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岗烈士事略》序·导学案2

小编:

《黄花岗烈士事略序》导学案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①了解作者孙文的生平事迹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②了解事略、序跋等文体的特点及本文序文的特殊性。

③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其用法。

2、技能目标:

①通过反复诵读,了解本文记叙、抒情、议论三者水乳交融的特点,体会语言中饱含着的浓烈的悲壮慷慨之情。

②学习本文恰当地运用比喻、对偶、夸张、夸张、比较等手法,增强文章表现力的方法。

3.情感目标:

①了解作者痛悼、赞颂革命烈士,以及勖勉国人继承烈士遗志,完成革命大业的作序意图。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诵读,了解本文记叙、抒情、议论三者水乳交融的特点,体会语言中饱含着的浓烈的悲壮慷慨之情。

【教学难点】

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其用法。

【学习方法】

反复诵读、探究讨论、积累总结

【知识链接】

(一)解题:

事略,是文体的一种,记述人或事的梗概,有别于正式传记。

序跋:序,也作“叙”或称“引”,有如今日的“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著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序”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也有列在后面的,如《史记太史公自序》),列于书后的称为“跋”或“后序”。

本文是孙中山先生于1921年12月应邹鲁的请求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一书写的序言。书序一般是说明写书的意图、经过,或介绍、评价书的内容。这篇序却不是就书论书,而是就书以评史论事,借序以“勖国人”。

(二)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作者督师桂林准备北上讨伐北洋军阀之际,可以说是一篇弘扬先烈革命精神,进行战斗动员的出征誓言。1921年5月5日,孙中山就任非常大总统;8月10日,国会非常会议通过出师北伐的决议,并咨请孙中山宣布军阀徐世昌罪状,明令出师讨伐,以谋国家之统一。12月4日,孙中山抵达桂林,风尘仆仆,行装甫卸,即成立北伐大本营;并指出这次北伐是件非常的革命事业,定要“扫除中国一切政治上社会上旧染之污,而再造一庄严华丽之新民国”。因此在邹鲁求序于孙中山时,正值孙中山肩负重任,讨贼兴师,戎马俊格之际。就其内容来看,本文与其说是一篇序文,倒不如说是一篇借先烈之伟大精神以鼓舞士气、激励民心的战斗檄文。作者热情赞颂了烈士们为革命捐躯的英雄气概,高度评价了辛亥广州起义的意义和影响,对当时反动逆流泛滥的现象表示了深切的忧愤,激励国人“继述”“光大”先烈遗志,为实现革命理想而英勇奋斗。

(三)作者简介:中学语文在线

孙中山,幼名帝象,学名文,字德明,号日新,后改号逸仙,旅居日本时曾化名中山樵,“中山”因而得名。

1866年11月12日孙中山出生于翠亨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0岁入村塾读书,12岁到檀香山读书,17岁时回国。1884年与本县卢慕贞女士结婚。1886年至1892年先后在广州、香港学医。毕业后,在澳门、广州行医,并致力于救国的政治活动。1894年上书李鸿章遭到拒绝,遂再赴檀香山,创立兴中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

1905年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系统地提出其三民主义思想,并与保皇派进行了激烈的论战。1895年至1911年策划多次反清武装起义,屡遭挫折而斗志弥坚。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得到各省响应,导致清朝专制统治的覆灭,是为著名的“辛亥革命”。

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政体。1912年4月卸大总统职,致力于经济建设的宣传。袁世凯窃据大总统职位后阴谋复辟帝制,孙中山乃于1913年发动“二次革命”反袁。1914年在日本组织成立中华革命党。1915年与宋庆龄结婚。

1917年,在广州召开非常国会,组织中华民国军政府,被推举为大元帅,开展护法运动。1919年改组中华革命党为中国国民党,担任总理。1921年,非常国会又于广州议定组织中华民国正式政府,孙中山就任大总统,再举护法旗帜。1923年,孙中山第三次在广州建立政权,成立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复任大元帅。同年接受苏俄和中国共产党的建议,决定国共两党实行合作,以推进国民革命。1924年1月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改组了国民党,重新解释其三民主义。同年秋,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孙中山应邀北上,共商国是。

1925年3月12日,因肝癌不治,逝世于北京。

【学习过程】

一、整体感知: 为下列加点字注音,并朗读。

第一段:险巇( ) 踬踣( )( ) 菁华( ) 久蜇( )

排壑( ) 不半载( )

第二段:肇造( ) 变乱纷乘( ) 一抔土( ) 湮没( )

墓碣( ) 事略( ) 编纂( )语焉不详( )

史(纪)载( ) 善传游侠( ) 田横( )

第三、四段:方炽( ) 杌陧( )( ) 勖( )

二、疏通字词句,把握知识点,理解文意。

(一)第一段[第一部分]: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末造( ) 并寿( ) 兴奋( )

久蛰( ) 吾党菁华( )

惊天地,泣鬼神( )( )

险巇( ) 踬踣( ) 以辛亥三月十九……为最( )( )

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 ) 乃大兴奋( )

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 )( )( )

2.有感情地朗诵本段,体会作者对革命者的礼赞与巨大的悲痛相交织的情感。

(沉痛→高昂)中学语文在线

(二)第二段[第二部分]:

1.找出下列通假字:

①又或有纪载而语焉不详( ) ②滋可痛已( )

2.分析以下特殊句式:

①犹湮没于荒烟蔓草间 ( )

②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 ( )

3.解释下面加点的字词:

①顾自民国肇造( )( )( )

②又或有纪载而语焉不详( )( )( )( )

③甚者且姓名不可考( )( )( )

④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 )( )( )

4.小组推荐优秀朗诵学生,有感情朗诵第二自然段,体会揣摩作者的因英雄事迹没有得到应有的流传的悲痛之情。(悲痛)

(三)第三、四段[第三部分]:

1.指出下列句子中字的活用现象:

否则不能继述先烈遗志且光大之( )

2.分析以下特殊句式:

①时予方以讨贼督师桂林( )( )

②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为诸先烈所不惜牺牲生命以争者( )

③尤倍重于三十年前( )

④而徒感慨于其遗事( )

⑤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 )

⑥斯诚后死者之羞也( )

3.解释下面加点的字词:

①丐序于予( )( ) ②杌陧之象( )

③视清季有加( )( )

④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 )( )

⑤否则不能继述先烈遗志且光大之( )( )

⑥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 )( )( )( )

4.齐读第三、四段,段理解字句间“痛逝者”的深情和“勖国人”的目的。(主旨)

三、文本研习:

本文在写作特色上,不仅将叙事、抒情、议论融为一体,而且恰当地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问:在第一自然段的第二层(“然是役也,……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中,作者在肯定这次起义的价值时,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①修辞手法有:

②文中作用是:

【学习反思】

本文记叙、抒情、议论三者水乳交融,结合自然。但一、二、三自然段各有侧重,试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第一自然段:以 为主,兼有 和 。

第二自然段:以 为主,兼有 和 。

第三自然段:以 为主,兼有 和 。

【布置作业】

在文中,作者运用了比较论证的手法,试找出并加以分析。

【拓展阅读】

辛亥广州起义简介:

为了振兴中华,将祖国从帝国主义的瓜分危机和清政府的专制统治下解放出来,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派发动的多次起义,都失败了。

1910年11月13日,孙中山在摈榔屿召集秘密会议,黄兴、赵声和南洋同盟会会员代表多人出席。筹议集中力量,再一次在广州发动起义,以破釜沉舟的决心和清政府作最后一搏。会议决定挑选青年革命志士五百人为“先锋”(敢死队),联合倾向革命的新军和会党,共同发难。会后,南洋和美洲各地华侨积极认捐,不少人变卖财产,毁家资助,共承担起义经费达港币18.7万元之巨。至1911年1月底,黄兴在香港成立统筹部,统一领导起义的准备活动,并派人联络广西、上海、湖北、湖南各地的革命党人。4月23日,黄兴离港赴穗,住小东营五号机关,定于4月27日(农历三月二十九日)起义。当时革命党人中洋溢着杀身成仁、捐躯报国的激情,不少人都给亲人写下了激昂壮烈、义无反顾的绝命书,表达了他们激昂的斗志,崇高的情怀。起义前夕,国内各省许多青年都纷纷云集广州,不少海外青年,特别是在日本的留学生,闻讯即自动返国,奔赴前线。战斗中青年们非常勇敢,有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如来执信胸腿负伤,血透外衣,仍奋勇争先。战前因试制炸药而断了一臂的喻培伦,战斗中胸前挂着满满一筐炸弹,奋勇当先,所向披靡,后因弹尽伤重而被捕。受审时他对清吏说:“学术是杀不了的,革命尤其杀不了!”其他不少被捕的革命斗士都视死如归,从容就义。

起义失败后,被捕而就义者29人,其他战死者当时无法确计。检查遗骸,共得72具。革命党人潘达微为之营葬于广州白云山麓红花岗(后改名黄花岗)。这次起义牺牲了80多位同志,许多是从各省调集来的精英和才识卓越的留日学生。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是革命党人的坚毅不拔的伟大精神,激励了全国人民,敲响了清王朝的丧钟。

当年秋天,起义领导人黄兴为纪念广州起义烈土写了一首《蝶恋花》中学语文在线

转眼黄花看发处,为嘱西风,暂把香笼住。待酿满枝清艳露,和风吹上无情墓。回首羊城三月暮,血肉纷飞,气直吞狂虏。事败垂成原鼠子,英雄地下长无语。

这次起义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是革命队伍中的确出了“鼠子”。本来在起义时兵分四路,有一路因出了内奸,弹药未全运出,有枪无弹,不敢发;有两路指挥者临阵退缩,也未敢动。只有黄兴亲自率领的一百几十人直冲总督府,终因寡不敌众而败。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上一篇:苏教版《我有一个梦想》导学案4

下一篇:2022小学四年级专题教育教案教学计划最新

少先队争章活动总结与反思 少先队争章活动总结的好题目(五篇) 外号像颗怪味豆读后感(优秀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