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下的庄子思想

小编:admin

《庄子》三十三篇,内七篇早出,外、杂篇晚出,而逍遥游是内篇的第一篇,也是庄子哲学的第一个重要的概念。可以这么说,游是《庄子》的核心。 “逍遥游”涉及“追求精神自由”这一通常引起人们意的话题。所以谈“逍遥游”实质是谈精神自由问题。而外、杂篇则主要是对内篇的进一步阐述,与道家的关系比较的明显,是较成熟的理论。

庄子在《逍遥游》中的第一个比喻“鲲鹏之喻”显示出庄子对于大境界的神往,也是自然情调的一种追求。“庄周梦蝶”中庄子到达了一个“物化”境界,即一种不把自己隔绝于大自然的整全的心境。①但是比喻终究是比喻始终不能确切的说明庄子眼中的“才情标准”,无法建立一个确切的坐标来自我定位。于是在逍遥油接下来,庄子就提出了四种不同的境界:一般社中的人,宋荣子,列子,至人。至人是庄子的理想人格,与造化同游的逍遥境界。列子御风而行,而至人则不依赖于万物,完全与自然融为一体,没有任何自我的意识。②

对于道家的这样的理想人格,最受冲击的应该是儒家。在春秋战国时期,儒家的地位只是一个学派而已,这样的对立完全是一种学术上见解的分歧。在儒家看来的理想人格-——圣王人格,与道家人格相较又如何呢?庄子讲述了一个故事,帝尧见到许由,就想把自己的天下让给许由。帝尧这么说:我看到你就像地上的小灯光见到太阳一样觉得渺小。大雨降临,万物皆受其泽被,在这个时候却来舀水灌溉,岂不是多此一举吗?只要先生为天下,天下一定可以治理得比我还好,那么我还占着这个位置做什么呢?③但许由回答到:你治理天下已经治理得很好了,我仍然代替你,那岂不是为了自己的名声吗?我若是代替你来统治天下,那才是真的越俎代庖呢。④帝尧是儒家的圣人,但他对许由的这种感受正是庄子所强调的自然人格的感化力量。儒家人物对道家人物敬佩至极,而道家人物却对儒家最为珍惜的入世治国不屑一顾,这就是庄子的态度。

庄子的追求绝不是人世间的价值。儒家倡导克己复礼,尽管后来有所变化,但是儒家的礼教礼数始终是不可动摇的那一面。而这恰恰是道家的第一层次的人格,即“拘拘于礼俗的社会模范人格”。在道家眼中看来是:洁则高矣而高则非矣。庄子就是要打破儒家的建立在道德本位基础上的对于世界的根本意义的认知态度,强调人的追求,除了天下太平还有很多。庄子又借帝尧的行为来说明这样的道理。天下大治了,帝尧到汾水之北的四子藐姑射山去寻找传说中的四位神仙。帝尧在见到神仙的生活后,才发现原来还有这样安逸和平的生活,帝尧看到的是自己生命中的渺小,更为重要的是,帝尧发现自己一生的政治作为下的丰功伟业是如此的索然寡味,根本不值得称道,“帝尧丧天下”。⑤

在庄子那个时代,一般的知识分子都处于一个追求功名利禄的状态下,而庄子认为人生的最高境界是在于追求“与造化者同其逍遥”,也就是万物自然详和。庄子为了打破那些以世俗价值为追求目标的而且以世俗目标满足的心态,用逍遥游中描写的神奇的自然世界,引导人们去追求一个新的世界——出世的无为。藐姑射之山的神人,不食五谷,饮风露,乘云气,驾飞龙,四处云游,这是庄子心中的理想世界,这样的一种浪漫境界,也是逍遥游的精神实质——与造化者同其逍遥。⑥

注:

①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必有分矣,此谓之物化。

②若夫乘田地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此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自、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③尧让天下许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熄,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尸之,吾自视缺然,请致天下。

④许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⑤尧治天下民,平四海之政,往见四子藐姑射之山,汾水之阳,杳然丧其天下焉。

⑥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上一篇:《谏太宗十思疏》二词辩误

下一篇:2022小学四年级专题教育教案教学计划最新

最新班主任不在的时候作文字七篇(实用) 生命的姿态记叙文(十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