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反思2

小编:admin

语文教学是人学,语文教学的过程是一次人性积淀的过程,而这样一种过程需要阅读主体真切的感受和体验。本课教学中,我引领学生研读文本,走进人物内心,体会人物的真情实感。

在教学“牢记嘱托”这小节时,收到了很不错的效果。

“一位紧紧拉着儿子手的临终老人,拉着他毕生的心愿。谁来?”学生彻底投入了,书声那么伤感,那么凝重,哀哀如诉。这时司马迁会怎么说,怎么做呢?

学生一个个善解人意起来:“司马迁看着奄奄一息的父亲,听着他的临终嘱托,突然明白了这部史记的无比重要。他暗暗的下定了决心:流下了深情的泪水:‘父亲,您放心,为儿就是死,也一定会完成您毕生的心愿!’”

“司马迁紧紧握着父亲那骨瘦如柴的手,泪流满面:‘父亲,您的话孩儿牢记在心,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不管遇到怎样的挫折,我都会写成这部史记,您放心!’”

“ “司马迁擦去父亲脸上的泪水,紧紧握着他的手,用力地点点头,默默地立下誓言:‘父亲,我不会忘记的,您放心,我一定会写作,写作,再写作!’”

抓住 “飞来横祸”这个词的意思后,又结合资料理解所受的酷刑给司马迁身体、心理甚至一生所造成的巨大伤害。在“横祸”面前,在“巨大耻辱”面前,司马迁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是他最终下了决心,“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史记》”,这就是“发愤”!化屈辱为动力,化悲伤为动力,司马迁忍辱负重,终成《史记》。教学中,我出示“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史记》”这句话,问学生读了这样的话语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司马迁。我仿佛看见一个正对天发誓的司马迁,我仿佛看见一个深藏屈辱,不屈不挠的司马迁。学生一次又一次,一层又一层地体会着“发愤”的内涵,每读一次,都受到心灵了的震撼。

听着他们的发言,我知道,他们和司马迁的心拉近了,读起书来,是那样的铿锵有力。我想,能够带上自己的感情,读出文章背后的东西,我们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至于言的训练,不就在学生的深深感悟中吗?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上一篇:课文最后一节中“举世无双”的反义词

下一篇:2022小学四年级专题教育教案教学计划最新

最新小学思政第一课教案 思政第一课小学生心得体会(模板8篇) 最新银行客户经理岗位职责及感想(13篇) 课题开题报告研究调整(汇总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