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研究:浅析鲁迅作品中修辞的润饰功能

小编:admin

平日我们说话、写文章时,为了能较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适应特定的语言环境,必须得讲究语言表达的技巧。那么,运用哪些语言技巧能改善我们说话、作文的语言境况,使之绚丽多彩呢?其中修辞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修辞是一种富于实效性的语言表达方式,用得好,可以达到化抽象为具体,化贫瘠为丰富,化粗略为细腻的功效。鲁迅先生是修辞艺术运用的大家,他的一篇篇脍炙人口、震撼心灵的作品,都是精于雕琢,工于修辞的杰作。下面结合鲁迅作品中几种修辞的运用,谈谈修辞对文章的润饰功能。

一、“哥儿,有画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阿长与(山海经)》——飞白修辞

阿长是个女佣,没文化,她根本不知道《山海经》是部什么样的书,但她却把少爷渴慕书一事默默记在心里,认真地去办,而把“山海经”误叫作“三哼经”。这里妙用了“飞白”的修辞,明知是读错的,却故意效仿来用,非常诙谐而富有情趣,有声有色地描绘出了长妈妈的语气、情态,一位用真心和细心来关心爱护孩子的长辈形象跃然纸上。买书一事,是让鲁迅先生最为感动,永志不忘的,保存“心爱的宝书”使鲁迅先生对长妈妈的感激之情变为永久的怀念。事隔30多年,鲁迅先生怀着深情回忆往事,用饱含浓情的笔墨抒写了对长妈妈的全部情思,寄托自己对善良、真诚的阿长的衷心祝愿。“飞白”是作者故意录用错词,但可以摹声传神,以“声”生动地刻画人物形象,使人物语言、情态形象生动的修辞手法。这种修辞的运用,能让文章语言幽默、风趣、细致、深刻。

二、“他,——怎样?……”“他?……他景况也很不如意……”《故乡》——跳脱修辞

“跳脱”即由于某种特殊的缘由、情境,在描写过程中间断了语句,用一些符号来表示某种更深层的含义的修辞手法,它既可以使文章情节起伏跌宕,充满曲折、摇曳的美感,也可以使文章语言含而不露,露而不尽,产生空灵之美。鲁迅先生在《故乡》中写“我”和母亲谈到闰土的境况时,用了“——”“……”等符号,为后文闰土的形象设置了悬念。这种语言空白紧紧扣住读者的心弦,引起人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一直到文章的结尾,我们才真正明白了闰土的艰辛和多灾多难,才真正体会到闰土生活的无奈与麻木。闰土的巨大变化,是封建等级制度和等级观念对农民及一般群众精神上的压抑和毒害的结果,但令人最痛心、最悲哀的是闰土自身的麻木和愚昧,所以作者在结尾表述了探求人生新路的信念与追求。鲁迅先生在文中恰到好处地运用“跳脱”,给读者留下更多更广的语言想象空间,赋予文章深厚的思想内涵,使欣赏者获得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审美感受和更深刻的体会。

三、“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仿词修辞。

20世纪30年代是中华民族最危难的时候,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了对中华大地的侵略。于是舆论界出现一种悲观言论:“民族之自尊心与自信力,既已荡然无存,不待外侮之来,国家早已濒于精神幻灭之域。”在这种关头,鲁迅先生于纪念“九一八”三周年之际,写了这篇杂文,针锋相对地对这种悲观论调予以批驳和揭露。“他信力”是根据上文“自信力”,临时仿造出的一个新词,一针见血地戳穿了反动卖国政府依赖、听信于英美法等帝国主义的嘴脸,人木三分地对反动统治者的本质作了深刻的讽刺和无情的嘲笑。但鲁迅先生又怀着万分崇敬的心情,树立起“中国的脊梁”这一高大鲜明的形象,大力讴歌这“脊梁”对中华民族的巨大贡献。杂文一开始就充满嘲讽意味,再加上“仿词”修辞手法的润饰,更使文章语言尖锐、泼辣、深刻有力地揭露了那些有“他信力”的卖国统治者及政客、御用文人的反动本质。富有战斗性的语言,激起了我们强烈的民族意识、民族自信心和民族战斗力。

四、“微风早经停息了;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铜丝。一丝发抖的声音,在空气中愈颤愈细,细到没有,周围便是死一般的静。”《药》——通感修辞

《药》是以1907年民主革命女英雄秋瑾就义为素材,叙述华老栓用钱买来蘸了革命者夏瑜的血的馒头为儿子小栓治痨病,结果反而加速了儿子死亡的悲惨故事。上面这句话是在小栓妈和夏瑜妈同时为她们的儿子上坟时,作者对坟头景物做的一番描写。鲁迅先生用了通感的修辞,由听觉感觉到的“声音”移到视觉感觉到的“一丝”和“细”,形象地描绘出母亲们上坟时凄惨悲凉的哭声。这哭声是革命者的悲哀,是愚昧无知群众的悲哀。通感修辞的运用,使文章语言形象具体,蕴涵着无穷的韵味,能启发读者联想,在不断的感悟中自觉地去深化语言意境,同时通过各种感官的审美需要的转换,化无形为有形,把抽象的东西具象化,收到含蓄蕴藉的表达效果,让读者感受到作品的语言魅力和艺术感染力。

五、“好个‘友邦人士’!”“好个国民党政府的‘友邦人士’!”“可以博得‘友邦人士’的夸奖,永远‘国’下去一样。”《“友邦惊诧”论》——反语修辞

鲁迅先生的作品,反语用得很多,好用反语是鲁迅文学作品语言艺术特色之一。《“友邦惊诧”论》是一篇反侵略、反卖国的战斗檄文,不长的篇幅,却揭露了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和反动派的媚敌卖国行径。文中作者对反语的巧妙运用,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讽刺力量,辛辣地讽刺了国民党反动派出卖国土与主权,甘作帝国主义奴才的丑恶嘴脸。反语使文章语言气势磅礴,有泰山压顶的威力。言为心声,这正是作者反侵略、反卖国的愤怒感情的自然流露,因而使文章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如果把文章比作一棵大树,那么修辞就是树上的叶子,它把暗淡色调润饰得亮丽而富有变化,大家今后写文章不妨大胆合理地使用修辞,让自己的文章焕发出绚丽的光彩。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上一篇:日积月累:古汉语词类活用辨析

下一篇:2022小学四年级专题教育教案教学计划最新

2023年监区年度工作计划(大全7篇) 销售的群发文案 销售群发话术(3篇) 国贸专业认知实践报告(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