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导学案

小编:

《祝福》学案

鲁迅

【阅读重点】

1.熟悉故事情节,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联系人物命运,体会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方法点拨】

1.从理清线索把握人物肖像、语言、动作等特征出发重点把握祥林嫂的性格特征;

2.从揣摩故事发生的环境与人物命运的关系着眼,深刻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课文探讨】

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回答问题。

(一)

她不是鲁镇人。有一年的冬初,四叔家里要换女工,做中人的卫老婆子带她进来了,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卫老婆子叫她祥林嫂,说是自己母家的邻舍,死了当家人,所以出来做工了。四叔皱了皱眉,四婶已经知道了他的意思,是在讨厌她是一个寡妇。但看她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限,不开一句口,很像一个安分耐劳的人,便不管四叔的皱眉,将她留下了。试工期内,她整天的做,似乎闲着就无聊,又有力,简直抵得过一个男子,所以第三天就定局,每月工钱五百文。

(二)

但有一年的秋季,大约是得到祥林嫂好运的消息之后的又过了两个新年,她竟又站在四叔家的堂前了。桌上放着一个荸荠式的圆篮,檐下一个小铺盖。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祆,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三)

况且,一想到昨天遇见祥林嫂的事,也就使我不能安住。那是下午,我到镇的东头访过一个朋友,走出来,就在河边遇见她;而且见她瞪着的眼睛的视线,就知道明明是向我走来的。我这回在鲁镇所见的人们中,改变之大,可以说无过于她的了: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会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1.比较文段(一)(二)(三),准确描述祥林嫂两次到鲁镇时及临死前的容貌变化。

2.联系全文,试着分析是什么原因造成祥林嫂的这种变化的。

3.联系文段(一)说“她整天的做,似乎闲着就无聊,又有力,简直抵得过一个男子”,等内容,你认为祥林嫂具有怎样的品格?

4. 请联系全文,你认为导致祥林嫂悲剧的根源是什么?表现了作者对社会、人生怎样的反思?

【华山论剑】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她底丈夫是一个皮贩,就是收集乡间各猎户底兽皮和牛皮,贩到大埠上出卖的人。但有时也兼做点农活,芒种的时节,便帮人家插秧,他能将每行插得非常直,假如有五人同在一个水田内,他们一定叫他站在第一个做标准。然而境况总是不佳,债是年年积起来了。他大约就因为境况的不佳,烟也吸了,酒也喝了,钱也赌起来了。这样,竟使他变做一个非常凶狠而暴躁的男子,但也就更贫穷下去,连小小的移借,别人也不敢答应了。

在穷底结果得病以后,全身便变成枯黄色,脸孔黄的和小铜鼓一样,连眼白也黄了。别人说他是黄疸病,孩子们也就叫他“黄胖”了。有一天,他向他底妻子说:

“再也没有办法了,这样下去,连小锅也都卖去了。我想,还是从你底身上设法罢。你跟着我挨饿,有什么办法呢?”

“我底身上?……”

他底妻坐在灶后,怀里抱着他底刚满五周岁的男小孩——孩子还在啜着奶,她讷讷地低声地问。

“你,是呀,”她底丈夫病后的无力的声音,“我已经将你出典了……”

“什么呀?”她底妻子几乎昏去似的。

…………

说到这里,他垂下头,声音很低弱,停止了。他底妻简直痴似的,话一句没有。又静寂了一息,他继续说:

“昨天,沈家婆到过秀才底家里,她说秀才很高兴,秀才娘子也喜欢,钱是一百元,年数呢,假如三年养不出儿子,是五年。沈家婆并将日子也拣定了——本月十八,五天后。今天,她写典契去了。”

这时,他底妻简直连腑脏都颤抖,吞吐着问:

“你为什么早不对我说?”

“昨天在你底面前旋了三个圈子,可是对你说不出。不过我仔细想,除出将你底身子设法外,再也没有办法了。”

“决定了么?”妇人战着牙齿问。

“只待典契写好。”

“倒霉的事情呀,我!——一点也没有别的方法了么?春宝底爸呀!”春宝是她怀里的孩子底名字。

“倒霉,我也想到过,可是穷了,我们又不肯死,有什么办法?今年,我怕连插秧也不能插了。”

“你也想到过春宝么?春宝还只有五岁,没有娘,他怎么好呢?”

“我领他便了。本来是已经断了奶的孩子。”

他似乎渐渐发怒了。也就走出门外去了。她,却呜呜咽咽地哭起来。

这时,在她过去的回忆里,却想起恰恰一年前的事:那时她生下了一个女儿,她简直如死去一般地卧在床上。死还是整个的,她却肢体分作四碎与五裂。刚落地的女婴,在地上的干草堆上叫,“呱呀,呱呀,”声音很重的,手脚揪缩。脐带绕在她底身上,胎盘落在一边,她很想挣扎起来给她洗好,可是她底头昂起来,身子凝滞在床上。这样,她看见她底丈夫,这个凶狠的男子,飞红着脸,提了一桶沸水到女婴的旁边。她简直用了她一生底最后的力向他喊:“慢!慢……”但这个病前极凶狠的男子,没有一分钟商量的余地,也不答半句话,就将“呱呀,呱呀,”声音很重地在叫着的女儿,刚出世的新生命,用他底粗暴的两手捧起来,如屠户捧将杀的小羊一般,扑通,投下在沸水里了!除出沸水的溅声和皮肉吸收沸水的嘶声以外,女孩一声也不喊——她疑问地想,为什么也不重重地哭一声呢?竟这样不响地愿意冤枉死去么?啊!——她转念,那是因为她自己当时昏过去的缘故,她当时似剜去了心一般地昏去了。

想到这里,似乎泪竟干涸了。“唉!苦命呀!”她低低地叹息了一声。这时春宝拔去了奶头,向他底母亲的脸上看,一边叫:

“妈妈!妈妈!”

(节选自柔石《为奴隶的母亲》)

5.“再也没有办法了。这样下去,连小锅也都卖去了。我想,还是从你底身上设法罢。你跟着我挨饿,有什么办法呢?”丈夫所谓“从你底身上设法”,指的是什么?(不超过5字)

6.妻子在听到丈夫将自己出卖给秀才家的时候,作者在三处地方描写了她的反应,请将原文写出来。

(1)

(2)

(3)

7.妻子在和丈夫的交谈中发生了意见上的冲突,(1)妻子在这一事件中前后态度有什么变化?(2)这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象?

(1)

(2)

8.丈夫粗鲁甚至残暴地扼杀了一个新生命,妻子痛苦之极。为什么妻子和丈夫交谈后会想起这么残忍的一幕?(不超过20字)

答:因为

9.下列选项中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所谓“为奴隶的母亲”,意思就是做奴隶的女人,而且这个女人还是一位母亲。

B.丈夫是凶残的,因为他忍心将亲生女儿活活烫死;丈夫又是虚弱的,自己没有本事挣钱,只能出卖自己的妻子。

C.小说《为奴隶的母亲》是为了揭露浙东原始的典妻制度对劳动妇女的迫害,在文章中,妻子对这种迫害却没有察觉,更没有反抗的意识。

D.“一点也没有别的方法了么?”当妻子对丈夫的决定发出疑问的时候,丈夫发怒了。丈夫的发怒完全是因为妻子的不听话,妻子的疑问反而坚定了丈夫把她送出去的决心。

【研究性学习】

10.在小说中,环境和人物性格密切相关,请你深入分析、思考:鲁镇的民众对祥林嫂为什么那样冷漠、残酷?从中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和国民劣根性?

参考答案:

1.脸色由青黄带红到血色消失,再到黄中带黑,由“顺着眼”到“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再到“眼睛间或一轮”的机械地转。乌丝变花白再到白发。

2.生活的压迫。逃到鲁镇却无法安身做人,后孩子被狼吃掉,又因为嫁过两个男人受到歧视,捐门槛赎不能受到承认。容颜的摧残,显示了祥林嫂人生的道路已经很渺茫。

3. 祥林嫂勤劳、能干、善良、淳朴。

4. 造成祥林嫂悲剧的根源是封建礼教对中国劳动妇女的摧残和封建思想对当时这个社会根深蒂固的统治。同时,她的“自觉的奴隶性格”也不可忽视,她一生受尽封建礼教与迷信的迫害,却又自觉不自觉地去维护封建礼教和迷信(比如反抗再嫁,捐门槛等)。总之,鲁迅通过祥林嫂的不幸遭遇异常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虚伪残酷的本质,向整个封建宗法制度提出了强烈的控诉。(大意相同即可)

5.典妻。

6.(1)“她底妻子几乎昏去似的”;(2)“他底妻简直痴似的,话一句没有”;(3)“他底妻简直连腑脏都颤抖”。

7.(1)一开始妻子反应强烈,悲伤甚至于愤怒;后来只能无奈的“呜呜咽咽地哭起来”,泪干了,也只能逆来顺受。(2)这反映了农村穷苦妇女受到封建礼教和习俗的束缚,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奴隶”般的待遇中生存的基本情况。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妻子自己的麻木和不幸遭遇。

8.妻子此时的痛苦,和一年前失去女儿时的一样。(妻子回忆起丈夫杀女的往事,不是偶然的。不幸的遭遇接踵而至,丧女和被典,这两者的共同之处在于,作为母亲的她无法和自己的孩子见面,只不过前者是永远,后者是三年或五年。)

9.D(丈夫的发怒不仅仅是因为妻子的疑问,更主要的是因为他本人没有能力解决这个困难。就算没有妻子的疑问,他也会将她送出去,因为这是他唯一能想到的出路。)

10.略。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上一篇:《金岳霖先生》教案23

下一篇:2022小学四年级专题教育教案教学计划最新

2023年参观安徽名人馆心得体会 名人高考心得体会(大全6篇) 如何写银行民主生活会批评与自我批评范文通用(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