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答案

小编:

 

 

1 新闻两则

3、yù kuì ruì jiān sài suí è xiá cuàn

4、消息;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标题、导语、主体;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6、(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顺利横渡长江。

(2)南阳守敌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

7、(1)本文从中、西、中和东路四路军的渡江进程来报道渡江情况,介绍了时间、地点和战况,指出了战局的发展趋势,分析了敌败我胜的原因。按照时间顺序叙事。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说。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所以西路接着中路叙写。最后详说东路激战,东路军的战况直接关系到能否包围敌军,解放南京;因此较具体地写了战斗情况。

(2)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等; 纷纷溃退毫无斗志甚为微弱等。

8、(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巧用对比,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与敌军的节节败退形成对比;《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妙用暗示,关于历史上南阳所发生的重要战事的介绍,点名南阳位置之重要,暗示出南阳解放的重大意义及蒋介石的暗淡前途。

(2)构思特点不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总括千里战线,分步叙写,多而不杂;《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勾联历史与现在,纵横挥写,引而有度。

(3) 语言风格有别:《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大气磅礴,如“百万”“均是”“占领”“控制”“切断”等;《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广博儒雅,语言含蓄,如“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王凌云如不再逃,康泽的命运是在等着他的”。

9、略

10、(1)第(1)句,交代了新闻的主要事件和事件所涉及的人、时间、地点。

(2)“长江”这一客观环境;国民党防线的崩溃 (3)“万船齐发,直取对岸”“突破”“进击” (4)标题、导语、主体

11、厦门市中医院将与墨西哥瓜达拉哈拉市合作开办中医学院和中医医疗保健机构。

 

2 芦花荡

参考答案:学习研讨:4、(1)老头子机智地惩罚了鬼子,替女孩子报了仇。 (2)“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 这里是老头子为了诱惑敌人上当故意装害怕的样子,表现出老头子的机智 (3)动作、神态描写突出了老头子机智勇敢的性格。 5、这里的景物描写意在表明美丽的荷花淀是不容侵犯的,如果有人来犯,必然没有好下场。

7、(1)是水养活了苇草,人们依靠苇生活,这里到处是苇,人和苇结合得那么紧。人好像寄生在苇里的鸟儿,整天不停地在苇里穿来穿去。 (2)简洁;表现了采蒲台人对敌人的恨。(3)有对敌人的恨,有对同志对乡亲对亲人的爱,还有她们应付敌人的聪明智慧,表达了作者对她们的敬佩、尊敬之情。(4)句中的“血”含义不同:第一个是指英雄的鲜血在冰上凝固了,第二个是指英雄虽然牺牲了,但他的意志是坚定的,是不可摧毁的,是永远留在人民心里的。他的死震撼了每个人。 (5)略

 

3 * 蜡烛

1.略

2.战争 老妇人的善良无私

3.略

4、红军烈士生命之光;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是两国人民战斗情谊的象征。

5、文章不断对炮火(11)、老妇人的黑色围巾(4)、老妇人的动作“跪”、“爬” (各3)、烧焦的树木、闪烁的蜡烛(6)等内容进行了反复交代和描写。

① 对“炮火”的多次描写,突出了当时环境的危险,更突出了老妇人不顾生死、临危不惧的高尚品格,同时也使我们为老妇人的行为而感动。

②对“蜡烛”的多次描写,说明蜡烛有着特殊的意义。烛光,象征着红军烈士的生命之光,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的哀思,是两国人民战斗情谊的见证。

③对“黑围巾”的多次描写,表现了沉痛哀悼的庄重情感,渲染了肃穆气氛,突出了老妇人与牺牲的苏联红军战士之间跨越国界的深沉而强烈的母亲般的爱。

④三次“爬”写出了老妇人年老力衰,三次“跪”写出了行动不便的老妇人对牺牲战士的沉痛哀悼。

8.

 

8、 拓展阅读:

(1)失去了三个儿子 表现了作者对战争的罪恶的强烈控述

(2)“身体瘦弱而多病” 需要“送进疯人院” 揭示了残酷的战争对无辜百姓身体、心灵的巨大伤害。

(3)这句环境描写,渲染了人们极其沉重的心情与车厢内悲哀的气氛。

 

 

4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2、法国 浪漫主义文学 《巴黎圣母院》 《悲惨世界》 3、1856 年,英、法帝国主义发动了侵略我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 10月6日,侵略军闯进圆明园,大肆抢掠。他们把园里凡能搬动的金银珠宝和珍贵文物统统抢走。来不及拿的或者拿不动的,就任意打碎、践踏。最后一把火将这座经营了一百多年、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烧成了一堆败瓦颓垣。4、①赞美圆明园 ②谴责侵略者 英法联军远征中国,作为一名法国人很容易被当局制造的舆论所蒙蔽,易被狭隘的爱国狂热所支配。而雨果却有清醒的头脑、公正的立场,真是难能可贵!他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文明的创造者,他盛赞圆明园的文化艺术价值,盛赞这一世界奇迹的创造者(中华民族是一个“超人的民族”),表达了他对中国人民的同情和尊重。雨果把上尉征求意见的机会变成向强盗政府提出抗议的机会,谴责侵略者的贪婪、野蛮、无耻,表现了他明辨是非的良知和正直不阿的人格。6、这是雨果对圆明园的总体评价。他从世界的、人类的高度来肯定圆明园的艺术价值,从而揭露了英法政府所犯下的罪行。他认为圆明园是东方幻想艺术的典范,是人类艺术创造的结晶,是全世界人们共同的、宝贵的财富。7、这里运用了反语,表现了对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的愤激之情和极大的嘲讽。8、这是雨果能正值的表明自己立场的思想感情基础。他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来评价人类的艺术劳动,他尊重人类文明的创造者,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在他看来,毁灭圆明园也就等于毁灭人类文明的成果。

5 亲爱的爸爸妈妈

3、lù dào yì mù huǎng hū miù chōng chè

4、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5、一、纪念地见闻;二、看纪念演出;三、参加座谈会;四、参观纪念馆(看遗言)。

6、① 沉重—— 南斯拉夫:克拉库耶伐次大屠杀,杀了普通的劳动者,其中300个孩子遇害;

② 美丽—— 整个民族的英勇:面对法西斯的屠杀,南斯拉夫人民毫不畏惧,大义凛然,不论是那位面对枪口的威胁仍然坚持给孩子们上最后一课的老师,还是那些在生命即将被残酷剥夺之际仍不忘表达对亲人的爱的人们,都表现了“整个民族的英勇”,没人屈服乞怜,这是令人崇敬的,是美的。

7、孩子们天真无邪,一直在父母亲人的关爱下幸福地生活,他们也思想单纯,力量弱小,不可能做出对

纳粹“不利”的事来,纳粹分子却把屠刀举向孩子,这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屠杀的野蛮残酷。

8、景物描写:使人感到沉重。“气氛。苦雨。天昏。地暗。”是写天气,也是写信请。景物描写渲染了气氛,烘托了人们在纪念地的悲痛心情。

语言描写:“七千多人呀!”“一天之内,全杀光了!尸首染红了三百五十多英亩土地。”突出了屠杀的残酷和悲惨。

神态描写:两位老人“头发斑白,脸色肃穆,定定望着笼罩山谷的V石碑。”“眼神木然,仿佛眼前的景物已不存在”。幸存者和地下长眠的死者在这一刻是相通的。

场面描写——纪念的人群是美丽的:“人已满山满谷。……站在47年前300个孩只发出最后一声呼唤的地方:‘亲爱的爸爸妈妈!’”,孩子们对生的渴望是美丽的。

9、(1)残暴、无人性

(2)本义是形容有滋有味或趣味很浓的样子。这里是反语,表明对其神态的憎恶。

(3)牢记历史教训,创建美好未来,才能免遭欺侮。

 

6 阿长与《山海经》

 

2、写了七件事:①常喜欢切切察察 ②限制我的行动 ③睡觉时挤得我无法翻身 ④懂得许多规矩和麻烦的礼节 ⑤讲长毛攻城时护城 ⑥谋害我的隐鼠 ⑦为我买《山海经》

略写:阿长的称呼的来历、“切切察察”的毛病、摆成大字的睡相、令人讨厌的种种规矩、长毛的往事,详写:为我买《山海经》一事。

4、作者对阿长的感情是变化的,从“不大佩服——不耐烦——空前敬意——新的敬意。”

5、“憎恶”“讨厌”是儿时的心理,阿长的出身低下,表明她的粗俗是情有可原的。她的管教很不适合儿童的心理,但心是好的。她年青守寡,非常不幸,出来做女工,没有别的奢望,但求“顺顺流流”,鲁迅在具体描写中饱含同情。在写法上也是欲扬先抑,是在为写买《山海经》一事作铺垫,更好地突出了重点。在作者眼里,长妈妈多事,不拘小节,麻烦多礼,但同时又心地善良、仁慈,乐于助人。 6、“我”听到以后很震惊,很感动,进而想到这别人不肯做,或做不到的事,这样一个普通人居然做到了,“我”也由此而对她“发生新的敬意了”。平时对她根本不抱希望,她却居然给“我”弄来了最想要而又最难弄的《山海经》,在孩童眼中,长妈妈似乎真的“有伟大的神力”。前面写阿长讲完长毛的故事,“我”觉得她有“伟大的神力”,虽然是描摹当时还是小孩子的“我”的心理,但由成年作者写出来,总带有戏谑成分;而此处再写长妈妈“确有伟大的神力”,语气显得庄重,感情极为诚挚。 7、这四本书虽然很粗拙,却是由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给我买来的,当时给了“我”非常大的震动,让“我”产生过感激和“新的敬意”。

7、背影

1.略

2、八年前和父亲在浦口车站相别 深情至爱 思念

3、四次.第一次是伤心之泪。第二次和第三次是感动的。第四次是伤心之泪。最详细的是第二次,即车站买橘子时的背影。

4、(1)因为这是最让我感动的,我一生最难忘的父亲的背影。(2)走 探 穿过 爬上 攀 缩 倾 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无限关爱的深厚感情。(3)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心、体贴。是本段内容的提要,有引起下文的作用。

5、略

6、因为文章紧紧围绕 “背影”来写,而“背影”也最能体现父爱子,子爱父的真挚情感。

7、略

8、按提示,说出一点即可。

9、如:父母为了子女可以献出一切。或这样娇惯子女可真的可怜。

 

 

 

8 台阶

2、 台阶 造有九级台阶的新屋 坚忍不拔的毅力和艰苦创业精神 3、(1)台阶高,就意味着屋主人的地位高(2) 每天捡砖、瓦、鹅卵石等。往瓦罐里塞角票等 (3) 详略是由中心而定的。题目是“台阶”,所以主体工程可以略写,造台阶要详写 4、(1) 一方面,专注的望着别人家高高的台阶,他羡慕、向往,他在谋划怎样加快准备,争取能早日造起高台阶的新屋,像人家一样气派,也叫人羡慕。另一方面,第一人称,不允许写别人的心理活动,只能以形写神。(2) 父亲干了一辈子,劳动就是生命,在他的精神世界中,劳动是创造,劳动有收获,劳动体现了自己的价值,一旦不能干活,就失去一切,所以感觉若有所失。5、 父亲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农民,他有志气,不甘人后,他要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长远的生活目标,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父亲是一个老实厚道的农民,他用诚实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同时,父亲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当新台阶造好后,他反而处处感到不对劲。不自在,并且不好意思坐上去。

 

9老王

1、yǔ zuàn huáng pì tā dì kū lóu yì zhì zuò

2、①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②“文革”期间载客的三轮车被取缔,他的生计就更加窘迫,只能凑合着打发日子。③打了一辈子光棍,孤苦伶仃。④眼睛不好,瞎了一只眼。⑤住在荒僻的小胡同,塌败的小屋。

“我”与老王的交往: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的车;让老王送冰,付给他应得的报酬;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让他白送,给了钱。关心老王生活,三轮改成平板三轮,生意不好做,关切地询问他是否能维持生活。

3、(1)老王是个贫苦的人。老王一辈子生活艰苦,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文革期间载客的三轮车被取缔,他的生计就更加窘迫。他打了一辈子光棍,孤苦伶仃。他住在荒僻的小胡同里,小屋破破烂烂的,眼睛又不好。失群落伍、单干户、没亲人、没人搭理……

是善良、质朴、有同情心、讲仁义人。愿意给我们带送冰块,车费减半;在“文化大革命”那样荒唐动乱的年代,老王照样尊重钱钟书夫妇。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担心人家看病钱不够。受了人家的好处,总也不忘,总觉得欠了人情,去世前一天还硬撑着拿了香油、鸡蛋上门感谢。

(2)最主要的是平等观念与人道主义精神。对不幸者怀有一颗爱心善心。要求社会关心个人、同情个人,尊重个人对社会作出的贡献,尊重人格,维护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

4、(1)暗示老王的生计越来越艰难,身体已到了即将崩溃的境地。流露出作者对他的同情和担心。(2)“爬”表明自己还能动,“倒”和“僵尸”照应,更形象地表现了老王当时已没有一点活力,到了生命的尽头。(3)在作者看来,人是生而平等的,有平等的意识,才会感到抱歉。

5、略 6、略

7、(1)①红肿 ②战栗 ③冰冷 (2)我和老人有着相同的遭遇,都是一个一无所有的人。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真情,一种理解,一种关爱。他们之间的对话尤能反映这种真情。(3)彼此都是能理解对方的人。(4)“我”的言行所体现的同情心。(5)我明白老人对“我”的充分理解。 得到了坚持生活信念的力量。

 

 

10 信客

 

3、 信客的工作内容:传递信件和物品;代人读信和写信;帮客死者处理后事等;信客的生活景况:收入低,生活穷困;老犯病;终年劳碌奔波,居无定所;常被人怀疑、欺负、憎恨甚至诬陷,满腹辛酸。

5、老信客的命运是本文的一条暗线,它表现了老信客对信客的深远影响。写老信客,实际上说明了信客这一职业的两个特点:路途艰苦;强调职业道德——“就在一个信字”,而且这个“信”字要做到一丝不苟的地步。老信客既以自己的丰富经历,给年轻信客以具体切实的指点,他的惨痛的教训。又时时警惕着年轻信客。这些,都促使他迅速成为可以信赖的信客。6、重点写了两个事迹:概括写遇到谋生者客死他乡,信客充当代理人的事迹;具体写一次遭人诬陷、说明信客职务的凶险和信客仁义热心、任劳任怨、宽以待人、善良厚道的品性。7、回乡教书。好人有好报。8、因为信客几十年游历各处,眼界开阔,对各种新知识都能容纳,同时他深察世故人情,各方面知识都十分丰富。我们应多读书,多观察社会,勤思考,善于把书本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9、“谦卑是一种博大的胸怀”“谦卑是一种崇高的品行”“谦卑是坚忍”等。

 

 

 

11 中国石拱桥

 

 

1.略

2、茅以升 桥梁专家 南京长江大桥

4、石拱桥:桥洞为弧形,桥梁史上出现得较早,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分布广、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

赵州桥:历史悠久,结构坚固,设计巧妙,形状像弓,用料省,艺术价值高。

卢沟桥:石拱相联,结构精巧,坚固耐用,形式优美,艺术价值高,历史价值突出。

5、(1)卢沟桥 中国石拱桥 (2)①列数字 ②举例子、作比较 ③摹状貌

(3)不能去掉。因为“几乎”是表示程度的,表“差不多”“基本上”,但不是“完全”“全部”,如果去掉,就成了“路面平坦,与桥面平行”,就变成完全平行了,这不符合实际情况。所以“几乎”不能去掉,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的特点。

6、赵州桥和卢沟桥历史悠久,气魄宏伟、驰名中外,有中国石拱桥的典型特点,很有代表性。选择有代表性的例子说明事物的特征方法可以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使读者对被说明事物的特征认识得更具体、更明确、更深刻。

 

12* 桥 之美

 

3、这篇课文以画家的标准和眼光,发掘桥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美学效果。美术工作者以独到的视角,引领我们用“另一种眼光”去看我们此前虽感觉到美好而说不出好在何处的景物,这些景物在此时焕发出新的灵性与生命力。 是桥在不同环境中,起着各不相同的形式作用,即具有不同的美学效果

4、第一个例子,是写石桥与密密的苇丛相配合给人带来的特别感受。厚厚实实平面铺开的苇丛使空间显得狭窄拥挤,令人产生憋闷感;间或出现的石桥轮廓简单鲜明,能使空间陡然显得疏朗开阔,令人觉得神清气爽。

第二个例子,是写石桥与细柳合作创造的动人景致。细弱的柳枝拂着桥身厚重坚硬的石块,这里有形体上的强与弱、轻与重之分,有动静之分,有颜色上的对比,还有变(柳枝年年发新芽)与不变(桥能历久不变)之别,种种不同,归结起来,其实是阳刚与阴柔这两种美的类型的不同,差距如此之大而仍能和谐统一,可能就在于桥有着经过精心设计的轮廓吧。

第三个例子,是写长桥之美。长桥一般建在比较宽阔的水面上,打破了背景的单调感。同时,如前所说,桥是人们劳动的成果,出现在苍茫水面上的长桥,是人类创造力的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似乎也具有了生命。

第四个例子写的是形式比较独特的桥——风雨桥,作者没有明言桥所起的作用,不过,我们不妨做一些揣测。如,从作者说风雨桥上的廊和亭是“古代山水画中点缀人物的理想位置”,再结合我们欣赏国画的经验,可以想像得到,桥面上盖有廊和亭的桥,给人安闲、自在的感觉,这种感觉恰好与险峻的山峰、桥下的急流给人的感觉形成对照。

在以上四个例子中,桥或为主体,或为陪衬,或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但都与周围景物成为和谐的一体,共同构成入画的景致。

 

5、(1)其实,苇丛不会“发闷”,也不会做“深呼吸”,这只是人的感受投射到它身上而已。这表现了作者与周遭环境已融为一体。

(2)杨柳拂桥是江南常见的景色,作者将时间限定为杨柳刚刚返绿发芽的早春天气,将桥限定为石桥,两种景物之间的反差与对比,形成特殊的美感。 “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宋人柳永的名句,这里说“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是强调细柳与石桥构成的美景本身已够动人,不再需要别的东西来烘托了。

(3)这句话的意思是,桥横跨在水面上,与桥下的流水在平面上形成交错;同时,桥的颜色与流水的颜色也相互映衬。桥与流水如一支乐曲一样是一个整体。

(4)桥的美就是对桥的存在的一种大声宣告,桥的美也像乐曲一样有着和谐的韵律,这吸引着画家总是追寻着桥的身影。

6、比较:《中国石拱桥》与本文的区别:中国石拱桥以准确的数据、例子等对中国石拱桥的特点进行了说明,是人对石拱桥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本文则用艺术家的眼光对桥的美进行了描写和评价。

8、(1)事理 逻辑 (2)拟人 (3)流出来时 水不开时 水被烫时

(4)将水向地上倒,发出清脆的噼啪声的是冷水,发出低沉的波波声的是开水。

13 苏州园林

 

2、zhàng jiàn lín xún yōng xuān xiè zhǎo hè mú lòu qiáng wēi zhēn zhuó

3、(1)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2)举例子:“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作用:增加文章可信度。 作比较:a、“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 b、“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作用:突出被说明对象的特点

打比方:“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

是不讲究对称的。”作用:使要说明的对象形象可感。 引用:“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

的一景。”作用: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摹状貌:“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

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作用:使说明对

象形象明晰。列数字:“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画美。”作用,语

言准确。

4、(1)四个语段不能互换。它们是依次介绍四个讲究,按照总分的顺序安排材料的。

(2)“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能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被复制;“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大量复制。

(3)略

5、略 6、略

 

 

14 故宫博物院

参考答案:1、略 2、略 4、参观故宫的路线:天安门 端门 午门汉白玉石桥 太和门 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小广场 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 御花园 顺贞门神武门

5、第二自然段的最后一句。

6、(1)使用的说明顺序是由外到内、总说和分说相结合。(2)说明太和殿的高大、宽敞、面积大。(3)因为太和殿是“前朝”以至整个故宫的重点建筑物,是封建皇帝行使统治权力和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它的地位非常重要;另外它在整个建筑群中最具代表性。所以文章把太和殿作为介绍的重点。(4)写龙,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一是说明对象的特征决定的,故宫曾是封建统治的中心,它的建筑是为封建统治者服务的;二是龙有象征意义,历朝历代的皇帝把自己神化为受命于天的“真龙天子”,把龙作为自己的化身,龙是皇权的象征。(5)不能。因为它不仅交代了三大殿的地理位置,还说明了三大殿在紫禁城的主体地位。7、略

9、采用空间顺序介绍陵墓,由南向北,依次介绍了石牌坊、墓道、卷棚小屋、陵门。

 

15 * 说屏

1.略 2。略

3、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

4、作者从下列三个方面介绍了屏的知识:

(1)屏风的作用:室外(在院子或天井中)安置屏风,避免从门外直接望见厅室;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可以挡风,空间还是流通的;室内安置屏风与帷幕相同。

(2)屏风的分类:按屏风的建造材料及其华丽程度来分。

(3)屏的设置:需因地制宜,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才是。

6、多处引用古诗词,使全文具有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这和本文的说明对象——屏风——这种中国传统器具是相称的。

(1)“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出自唐诗人杜牧《秋夕》诗。全诗如下:“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这是一首描写封建帝王后宫宫女生活图景的诗。整首诗描绘出寂静凄清的环境气氛,烘托出人物内心世界的痛苦。

(2)“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

出自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牡丹亭》的“游园”一出。杜丽娘为自己没有珍惜大好春光而感到惋惜,也因此激起了追求青春幸福的热望。

“锦屏人”指闺中女郎。“韶光”指美丽的春光,也暗指自己的青春。“忒”读“tuī”“太”的意思。这句话凝聚着主人公心中的无限哀怨。

(3)“抱膝看屏山”

出于张恨水的《金粉世家》,填的是“临江仙”的词牌。写女主人公冷清秋在小楼参佛诵经,顿悟一生得失。

7、引用 分类别

8、(1)本文采用了分类说明的方法,先总说后分说,在依次介绍“文房四宝”时,介绍了历史、产地、制作及其优点。宣纸:洁白如雪,厚薄均匀,质地坚韧,抗老化,不易破碎。徽墨:色泽肥腻,性质沉重,光泽如漆,其坚如玉。湖笔:落笔重压时有腰力,提笔离纸后笔头尖正成锥形,笔的周身圆浑饱满,刚柔相济,得心应手。端砚:磨墨经久,耐冻。(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

(2)说明中穿插故事的叙述,将记叙和说明有机结合,熔知识性、趣味性于一炉。

 

 

16 大自然的语言

2、竺可桢(1890一1974),浙江人。气象学、地 理学家。他是我国现代卓越的科学家。他一生在气 象学、地理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都很高,而物候学也是他呕心沥血做出了重要贡献的领域之一。3、(1)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物候学。(2)物候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可以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3)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4)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4、 说明文 对象 农业生产 四个 农业生产5、“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秧好半年稻”,“麦要浇芽,菜要浇花” :“燕儿来不过三月,燕儿走不过九月九”。 6、(1)文章首先介绍物候学研究的对象,然后以具体事例说明物候学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接着谈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最后说明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2)说明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7、(1)说明一些普通的自然现象,在农业生产那里,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2)语言极其概括、雅致、富有诗意,运用拟人手法,使表达生动形象(3)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的方法,更真实、更准确的说明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存在古今差异。8、不能调整。这四个因素是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的。纬度影响最大,经度次之,高下差异又次之,古今差异最次。另外,纬度和经度是在地球上位置的不同,第三个因素是同一个地点的高下差异,这三者都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则是时间因素,从空间方面到时间方面又是一种排列顺序。对四个因素的解说由一个设问句引出,接下来用“首先”“第二”“第三”“此外”等连接词,使这一部分层次井然,条理清晰,易于接受。9、这段文字是按时间顺序说明一年中春夏秋冬丰富的物候现象的。表示时间的词语有:立春过后再过两个月不久于是转人炎热的夏季到了秋天川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这段文字用生动的语言描写了各种自然现象的变化,其目的在于说明物候现象同气候的关系,物候现象是有其规律的。这样写既引人人胜,又使人联想,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融化、萌发、开放三个动词具体描绘出大地苏醒的生动画面。次第写出了春花竞相怒放的热闹景象,用词典雅。翩然写出燕子轻巧的身体、轻盈的飞舞姿态,十分形象贴切。簌簌写出秋天的肃杀气象,年年如是,周而复始表明四季变化循环往复的自然现象是有其规律性的。10、略11、智力 12、逻辑顺序 13、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14、准确性、严密性15、介绍了对智力的多种解释,并通过人和动物大脑皮层的比较,说明人的智力比动物的智力高很多。16、略

 

17 奇妙的克隆

 

1、(2)地瓜藤、葡萄藤、柳树……蚯蚓、水蛭、壁虎等

2、

说明对象

说明顺序

实验对象

研究成果

时间

说明方法

 

 

克隆含义——克隆实验和发展(按生物进化,由低到高)——克隆造福人类

鱼类

 

鲫鱼

1979

下定义

作诠释

举例子

列数字

打比方

 

鲤鲫鱼

 

 

两栖类

 

爪蟾蜍

1962

 

黑斑蛙

1978

 

哺乳类

 

多利羊

1996

 

3、可引导学生从下面几方面理解:

(1)科学是一把双刃剑,既可能造福人类,也可殃及人类,而且科学造福人尖和殃及人类的程度在同步增长,如核的发现和利用。

(2)科学的发展越来越从自然界逼近了人类本身,越来越深刻地角及人类的伦理、自选和法律以及人类心灵,如克隆人问题。

4、略

5、能从“对真实自我的否定”这个角度展开论述即可。

 

 

18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3、——恐龙并不适应南极气候——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

找出答案: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提出大陆板块构造理论—— “泛大陆,,形成时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后来“泛大陆’’又分裂成四部分一所以每一块大陆都携带着自己的恐龙而去。

得出结论:“恐龙无处不在’’是支持“板块构造理论”的新的有力证据。作者在这里采用的是逻辑顺序,重在说明事理,将抽象的科学知识,层层解剖,既严谨,又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4、“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通过看地图证明南美与非洲的相离,更使人信服,补充说明了大陆漂移学说的一个最显而易见的证据。

5、“撞击说”和“火山说”。(可将自己查找的资料整理成论据加以证明。) “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证据一:因为在恐龙灭绝的那个 年代的岩层中,发现了斯石英——压扁的沙子。证据二:斯石英只在被撞击后才形成, 所以如果是火山爆发吞没了恐龙,就不会有“斯石英”存在。结论:无疑是撞击毁灭了 恐龙。

6、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两文都证明了“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这一观点。

都采用了多种说明方法。首先都采用了举例子:《恐龙无处不在》列举“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举“南极也有自己的恐龙、两栖动物和其他在恐龙时代繁盛的植物和动物”说明南极不只有恐龙化石,还有别的。《被压扁的沙子》中举“斯石英与金刚石”,“新墨西哥州拉顿地区的岩石”证明斯石英是由撞击产生的巨大压力形成的,从而得出“恐龙的灭绝是撞击造成的”。

其次都采用了作比较:《恐龙无处不在》中将南极的恐龙的命运与其他大陆的恐龙进行比较。而《被压扁的沙子》则是运用了“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的比较方法来说明斯石英与普通沙子区别。 除此以外,还有“打比方”列数字”“作诠释”等说明方法。

 

19 * 生物入侵者

1.略

2、生物入侵者是指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生物入侵者的危害是巨大的,它们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对被入侵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种性构成极大的威胁。那么这些生物入侵者是通过什么途径入侵的呢?为什么会增多呢?由于日益繁荣的国际贸易,生物入侵者搭乘跨国贸易的“便车”,“偷渡”入境;此外,跨国宠物贸易也为“生物入侵者”提供了方便。目前,生物学和生态学界对生物入侵者有不同态度:一部分人认为,经过“物竞天择”,可以制约“生物入侵者”的危害,达到新的生态平衡;另一部分人认为听任“生物入侵者”自由发展会给当地生态和人类生活造成严重危害。世界各国对“生物入侵者”都在采取相应的措施。

3、(1)列数字实际上也是一种用事实进行说明的方法。数字化的事实也能引发读者的想象。例如:“从二战至今,关岛本地的11种鸟类中已有9种被棕树蛇赶尽杀绝,仅存的两种鸟类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减,随时有绝种的危险。”仅仅在20世纪40年代至今的60年间,关岛鸟类就由11种减少到两种,这个数字的变化清楚说明“生物入侵者”对自然生态的危害;“到目前为止,人们为了清理和更换管道已耗资数十亿美元。”“仅在美国,每年由‘生物入侵者’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两千多亿美元……”这两句话中的数字,自然使人想到“生物入侵者”对人类危害之大。

(2)举例子是为了支撑观点,使之更具说服力。例如:举出蒲公英和山间溪水中的鱼虾的繁殖时间和空间跨度非常有限的例子,是为了证明“在人类文明的早期,陆路和航海技术尚不发达,自然界中的生态平衡并没有受到太大破坏”这种说法;举出欧洲斑贝、亚洲天牛和南美红蚂蚁对北美洲的入侵,有力地说明“生物入侵者”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危害;举出棕树蛇几乎灭绝关岛鸟类的例子,说明“生物入侵者”对自然生态的破坏,举出新鲜水果和蔬菜、跨国宠物的例子,是为了说明形成“生物入侵者”的人为的原因;举出美国众议院通过加强对可能夹带外来物种的交通工具的跨部门监控议案的例子,说明目前世界各国对待“生物入侵者”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3)打比方是为了使说明更形象。例如:“生物入侵者”这个概念本身就具有比喻意义,它告诉读者这一类“入侵者”的“移民”行为,是会对人类和自然造成危害的;把登陆北美的欧洲斑贝比成“偷渡者”,它们在不知不觉中登上北美大陆,并悄悄地给人类造成危害;把害虫随贸易途径传遍全世界比喻为“搭乘跨国贸易的‘便车’”,十分形象。

4、运用逻辑顺序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且使文章结构严谨、层次 分明。

5、①在我国,一种南美水生植物——水葫芦极大地减少了昆明滇池的水面积,当地气候明显干燥,湖中的68种鱼已有38种不复存在。

②在西欧,一种北美虾病正在侵袭当地虾,造成当地虾在许多河流中消失。

③在地中海和亚得里亚海,一种太平洋海藻覆盖了3000公顷的海底。

④从东部非洲到印度太平洋地区,一种来源于南亚的ALANG草侵入了数百万公顷的热带森林,严重影响了当地树木的自然更新。

⑤澳大利亚的一种可能来自巴布亚新几内亚地区的致病真菌自1920年侵入以来,导致数千公顷的森林被毁。这种真菌对四分之三的植物有害,包括高大的树种和矮小的灌木。

⑥在新西兰,一种来源于澳大利亚的夜间活动的袋鼠,估计每晚可吃掉21吨当地的森林。

7.(1)引用“冬天是一条虫,夏天变成一棵草”

(2)形态 生长过程 功用

8 言之成理即可

 

20 * 你一定会听见的

2、潜意识:下意识。心理学上指不知不觉,没有意识到的心理活动。是有机体对界刺激的本能回应。

顷刻:极短的时间。

嘈杂:(声音)杂乱,喧闹。

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指不想听取别人的意见。充,堵塞。闻,听见。

视而不见:睁着眼睛看,却什么也没有看见。形容不注意或不重视。

绚丽:灿烂美丽。

3、略

4、第一部分(1~8段):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丰富多彩、奇妙无穷的声音世界。

第二部分(9~13段):探讨声音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声音伴随着我们成长,声音构成了丰富奇妙的世界(9~10段);然后从正反两方面论声音对我们的意义:声音充实人的生活,使人得到很多乐趣,并增长知识(11~12段)。13段用一连串发问,促使我们关注声音世界。

第三部分(14~20段):以游戏的方式引领我们进入奇妙无穷的声音世界,再次印证了文章的主题。

5、(1)A.对生活充满热情 B.对生活麻木不仁 (2)不是声音本身消失了,而是说自己习惯了这种声音,或者自己用意志拒绝了这种声音。(3)因为他对外界的一切无动于衷,封闭了自己的内心世界,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木头人,这样的人当然也就会成为“没有感觉”的人。 (4)人云亦云 (5)选择好听的,有益的,能充实生活,使人得到很多乐趣的声音。 (6)略 (7)如:走在森林中,看见了瀑布从悬崖上奔涌而下,如万马奔腾。

 

21 桃花源记

1、(1)沿着(2)整齐的样子 (3)类 (4)老人小孩(5)邀请 (6)告诉 (7)到,拜见

(8)计划 (9)实现

2、(1)交通:古义,为交错相通;今义,往来通达,或各种运输的总称。(2)妻子:古义,指妻子和儿女;今义,专指男子的配偶。(3)无论:此处为“不用说”“更不用说”之意;今义,是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4)不足:古义,不值得;今义,不满不充分

3、其:这,那 他(指渔人) 志:做标记/动词、做的标记/名词)

寻:寻找/动词、不久/副词 向:旧、原先的 得:看到、找到

4、渔人行踪;美丽、神秘、幸福、人人平等等词

5、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复前行,欲穷其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6、叹惋是感叹惋情之意,词语用得十分精当、传神,桃源人对世事变迁、人间沧桑的慨叹和外面百姓生活的苦难的同情,跃然纸上,可见可感。

7、说明:应启发学生发挥想象,联系课文内容加以比较说明。

例:

①桃花源有着良田美池桑竹的秀美环境,而外界却是战乱频频,峰火连三月。

②桃花源士:地平旷、屋舍俨然,人们居住安定舒适,而外界百姓却是颠沛流离.背井离乡,国破家亡,一片焦土瓦砾。

③桃花源鸡犬相闻,人们往来种作,怡然自乐,处处是人丁兴旺、详和愉乐的氛围,而外界百姓却饱受战火磨难,过日如年,终日生活在痛苦之中。

总之,桃花源是一个没有战乱,没有压迫、没有阶级、人人平等自由、家家丰衣足食这样一个安宁美好的理想社会,表达出身处黑暗、动乱社会之中的作者对美好理想社会的向往,寄托了作者渴求自由美满生活的强烈愿望。自然,它是一个虚构的境地。

8、言之有理即可,参考答案: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9、⑴杨氏 ⑵大穴 ⑶金珠锦绣珍异等物

10、穴中人与桃花源中的人一样,过着与世隔绝、自给自足、怡然自得的生活。

11、您亲自把他引来,那他一定是很有才能的人了。

12、不赞同。从环境与生存方面分析。

 

 

22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

 

1、2略 3、略 4、莲花还有哪些的别名:芙蓉、芙蕖、水芝、藕花、荷花、水旦、水芸、水华、泽芝和玉环等。 5、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饮酒》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静少情。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刘禹锡的《赏牡丹》

6、a.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环境之清幽宁静,不染浮华;b.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生活情趣之高雅;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室主超凡脱俗

7、引用孔子的原话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上句“南阳诸葛亮,西蜀子云亭”已包含“君子居之”之意,再一次证明,自居之陋室不陋,从而表明自己超凡脱俗的胸襟,同时又巧妙的回应了开头“惟吾德馨”一句,显得意蕴含蓄,发人深思。

8、称颂的是:人品(不慕荣利、不求闻达、安贫乐道)是高尚的。

批评的是:逃避世俗,脱离劳动人民,缺少为国为民的奉献精神。

9、莲花的可爱之处表现在: ①从生长环境方面,写出了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高洁、质朴;②从体态香气方面写出了莲“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香远益清”的芳香;③从风度方面写出了莲“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清高。

作者不仅仅是写莲花,作者借莲花来写人。①在社会大环境中,作者自喻自己像“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一样高洁质朴;②作者自喻不与俗人为伍,以莲花的正直芳香的形象比拟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③把莲花人格化,自喻自己刚直、庄重,大有如屈原所说“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高贵品质。

10、《爱莲说》现实意义:向古代贤者学习,追求精神世界的高格,远离物欲的诱惑,做一个品格端正,志趣高尚,遵守公民道德规范的合格公民。

 

23 * 核舟记

1.略 2.略

3.一词多义

为:①制,做。“为宫室、器皿”,“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②是。“中轩敞者为舱”,“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③有。“通计一舟,为人五”。

木:①木头,木材。“能以径寸之木”。 ②树。“以至鸟兽、木石”。

曰:①叫做。“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②是。“文曰‘初平山人’”。

奇:①奇异。“明有奇巧人”。②jī,零数,余数。“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有:①动词,表存在。“明有奇巧人”,“炉上有壶”。

②yòu,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八分有奇”,“为字共三十有四”。

端:①开头一边。“东坡右手执卷端”。②直,正。“其人视端容寂”。

 

4、翻译句子

①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都能顺着原材料的格局来雕刻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浓密胡须的是苏东坡。

③其人视端容寂:那人正眼看着炉子,神色平静。

④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笔划像蚊子的脚一样细,笔笔清楚,颜色是黑的。

⑤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是挑拣狭长的桃核刻成的。

⑥技亦灵怪矣哉:这种技艺,也真够奇妙的了!

5、(1)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2)略。

6、大概有两个原因:一是核舟的中间部分是舱,高起而宽敞,十分引人注目,舱边的窗又竟然可以关闭,由此说起能够引发读者的兴趣;二是窗上又刻有苏轼《赤壁赋》《后赤壁赋》中写景的名句,可以使读者通过想像感知苏轼当年泛舟赤壁时的优美环境。

7、对这个题目的正确解说应当是,(1)从所“记”的对象和内容看,《桃花源记》、《小石潭记》等“记”的是“桃花源”、“小石潭”等实地实景,显然属游记类性质的记叙;而《核舟记》作者“记”的是一艘“核舟”,一件工艺品,目的是要展示我国古代能工巧匠的绝顶智慧,很可能写成说明文。(2)从表达方式及语言看,前者几乎一律用描写文字,对其环境、场景、气氛、人物等穷形尽相作细致入微的刻划渲染;本文则多用客观的说明性语言,采用多种科学的说明方法。就此可以区别:同为“记”,却是文体迥异的两类文章。

8.(1)职业 (2)适逢(恰逢、正赶上) (3)离开

9.C 10.暂且拿些你所制作的扇子来,我会替你开张起来的。

11.父亲去世或“适父死”;扇子卖不出去或“所制不售”;在扇子上写字作画或“就判笔作行书草圣及枯木竹石”。

 

 

 

24 * 大道之行也

1、(1)礼记.礼运 儒家经典著作 战国末年或秦汉 孔子(2)《大学》《论语》

《孟子》《中庸》 《易经》《书》《诗经》《礼经》,《春秋》2、3、略4、(1)施行 (2)和睦 (3)以……为子 (4)职分 (5)女子出嫁,归宿 (6)扔,丢弃 (7)憎恶 (8)大门 (9)指理想社会 5、(1)与——举,选拔 (2)矜——鳏,老而无妻的人 6、(1)把品德高尚的人和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2)使老年人有人赡养,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小孩能顺利成长。(3)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4)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7、①人人都能受到社会的关爱 ② 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③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8、做事方面、待人方面和财富方面 9、孔子的“大同“说的是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以消除现实社会中的黑暗现象和不合理的地方。也就是要建立一个没有阶级剥削和压迫、人人平等的社会。10、桃花源中的生活现象和“大同”社会的理想是一样的。例如,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小孩生活极其幸福快乐,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老有所终”“幼有所长”。11、略12、(1)xīn zhì xuān miǎn (2) 除地种菜 一块金子同坐在一张席子上 扔下书 (3)①管宁还像原来一样认真读书。

②你不是我的朋友。

 

25 杜甫诗三首

1、“三吏”指《新安吏》,《石壕吏》 《潼关吏》 “三别”指:《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2、(1)这首诗主要描写了泰山地域之广阔(齐鲁青未了),景色之秀美(造化钟神秀),山势之高峻(阴阳割昏晓;会当凌色顶,一贤众山小)。

(2)三男邺城戍 二男新战死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3、(1)①“阴阳割昏晓”中“割”字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写出了他心底的愿望: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含义:它不只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抒发了诗人向往登上绝顶的壮志。表现了一种敢于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极富哲理性。

③“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国都在沦陷后已经变得残破不堪,然而山河依旧是原来那个样子;春天降临到安城,然而眼前却是乱草丛生。如此强力的反差怎能不使人触目惊心呢!一座繁华似锦的城市,曾几何时,竟被毁坏到了“无余物”“无人”的地步,是何等可悲啊!这一联虽是写景,却也痛切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

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一联一般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认为这是拟人写法,意思是由于战乱,都城破败,仿佛话、花也像人一样因感叹时事而落泪,鸟也因世间的离别而惊心。还有一种通行的解释是:花、鸟在春景中是有代表性的事物,能使人赏心悦目,但诗人因为感伤时事,所以看到花开反而黯然泪下;因为久别家乡,所以一听鸟鸣反而倍觉心惊。

(2)A《望岳》全诗可分为两大层,都是切着“望”字。前两联为第一大层,着力写泰山的整体形象。后两联,也写了泰山景物,但着力表现的是诗人的感受。

《春望》本诗前四句写春城破败的景象,包含感叹;后四句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表达了诗人深沉含蓄的感情:忧国伤时、念家悲己。

B《望岳》叙写少年志,《春望》抒尽家国愁

诗风转变:激昂豪迈——沉痛忧伤

(转变原因:《望岳》写于开元盛世,是他的早期作品,赞美泰山,表露诗人远大抱负的;《春望》写于安史之乱时期传达了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情感,感情深沉含蓄。)

4、(1)她对战争的态度是矛盾的,一方面有怨有恨,具体表现: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妇啼一何苦;另一方面,又积极支援这场平叛战争,具体表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拓展:老妇人是杜甫笔下一个普通而又不平凡的女性形象。杜甫通过这一形象,反映了战争带给人民的深重灾难,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唐朝人民虽怨恨战争,但终究咬紧牙关,含着眼泪,义无返顾地走上前线支持了平叛战争。)

(2)能进行合理想象即可。

5、略

6、(1)不行。上边有“县小更无丁”一句说明成年男子已全被征兵,所以只有母亲送行。

(2)表达了作者对应征“中男”的无限同情之心。

 

 

26 三峡

1、阙(quē) 嶂(zhàng) 曦(xī) 襄(xiāng) 溯(sǜ) 湍(tuān) (yān) 漱(shù) 啸(xiào) 属(zhǔ) 转(zhuǎn)

2、

襄陵:冲上,漫上。 良多:真,实在。 阙处: 通“缺”,空缺。 哀转: 通“啭”,声音转折。

重岩叠嶂:象屏障一样的高山。 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乘奔御风:奔,奔马。

素湍绿潭:素,白色的;湍,急湍;急流溅起的雪白浪花。 回清倒影:回清,回旋着清波。

自三峡七百里中:自,在。 自非亭午夜分:自,如果。

3、略4、略5、略

6、三峡的山美,你看七百里三峡,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天空,挡住阳光。

7、(1)山、水(2)关键词:连、无阙、重叠、隐蔽 特点:山高岭连,遮天蔽日

(3)顺序:季节顺序;由旺到枯。每个季节的水特征:*夏:襄、阻绝、朝发暮到、乘奔御风。 特点:水势浩大,流速迅猛——险。春冬:素、绿、清、影、清荣峻茂。 特点:水退潭清,风景秀丽——趣。 秋:寒、肃、凄、哀。 特点:水枯气寒,猿鸣凄凉——悲。

(4)作者不再写山、写水,而写猿鸣,以此来烘托萧瑟的秋景,写出人们身处此时此地的伤感。)

8、略9、略

10、(1)描写了山峰、清流、石壁、青林、翠竹、雾、猿、鸟、鱼等景物;采用了由仰而俯、由显而微、由静而动的顺序来写的。(2)再也没有真正能欣赏这种奇景的人了。(3)最后一句;既有对奇景无人能赏的惋惜,又暗含自己能领悟山水真谛的得意之情。11、略 12、略

 

27 短文两篇

1、tuí yù suì zǎo xìng

2、(1)消散 (2)四季 (3)交相辉应 (4)坠落(5)争相跳出水面 (6)想要 (7)愉快地 (8)庭院

3、(1)《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 陶弘景 通明 华阳隐居 信 回谢中书的信 (2)《东坡志林》 苏轼 子瞻 东坡 文学家 书画家 苏洵 苏辙 三苏

4、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也流露出能和古今山水知音比肩的得意之感。“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5、闲人,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也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

6、作者在文中创造乐一个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抒发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等复杂微妙的心情。

7、 同:写景 异:⑴ 表达方式的不同:前者主要运用乐描写和议论;后者除此之外。还运用了记叙。 ⑵ 思想感情的不同。

8、(1)具:具有 (2)为:画

9、胸有成竹:比喻处理事情心里先有主意,先有打算

10、这些文字是: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11、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 12、 A

 

28 * 观 潮

 

1、略2、海潮 海潮 写景 记事 钱塘江 3、略 4、略 5、“望”是古人对阴历十五这一天的称谓,“既”是已经过去的意思,“既望”是指过了阴历十五,因此是十六这一天。类似的称谓还有“晦”(指阴历每月的末一天)、“朔”(阴历每月的初一) 6、将文章分为两部分,第一段自然美,第2——4段人情美。7、(1)本句写涨潮,由远而近,顺势而下,挽狂澜于笔端。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写尽了大海的威仪和气派。对潮水从形、色、声、势四个角度进行描绘,如:“仅如银线”写其形;“玉城雪岭”状其色;“大声如雷霆”描其声;“际天而来”“震撼激射”“吞天沃日”绘其势。(2) 艨艟数百,分列两岸 既而尽奔腾分和五阵之势 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屡平地 倏尔黄烟四起,任务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8、(1)用渲染的手法揭示了描写对象,点明了题旨,揭示了中心,可以说集全文要义于首句。 (2)作者从四个方面写观潮:潮来之状,演兵之威,弄潮之技,观潮之盛。作者由远而近写“潮来之状”,“演兵之威”是散文精彩的一笔,作者生动地描写了南宋水军演习的情景。“弄潮之技”更让观众大开眼界。“披发文身”写弄潮儿的外形,“溯迎而上”写弄潮儿的猛勇,“出没于鲸波万仞”写弄潮儿的矫健;“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写弄潮儿的绝技超凡。最能表现“观潮之盛”的语句是“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作者以“十余里”的路途之长表现观潮场面之大,盛况空前;以“车马塞途”写看客之多;以“虽席地不容闲也”写观潮人拥挤之极。(3)“吞天沃日”动词“吞”“沃”极有气势。“倏尔”一词表现了水军动作神速。动词“披”“文”“持”“争”“鼓”“迎”“上”“出”“没”“腾”“变”“沾“的连用,写出了弄潮儿生龙活虎般的形象特点,表现了动态美。“虽席地不容闲也”的“也”是用来加强肯定语气的助词,强调观潮的人特别多。

9、略

 

29 湖心亭看雪

 

1、关于西湖诗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1)略(2)cuì sōng jiè hàng dàng zhān nán 3、(1)①都 ②撑,划 ③全,都 ④等到 (2)①这;判断动词“是” ②古代夜间计时单位; 还 ③白色;酒杯 (3)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4、痴 5、(1)“是夜更定”,他居然在凌晨的时候去看雪,是“大雪三日,西湖人鸟声俱绝”的时候去 (2)略

 

 

 

 

 

(3)这段写景文字运用了白描手法。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指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画法。作为一种描写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廖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白描用于写人,只需三言两语即可勾画出人物的外貌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白描用于写景,只需几笔就可勾勒出一幅鲜明的图画,使人如临其境。白描用于写事,也只要几笔就可使事态毕现,生动形象。文中的白描抓住了景物的突出特征来写,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长与短、点与线、方与圆、多与少、大与小、动与静简洁概括,表现出悠远脱俗的情味。(4)略

6、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7、在描写手法上,《湖心亭看雪》主要使用白描,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相互映照。《江雪》主要使用烘托手法,景为人设。在表达的情感上,《湖心亭看雪》表达了作者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江雪》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感。

 

 

30 诗四首

 

学习研讨:4、(1)诗人如释重负,告别了那个令人压抑的官场,终于来到了向往已久的田园。来到南山脚下,种下了豆子,但因体力不支,农艺不精,所以草儿盛,豆苗稀。诗人只好一大早起来就扛着锄头去除草,晚上一直劳作到与星星为伴……回家的路上,夕露沾湿了衣衫,可解脱了身心束缚的诗人不以为苦,而深深地体味其中的乐趣。

表面上写劳作之乐,实际上“愿”有它的特殊的内涵——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即使做一个农夫也比在官场“为五斗米折腰”强。

“愿”指:意愿。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即使做一个农夫也比在官场“为五斗米折腰”强。

(2)全诗围绕一个“游”字展开。在一个丰收的年景,诗人受到邀请,来到农家。走在通往山西村的山路上,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终于来到山西村。在山西村,正值社日临近,农民们衣着简朴,吹箫击鼓,结队往来,热闹非凡。诗人盼望着以后能够有时间乘月色出游,随时拄着手杖来敲门拜访。表现了诗人陶醉、留恋之情。作者陶醉在山野风光和农村的人情美中,留恋村民的好客、热情、淳朴,对此次郊游发出了由衷的感叹。

(3)相同:都写的是乡村生活;

不同:作者的身份不同:陶以农民身份;陆以客人身份。陶写了自己一个人;陆写了欢聚的许多农人。陶诗用语朴素,不加修饰;陆诗语言生动,感情丰富。陶心情闲适,遁世;陆心情喜悦,留恋。陶用的是五古;陆用的是七律。

(4)她虽然不能够清楚地说出这两个字到底好在哪里,但是凭直觉感到它们描写孤烟与落日非常形象,不可替代。大漠茫茫无边,在这纯然一色、荒凉无边的背景之上,那烽火台上燃起的一缕白烟直上云霄,显得异常醒目。“孤烟”两字能状其神韵,“孤烟”之后随一“直”字,使景物显得单纯简净。“长河落日圆”写出了苍茫的沙漠,没有山,没有树,只有黄河横贯其中。视野所及,大漠无边无际,黄河杳无尽头。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将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对广阔的自然景色的描绘中。

(5)用游动的视角描写景物,前句形象描述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巧妙地将静止的山岭描绘出充满动感与空间感的活动画面来。后句写出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写荆门一带平原旷野寥廓高远的景色。这两句把生活在蜀中的人,初次出峡,见到广阔平原时的新鲜感受极其真切地写了出来。景中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

5、A、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鱼不须归。张志和的《渔歌子》 B、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的《江雪》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刘禹锡《陋室铭》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上一篇:《马说》导学案及答案

下一篇:2022小学四年级专题教育教案教学计划最新

速度与激情观影心得(实用17篇) 最新全民国防教育工作实施方案最新11篇(通用) 临床医生个人总结德智体美劳(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