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值得商榷的童话

小编:admin

最近,笔者先后听了两位青年教师执教的苏教版第三册实验教材《小鹰学飞》公开课。课上,执教老师通过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讨论交流、情景表演等方式,将学生们引入课文情境之中。听完课,我心中久久不能平静,课上几个顽皮小男孩的见解,让人对编者选编这篇童话的意图产生了困惑。

【片断一】

生(指名读,表演读,齐读):现在……我总算……会飞了吧?

师:读了这句话,说说你们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小鹰好累、好累,连话都说不通顺了。

生:小鹰对自己会不会飞感到了怀疑。

生:我想小鹰有点不相信自己会飞了。

生:我体会到学飞真是太难了!

“现在……我总算……会飞了吧”是小鹰飞到大树上面、大山上空之后(鹰妈妈两次摇头后),又拼命飞到了更高的天空时问妈妈的一句话。教材的本意是让学生体会小鹰飞上天空是进行刻苦训练的结果,可是孩子们在讨论交流时却有两种不同的声音。片段一中,学生们在诵读、表演之后,体会到的竟不是刻苦锻炼的情感,而是将注意力集中在学习飞行的困难上。

今天,我们正大力倡导赏识教育,给学生一份鼓励、一份自信是促使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创造的保证,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鹰妈妈的三次摇头,无非是想在一次又一次的否定性评价中暗示小鹰只要刻苦锻炼就一定能成功。然而,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表现出对文本的淡漠是与其内心的需要相联系的。他们需要鼓励,需要循序渐进的引导,而不是文中所流露出来的对学生稚嫩的进取心的一次次扼杀,使他们感到高飞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片断二】

师:学了这篇课文,说说自己的心里话吧。

生: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争取夺第一。

生:我认为鹰妈妈不好,鹰妈妈就像我妈妈。我每次认真地写作业,妈妈总是摇头,我都不喜欢做作业了。

生:我认为鹰妈妈对小鹰的要求太高了,跟它学飞真没劲。

教师的设计是独到的,想让学生说说心里话,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进而教育学生要虚心好学,不断进取。可是学生的理解却恰恰相反。学生的理解是真实的,对文本的体验也是真实的。课后这位老师说:“我想把学生们往课文所要求的教育目标上引,想不到太难了。”

事实上,《小鹰学飞》一文的作者对小鹰初次学飞就能够在鹰妈妈的摇头中不断飞向新的高度这一情节的构思,其本身是缺乏真实性的。鸟儿学飞也是在不断的锻炼中,在一次次的飞行中,逐步达到一定高度的。童话是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用符合儿童想象力的情节编织成的一种富有幻想色彩的故事。因此,童话也必须尊重现实生活这一基础。另外,这篇文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种教学理念、评价理念,但其主体理念与当前的新课程改革是不协调的,是与新课标所倡导的评价理念相背离的。文中的小鹰不正是刚刚入学不久才懂得读书学习的学生吗?对这样的学生提出如此的训练要求,显然是不够理性的。教师难以将学生引导到教材所希望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上来,自然是在情理之中的了。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上一篇:《有趣的发现》教学反思二

下一篇:2022小学四年级专题教育教案教学计划最新

最新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反思优点缺点改进(六篇) 2023年部编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小学一年级部编版语文教案(优秀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