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的中学语文教材述评

小编:admin

建国以后,中学所使用的语文教材,基本上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的通用课本。四十余年来,其发展、演变的概况如次:

1950年,由出版总署编审局(人教社的前身)编辑、出版了建国后第一套中学语文课本。该课本的体系属传统的文选型体系。课文未组单元,多选中国现、当代作品、文章,也入选了少量苏联文学作品。初中不选文言文,高中选少量文言文。这套课本的显著特点是思想政治性强,选文与练习都体现着这一特点,这与建国初期的政治形势是相联系的。

编辑的主导思想,主张听说读写全面训练,但由于时间仓促,未及编出相应的练习。这套教材的课文量偏少,且缺乏序列性:基础知识偏轻,且缺乏系统性。1952年,本书进行了修订,后一直使用到1956年。

1956年秋实行汉语与文学分科教学。中央教育部为此制订了汉语与文学的教学大纲,并编写了初中汉语、初中文学与高中文学三套课本。本教材的特点是知识性强,并讲求系统:《汉语》课本系统地讲授汉语知识,《文学》课本则强调纯文学和文学史系统。这套分科型教材明确规定了中学汉语与文学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与教材编排体系以及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试图把语文教学纳入科学轨道。它比较适合教学的需要,并有助于克服语文教学中的随意性。该教材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过分强调文学史系统、纯文学性与汉语体系,反而忽视了一般读写能力的培养,不符合中等基础教育的要求。该教材由于受“左”的干扰,于1958年暑假前被勒令停用。

1958年中学语文课本是在否定汉语与文学课本之后,还没来得及制订新的教学大纲,为适应新学年开学的需要而无纲编辑的。在“左”倾路线下,本教材编写的特点是突出政治;教材量偏少,且忽视语文基础知识教学与基本训练。随着从1959年开始的全国范围内的语文学科的性质、目的、任务的讨论的深入,本教材也于1959年、1960年作了两次修订,增加了选篇数,提高了知识性,加强了语文训练,但突出政治的基本倾向未变。

1968年中学语文课本,是根据《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编写的。它吸取了以往语文教材与教学脱离语文教学规律、盲目突出政治的教训,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与作能力为主要线索,按记叙、说明、议论三种文体安排各年级的教学重点,采用课文与文知识穿插编排的方法,组成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综合型教材体系。这套教材与过去的教材相比,其特点是课文入选了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有知识质量;课文数量,特别是文言文的数量有了较大的提高;重视语文基础知识与基本训练,从而有力地促进了语文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高。

十年动乱时期,语文教学处于无政府状态中,中学语文教材的建设是一个空白。

1978年中学语文课本,是根据《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草案)》编写的。其时正处于粉碎“四人帮”后的百废待兴之际,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本教材带有明显的继承1963年教材的痕迹,两套教材的体系雷同,均属综合型。同时,这套教材也具有过渡的性质,这主要表现在语文教育与思想教育的处理上,还保留着“左”的影响,选文中政论的比重偏大。在编排、注释、练习等方面,亦有失之粗陋、不当的缺陷。

1982年对1978年本作了修订,在全国五年制中学新学年开始时使用。修订本与1978年试用本相比,增加了课文数量,并抽换了部分课文;增加了文言文的份量,修改了注释与练习。这套课本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写作训练序列不清;对听说训练不够重视;逻辑知识难,等等。

1988年,根据1986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上一篇:怀念文坛大师汪曾祺

下一篇:2022小学四年级专题教育教案教学计划最新

高中打扫卫生作文(汇总四篇) 最新牢记历史发言稿(专业1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