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课程语文高考的初步设想

小编:admin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不可能是从天而降的“天外来客”。

新课程实施后,实验区的老师们通过研修对新课程有了新认识,对教学有了新要求,对高考改革产生了空前关注和期待:一部分老师认为课程是全新的,高考也应该呈现一个崭新的面貌,他们希望通过高考改革解决现存的教学问题;一部分老师仍在顾虑观望,认为高考不改,一切都是徒劳,所以希望高考方案早日公布。

诚然,考试评价制度改革是新课程推进的重要引导因素。考试肯定要变,但因为复杂的社会因素及语文学科的独特性质,那种现行背景下语文高考来个彻底大变样的希望,是不现实的。语文高考只能是继承中创新,扬弃中前行。

一、新课程高考如何考?

有专家对新课程语文高考作过许多设计,如将语文科切分为若干能力层级,按不同专业方向,按水平一、水平二、水平三几个层级分次进行考试;也有专家认为,必修和选修是教学内容的区分,不表明考试内容的截然分开,语文内容综合性强,不宜分开考试,应该揉到一起,打通两个板块综合考。在实践中我们反复思考,认为可行的办法是:实行一次考试,一份卷内分必修、选修两个板块。

因为高中新课程追求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的统一,课程分为基础性课程、选择性课程两块,有必修、选修之别。高考新方案应遵循这种新的课程结构特点,体现两个板块的差异。尤其是选修课,高考方案中若不鲜明、单独地体现它,学校可能就会淡化它的教学,这不利于引导和鼓励学校多开选修课,也不利于学生自主地进行选修课程的学习。

这样考也有利于考务操作,程序相对简洁,不会太烦琐,体现了效率原则和经济原则。将语文科切分为若干能力层级按不同专业方向分次进行考试,在目前学生负担重,命题、组考、评卷、统分等工作难度大的情况下,不大可行。

二、如何设卷?

1.拟设一份卷,卷内分卷一、卷二两部分,卷一对应必修模块,卷二对应选修模块。试卷总分设为150分,必修内容(含写作)分值约占总分的65%,即100分左右;选修内容分值约占总分的35%,即50分左右。

试卷结构追求简约、综合化,避免板块过于繁复。同时,全卷控制题目数量、类型简化。必修部分设三大板块: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与表达。各部分赋分比重为:积累与运用15分,阅读与鉴赏35分,写作与表达50分。阅读与鉴赏部分的比重相对低一些,是因为选修部分的试题基本上是以这种形式呈现的。必修卷为综合卷,题型多样,以主观题为主,借鉴现有高考有关题型,客观题总量限定在必修卷分值的15%以内。试卷考查内容依据课标中关于必修教学内容的要求来设定。

2.选修部分超量出题,学生限量选答。

选修部分按系列设题,覆盖选修课程的5个系列,每个系列具体给题数量为:“小说与戏剧”3道大题,“诗歌与散文”3道大题,“新闻与传记”2道大题,“语言文字运用”2道大题,“文化论著研读”2道大题。总共设12道大题(这些系列设题若多于3道,选择性增大,学生在考场内阅题选题耗时多,不经济;低于2道,缺乏选择性,同时不能兼顾两套以上的教材。各系列不均衡设题是受出版社教材的模块数及实际教学中开课的可能性决定的),考生只需从这12道大题中任意选答5道题即可。每道大题设10分,共计50分。考查内容主要依据学校实际使用的选修教材。选修部分的题型主要为简答题与论述分析题,每一大题内只设2—3道小题。

3.考试内容重在“三”“四”“五”。

在指导思想上,命题一要依据课程标准,二要兼顾本地实际。在围绕语文素养这个中心目标的前提下,命题要突出三大能力——应用、审美、探究。强调四个特性——生活性:着眼于学生的生活体验与生活感受,考查学生语文应用能力;人文性:实现试卷的教育价值,给学生人文关怀与人文滋养,同时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综合性:注意学科间的渗透,强调考查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探究性:适量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独立思考及个性化思考能力、个性化表达能力。实现五大目标——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

命题要实现几个转变,一是由注重考查系统的知识体系转向注重考查具体语境中的运用能力。以前高考试卷量大、题多、题目烦琐。新课程高考将设置一定的语言情境,综合考查对这部分知识与能力的掌握与运用。尤其是可以将以前试卷的连贯、仿句、缩写、扩写等项目合并或撤销。二是由注重考查逻辑思维转到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两者兼顾,加强试题的语文味、文学味,控制或减少科技说明文的出现次数(科技说明文专业性过强,术语多,阅读障碍多,与平时阅读习惯差距太大),减少单篇文章的题量。三是由设定固定答案或唯一答案转到适度增大题目的开放性,答案多元,关注个性化阅读和独创性的见解。四是要增大选择性,由限题作答转到超量出题,自主作答,加大题目的选择性。卷一卷二均超量出题,给学生备选的空间。增大题目的选择性有三种方案:第一是几道题难度相近,分值相同,考生可以自选作答;第二是几道题难度不同,分值不同,考生可以自主选择其中一题作答;第三是提供适量的备选题,答得越多,得分越多。

由于语文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卷一卷二在考查点上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交叉,所以在能力点考查的处理上,必修卷重点考基础等级的能力,选修卷重点考查较高等级的能力。

4.不出、少出难题,实行适度愉快考试,将高考难度降下来。

命题要按新课程要求突出时代特点和时代要求,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要让教师的语文教学有成就感,学生的语文学习有成功感,不能让新高考为难学生。新高考要降低难度,这是因为:

第一,考试功能在变化。当前高校选拔和录取的学生数量扩大了,现在高校扩招,2004年海南省87%的高中毕业生可以上大学,全国的平均录取率已达60%;2005年海南省的录取率超过80%,北京市高考录取率为75%,重庆市为69%,全国的平均录取率达54%。现在高考的资格考试功能增强了,而选拔功能事实上在削弱,高考在一定程度上仅成为几百万考生竞争几所名牌重点大学的平台。

第二,高难度的考试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学习压力,使教学拼命陷于机械训练、猜题押题之中。这很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以至人格的健全,事实早已证明了这一点。

第三,高中新课程的特性要求高考降低难度。高中新课程追求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尤其是模块的设置带来了新的特点,模块学习短时间、小容量、快节奏、多板块、个性化,不要求深入研究和专门化研究,模块考核达标即给学分,而原有高考却是对学生学业最高要求的检测。高难度的高考题显然不符合新课程的理念。

第四,要认真纠正一个长期以来形成的怪圈。就是中学师生最害怕的、最缺乏成就感的学科是语文,学生天天用、天天练语文,但没有多少学生敢说自己语文学科学得好,没有多少语文老师敢说自己语文教得好,原因之一就是长期以来高考的命题导向所致:高考语文难度大,与生活脱离得远。

综合起来看,理想的题目难易比例为5:3:2,较容易的题占5成,中等难度的题占3成,高难度的题占2成。

5.实行阳光作业,明白考试。

一是考试说明要公布得清楚明白,不绕圈子,不与学生捉迷藏,让学生清楚考试结构与命题方向。二是文言文默写部分开出详细菜单,列出考试范围,不让学生大海捞针,广种薄收或不收。三是拿出考试样题,给出基本形式。

6.作文实行双评,最好网上阅卷。

作文要保证有两人以上阅卷,取一定分值的平均分,二人评分差距超出规定数值转由第三人评阅,直至符合要求,以保证考试的公平和保障学生的利益。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上一篇:高考议论文事例(一)——苏轼

下一篇:2022小学四年级专题教育教案教学计划最新

有关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会议记录范文范本(4篇) 最新观察岩石心得体会(精选1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