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内”而“外”构建语文生命大课堂-小学语文论文

小编:admin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由“内”而“外”构建语文生命大课堂-小学语文论文,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首先要关注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关注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综合素养与能力的培养。

生本课堂应以学生为本,立足课堂,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生命发展应是让学生每天学有所获,学有所得。生本课堂应该以学生为本,以发展为本,以生命为本。我的看法:生本课堂应在40分钟的课堂上把读书的时间交给学生,把发现的权利交给学生,在情感上关注学生,让学生尽情释放,耐心静候,或表现出有智慧的期待。

生本课堂更应在课外留给学生选择的空间,让学生去读书、思考、感悟,让学生潜心读书、学习语言、发展思维,构建以生为本的语文生命大课堂。下面就由课内到课外阅读,构建语文生命大课堂谈谈本人的几点做法:

一、以教材为轴心,扩展学生阅读素材。

叶圣陶先生指出:“语文教本只是些例子,语文教本不是个终点。从语文教本入手,目的却在阅读种种的书。”这告诉我们,语文学习不能停止于课堂、滞留在课本,而应立足课堂,着眼课外。因此,关注学生课外阅读,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意识,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工作。以教材为轴心,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引导:

1、随文展开同步阅读。即针对某篇文章或某个主题,教师可推荐学生阅读相关文章。人教版六上第一单元主题是“感受大自然”,教材仅选取四篇文章,教学时要做好同步拓展阅读。如教学《山中访友》,我让学生阅读台湾作家郭枫的《空山鸟语》,带学生来到山中,闭上眼睛,聆听林中鸟语啼啭;教学《山雨》,我就带学生阅读《西湖听雨》、《晨雾》等文章,感受大自然的雨,千姿百态,可以给山林带来音乐美,染上色彩美;同样,大自然的晨雾更是朦胧神秘,给万物带来神奇的变幻;领略了《索溪峪的“野”》,我还带学生感受索溪峪的另一处迷人景观——《王岩洞绿瀑》,它被人誉为索溪峪深闺里的“东方维纳斯”;此外,我还让学生走进《西湖的绿》,去领略那凝固的绿,流动的绿,品味多姿多彩的绿色生命世界。课堂上做好这些篇章的引领,让学生从文字中发现大自然不但有声有色,而且还有情有义。无论是春晨,还是夏夜,不管是秋夕,还是冬午,都有让你享受不尽的神韵。此时,布置学生去完成同步阅读《倾听鸟语》中的《夏感》、《鸟语》等17篇文章,学生会很乐意,在这样的阅读中,让学生的心灵变得细腻、丰富,充满诗情画意!

2、关注作者的其他作品。课内外结合要有意识、有系统。扩展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可以采取教师荐读的方式,即学完了一个作家所写的文章,向学生推荐这位作家所写的有关文章,达到加深认识、扩大阅读面的目的。如教学《怀念母亲》这篇文章,在带领学生悟爱母之情时,作者说道“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我随机向学生展示作家的另一篇散文《赋得永久的悔》中的片段,学到《寻梦》的开头和结尾,我随即出示《寻梦》全文,还告诉学生文本《怀念母亲》选自作者的文集《留德十年》,不妨找来读一读。每教学一篇文章,我总能做到“拔出萝卜带出泥”的方法引导学生读作家的其它作品。

3、寻找课文出处读名著。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节选自名著名篇,在教学此类课文时,教师可以充分地激发学生对原著的兴趣点,形成学生的阅读期待。如教学五下第五组课文《猴王出世》前,我配合本单元《课外书屋》推荐学生阅读《西游记》,于是就先在班里举行一个《西游记》推介会,将小说中的精彩故事在课上给学生讲个开头,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时戛然而止,鼓励学生课外进行整本书的阅读,两周后交流,说说你感受最深的精彩故事;再如,教学四年级《卡罗纳》一文之后,我为学生诵读了我国文坛前辈夏丏尊先生在译《爱的教育》的序言中写的一段话:“我在四年前始得此书的日译本,记得曾流泪三日夜读毕,就是后来在翻译或随便阅读时,还深深地感到刺激,不觉眼睛湿润。这不是悲哀的眼泪,乃是惭愧和感激的眼泪。除了人的资格以外,我在家庭中早已是二子二女的父亲,/soft/在教育界是执过十余年教鞭的教师。平日为人父为人师的态度,读了这书好像丑女见了美人,自己难堪起来,不觉惭愧了流泪……”学生听后对原著倍感兴趣,读书良好愿望的激发可谓一气呵成。

4、循序渐进读经典。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课外阅读的最大特点是学生阅读的自主性能得到更有效的保障和充分的体现。一般来说,在课外阅读中,读什么、读多少、什么时候读,都可以由学生自主决定、自由选择。老师可根据不同时期学生的身心特点,向学生推荐经典,提供一张书目表。如一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我们采用美国著名教育家吉姆·特利里斯提出的一个十分高明的办法——读书给学生听。这一做法可能不只是在校内,学生对故事感兴趣,他会课外去再阅读,或让父母读给他听,这就是“亲子阅读”。很多学生欲罢不能,会自己去买一本珍藏,多次翻阅。

课内,老师不只是关注教材所选的文本,课外,学生会主动将目光转到书柜、阅览室、新华书店,将时间投入到阅读中,与书为友。

二、抓住语言学习特征,注重语言有效积累。

积累是学生形成语文素养的一条重要途径,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中,引导学生进行有意识地积累,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和阅读习惯的形成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阅读面的扩大,阅读量的增加都与有意识地积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语文教师如果能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引导他们做有针对性地积累,学生的阅读能力必将得到相应的提高。

1、语言之本在于积累。贾志敏老师在《教语文,其实不简单》一文中写道:“小学阅读教学,要重在培养学生对文本语言的理解、积累和运用。”应该让学生通过小时候大规模的量的积累,达到将来质的变化,让学生在阅读中潜移默化地汲取营养。在小语教学领域里,最需要我们注重的东西,应该是最大限度地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小语教学应将积累放在首位,坚定地将积累进行到底,让学生在小学阶段积累丰厚的文化积淀。

课堂教学是积累的主渠道。语文教科书中内容都是编者精心选取的、文质兼美的文章。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精心指导,发挥范文的作用,将语言文字内化,进行情感熏陶,方法培养,良好习惯的形成,在潜心学文中积累。

课外阅读是积累的有力保障。吕叔湘先生曾说过:“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得益于课外阅读。”课内教给读书方法,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后还要检查。阅读讲究眼到、手到、口到、心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不动笔墨不读书。”足见写在阅读中的地位,教会学生做阅读笔记是重要的,阅读笔记内容主要有下面几类:记录好词佳句,摘抄经典语段。在摘抄过程中注评,发表自己对人、事的看法、观点,阐释理由。/article/ 针对整篇文章而言,则教会学生写点读后感,这样的阅读能促进语言积累。

2、确保积累到位要有时间。 古代的一些文人学士,如韩愈、苏东坡……他们压根就没学过语法,修辞、逻辑,但能写出千古流传的好文章,其奥秘在于他们熟读乃至背诵过大量的优秀作品,形成了敏锐的语感。若没有时间的保证,阅读很可能善始不能善终,不仅校内每周要安排固定的阅读时间,节假日也需坚持, “冰冻三尺,并非一日之寒”,阅读要有成效也该如此。我们的做法是:每日坚持早读10分钟,老师带领晨诵15分钟,午读30分钟,睡前阅读15分。备一本课外阅读记录本,记录阅读篇目、阅读页码及阅读时间,每天由家长签字、组长检查,老师进行抽查,保证阅读时间和数量。长期坚持,学生就会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保证积累到位。

阅读教学使学生尝到学习语文的甘甜,渗透心田,滋润成长。课外阅读带领学生走出苦苦守候的阅读教学的袖珍小圈,走向广阔的语文天地,让学生在灿若星河的名篇巨著里遨游,同时丰富语言的有效积累,这才是抓住语言学习的特征。

四、以读促写,努力实现语言意识向语言能力的转化。

虽然多读书不一定能写好作文,但作文写得好的一定多读书,因为阅读是写作之母。

1、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语文教学的现状是学生学习了那么多教材,阅读了那么多课外读物,为写作奠定了厚实的基础,写作水平却仍然有限。阅读的积淀对写作水平的提升并没有多少显著的推动作用。“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找到一条打通阅读与写作这两座山的通道,就能有效地发挥阅读对写作的积极作用。

如有一次我推荐学生阅读《儿童文学》中冰心的《吹泡泡》,学生林依纯在自己的日记中运用了文中的许多词语,也抓泡泡的色彩和大小变化展开丰富的联想。我在家长会上一读,家长都很惊叹,认为写得太好了。这样的事件就触动了我去思考:为什么这个孩子能将阅读与自己的写作联系起来。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头脑中的相关知识与生活体验被读物的信息激活,与之发生碰撞,把范文信息通过自己的解读,产生的思考,使语言形象在头脑中建立属于自己的“立体化电影”。于是,一篇模仿和创造相结合习作在笔下形成。可见,它并不是简单的内容抄袭,不是固化学生的思想。此时,课内外积淀下来的锦言妙语,包括课堂阅读教学时学到的谋篇布局、表达方式等技巧也自然地恰到好处地被运用在习作中。阅读的积淀在此时水到渠成,运用得心应手,“阅读”和“写作”的通道被打开。

我曾和几个被同学公认为“明星小作家”的孩子聊,问他们写好作文的诀窍是什么?一个说:“我有一个习惯,喜欢摘抄书中一些优美的段落和好词好句,这些可都是我的财富,经常翻阅,让我在写作时得心应手。”另一个说:“我爱看书,可不是瞎看,而是有一套自己的方法。你瞧,我一手拿书,一手拿笔,正津津有味地读者,一看到精彩的句段,我就随手把它划下,读到心有所感的句子,就迫不及待地在旁边批注上自己的感受。”看来,习作与阅读是密不可分的。

从阅读中领悟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方法。我们在阅读教学中,作为教师要有意识地把作者的写作方法渗透到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每学习一篇课文后,注意对该文的结构和写作方法进行分析。学生在课外阅读美文时也能自觉地模仿,创造,进而推动阅读理解和习作表达的能力。

2、抓住契机提高表达能力。 每个人说话时都有自己的语言风格,可落实到笔头上,就困难重重了。提起笔来,先入为主的还是那些现成的句子。80后新锐作家马小涛说:“多阅读,多思索,厚积薄发,才能更丰富自如地表达。”

阅读时,结合文章特点进行读写训练是很好的训练契机。如阅读写人的文章,及时引导学生运用观察方法和描写技巧对熟悉的人进行具有个性特征的描绘。再如阅读写景的文章,我们把学生带出去,要求抓住特点,有条理、有重点的观察景物,在描写时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内心的感受。具体可以从多方面进行写作训练,如/sjbwz/:抓重点词语联想练写;学习课文句式仿写;创设语境进行改写;联系阅读文章让学生补写,可以让学生补写文中省略的部分,可以是省略号省去的部分,也可以对文章的内容进行续写等等。总之,在阅读辅导中,我们要善于挖掘文章中蕴涵的语文素养,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积累、练说、写作,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实现综合性学习的课程目标,让学生的写作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得到提高。

课外阅读,这是对课内学习的延伸,在实践中,引导学生把课内所学的方法运用到课外学习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写习惯。今年,我有幸聆听到台湾作家林清玄的讲座,他娓娓动听地讲述人生阅历吸引了我,尤其是他说在小学里就养成一个习惯,每天必定写500个字的日记,从不间断。我从中悟到一个做法,让学生每天练笔,记录自己的亲身经历、所见所闻或阅读感悟。从不限定题材,而且只有表扬,对精彩描写的奖励办法是当着全班同学大声朗读。一个学期过去,学生的进步明显,对习作的畏难情绪没有了,而且有一定的速度。那就是这项每天必做的练笔练就学生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用自己的心感受世界。在阅读中,在表达中,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判断,才会有特点鲜明的个性化表达。

语文教育专家张田若先生很早就指出——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课内阅读教学如此,课外阅读也是如此。语文老师应该由课内到课外,从培养兴趣做起,唤醒生命活力,扩展学生阅读视野,尊重学生阅读自主,引领学生在读中积累,抓住契机读写结合,真正体现“生本”思想,让阅读教学沐浴人性的光辉,焕发生命活力,构建以生为本的语文生命大课堂。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由“内”而“外”构建语文生命大课堂,小学语文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上一篇:走向生本课堂,张扬生命个性-小学语文论文

下一篇:2022小学四年级专题教育教案教学计划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