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听课中的存在的误区

小编:admin

听课,是教师间最经常、最直接、最有效的交流方式。然而,在我们的听课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这样或那样的误区,致使教师之间的交流大打折扣,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对听课中出现的一些误区进行分析。

一、听课目的的误区:为挑毛病而听课

一谈到听课,好多老师的思想中都存在着这么一种错误的认识——为挑讲课教师的毛病而听课,甚至以挑毛病作为听课的终极目的并贯穿始终。以挑不出毛病或挑出的毛病不够多为无水平而感到羞耻。其实不然,对于普通教师而言,如此听课至少失去了一半的意义。我们听课的目的是什么?是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促进。而“挑”毛病其目的既是在帮助主讲教师,更应该是自醒,要求我们从其不足之处进行有益地学习。如果专为挑毛病而听课,我们不但不能从“毛病”中吸收到营养,更会对主讲教师的闪光之处视而不见,以至完全失却了听课的意义。

二、听课的身份误区:以专家的身份而听课

听课的目的是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我们大多数教师还远没有达到专家的水平。所以,我们没必要,也绝不可以“专家”自居。并且,这种“专家”意识会拉远与我们与授课教师之间的距离,容易使我们的听课目的偏离,以至把自己的一些不太成熟的东西当作“权威”强加给他人,从而失却了听课交流的意义。那我们应该是以什么角色进入听课呢?我想,我们听课教师应身兼三种角色进行听课:第一种身份是“学生”,以学生的身份去深入感受课堂教学效果,这是判断一堂公开课好与劣的最基本、也是最准确有效的途径;第二种身份是“教师”,以教师的身份、思想去评判一节公开课的得与失,从正、反两个方面吸收营养,实现相互学习与交流的目的;第三,可以以“专家”的身份进行分析,目的是尽量发现授课教师的不足,起到一种帮助与指点的作用。这样,只有“三位一体”,才能取得较好的听课效果。

第三,听课过程的误区:为评课而听课

听课之后,必然要评课。因而对于一堂公开课,会出现为评课而听课的现象,并且这是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这既有听课目的误区的因素,也有听课身份定位不准的原因。“为听课而听课”会令我们的听课活动停留于一种较肤浅的层面上,从而忽视了公开课的教学效果,也令我们的学习与交流大打折扣。所以,作为一名听课老师,应以一种“特殊”的身份深入到课堂学习之中,即以学生、教师、专家三重身份,充分去体验、分析、“考查”其教学效果,这样才能令我们的听课真正深刻而有效。

第四,听课结果的误区:为完成任务而听课

在我参加的一些听课活动中,发现不少老师的听课只停留在“听”与“评”的阶段,并不能做到用心地去分析与总结,吸取经验教训为我们的教学所用。听完评完后,便结束了,不能再深入一步应用于我们的教学实践,结果令我们的听课收效甚微。

所以,要想真正地令我们的听课变得更有意义,必须要端正目的,摆正身份,深入教学过程,认真进行课后分析总结,并注意在实际的教学中加以运用。做到了这些,我们听课的效果自然会显露出来的。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上一篇:静享教育之美

下一篇:2022小学四年级专题教育教案教学计划最新

最新物流行业年度总结报告 物流行业年度总结和规划优秀(5篇) 单位消防安全大检查简报(通用四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