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新教材内容的取舍

小编:admin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教学要有开放性和弹性。在合理安排基本内容的基础上,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开放、选择的空间,也为学生留有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新课标实验教材为我们提供了相对宽松、自主的教学环境,增强了教师在新课程中的自主权。基于这一点,我对讲授过的第一册《比一比》一课进行了认真、深刻的反思。

一、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做到合理的“舍”

《比一比》一课中的一类字“羊、小、牛、少” 和部分二类字“猫、桃、苹、红、多”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基础较差的学生也对其有一定的印象,所以在教学中大可不必在认字上大做文章,完全可以视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少学甚至是不学。再者本课要求学生掌握两对反义词“多-少、大-小”,我觉得凭学生的学前基础和入学后的学习,对这两对简单的反义词没有强调学习的必要。基于如上想法,我认为对达到目标的内容和方法,特别是知识的前后顺序及内容不要做硬性的规定,应结合学生的当前水平,尊重孩子的想法,满足孩子的需要,对教学内容做合理的“舍”。

二、关注学生的地区差异,做到认真地“思”

本节课的另一教学目标是理解量词“群、颗、堆” 的意思,能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新课程提倡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促进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因此,该教学内容对于生活在农村的学生来说,早已熟悉了“鸡鸭成群(帮)、沙土成堆、颗粒丰收” 的农家景象,因而对“群(口语‘帮’)、颗、堆”这些量词理解起来相对轻松,在运用上相应是姻熟的;这些内容让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来理解,还需要动一番脑筋的。所以面对地方差异,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处理和把握上做到认真的“田”

三、重视学生的知识积累,做到适当的“添”

教材不是学习的唯一知识源,教师要有灵活处理教材和创造性使用教材的能力。教材中有的知识不一定要讲,但有些书本中没有的知识却很有必要加进来。在学完《比一比》中的量词后,可以让学生说说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量词,试举例说明 (如:一斤黄瓜、一枝铅笔……)。了解用“双、对、副” 做量词的物品有什么特点;体会汉语言在使用上的多样性等等。这就说明教学不仅仅在于完成给定的教学目标,还要兼顾知识的拓展与外延,从而做到适时、适量地“添”。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上一篇:《我们的画》教学设计与点评

下一篇:2022小学四年级专题教育教案教学计划最新

2023年先进标兵心得体会(优质5篇) 师范毕业生实习报告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