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地球之巅》导学案

小编:admin

下面是有查字典语文网小编分享的《登上地球之巅》导学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导学目标

1、识记并理解文中的生字词。

2、速读课文,复述主要内容。

3、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思想,树立探索自然奥秘的豪情壮志。

导学重点

难点 1、梳理我的心理变化过程,认识我的优秀品格。

2、品味关键句子的含义,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

导学过程

预习导学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峰巅( ) biān( )骨 崔巍( ) bèng( )发

滞留( ) zhì( )息 pú fú( ) 养精xù( )锐

缭绕( ) lǚ( )践 耸立( ) 斩钉截( )铁

缭绕(liáo rǎo) 回环旋转。“缭”与“潦”有别。

颤抖(chàn dǒu) 哆嗦,发抖。“颤”是多音字。

滞留(zhì) 停留不动。

窒(zhì)息 因外界氧气不足或其他气体过多,而呼吸困难,甚至停止呼吸。

匍匐(pú fú) 爬行。

轮廓(lún kuò) 构成图形或物体的外缘的线条。

养精蓄锐(xù ruì) 养足精神,积蓄力量。

斩(zhǎn )钉截(jié) 铁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2、背景材料

1960年3月19日,中国登山队在海拔5120米的珠峰下一块宽阔的谷地上停下来。这里,就是登山队的大本营。参加这次登山活动的共有214名队员和工作人员,他们来自祖国各地,来自各行各业,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登上珠峰,为国争光--------

5月2日,登山队开始了对被人称为8000米以上高度的“死亡地带”的征服,第二天晚上,他们战胜了被认为不可征服的“第二台阶”,登上了8600米的高度--------

5月24日上午,登顶的总攻终于打响,四名精选的队员从8500米的高度开始了对珠峰的冲刺。课文就是从这里开始节选的。

3、文章脉络

在艰难的登顶过程中,作者抓住了年轻的队员们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气概和伟大的集体主义精神、科学探索精神来描写。写作思路是:出发登山——过“第二台阶”——继续前进——刘连满同志留守——三位队员向顶峰冲击,胜利登顶。

二、课堂自主、合作、探究

1、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把登山队员突击主峰的经过划分成几个阶段,在原文中画出相关语句。然后复述这一个激动人心的过程。

(1)5月24日9时30分,海拔8500米以上的冰雪世界,登山队员王富洲、刘连满、屈银华、贡布出发。

(2)岩壁陡滑,第二台阶挡住了去路。他们冒着严寒,刘连满甘作人梯,帮助其他队员登上第二台阶。用了五个多小时。

(3)天渐黑,由于缺氧,刘连满留下,其余人冲顶。

(4)刘连满将救命的氧气留给他人,写下遗言信。

(5)夜已黑,在8830米左右的地方无氧攀登。

(6)凌晨,登顶成功。

2、默读全文,请说说登山英雄遇到了哪些困难?他们又是靠什么来战胜的?

遇到三大困难:①寒冷,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寒;②黑夜,山上山下一片漆黑,只有点点星光在天空闪耀;③缺氧,他们抛掉背上的空氧气筒。这三者都构成对生命的极大威胁。

他们之所以能战胜困难,主要靠以下几点: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毅力、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

3、本文选材详略得当,试简要概述文中详写了哪两个典型事件?有什么好处?

一是详写了四名英雄征服“第二台阶”的过程。依次写出这里的岩壁极其陡滑危险,队员们用“人梯”翻越的方法,在黑夜中攀登的艰险,以及想到英国登山家的失踪。二是详尽写了刘连满同志宁可自己牺牲也要把氧气留给同志的事迹。这样详写有助于突出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

4、课文中有不少描写自然环境的句子,它们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这些描写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阅读的紧张之余还可以求得放松,来欣赏一下美丽的珠峰景色。这在阅读效果上可称为一张一弛,给人美的享受。

5、阅读第15自然段。

这段文字真实地描述了刘连满同志在险境中复杂的心理变化历程。他在死神扑来之际,对生命是多么的珍惜。但为了同志,为了党和祖国,为了自己的事业,毅然留下短信,把救命的氧气无私地奉献给肩负光荣而艰巨使命的同志们。这种无私奉献、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将激励我们青少年探索自然奥秘的壮志豪情。

以上就是查字典语文网小编分享的《登上地球之巅》导学案的全部内容。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上一篇:《登上地球之巅》导学案

下一篇:2022小学四年级专题教育教案教学计划最新

2023年戏曲年度工作总结个人(通用8篇) 激发教育事业发展生机活力论文(六篇) 那一刻我读懂了责任(通用1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