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阅读教学新模式的探讨(上)

小编:admin

摘要:构建小学阅读教学新模式须反映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和网络环境建设的需要。通过阅读教学改革的研究和试验,我们构建了“以充分阅读求主动发展”的小学阅读教学新模式,它由育人环境、教学主张、功能目标、教学结构和教学程序五个部分有机组成。

关键词:网络环境;教学模式;小学阅读教学;教学规律

为了推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验和抢占教育信息化制高点,北师大深圳南山附属学校自2001年9月起承担了《网络环境下新的教学模式的建立》这一国家课题的研究任务,为期四年。我们先后举行了一百多节研究课,查阅和分析了有关的文献资料,反复研究了传统的小学阅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而提出了“以充分阅读求主动发展”的阅读教学新模式。这一教学新模式是由特定的育人环境、教学主张、功能目标、教学结构和教学程序五个部分有机构成的。

一、育人环境

首先,我们着手优化阅读教学的人文环境,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所要求的“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我们为创设这种人文环境主要采取了三项措施:1.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动机和兴趣的措施,如创设情境、由已知引入、由故事引入、由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入等等。2.以充分的时间、多样的形式让学生纵情阅读;教师相机提出关键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体验和探究。3.营造民主、平等、宽松的教学氛围,为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提供条件。

其次,着手创设阅读教学所需要的信息技术环境。《纲要》要求:“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目前,北师大南山附小已建立校园网;全校有3个公用的网络教室;2001年在一年级设立了4个网络教学实验班(现已进入三年级),实验班学生在与Internet相联的网络教室中上课,每个学生都有一台终端机可随时上网,部分学生在家里也能上网;各教师办公室和其他36个教室都有电脑;语文组还购买和自制了一批多媒体课件。一个由人文环境与网络环境有机构成的新教育环境正在这里日趋形成。这种新教育环境既要为学生进行自主性阅读、探索性阅读、创造性阅读以及阅读中的感悟、体验、积累和运用提供充分的条件,又要为师生交流、生生合作形成良好的氛围,还要为师生获取更多的课程资源、沟通课内外及校内外学习开辟道路。显然,这种新教育环境是构建阅读教学新模式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新模式”不同于“旧模式”的一个显著特征。

二、教学主张

任何教学模式都有自己的教学主张。有人称之为“模式的主题”,也有人称之为“理论基础”,笔者认为,称之为“教学主张”似乎更确切一些。本教学模式的教学主张是: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读为本,用问题引路,引导学生把自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人物情感的体验、重要词句的理解以及语言的积累与运用有机结合起来;同时,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实施大阅读策略;这一切,是要使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都得到发展。

这一教学主张有四个要点。

第一,使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都得到发展。这是我们进行阅读教学的目的。学生的语文素养“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感情、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1]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的,这集中体现了我们的阅读教学价值观。它以育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取代了传统阅读教学以知识为本的价值取向。按照育人为本的价值取向来衡量一节或一单元阅读教学的价值时,其根本尺度在于衡量学生主动提高语文素养的程度,而不是只看学生学了多少语文知识。学生当然需要学习一些语文知识,但语文知识只是语文素养的一种要素,其作用只能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第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需要在阅读教学中同时发挥学生、教师、教材、媒体等要素的作用;但这些要素在阅读教学中所处的地位各不相同,故它们所起的作用有明显的区别。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因为学生语文能力的增强、语言的积累、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的提升、思维品质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语文知识的习得和学习方法的改进均需通过学生自主地创造性地感悟、体验、运用和内化,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课本的基本作用是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服务的,教师的指导也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必须彻底改变学生在传统阅读教学中所采取的被动应付的学习方式,必须实行充分的自主学习、有效的合作学习及要求得当的探究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

第三,以读为本,用问题引路。这是我们进行阅读教学的基本途径。“以读为本”就是让学生通过读来学习语文,由此确定了阅读教学的航道。“用问题引路”即让学生提出问题,确定问题,然后带着关键性问题,并为解决关键问题而读,这是读的根本方法。“航道”与“航法”相结合,就构成了新型阅读教学的基本途径。

第四,实施开放的大阅读策略。其基本内容是,树立大语文教育观,采取“既重又超文本,既重课堂、又超课堂”的策略。

首先,在精读课和略读课的阅读感悟过程中酌情引导学生“超文本”。例如,引导学生在阅读的想象中“超文本”,即让学生利用一些课文留下的空白处和不确定性而展开想象,进行信息加工和创造。又如,在探索性阅读中鼓励学生“超文本”,即让学生在探索课文的深层意蕴或探讨师生提出的关键性问题时,运用自己在课外读物或其他学科中获得的知识来分析问题、寻求答案。再如,在阅读的发展处启发学生“超文本”。当一些“言有尽而意未尽”的课文以人物提出的疑问而结束故事,或以人物的独特神态而结束全文,或以一个引人的活动场面而停笔的时候,我们就启发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继续思考,展开想象,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在课外读物中得到的知识进行再创造活动。

其次,在1—6年级开展系列化的课外阅读活动,并把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结合起来,为“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奠定基础。

上述教学主张的理论基础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现代课程论。主要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提出的新课程理念和新课程理论,以及据此而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等重要文献。其二是现代教育心理学。学生主体的阅读活动是由学生的有关外部活动与内部活动有机组成的。其外部活动包括读、听、说、写以及交往、社会实践等活动。其内部活动包括认知和情意等方面的错综复杂的心理活动。学生主体在阅读教学中的外部活动与内部心理活动是如何相互联系、相互转化、逐步发展的?这些问题的解决就得从现代教育心理学中找根据。建构主义关于“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的思想以及建构主义对学生、教师、教材、媒体的看法为我们确立新的教学主张提供了一定的心理学依据。不过,建构主义只注重学生认知的发展,而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重视不够;另外,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对教师的作用重视不够。鉴于此,我们对人本主义心理学关于学生情感发展的理论采取了批判继承的态度。其三是现代阅读教学理论,包括叶圣陶等老一辈语文教育家和当代一批有影响的语文教研工作者的述。以上三方面的内容是我们提出教学主张的理论依据。我们以现代课程论为导向,以现代教育心理学为基础,将三种理论结合起来,形成了构建阅读教学新模式的理论基础。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上一篇:论课程范式转型与教学走向解放

下一篇:2022小学四年级专题教育教案教学计划最新

最新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教学设计的体会(七篇) 讲礼貌教案设计意图大全(1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