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岗烈士事略〉序》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小编:

教学设想:

本文选自苏教版“我有一个梦想英名与事业”板块,属于自读选教范畴。其实本文作为自学课文,并不合适,主要是因为有比较多的文言词句难以理解。教学时可以把它当着文言文来教。

目标与要求:

1、了解有关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2、熟悉“序”这种文体,了解本文的特别写法;

3、积累文言字词。

教时设置:2教时

安排:

第1教时教案

要点:整体了解,积累部分文言词句

过程:

一、导入

二、简介作者

孙中山先生幼名帝象,学名文,字德明,号日新,后改号逸仙,旅居日本时曾化名中山樵,“中山”因而得名。

1866年11月12日孙中山出生于翠亨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0岁入村塾读书,12岁到檀香山读书,17岁时回国。1884年与本县卢慕贞女士结婚。1886年至1892年先后在广州、香港学医。毕业后,在澳门、广州行医,并致力于救国的政治活动。

1894年上书李鸿章遭到拒绝,遂再赴檀香山,创立兴中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 1905年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系统地提出其三民主义思想,并与保皇派进行了激烈的论战。1895年至1911年策划多次反清武装起义,屡遭挫折而斗志弥坚。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得到各省响应,导致清朝专制统治的覆灭,这就是著名的“辛亥革命”。

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政体。1912年4月卸大总统职,致力于经济建设的宣传。袁世凯窃据大总统职位后阴谋复辟帝制,孙中山乃于1913年发动“二次革命”反袁。1914年在日本组织成立中华革命党。1915年与宋庆龄结婚。 1917年,在广州召开非常国会,组织中华民国军政府,被推举为大元帅,开展护法运动。1919年改组中华革命党为中国国民党,担任总理。1921年,非常国会又于广州议定组织中华民国正式政府,孙中山就任大总统,再举护法旗帜。1923年,孙中山第三次在广州建立政权,成立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复任大元帅。同年接受苏俄和中国共产党的建议,决定国共两党实行合作,以推进国民革命。1924年1月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改组了国民党,重新解释其三民主义。同年秋,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孙中山应邀北上,共商国是。1925年3月12日,因肝癌不治,逝世于北京。

三、简介写作背景

本文是孙中山先生于1921年12月应邹鲁的请求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一书写的序言。书序一般是说明写书的意图、经过,或介绍、评价书的内容。这篇序却不是就书论书,而是就书以评史论世,借序以“勖国人”。

本文写于作者督师桂林准备北上讨伐北洋军阀之际,可以说是一篇弘扬先烈革命精神,进行战斗动员的出征誓言。1921年5月5日,孙中山就任非常大总统;8月10日,国会非常会议通过出师北伐的决议,并咨请孙中山宣布军阀徐世昌罪状,明令出师讨伐,以谋国家之统一。12月4日,孙中山抵达桂林,风尘仆仆,行装甫卸,即成立北伐大本营;并指出这次北伐是件非常的革命事业,定要“扫除中国一切政治上社会上旧染之污,而再造一庄严华丽之新民国”。因此在邹鲁求序于孙中山时,正值孙中山肩负重任,讨贼兴师,戎马倥偬之际。

就其内容来看,本文与其说是一篇序文,倒不如说是一篇借先烈之伟大精神以鼓舞土气、激励民心的战斗檄文。作者热情赞颂了烈土们为革命捐躯的英雄气概,高度评价了辛亥广州起义的意义和影响,对当时反动逆流泛滥的现象表示了深切的忧愤,激励国人光大先烈遗志,为实现革命理想而英勇奋斗。

四、朗读课文

1、注意下列字词读音和写法:

艰难险巇(xī) 一抔土(póu) 坚毅不挠(no) 湮没(yān) 踬踣者屡(Zh b)

墓碣(jié) 吾党菁华(jīng) 编纂(zuàn) 全国久蛰之人心(zhé)

以史迁之善传游侠(zhuàn) 怒涛排壑(hè) 贼氛方炽(zhì) 民国肇造(zhào)

杌陧之象(Wù niè) 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xù)

2、指名朗读

五、疏通文句1、2段

1、解释下列词句(看注解、查工具书,或者和同学讨论)

末造——险巇——踬踣——菁华——付之一炬——碧血——浩气四塞——因而——直可惊天地、泣鬼神——顾自民国肇造——纷乘——墓碣——语焉不详——不可考——滋可痛已

2、指名回答

(末期。形容山路危险,这里比喻革命道路艰难。跌倒,比喻革命失败。精华。丢到了火中,指牺牲巨大。烈士鲜血。正气充满四面八方。因,由于;而,顺接连词。直,简直;惊、泣,使动用法。顾,但是;肇造,开始建立。纷纷地一个接一个地。碣,石碑。说这件事不详尽。考,考证。滋,这;痛,悲痛。)

3、翻译(先互相翻译,再指名翻译)

(清朝末年,革命党人经历了艰难曲折的道路,凭着他们坚忍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与国民的敌人战斗,遭遇多次挫折,牺牲十分惨烈,最严重的是1 9 11年3月2 9日围攻两广督署的战役,我党菁华在那次行动中被付之一炬,损失应该说是很大了。但是,这场战役,碧血横飞,正气充满四面八方,草木为之悲伤,风云也改变了颜色,全国蛰伏很长时间的民心,一下子被振奋起来,他们所积蓄的怨恨和愤怒,就像怒涛冲向沟壑,不能被遏止压制,不到半年时间,武昌革命因此而成功,那么,这场战役的价值,简直可以说是惊天地、泣鬼神,和武昌起义一同永垂不朽了。

但是自从民国开始建立,变乱一个接一个地出现,黄花岗上的座座坟墓,也被湮没在荒烟蔓草中了,到了1 9 1 8年,才开始修建坟墓,1 9 2 1年的时候,才开始编纂他们的事略;但是,七十二位烈士,有的有记载,但是并不详尽,有的仅仅留下了姓名却没有事迹可考,甚至有的已经连姓名都无从知晓了,就像历史上记载的田横五百壮士自刎一事,即使是善于为游侠作传的司马迁;也不能为五百人立传了,这是多么让人悲痛的事情! )

4、背诵第1段

六、作业

第2教时

要点:疏通完毕,欣赏分析

过程:

一、朗读课文,背诵第1段

二、疏通3、4段

1、解释下列词句(看注解、查工具书,或者和同学讨论)

丐序于予——贼氛方炽——杌陧之象,视清季有加——开国血史——光大之——徒感慨于其遗事——斯诚后死者之羞也——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2、指名回答

(丐,索求。方,正;炽,旺盛。杌陧,不安,困厄,这里泛指动荡不安的时势;视,比;有,又。创建国家的血战之史。把它发扬光大。徒,白白地。斯,这;诚,实在。以为,用它来;勖,勉励。)

3、翻译(先互相翻译,再指名翻译)

(邹海滨君让我为他编辑的《黄花岗烈士事略》写序。这时,我正准备北上讨伐敌人,在桂林统率军队,环顾国内,北洋军阀气焰嚣张,局势动乱的状况,比清朝末年还要厉害,我在30年前就倡导的三民主义、五权宪法,曾经让先烈们不惜牺牲生命来争取;但今天看来,它们并没有获得施行,那么,我这次行动所担负的责任的重大,应该远远超过了30年前。如果国人都以各位先烈的牺牲精神为国家奋斗,帮助我完成这项重大责任,让我们理想中的真正的中华民国变为现实,那么,这一部开国血史,可以流传后世,永垂不朽;否则,就不能承继先烈们的遗志并且将它们发扬光大,而只能徒然感慨他们留下的事迹,这确实是苟活在世界上的人的羞耻。

我写下这篇序,来痛悼逝世的人们,并希望能够勉励读到这本书的国人。)

三、分析思路和写法

1、归纳大意

(第一段,赞颂革命党人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申述黄花岗起义的不朽价值,抒发对烈士沉痛的悼念之情。

第二段,记叙因时局不宁,致使烈士们的英雄事迹不得流传的事实,表现了作者巨大的悲痛。

第三、四段,激励人们以先烈之牺牲精神为国奋斗,实现理想。)

2、本文虽然是“序”,但和文章本身却关系不大,说说作者的意图。

(本文写于作者督师桂林准备北上讨伐北洋军阀之际,作者借烈士事迹激励国人以先烈的精神为国奋斗,不以介绍文章为主要目的,所以和文章关联不多。)

四、作业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上一篇:《不自由,毋宁死》《奥林匹克精神》《作为偶像》《白发的期盼(节选)》《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文学特长生能否特招》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下一篇:2022小学四年级专题教育教案教学计划最新

园林绿化方案的批复(模板19篇) 在校午休保证书400字(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