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教案1

小编:

《六国论》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一,导入:

在中国古代文人他们的理想基本上是“学而优则仕”,希望为国家出力,而他们的作法通常分为两类:从军而征,留朝听命。后者是最主要的出路,他们往往希望自己的见解能得到封建王朝的认可,当国家面临危难的时刻,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怀表现的更加淋漓尽致。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文章,看看在国家处于危难之际,苏洵是怎样陈述自己高瞻远瞩的见解的。

―――――――板书《六国论》

二,整体感知

A, 疏通文意,作者写得是什么事情?

B, 作者的写作目的

(a六国割地送给秦国,导致灭亡)

(B ,通过议论六国灭亡批评北宋王朝以钱帛贿赂契丹,西夏以求苟安的国策)

★学生的大致回答,教师可以适当做以补充

三,问题设计:

1, 作者为什么有这样的目的?当时宋朝面临什么样的情况?

(A ,内专制集权,民怨纷纷

B, 对外卑躬屈膝,惧怕对外战争中的胜利,想苟安一隅

C, 宋真宗――潭渊之盟(tan 打不出,对不起)――奉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

D,宋仁宗――与辽重新订盟―――追加岁币 银10万两,绢10万匹

西夏――向宋称臣――条件:银10万两,绢15万匹,茶3万斤

2,为什么作者要用六国来类比宋朝?他们有何共性?请大家看文章,找出作者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

(弊在赂秦)

(解释“赂”:拿土地,财物送给别人。“赂”主要出现在战国后期,当秦国逐渐强大后,开始蚕食诸侯,〈苏秦,张仪适当讲一下〉,在害怕被灭的情况下,出现了“赂秦”,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国家都在赂秦呢?

(不是,韩魏楚-赂秦 燕赵齐――拒绝)

3,这样的话,作者说的“六国破灭,弊在赂秦”是不是有些“以偏概全”呢?

(是的,所以作者又提出“不赂者以赂者丧”。这样的话,文章就在一个中心论点的情况下,又提出了两个辅助中心论点的分论点,分别是:“赂秦而力亏”“不赂者以赂者丧”,这在第二三两段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4,这篇文章是典型的论说文,照上面来看,其行文思路是什么?

(提出论点――具体分析――对事件总结――提出见解希望)

5,学生试对文章进行全文翻译

第二课时

一,分疑难解析

1,“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并不是武器不锋利,作战不擅长,弊病〈灭亡的原因〉在于以土地贿赂秦国

2,“破灭之道也”

(国家灭亡的原因)

3,则秦之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也“

(那么秦国最大的欲望〈获取更多的土地,或者说吞并六国〉,六国最害怕的(保不住王位),根本就不是战争

4,至丹以荆卿为计,使速祸焉

(才加速了它的灭亡。速,解释成加速更合适一点)

5,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我恐怕秦国吞食了他们也无法下咽啊。食,解释成吞食。之,代词,西向之国。咽,下咽。这样更好一点)

二,文章论述特色

三,总结

说明:

本人工作第二年,对文言文的教法尚无任何感悟,在参照网友的指点后,大致这样上了一下,感觉还行,不知各位对古文教法有何见解。请指教,谢谢!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上一篇:《六国论》导读

下一篇:2022小学四年级专题教育教案教学计划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