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白石老人》教案1

小编:

忆白石老人

艾青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把握文本内容:围绕画作的交往经历

2.把握白石老人的形象

3.感受作者和白石老人之间的情谊

4.学习从生活的小事感受世界

教学重点

感知作者字里行间的情感

教学难点

深入解读看似平常朴素的回忆中蕴含的情谊

授课过程

一、谜语导入

“小小一条龙,胡子硬似棕。活着没有血,死了浑身红。”——(虾)

问:说起虾,同学们会想到哪位画家?——齐白石

因为齐白石擅长画虾。齐白石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即是作者对白石老人的珍贵回忆,新中国成立后,著名诗人艾青和国画大师齐白石有过交往,文章以朴素平易的语言,勾勒了白石老人的音容笑貌和几近于儿童的率真性格,并对大师高超的艺术造诣作了评述,具有突出的文学和史料价值。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二、讲授新课

(一)通读全文,疏通文意,把我全文情感基调

1.通读全文,解决字词

甑屋zèng赭红,zhě,红褐色。枇杷pípa

杏子坞:wù泛指地势周围高中间凹的地方

雅正:指把自己的诗文书画等送给人时,表示请对方指教。谦辞敬语

润格:旧指为人作诗、作画等所定的报酬标准。

平实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如话家常的闲适背后略显得淡淡哀伤,淡淡的哀伤背后也有冷静而深邃的哲思.

(二)通过语段把握齐白石的形象.

勤奋,专注、创新、有情有义、率真而为,无所顾忌,孩子气、天真

1.作者评议:

1)老人一生都很勤奋,木工出身,学雕花,后来学画。他已画了半个多世纪了,技巧精练,而他又是个爱创新的人,画的题材很广泛:山水、人物、花鸟虫鱼。没有看见他临摹别人的。他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记忆力特别强,能准确地捕捉形象。他有一双显微镜的眼睛,早年画的昆虫,纤毫毕露,

2)但他和人家的画法不一样,

3)他不愿画人家画过的。

4)他对自己的艺术是很欣赏的,

5)我特别喜欢他的诗,生活气息浓,有一种朴素的美。早年,有人说他写的诗是薛蟠体,实在不公平。

6)他不知道有人骗去他的润格,到香港去卖假画。

2.细节展现:

1)三人去看他,他知道来访者是艺术界的人,亲近多了,马上叫护士研墨,带上袖子,拿出几张纸给我们画画。

2)他看了之后竟说:“这是张假画。”

3)他说:“我年轻时画画多么用心呵。”

4)他说外宾看了他的画没有称赞他。我说:“他称赞了,你听不懂。”他说他要的是外宾伸出大拇指来。

5)他说:“我这么老了,还能画这样的线。”没有虚伪的客套,没有多余的谦辞,显示出一片真情真性。

6)我感到很惊奇地说:“你连柳亚子也不认得,他是中央人民政府的委员。

7)他见到李可染忽然问:“你贵姓?”李可染马上知道他不高兴了,就说:“我最近忙,没有来看老师。”他转身对我说:“艾青先生,解放初期,承蒙不弃,以为我是能画几笔的……”李可染马上说:“艾先生最近出国,没有来看老师。”他才平息了怨怒。

8)直言“人家画不出来的”,

9)白石老人要作者给他写传。作者认为自己所知不多,就对老人说,已经有胡适、邓广铭、黎锦熙等人合写的《齐白石年谱》了。但是,“他(老人)不作声”。事后,作者才弄清原因是老人不满意这本年谱,因为书中把他虚增两岁的事情如实写出了。

10)他在一张山水画上题写道:“予用自家笔墨写山水,然人皆以余为糊涂,吾亦以为然。”这充分表现了老画家孜孜以求的艺术独创的精神。

11)老人在红色的樱桃图上的题诗:“若教点上佳人口,言事言情总断魂。”

这两句诗显示了古稀老人充满生命活力的浓郁诗情。

3.思考:

作者既有直接评价又有细节展现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1用传主的话,直接展示传主的精神,增强感染力,也为作者的评述提供了依据。

②引用他人的话,使文章对人物的评述更加全面、客观、真实、生动,也从侧面塑造传主的性格。

③二者和作者的评述相结合,有助于读者全面而深刻地了解传主的精神和影响,提升了传记的阅读价值。

(三)感受作者和白石老人的情谊

我对白石老人的崇敬、怀念:

11949年我进北京城不久,就打听白石老人的情况,知道他还健在,我就想看望这位老画家。

2我在十八岁的时候,看了老先生的四张册页,印象很深,多年都没有机会见到你,今天特意来拜访。

3这样的老画家,每月来一次画一张画,就是很大的贡献。日本人来,他没有饿死。国民党来,也没有饿死,共产党来,怎么能把他饿死呢?”

4想不到这一别就成了永诀

白石老人对作者的看重,信任:

他挂了三张画给我看,问我:“你说哪一张好?”我问他:“这是干什么?”他说:“你懂得。”

(四)艺术特点:

文章回忆往事皆以对话为主,旨在保留与白石老人交往的最珍贵的资料,而对其余情景一概省略。语言风格平易朴实,是“渐老渐熟,乃造平淡”,是“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皆苏轼语),因此,也颇值得玩味。

三、复习巩固

1.的高妙之处在于,通过三言两语就能深刻地专注忍辱的性格特征和精神品格。下面我们来看另一篇写齐白石的文章,体会细节见精神的妙处。

齐白石的日子

高军

齐白石是个很会过日子的人。他把历年画画挣的金条都装在一个小口袋里,坐卧不离。住在北京铁栅屋时,天明即起,家里人正洒扫庭除。齐老先生到画室把荣宝斋的订件画了,然后再画其他订件,言不二价,按照墙上贴的润格来办事。

世界之大,哪儿没有死皮赖脸的人,比如说:“齐老先生添条虾吧!…‘齐老先生您受累!多画条鱼吧,我内人最喜欢鱼了!”齐先生也不说话,只是斜着看来客一眼,又不好当场驳人的面子,慢慢把笔濡墨,沉吟半晌,一笔、二笔。鱼、虾、蟹自画面跃然而出。但都不大精神,看着好像离水好几天,要翻肚子的样子。客人不解问日:“这虾怎么看着像死虾?”齐老先生坐在圈椅中说:“活虾子市面上多贵啊!”主客心到神知,一拍两散。

汪曾祺先生在《老舍先生》一文中曾提到,齐老先生家里量米的竹升子都是自己保管的,每天吃饭要由他量了米才行。一大家子人,吃米不少,老先生舍不得。量一筒,手抖一下。家里做饭媳妇就说不够“您再给添一点!”齐老先生就嘀咕着:“你要吃这么多啊!”然后再给量一筒。

周总理后来给老先生换了一处比较大的住所,搬过去没几天,老人住不惯哭死哭活的要回去。大家都不明白老人的心意,大四合院,花木扶疏不好吗?老舍先生说:“别!他这么惯了,不叫他干这些,他就活不成了。”

其实里面还另有一层,老先生喜欢在家藏东西,东藏一处,西藏一处。藏东西的地方只有他知道。这一搬出来,虽说老屋还是家里后辈住着,他也不放心。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中央电影纪录片厂拍《人民艺术家齐白石》时,让他拿点精品出来拍,他怎么也不愿意。后来还是徐悲鸿去做工作,他才勉勉强强从画台的“消息”里掏出几卷画子出来。他是细木匠出身,在画台里做几个暗格或者小抽斗之类的“消息”那还不是驾轻就熟。

------

黄永玉、李可染他们老问齐白石先生如何把画画好。这个问题真是让人很烦哎!这问题真没办法用语言说明白。齐老先生画了一辈子,就知道怎么把画子画好,因为他画不坏!这问题真是要人亲命了,他们还死问。又不能直接跟他们说:“我就是天纵之才!”话不能这么说啊!

齐老先生只好把笔举到空中,拿眼睛死盯着看了一会,慢慢说:“笔不要掉下来!”这话如同一偈,你怎么理解都行。于是两人笔不掉下来的死画,各有各造化。

但齐老先生也有齐老先生的委屈。他想山阴羲之爱写《黄庭》换白鹅,李太白醉草吓蛮书,林和靖梅妻鹤子。独他们都有,而我齐璜怎么就没有。这一天正是北平大风扬沙天,齐白石坐在画室里,听到外面有吆喝卖大白菜的,他坐不住了。他灵机一动,“我何不画一张白菜去换白菜,那也不失为一段文人佳话呀!”

铁栅屋外一个北方鸟蠢汉正守着一车白菜吆喝,脖子长筋抻得老长的。不知从哪里来了一个白胡子老头,戴一个小圆眼镜,正看着他一车白菜出神,十分想吃的样子。这卖菜鸟蠢汉子见来了主顾忙招呼道:“老先生!你要称几斤?称给得高高的。”齐老先生从后面摸出一卷纸说:“我拿这画的白菜,换你一车白菜,你可肯么?”

这鸟蠢汉子一听,勃然大怒说:“我不看你一大把岁数,窝心脚窝死你。大北风天!有这么消遣人的吗?倒想得美!拿一张画的假白菜,要换我一车白菜!”一顿咆哮,弄得老先生摸不着北。

1.围绕“齐白石是个很会过日子的人”,作者从哪些方面作了阐述?(4分)

2.作者在文中还写到了周总理、老舍、徐悲鸿、黄永玉、李可染等非常人与齐白石的交往有什么作用?(5分)

3.对于齐白石以白菜画换白菜,你怎么看?结合全文,请谈谈你的看法。(6分)

答案:

1.(1)细心作画,言不二价(2)念物维艰节俭度日(3)安排妥帖,井井有条

2.烘托作用,以大家对齐老先生的关心、理解、仰慕来烘托出老先生受人景仰,表现出齐老先生对自己化作的珍爱;烘托出老先生的艺术修为十分精湛。

3(1)王羲之《黄庭》换白鹅,李太白醉草吓蛮书,林和靖梅妻鹤子。齐白石用画的白菜换白菜,体现出老先生作为一个艺术家的雅趣。

(2)老先生不分对象,也表现出他的童趣天真

(3)老先生被卖菜汉子咆哮得摸不着北,这也说明雅趣要看对象,艺术高于生活,但不能脱离生活。

2.试着说说身边发生的小事,让你有着怎样的感悟。

四、小结

有句话叫“一花一世界”。一件很小的东西里也可能隐藏着很大的道理,一件很平凡的事情里也可能隐藏着大智慧。生活中再平凡不过的点滴,只要静下心来细细品味,都会发现其所蕴含的独特的美。珍惜点滴,把握细节,学会让从小事中感悟世界。

五、作业

在你的记忆中搜寻一两件小事,谈谈你的感悟。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上一篇:《热爱生命》教案16

下一篇:2022小学四年级专题教育教案教学计划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