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对话的阅读教学

小编:admin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揭示了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以教材为媒体,实现师生之间的对话和交流,追求走向实现学生主体性学习的新天地。很显然,“对话”意味着平等交流,意味着合作与探究

。也就是在阅读教学中学生从被动性学习到自主性学习、从封闭性学习到合作性学习、从接受性学习到探究性学习的转变,使阅读教学充满个体的价值。因此,研究阅读教学的“对话”方式,“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感染和熏陶,”就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阅读教学中的自主学习——与心灵的对话。阅读教学中的自主学习,就是让学生通过与心灵的对话,发现自己的学习潜能,激起学习的主动意识,在阅读实践中感悟语言文字,获得读书的方法。它包含这样一些基本范畴:自我倾听、自我发现、自我决策、自我设计、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激励、自我调控、自我教育、自我超越等。

阅读教学要给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使学生获得心灵的舒展,从而倾心去参与阅读实践。以往的阅读教学,教师的教完全代替了学生的学,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学生没有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的自由,在一种封闭和压抑的环境中被动地接受。新课程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就是要解放学生的心灵,构建一个平等的、民主的、和谐的、心情舒畅的教学环境。只有这样,学生的个性才能得以张扬,以积极的心态去读书、去思考,感悟语言文字的美感,从而实现阅读教学的最优化。

阅读教学要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享受自主选择的权利。“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让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方法和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获得新的体验,就要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当好“主角”。(1)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课堂中只听到教师的声音是可悲的”。阅读教学必须让学生充分地读书,通过朗读、默读、浏览等不同形式,把课文读通,读熟,读懂。不仅逐步形成阅读的能力,而且去体味文章的喜怒哀乐,感悟语言文字带来的美感,受到教育和启迪。(2)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学贵生疑”,“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是学习者,更应是提问的主人。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这是学生独特体验的真实再现。用“你还想知道什么?”的形式,让学生拓展思维的空间,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以满足求知的愿望。(3)把实践的机会让给学生。“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阅读教学的过程应是学生语文实践的过程。课前要让学生预习课文,查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或进行观察,初步具有搜集信息的能力;课中课文让学生先读,生字让学生先认,问题让学生先提,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如读一读、画一画、唱一唱、演一演或实验操作等,表现自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感受;课后可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社区服务,扩大语文学习的领域,在实践中巩固和运用语言文字。

阅读中的自主学习,是学习情感的内化过程,减少了被支配和“统一认识”的趋向化,在开放的氛围中,学生的心态是乐观的,充满情趣的,“对话”自然给阅读教学带来新的生机。

二、阅读教学中的合作学习——与他人对话。合作学习就是让学生与他人的“对话”,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在学会学习的同时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沟通、学会互助、学会分享,懂得协作的重要性。它包含这样一个基本范畴:心灵共振、思想沟通、相互接纳、相互倾听、互相配合、互相评价、互相激励、共同体验、共同解决、形成共识、共同提高等。

与教师合作,是阅读教学中“对话”的重要形式。阅读教学是师生共同的活动,教师不但要善于与学生合作,还要善于鼓励学生与老师合作。阅读教学中,学生识字、写字,朗读课文,理解句子,交流问题,教师要予以认真关注,对学生成绩及时予以肯定,对不足或不完善或错误的地方,要委婉地指出,让学生及时纠正。在平等对话的形式中学习,学生容易与教师沟通,乐于参与教师安排的学习活动,与教师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教师在与学生的对话中也能得到提高。在教《流动的画》(北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上册)一课时,我在给学生示范朗读后,让学生评价我读得怎么样,大部分说读得好。这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读得缺少激情,我比他读得更好!”我让她读了一遍,果然比我读得好。我让全班同学向她学习,这篇课文都朗读得很好。师生互相学习,互相提高,会使阅读教学取得扎实得效果。在学习《可爱的娃娃》(北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上册)一课时,学生对珍妮拿走布娃娃的行为展开了争论:有的认为珍妮的行为是“偷”,有的认为珍妮的行为是“拿”,而且都有理由。“偷”和“拿”虽一字之差,却反映了不同的性质,也反映了认识问题的不同心理品质。这时,教师有必要与学生展开真诚的对话,使学生有一个正确的态度趋向。于是,我提出三个问题让学生思考:(1)珍妮为什么要拿走布娃娃?(2)珍妮拿走布娃娃的结果是什么?(3)如果拿走布娃娃的是你,你希望别人怎么说?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最后认为用“拿”好。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就容易与学生沟通,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因此,在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教师的引导也显得十分重要。

教师与学生合作,也是一种启发,一种帮助,一种人文关怀。这就要求教师真正转变观念,在课堂教学中做学生的合作者。在与学生的合作中参与,在参与中与学生交流。

与学生合作,是阅读教学中“对话”的主要形式。由于学生的年龄接近,认识事物的水平相当,他们之间更容易交流与沟通。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的安排学生合作交流的过程。以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来实现问题的解决,生生互动的形式,凝聚了集体的智慧,“人人教我,我教人人”,有利于优势互补,缩小个体差异。以讨论的形式研讨教师或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在讨论中一般要“倾听”: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价和补充;“协作”:用自己擅长的形式(如读、画、唱、演等)展示问题的解决过程;“分享”:让每个人获得成功的体验,并从中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如学习完《小马过河》(北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后,我设计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假如大象和小白兔要过河,他们跑来问你“这条河我能不能过去”,你该怎么来回答?目的是检查学生是否学懂了课文。学生在讨论完后,分组汇报,

基本说出三种答案:一是根据寓意来回答,让大象和小白兔自己去试试,亲自实践;二是对课文寓意进行扩展:根据小马过河的情况,分析出大象能过去,小白兔过不去;三是他们两个都能过去,即让小白兔爬在大象背上,两个不就一块过去了吗?这些回答体现出不同的角度和层次,是学生独特感受的真实再现。如果是个人交流,答案可能只是一个。学生在讨论中互相启发,互相补充,思维更加广阔,情感交流更加充分,知识的建构会更加充实。

三、阅读教学中的探究学习——与社会生活、自然、历史、未来的对话。在阅读教学中,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学内容,适当地进行探究学习,让学生体验获得知识的愉悦感和充实感,养成探究习惯,能够在各种学习环境特别是个别学习环境中,独立地、有目的地获得知识,其目的不在于探索出什么结论,不在于创造出什么成果,而在于形成创造性人格,一步一个脚印地培养创新能力。它包含这样一些基本范畴:实验发现、调查实践、搜集处理、表达交流、逻辑推理、知识构建、问题解决,形成对真——现实的认识,对善——价值观的顿悟,对美——可能生活的向往。

阅读教学的开放性,就是要扩大学习语文的空间,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去学习语文,感悟生活。因此,阅读教学中,适时适当地让小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是很有必要的。如学习《数星星的孩子》(北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可让学生查找有关张衡的资料,充分了解张衡的事迹,知道他是怎样成为天文学家的;学习《拔苗助长》(北师大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让学生通过问家长或读书,知道庄稼生长的一般规律,知道拔苗人错在那里;学习《流动的画》(北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让学生观察自己周围的环境,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从小养成保护环境的习惯。

走向“对话”的阅读教学,体现课程改革的新的价值追求:关注学生的理性生活、审美生活、道德生活,触动学生的生活世界、知识世界和心灵世界。把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在实现“对话”的阅读教学之中,为学生创建一个学习语文的新天地,发挥师生两个主动性和创造性,必将取得良好的效果。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上一篇:培养观察能力 提高作文水平

下一篇:2022小学四年级专题教育教案教学计划最新

社区工作实践报告心得体会(汇总20篇) 最新西餐心得体会 学校洗车实训心得体会(优质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