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教案教学设计

小编:

教学过程:

一、温故入新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二、知人论世

“少年心事当拿云。”(李贺《致酒行》) 诗人和同伴们的拿云心事,从“携来百侣曾游”到“粪土当年万户侯”,可说是直抒胸臆,尽情倾吐,如长江大河,滔滔而下,气势磅礴,痛快淋漓。在结尾时“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则是采取象征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壮志。毛泽东的诗词,我感受到的是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的伟人胸怀和宽广气度。

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清沈德潜《说诗碎语》)。

“横绝六合,扫空万古”(宋刘克庄《辛稼轩集序》)毛泽东形象是有包纳天地的胸怀,有为天下人民谋幸福的气度,始终思考的是国家民族的命运。充满豪情壮志。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 年12 月26 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 年9 月9 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三、背景介绍

1935年8月,毛泽东主席粉碎了张国焘分裂党,分裂红军的机会主义路线后,率红一方面军继续向陕北根据地挺进。9月中旬,攻克天险腊子口,奇迹般越过岷山草地,进入甘肃南部。10月初,国民党一方面调集重兵“围剿”陕北革命根据地,另一方面在六盘山一带建立防线,妄图围歼长征红军。工农红军在毛泽东指挥下,佯攻天水,示行于东,然后出敌不意,从哈达铺掉头北进,攻克通渭城,进入平凉、固原大道。 10月7日,在六盘山的青石嘴,又击败了前来堵截的敌骑兵团,扫清了阻碍,摆脱了追敌,当天下午,一鼓作气,翻越六盘山。之后,长驱直入,于10月19日到达陕北保安县吴起镇(今吴旗县),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完成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这首《清平乐六盘山》就是毛泽东翻越六盘山时的咏怀之作。

四、作品注释

(1)望断:久久地望着,直到看不见,望尽。

(2)长城:借指长征的目的地。

(3)屈指:弯着手指头计算。

(4)六盘山: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固原市西南,是六盘山山脉的主峰。

(5 )红旗:一九五七年在《诗刊》创刊号上发表时作“旄头”。一九六一年九月为宁夏干部书写此词时改为“红旗”,手迹发表在该年十月七日的《光明日报》。

(6)漫卷:遍卷、席卷。

(7)长缨:本指长绳,这里指革命武装。

(8)缚住:擒住。

(9)苍龙:《后汉书张纯传》,“苍龙甲寅”。注曰,“苍龙,太岁也”。古时以太岁为凶神恶煞,太岁在地上,与天上岁星相应。[1]这里指国民党反动派。

作品译文:

长空高阔白云晴朗,望着南飞的大雁已飞到了天边。不登临目的地的绝不是英雄,算下来已征战了二万里的路途。

六盘山上高峰挺拔,强烈的西风吹卷着红旗。现在革命的武装正在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哪一天才能打倒国民党反动派?

赏析:

并非“无人会登临意”,诗人毛泽东率众将士于1935年10月7日亲自登上万里长征最后一座主峰——六盘山主峰,面对西部的高天白云,清朗秋气,再凝望阵阵南飞的大雁,毛主席一抒胸中情怀,以闲远欢欣之气眺望又要开始的新的征战。诗人在此心情是放松的、高旷的。在诗人所写的几首有关长征题材的诗中,就这一首是大好心情从心田里汩汩奔流而出的,没有半点悲烈之气,犹如作者自己所说此时的心境是豁然开朗,“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上半阕一开始,诗人从眺望远景起笔,西部秋景开阔,长空高朗,抹抹闲云轻漾,北雁在阵阵南飞,仿佛带走了诗人对过去南方生活及革命斗争的回忆及爱恋,接着又起豪气,“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从爽朗、舒畅之秋心转入英迈的青春吟哦,二万五千里长征已在脚下,长城之关口已经到达,好汉的业绩就要进入一马平川的时期,诗人这时的确是幸福而自豪的。而且毛泽东式的“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豪气犹如“长征是播种机”,这豪气的种子已遍撒祖国亿万人民的心间。它已变成祖国人民表达各自内心英雄豪气的心理定式。他们不仅穿着印有这句诗的T恤衫攀登长城,而且还常常以此句来表示战胜困苦艰难的决心。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犹如长征也成了中华民族的奋斗精神一样,诗人在此以古“长城”二字融入了当代生活的精髓,并以此来形容英雄好汉战胜逆境乃区区小事,哪怕经历万千日日夜夜,也不足道哉。

上阙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描写的是西北地区深秋明丽高远的景色。秋天,云层淡薄,天显得高,占在六盘山顶上,看向南飞的雁群,一直望到它们的影子消失。大雁南飞,红军北上,诗人自然而然地想到了长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长征即将胜利完成,屈指算来已经走了两万里。“屈指”二字,显得淡定从容,长征的艰难困苦一扫而光。北方的“长城”,当时是抗日前线。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北方是抗日来了,不到抗日前线的军队不能算英雄好汉。此句七个字连用两个否定副词“不”和“非”,使语势大为增强,强调抗日就是当时的首要任务。

开端“天高”两句,平开舒展。以寥寥9个辽,便为当时的六盘山勾勒出一幅清新的画面。不但有景,而且更有人在其中。北方的晴秋,金风送爽,碧空如洗;纤云点缀,愈见澄彻。“高”字,“淡”字,贴切之极。攀登高山,看到过雁,不禁会引起许多联想,这些都于“望断”二字流露出来:雁南人北,“望断南飞雁”,正是长征的来路,一路上牺牲了的烈士,该留下殷殷血迹;羁留下的战友,此时情况如何?还有远在江南继续打游击的同志,当年根据地父老兄弟姐妹们,他们此时可听到红军已突破最后一道天险胜利到达六盘山的消息?或曰:“望断就是看不见,并非望到看不见,更不是望得久和望得远。毛泽东所率领的长征红军,自过岷山以后,便迤逦由南向北而来,正是清秋时节,一路之上,所望到的南飞雁当然是不少的;但当长征队伍,进入甘肃南部,到达六盘山的时候,尽管天高所爽,已经看不见南飞雁了。这是说地势越来越往北,气候越来越寒冷。若把望断解作望到看不见,表示望得久和望得远,这能是‘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好汉们所应有的行动吗?”为什么到达六盘山便忽然望不到南飞雁了呢?其时正是由于胜利后登高南望,缅怀故旧,而又云山苍茫,音讯杳然。所以才目送飞鸿,望得久、望得远。这中间含蓄着许多潜台辞没有说,因此下文一转:“不到长城非好汉”,把驰骋的想象猛然收转回来,才显得格外有力,把气势一下鼓到顶点。“屈指”句也是上承“望断”而来,“望断”是望得远,多远呢?“屈指行程二万”,又是望得久,多久呢?“屈指——行程——二万”。

下半阕,诗人将目光收到近处,高山之巅,红旗猎猎,红军将士在秋天的山峰间盘旋向前。接着吐出胸臆,随意化出宋代刘克庄《贺新郎》中三行:“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而这里的“苍龙”出自唐颜师古注引汉代服虔曰:“仓龙,太岁也。”仓龙同“苍龙”,取此意,亦可解,因太岁系凶神恶煞,这里引伸为蒋介石反动集团就是“苍龙”。虽最末二行以设问句出之,但所起作用都是陈述式的肯定句,即总有一天,红军战士将消灭国民党反动派,夺得最后的胜利。

下阙也是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是描写红军登上六盘山时的景色。六盘山是红军长征中走过的最后一座高山。红军登上了六盘山的最高峰,红旗在西风中飘动,一会儿展开,一会儿卷起。一个“漫”字,表现了诗人登上六盘山愉悦的心情。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这是诗人登上六盘山后的联想。“长缨”是长的绳索,“苍龙”是指一切反动派。这两句说,长绳子已经拿在我们手中,什么时候才能捆住敌人,取得胜利呢?这是对未来充满信心的展望。

下片换头“六盘”两句,才点出本题,明写攀越情事。曼歌悠扬,声洪气畅。此与《清平乐,会昌》词的换头极相似,此词:“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是以特笔描写红旗。这里特别突出红旗,是具有丰富深刻意义的:红旗是革命的旗帜,是胜利的象征,它从井冈山一直打到六盘山。今天在六盘山的顶峰上红旗飘飘,卷舒自如迎着西风,这说明了革命正在迅猛的发展,这说明了长征已取得了重大的胜利;这说明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具有无坚不摧的威力;这也说明了伟大红军战士具有着昂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即使经历千辛万苦,仍然胸怀坦荡,屹立不动,无限自豪。这一切都是一个“漫”字逗出。“红旗漫卷西风”,红旗随意地卷着西风。于洪畅悠扬中,又潇洒有情致。最后以问讯口气结束,似尽未尽:“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又把注意焦点,引向远方,正面提出“北上抗日”的任务,暗应前文“不到长城非好汉”句意。以设问作结,并不是对抗日终将取得最后胜利还有什么疑问,而是表示红军战士迫不及待,渴望杀敌的急切心情。在意蕴上,则推宕生姿,饶有余味,平常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正是指这种手法。

全词有情有景,情景交融。雄浑豪放,金声玉振。充分表现了坚定的革命意志和激昂的战斗精神,极富感染力。

五、 课外拓展

毛主席的诗词磅礴大气,无人能比,他老人家一生写了好多诗词,咱们学过他的诗《长

征》,读过他的词《沁园春.雪》,今天再给推荐两首。

1、七绝.改隆盛诗赠父亲

毛泽东

孩儿立志出乡关,

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

人生无处不青山。

(1910年秋)

2、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

毛泽东

山高路远坑深,

大军纵横驰奔。

谁敢横刀立马?

惟我彭大将军!

(1935年10月)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上一篇:毛泽东《菩萨蛮·大柏地》教案

下一篇:2022小学四年级专题教育教案教学计划最新

最新为青春喝彩演讲稿400字(11篇) 供电企业办实事 供电服务总结发言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