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高处不胜寒的境界

小编:admin

班主任当到五年级,这期开学,我没有当班主任了。半期以来,我发现学生明显没有以前跟我亲了。就语文作业来说,也没有以前认真了。

我在反思自己无果的情况下,求助了我的一学生:我叫她了解班上喜欢上语文学科的有多少,喜欢完成语文作业的有多少。如果不喜欢,原因是什么?如果不想做语文作业,那喜欢什么样的语文作业?

第二周,结果反馈回来:一半的学生喜欢上语文课,3/5的学生不喜欢语文作业,原因是语文作业经常写什么读后感之类的作文,他们不喜欢。有的学生根本逃避,不跟问的同学讲,似乎很神秘。我分析,可能不仅仅是不喜欢语文课,或者不喜欢语文作业这么简单。我在想;我的学生是不是不喜欢我了?

接下来,我做了另外一件事:每个学生发了一张纸,我问了两个问题:1.除了学习,目前你还有哪些最关心的问题得不到解决?2.你希望语文老师是怎样的?第二天,调查收起来,我载成了一个册子,对问题进行了整理。我发现我的学生真的了不起:除了学习以外,他们关注的东西很多,许多是我意想不到的。同时,我深感学生的思想沉重,背负的东西很多。男生普遍关注天体知识,也关心生活中的小事。但女生关注的就多了:与家人的关系,与亲戚朋友的关系,与同学的相处;自卑心理,逆反心理等。我觉得这还成了我的一个大问题,我如何来跟他们一一解决?有的我没有能力解决,因为知识面的问题;有的我无法解决,比如家庭中的问题,但我想我会想一些办法:如把这些问题拿来在班队活动课讨论等。这第二个问题简直叫让我大开眼界:有跟我提意见的,有提建议的。综合起来,学生需要“有幽默感”的老师占的比例很大,希望老师是严格的,希望老师理解学生,多与他们进行交流。

我觉得我豁然开朗了:

我的学生六年级了,他们自认为长大了,他们需要老师的理解,他们需要老师真正走进他们的心。如果一个个学生交流,一个个问题回答,我想会拖得很久,我想了些办法:共同的问题在班上集体解答,如关于如何与父母沟通,如何与同学交往等;涉及到家庭问题的,我希望与他们面对面交流。但有的学生觉得有些问题不好开口,于是我采用了用笔交流,可以跟我写纸条,可以在作业本上写,我一一回复。第一次解答问题时,

我首先说的一句话是:同学们,“高处不胜寒”哪!??学生迷惑了,怎么解释?突然有个学生站起来了,他说:“老师,我知道,比如你学习好,其他同学就嫉妒。”其他学生还是迷茫的样子,

我说:“那好,就从刚才文山同学这个例子说起,如果大家都不以我为朋友,害怕我,不想和我交流,不跟我做朋友,我会感到很孤独,我这种感受就可以叫做“高处不胜寒”哪!其实我真的很诧异,个别的孩子居然能有这种感受,他们竟会对这个词有所理解。

我在思考:除了教书,作为人格丰满的生活者、学生成长的引领者、学生潜能的唤醒者、心灵世界的开拓者、幸福生活的创造者的教师,我们究竟还应该做些什么?现在的孩子,心里究竟背负了多大的压力?家长与孩子之间,究竟有过多少交流?孩子究竟需要些什么?这些问题我还没有确切的答案,但我正在做一些事情。我争取每天用一定的时间与学生进行个别交流,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不管是心理的、家人的、朋友的,我争取从朋友的角度与他们进行交流。同时我告诉他们,可以通过手机短信的方式,我一定会回复的。个别与家长缺少沟通,或者不好沟通的,我会与家长取得联系,帮助他们。我觉得从孩子身上,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在《学会生存》一书中的一段话就能说明问题:在驯化教育的实践中,教育工作者总是受教育者的教育者。在解放教育的实践中,教育工作者作为受教育者的教育者必须‘死去’,以便作为受教育者的受教育者重新‘诞生’。同时,他还必须向受教育者建议:他应当作为教育的受教育者必须‘死去’,以便作为教育者的教育者而重生。这是一个往来不绝的连续过程。尊重孩子,向孩子学习,应该成为一个孜孜不倦的教育行动。

作为教师,如果走到了“高处不胜寒”的境界,实则悲哀;能与学生成为朋友,那将是幸福的。这正是“孩子是歌,需要聆听;孩子是舞,需要欣赏;孩子是花,需要浇灌;孩子是树,需要培育。”如能陶醉于轻“歌”漫“舞”之境,掩映在红“花”绿“树”之间,孩子的生命将会体现出愉快成长的个性化、多样化。自从开始做这件事情起,我感觉我的生活充实了许多。孩子们愿意与我亲近了,很多知心话愿意与我交流了,他们学习的热情高涨了。确实,教育是一门感动的艺术,是灵魂的回头,是一种春风化雨的过程。教师只有在反思中提高,在研究中成长,在锤炼中升华,在探索中进步,在积识中成智,才能在奉献中快乐,在分享中成长。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上一篇: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展示学生学习个性——浅谈利用教材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

下一篇:2022小学四年级专题教育教案教学计划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