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教育规律创新教学理念——对小学语文实施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

小编:admin

针对目前小学语文教师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的一些疑惑和茫然,觉得有必要引起我们的思考。同样是一堂阅读教学课,有教师评说,读得多了,漫无目标,应该怎样怎样;又有教师说,读得少了,还没体现阅读教学以读为主的精髓,应该怎样怎样。上课的教师一脸茫然:那究竟该怎样教嘛?实施素质教育了,有教师以为字词句这些基础知识成了小儿科,不屑一顾,上课搞点花架子就行了;有的教师对素质教育趋之若骛却又并不知道“素质教育”究竟为何物。看来实施素质教育和所有事物的发展规律一样都有一个过程。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早已明确地提出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要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素质,促进学生主动活泼地发展。素质教育是个系统工程,小学教育是义务教育的“奠基工程”,小学语文作为这一工程的一门重要学科,无疑更要为素质教育服务。既然素质教育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必然产物,那么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实施素质教育就势在必行。笔者学习体会形成于思,下面谈谈小学语文实施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

一、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九年义务教育对语文课程的要求有两点:一是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不是少数尖子学生,也不是大多数学生,而是每一个学生;二是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该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那么,素质教育的第一要义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努力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实施素质教育,不是英才教育,而是国民教育;不是选拔教育,而是普及教育;不是淘汰教育,而是发展教育。小学语文教学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类人才打下良好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认真领会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在全面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接受能力、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兴趣爱好、智力水平和意志性格等情况的基础上,确定教学任务,落实教学要求,不随意降低要求,放慢进度,也不任意拔高要求,增加教学难度,加重学生负担。面向全体,最重要的是要做到对中等生和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多加关照,课上多给他们发言机会,开拓思维,发展思维,尽量给予更多的参与机会,通过热情关怀,循循善诱,加强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增强学习的信心,逐步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并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实践证明,面向全体学生,不仅对提高中下生的语文成绩很有效果,也能有效提高优生的语文素养。

二、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着眼点,改革语文课堂教学。

“素质教育应使学生各方面的素质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基于这种认识,小学语文教学应牢牢抓住三条线:(1)知识线,它以基础知识为主,组成语文教学的知识序列;(2)能力线,它以基本技能为主,组成语文教学的能力结构;(3)方法线,它以基本方法为主,形成语文学习的方法。知识是基本,能力是中心,方法是主线。“三线”纵横联系,编织成“知识方法能力”的教学网络,形成教学的“三维”主体格局。“三维”教学体系,能有效地解决教学中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形成方法之间的辩证关系。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应准确地把握教材的知识建构和情感因素,促使学生知识、技能与情感的和谐发展,提高育人素质和教学的整体效益,同时,教师要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把学生的语文学习与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一种整体性的开放型的教学新体系。

三、重视课堂教学结构的研究,让学生学得生动活泼。

注意培养能力,是改革课堂结构的目的。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也就是说“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我们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变师生间单纯的知识授受关系为教师指导与学生探究发现的关系。教师要根据教育科学与心理科学的规律以及儿童的心理特征设计教学方案,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创造条件,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地获取知识,完成自己的认识过程,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认识规律提出恰当的问题,让学生经过自己的探究、观察、思考和必要的讨论、实验,最终形成概念,掌握规律,形成知识体系,形成自己的认识结构。

教学实践证明,“自学课文,讨论问答,练习作业”三步教学是改革小学语文课堂结构和教学方式的一种简而易行的教学方法。“自学课文”要求学生在教师给定的自学目标范围内初读课文,找出疑难问题。“讨论问答”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在活跃的讨论气氛中进行。此过程中师生共同解答学生提出的不懂的问题和感兴趣的问题以及教师针对教学重点设计的问题。“练习作业”是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让学生做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作业。选编的练习作业既要针对教学内容的知识点和基本技能、思维能力的培养,又要针对学生实际知识水平、能力差异和学习情绪,力求难易适度,题量适中,类型齐全,兼顾“两头”。“三步教学”使启发式落到实处,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自然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四、积极开展语文活动实践课。

语文课程重在实践,而非“言说”。学生语文实践能力不是在课堂“言说”的过程中,而是在学生充分的“践行”中形成的。语文课堂应是学生语文“践行”的场所之一,同时语文课程应构建一个开放的语文学习的世界,打通课堂生活与社会生活的通道。语文实践是丰富、复杂和开放的,这不仅包括学生在课堂上的听说读写实践,学生的吟诵品味,而且还包括课外的各种语文实践活动。

“实施素质教育要加强落实活动课程”。“活动课程”是第二课堂、兴趣小组、课外活动的发展,是随着义务教育教材试行而出现的一个新课程,把它列入“教学计划”,其目的是为了发展学生的素质。语文活动课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用活动的方式,通过学生自主活动的体验,以获得直接经验(有时也能获得理性知识)的课程,它适应学生个体的不同水平和发展的不同需要,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利于发展学生个体和特长,提高语文素质。

我们开展语文活动课的主要内容与形式有:

1、语文主题集会。它是指使学生集合在一起,以会议的形式来学习语文知识,进行语文技能训练和以语文娱乐为主题的活动。包括交流会、讨论会、朗诵会、故事会、演讲会、联欢会等形式。

2、语文知识讲座。采用讲座形式可以使学生对语文的某一基础知识有比较全面系统的理解,许多学生想知道或要学生知道的知识,都可以作为讲座的内容,它以扩大学生视野,获取最新知识信息为目的。

3、语文智能竞赛。采用比赛形式进行某一项或几项语文知识和技能的训练,让学生在紧张、热烈的竞争气氛中,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调动,对激发学习语文兴趣,开拓智力,培养能力有促进作用。

4、语文游艺游戏。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开展生动活泼、趣味性强的游艺游戏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玩个痛快,更重要的是使他们从中获得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发展他们的兴趣和爱好,还能培养集体主义观念,磨练意志,开发智力。

5、语文说唱表演。说唱表演可以宣传和提倡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也可使学生得到娱乐和休息,还可以训练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6、语文作品展览。就是组织学生挑选同学的优秀语文作业或语文课外活动的成果,经过整理编排后在本班或校内展出,可以激发广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学生听、说、读、写、书的能力。

五、改革教学评价,树立正确的语文质量观。

语文教学评价,是运用教学评价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规定,系统地、科学地收集、处理语文教学信息,对语文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成果进行客观描述的过程、价值判断的过程、心理同构的过程。而传统语文教学评价的主要问题表现为“七重七轻”:重选拔、轻发展;重知识、轻能力;重书本、轻实践;重课内、轻课外;重笔试、轻口试;重量评、轻质评;重结果、轻过程。正因为如此,实施新课程改革,意味着必须树立正确的语文质量观,改革现行的语文教学评价体系并建立和完善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评价体系。

语文教学评价应以语文素质教育为依据,以《语文课程标准》为目标。根据现代课程的基本理念,语文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应把握好“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和态度”这三个维度,制定好“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这五个方面的评价方法,这样,既面向全体学生,又利于个体发展,使语文教学评价走向全面、合理。

如果认为一张试卷、一次考试、一个分数就是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那是狭隘陈旧的质量观。对学生语文素质的评价,除了语文考试成绩外,更主要的是看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态度(情感)、思维品质、学习方法及各种能力等的形成和提高。现行的这种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方法对学校、教师实施语文素质教育是不利的。所以,我们应该积极研究,改变现行的评价质量的办法,根据素质教育的内涵和小学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建立起切实可行的能全面评价学生学习质量的体系。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上一篇:爱,唤醒沉睡的心灵

下一篇:2022小学四年级专题教育教案教学计划最新

装饰施工设计心得体会范文(16篇) 2023年每周的收获与感悟(汇总1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