挤”,可是船夫怕吗?不仅不怕拥挤,连极窄的地方也不怕,你瞧,船夫的速度不仅没有减速,还在玩特技……

作者就是抓住了这三个特写镜头来进行描写,而且这三个特写镜头一个比一个惊险,层层递进,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恍若就在眼前。

现在,游客们都坐好了,跟我来!齐读。

三、读体会侧面描写的表达效果:

你就置身于这样的小艇里,什么感受?(很刺激、惊险)──有说不完的情趣!

作者又有怎样的感受呢?

出示: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前面的描写已经很充裕了,这一部分多余吗?

作者在以自己的感受唤醒读者的感受,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如果去掉就不能唤起我们这样的感受!

如果说前面几句是正面的直接地对船夫的驾驶技术进行描写,那么,这一句就是以自己的感受侧面的间接地来写,衬托船夫。二者结合起来,更具说服力!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是否也可以借鉴呢?

一读:读回归整体

让我们再一次与作者感同身受!

设计意图:“朗读就是理解,朗读更是发现!”(窦桂梅)本段的四读从整体──部分──整体,在变式的朗读中,让画面立体起来,引导学生发现作者的写法特点,“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三、“情趣”之──体会语言的音乐美、意境美

过渡:沐浴着威尼斯柔和的海风,让我们看一看威尼斯人白天到夜晚的生活吧。

一读:深入文字,体会人与艇的关系

默读5.6自然段,想一想:威尼斯人和小艇有怎样的关系?

引导体会:息息相关,离不开小艇:

谁离不开?──商人、青年妇女、小孩、老人……

干什么离不开?──做生意、呼吸新鲜空气、去教堂、去看戏……

什么时间离不开?──白天晚上都离不开

小结:形形色色的人,从早到晚都离不开小艇,可以说,小艇与人们同醒同睡!

设计意图:小艇与威尼斯人息息相关,几个层面的追问让息息相关不再是一个概念,得到了具化。明白了作者本段的写作意图!

二读:乐曲与文字实现通感体会情趣

小艇醒来时,威尼斯就──热闹、喧哗、繁忙;

小艇入睡时,威尼斯就──沉寂、宁静

设身处地地读课文5.6段,你会感觉到这部分文字如同音乐一般,有活泼、明快的部分,也有柔和、细腻、温婉的部分。请选择你最有感受的部分体会着读一读,你觉得该给这部分文字配怎样的乐曲?

?“入夜”部分:你要配一段怎样的乐曲?(舒缓、静谧感的)

指导:以萨克斯曲《永恒的爱》配乐来读。

我们不仅读出了音乐一般的美感,还感受到了诗意,改变为诗行来读。

文字富有诗意,威尼斯的夜晚同样浪漫的情趣!

?“戏院”部分:节奏有变化,逐渐慢些。

指导:这部分的画面极富动感,是因为作者描写时,运用了几个连续性的词语,“簇拥──散开──消失──哗笑──告别”师读词,引导学生想象。

三读:合作读整段,一动一静中提升感受

让我们聚焦于文章第6自然段,先动后静,读的时候,先明快后舒缓。男女生合作读6自然段。

小结:这一动一静中,我们读出了一份情趣,一份情调与趣味!

设计意图:朗读的变式给学生的学习注入了活力,让学生的学习有了创意。“动”与“静”不就是一段乐曲吗?

四、拓展阅读链接体会不同风格

1.回顾全文,威尼斯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一个词、一句话肯定不能表达清楚我们此时的内心,但是在我们心中却充满了对威尼斯的向往和憧憬。作者也同样回味无穷,因而用了“说不完的情趣”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2.的确,威尼斯很神奇,但凡去过的人都像着了魔似的,对她念念不忘。有一位法国作家乔治桑写了《威尼斯之夜》。

从题目看:两位作家的选材是不一样的,马克吐温先生抓住了威尼斯最有特色的,最有代表性的“小艇”来介绍威尼斯;而乔治桑则描写最迷人惬意的威尼斯夜景。

那么,让我们读文章,欣赏乔治桑先生怎么写的。(生美读自己有感受的部分)

师:两位作家风格不同,马克吐温先生将情感蕴含在文字中,而乔治桑则很直接地将溢美之情传递给了我们。虽然两位不同,但都让我们产生了对威尼斯的向往、憧憬。我们希望有一天会乘坐“刚朵拉”去游玩,一睹船夫的风采;我们也向往那恬静、惬意、浪漫的威尼斯之夜。

设计意图:阅读链接该如何与课文链接?不同于课文教学,但是,编者安排总是有意图的。解读本课的阅读链接,应该是立足于不同作家的表达风格,让学生有所感悟。

3.吊胃口、抖包袱──推荐课外阅读作品:

?朱自清先生在散文《威尼斯》一文中,开篇直抒胸臆:威尼斯真是个别致的地方!究竟如何别致?下去找一找,读一读。

?还有一部传世的著名喜剧《威尼斯商人》,是天才作家莎士比亚的作品。想听这个充满惊险和睿智的故事吗?听老师慢慢道来:一个厚道仗义的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为了帮助朋友结婚,向高利贷人夏洛克借了三千金币。夏洛克一直很嫉妒安东尼奥,想趁机报复他,于是,就让他写下借据:说如果三个月还不上,就要让他用身上的一磅肉来偿还。可是,不幸的是,安东尼奥的商船下落不明,夏洛克将他告上法庭,安东尼奥能躲过这一劫吗?下去大家找来读一读,结局会让你大吃一惊!

设计意图:怎么才能让课外阅读推荐不是冷冰冰的布置?我采用了“欲言又止”的方式,只介绍一部分内容,将悬念和惊险留给学生自己去找到进行阅读的方式,抖抖包袱而已!

五、布置作业注重观察与资料搜集:

任选一个小练笔:

1.用一段话写一写家乡的某处景或某个物,要写出特点来。如:家乡的黄包车夫……

2.以“水上城市威尼斯有说不完的情趣!”为始句,结合你搜集的新鲜资料,介绍一下独特迷人的威尼斯。

设计意图:高年级的“读写结合”可以留给孩子观察和搜集的时机,让练笔成为课堂的延续!

语言和情感是教学的归宿

──《威尼斯的小艇》教后反思

决定要研究《威尼斯的小艇》这一课,开始并不是因为喜欢,而是因为作者是马克吐温。反复地读,感情还是没有升温。文章没有绚丽的语言,没有华丽的修辞。如果连自己也没有情感,那么,课堂上学生又会是哪般情形!

首先了解威尼斯。上网寻找关于威尼斯的图片、阅读关于威尼斯的文章,看着水天一色、碧海青天的景致,我被那异域风光震撼了。心中有了情,再看文字,居然也不再冷漠。“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我知道,自己迈开了第一步。

区区480字的短文,作者却抓住了威尼斯最有代表性的小艇展开,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幅的画面。作者有浓墨重彩的描绘,也有轻描淡写的勾勒;有起承转合的布局,也有轻重缓急的节奏。然而,这都需要读者深入到字里行间,才会感受到那一份“情趣”,如果草草了事,是不会有这份享受的。“涉浅水者得龙虾,涉深水者缚蛟龙”!

其次,发掘课文表达。马克吐温先生的文笔简洁、干净,文章有许多值得孩子们在写作时借鉴的地方。比如:第二自然段对小艇的描写,一是比喻很形象贴切,让读者浮想联翩。一个“新月”更是富有意境!二是抓住了小艇的特点,而三个特点有整体、有部分、有行动,很有顺序。又比如:船夫的驾驶技术一部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正面描写让“特别好”不成为一句空话,侧面描写唤起读者身临其境的感受,衬托出了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再比如:第六自然段,一动一静中让威尼斯更富有诗意。如此的表达,不是告诉学生本文有这样那样的表达特点,而是要在体会威尼斯“情趣”的过程中,在了解“写什么”的过程中同时揣摩作者是“怎么写”的。

该如何设计教学呢?我的最初设计比较功利,想要直奔“方法”,用“设身处地”读书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教学时,想先教两段,然后放手学生自学。但是,失败了!反思,当学生还没有对所学内容有兴趣的时候,即使给方法,学生也不过是配合老师而已。况且,文章所描绘的景物又是学生比较陌生的,怎么会设身处地?

第二次,我立足表达,逐段地引导学习。这样,学生从语言的角度是有所获,体会着比喻的效果,感受着侧面描写的必要……但是,又显得过于理性,什么原因呢?情感不足!

我再一次沉潜在文本中,把握文本的脉搏。我站在作者的角度,换位体验着作者在写作时候的心境,字里行间,我找到了“说不完的情趣”这是文本中唯一一处作者直表内心情感的地方。我的设计一下子有了灵魂,这不正是我要寻找的主线吗?这样一来,课文有了主旨,教学有了主线,各环节不再是游离的状态了,教学有了主心骨。

我站在学生的角度换位思考,怎么才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读”是语文教学最基本的途径,我根据不同语段的特点,根据语言的表达特点,分别设计了不同形式的读,在读中与作者产生共鸣,让文字留在脑际。比如,学习第四自然段,“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一段,由于作者抓住了三个特写镜头进行正面的描写,我设计了师生对读,教师读“路况”部分,学生读“船夫”部分。由于分句对读,教师的语气本身就对学生的情绪有感染,再加之,不断地与个别学生的对读,课堂上读得有滋有味、情趣盎然。再比如,课文第六自然段是“动静结合”的表达。我设计让学生为这段话配乐,学生喜欢进行有创意的学习活动。果然,对于“夜晚的威尼斯”一部分,学生很有感受,有的学生说,要给这段文字配上《摇篮曲》呢!由于有了对基调的把握,学生很容易入境,再配上一段萨克斯的乐曲,并将文字改为诗行,这“情趣”不言而喻。之后,一动一静的节奏感就会通过朗读表达出来了。

这次的磨课经历,我深深的认识到,只有进行深入的文本细读,把握了文字的情感、文字的节奏、文本的结构,引导学生以恰当的语文的方式来进行学习,才是有滋有味的语文课──语言和情感是教学的归宿!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上一篇: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下一篇:2022小学四年级专题教育教案教学计划最新

服务纳税人心得体会 公务员政审表自我评价及奖惩情况(通用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