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反思中探索读书汇报活动的道路

小编:admin

大家好:

我是南一小学一名普通的班主任,我叫白絮梅。

参加工作已经12年了,回首12年我所走过的路,书给了我无穷的力量,在读书中,我受益匪浅,我的性格、品格和人格在日趋完善;我的学识、经历和经验在不断丰富,我要感谢这个职业带给我的睿智与博爱!

5月8日恰逢平山区教师参加创新思维报告学习,报告会上曹老师对创新理念的破译让我有了灵感,读书也需要有破旧除新的理念;5月12日,四川省的8点1级地震又给了我灵感:什么是书,有形的和无形的,社会上当天发生的时事不就是一本无形的书吗;5月15日,我的论文《做拨动学生心弦的乐师》被评为班主任论坛的一等论文,且将在《本溪教育》上发表,我也因此而有幸参加了本溪市第一次中小学教师班主任论坛报告会,这次会议的主题《教师在发展中思辩》,会上有五位教师作了经验交流,他们的经验交流启迪了我:我是在12年的教书育人之路的反思中渐渐成长起来的。

教学生六年,为学生想六十年,为民族想六百年。我很欣赏这句话里蕴涵的教育理念,它道出了我们教师职责深远的影响力。它时时提醒我:教育来不得一丝含糊,维有扎扎实实,才能不误学生终身发展,方可不负民族重托。

读书活动已经走入校园,走进学生的生活,怎样开展读书活动才不流于形式?才能让学生从读书中受益最大?进而对学生终生的发展奠定牢固的基础?我想教师首先需要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正如魏书生论科研的重要性所说的:仔细想来,我提高教学效率主要是依靠边教学,边研究,从科研的角度来认识教学.人们从事某项劳动,大致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重复式,一种是科研式.比如工人制造机器,农民中庄稼,重复式的劳动就是沿袭前人,沿袭自己的昨天,循规蹈距,一成不变,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样做,劳动效率当然只能今天和昨天一样,昨天和去年一样,谈不上提高,劳动者本人也会感觉累,感觉枯燥无味,疲乏厌倦.科研式的劳动者呢?他们总是千方百计地从旧中夺出新来,千方百计地想比昨天干得更巧、更好,使自己劳动效率更高。由于立足千方百计想新办法,他们的工作效率当然也就更高,劳动者本人也会感觉轻松快乐,积极充实,进而更加热爱自己的劳动。

一、反思我对学生课外阅读活动的认识

二、反思我对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激发的得失

三、反思我对学生课外阅读导向的做法

四、反思我确立“十、一五”年组课外阅读子课题的目的

一、反思我对读书活动的认识

当前《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并用具体条款要求“注意积累语言材料”,明确规定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育过程之外的“点缀”,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而我最初恰恰把课外阅读活动认为是语文教育过程的一个点缀,是一次外出学习,使我在反思什么是课外阅读中,真正认识了课外阅读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那是2007年的寒假,我到沈阳去参加全国小学语文研讨会,会上有一节台湾教师讲的《落花生》一课,开课前我们与会老师都怀着十万分的期待,我们去不了台湾,但我们可以通过一节台湾老师的课,学习到台湾老师的上课风格,这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我们瞪大了眼睛,等着台湾老师上课,可是开课40分钟过去了,那位台湾教师一直在向学生和与会的几千名来自全国的小学语文教师介绍世界各地有关图腾的历史,而丝毫没有提到《落花生》这一课中的任何内容,这时台上的学生听得入了迷,可是台下的教师们却一头雾水,老师中有耐不住性子的人,就给大会主持人传去纸条问:这位教师怎么还不开课呢,介绍这些图腾有什么用?当纸条传到台湾教师手里时,她微笑着且很有礼貌地向我们介绍:在台湾讲一篇语文课文需要用一周的时间,前三天学生到学校图书馆去查找资料,本课《落花生》的作者许地山曾用名落华生,他将花生看作是自己的图腾,因此在本文中处处可见作者对落花生的情节,只有真正了解了人与图腾的关系后,才会真正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写作意图,教师放手让学生用三天的时间去查阅有关图腾的资料就是学生课外阅读活动与课堂教学最好的互补过程,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自学、自悟、然后回到课堂上再与老师和同学们交流阅读中的所得,这样的学习过程,看上去是学一篇课文,而实际上学生收获了许多相关的知识,教师和学生认识世界和事物的能力在课外阅读中得到了提高,学习课文也就水到渠成了。

这节课让我的心很久都不能平静,反思自己在学生课外阅读活动中的认识和做法,我感到惭愧:我们让学生查找资料在课堂上的汇报最多不过几分钟的时间,而且教师自己对课外资料的查找都是浅尝则止,没有深度和广度,更没有厚度和长度,我们只是在就课文而讲课文,因此,是我们把一个那么有文化底蕴和悠久历史的语文给讲干枯了,除了生字、词语和写作方法我们还应给学生最重要的:语文的文化底蕴和悠久历史,而课外阅读正是灌溉课堂教学的源头活水!

还记得本学期我们区的语文教研课刘漾老师上的《三克镭》,课后刘漾老师在反思中十分坦诚的说出了自己上教研课的三次经历:三个小板凳,我也有同感,去年我也教六年,我在备《三克镭》一课时,有和刘漾老师同样的困惑:我不理解居里夫人为什么非要固执的不自己提纯镭,那样做可以名利双收,一举两得呀!我都不能理解居里夫人的做法,我怎么讲给学生,我讲不下去了,在反思我的教法时,我想起了那位台湾教师的做法,于是寒假我向学生推荐《居里夫人传记》,我自己也认真的读了几遍,当我走进居里夫人的生活,走进居里夫人的内心世界,我才真的理解了她为什么这样固执的坚持镭不属于他们夫妇,她会那样异常平淡的说:“没有人应该因为镭而致富,它是属于全人类的”。我和学生们从《居里夫人传记》中了解到:居里夫人她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她在生活中还是一位有民族自尊心的爱国者;一位十分聪明、乖巧的女儿;一位超凡贤惠的妻子;一位格外懂得教育方法的母亲;一位特别孝敬老人(公爹)的儿媳;一位非常呵护助手的长者……这样一位立体的科学家,我们的课文中只讲一面:她对科学的无私,对金钱的看淡,让我们感觉到她是生活在天堂的神仙,她不食人间烟火,所以我们和她有距离,但当我们看了她的传记后,走进她了的思想世界,了解了她,一下子就理解了她的思想和伟大的人格。那一课我们师生对课文中的每一句话都感到是那样的亲切和理解,因为我们已经从一本书的厚度破译一课书的广度,此时我真正意思到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育过程之外的“点缀”,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那以后的教育教学中我更加注重课外阅读与课内教学的结合,我和学生一同走进朱自清,走进他生活的社会背景,走进他青年时的彷徨,《匆匆》一课的学习只是我们课外阅读的一个点,在我们了解了朱自清生活的整个面后,学生完全理解了青年时期朱自清在《匆匆》一文中的苦闷和忧伤,迷茫和彷徨,是课外阅读将我和学生由原来的单一学语文而转化成主动探索文化起源与发展的道路,这样的课外阅读会有利于我和学生终生的发展,还语文以绿色,就从学生的课外阅读开始吧。

二、反思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得失

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巨大动力。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那么如何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呢?我从以下几点入手。

1、用机智将学生带进读书活动中

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做教师的我们都有同感:学生很珍惜很在乎老师发给的奖品。在我们年组每个班都有一个评比台,我们定期统计学生行为的表现,每班每次选出5名表现最好的学生,我们年组的老师自己出钱带领学生去买他们最喜爱的书,并在书的扉页写上老师的名字和对学生的寄语。我们这样的做法犹如细雨润物,得到老师赠书的学生带着同学的羡慕去读书,没有得到老师赠书的学生,就自发去买老师推荐的书带着好奇去读书,这样的带进没有痕迹,学生在争先恐后中爱上了书。

2、推荐图书不要忘记交流

学生爱上了书,阅读活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了,还没等我高兴起来,问题又来了,大部分学生不能完全理解书中所表达的真正含义,书读到一半就搁浅了,即便全读完了,也收获不大,读书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没有起到明理和开智的作用,我反思自己在指导学生阅读中忽略的环节:交流。每周一节的读书交流课时间太有限了,我开始利用课前,自习课,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与学生交流他们的读书心得,并及时与他们谈我的读书心得,我与学生在读书交流中解决他们读书遇到的困惑和不解,我也学着用儿童的视角去看世界,我和学生在交流中感受到了读书带来的快乐!当于丹做客百家讲坛时,我就把于丹老师的《于丹心语》一书推荐给我的学生,我利用每天的早自习时间和学生一同交流《于丹心语》带给我们的人生启迪,很快学生们就迷上了这本书,更让人高兴的是:学生们能够按书中所讲的仁、义、礼、智、信等道理去处理生活的事情,我兴奋之余写了这样一篇读书所得,并与学生交流:

做一位拥有水一般智慧的老师

------读《于丹心语》有感

教师是一份让我热爱又困惑的职业,我热爱她的勃勃生机,和学生在一起,我永远年轻,也正是因为和学生在一起,我有很多的气要去生,小孩子的不懂事,和他们行为的不恒定性,让我操碎了心。我困惑着为什么快乐的事业在生气中痛苦着?但当我走进于丹老师,聆听她的《于丹心语》后,我的心豁然开朗,今天我真的很想把这份豁然开朗与最亲爱的同学们分享。

在《于丹心语》里有这样文篇:“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大意天下最柔弱的东西能在天下极坚硬的东西里穿行无阻。水的智慧是一种很高超的智慧。水没有一定的形态,但善于变化,最后能取得胜利,如果我拥有了水的智慧,那么在我遇到困难时就拥有解决问题的办法。

我用水的智慧以柔克刚,不与学生面对面,硬碰硬,把中国传承五千年的文化潜入他们的心中,用《论语》中的仁、义、礼、智、信去撞击他们心中惟我独尊的想法。让他们在自悟中感到自己为人处事的不对,在自醒中体会自己今后应怎样走,这是一次心灵导航。《于丹心语》就是导航的航标灯,而我就是指给他们看航标灯并帮助他们定准航线的人。其实在做这一指引的过程中,我自己也在调整人生的航线。所以教与学是双受益的过程,这也是教育为什么总是让人有勃勃生机的原因。那就让我去做拥有水一样睿智的教师吧,让快乐永驻我所挚爱的教育事业!让我的人生因为从事教育而活的萧萧洒洒!

在学生的掌声中,我读懂了他们也想交流!于是交流开始了,我抛出的是砖,引出来的是玉,此时,我感觉到教育的魅力,教师的美丽,太幸福了!

三、反思我对学生课外阅读导向的做法

1、创建班级图书角,实现资源共享。

我们学校各班级都建立图书角,全班同学的书交流使用,一本书变成了全班同学的书,“花最少的钱,阅读最多的书籍”,这是我们校长王利荣的读书口号。学生在交换读书的阅读中学到了更多的知识。

2、开展丰富多采的读书活动

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希求读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明显,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认可与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定期在班级中开展一些读书心得交流会、朗诵比赛、讲故事、猜谜语、读书经验交流会等活动,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比如:我们在班里开展了一次“读一本好书”讲故事比赛,参赛同学讲得滔滔不绝,观众听得津津有味,不但增长了知识,而且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阅读兴趣;学校开展“演讲擂台”活动,我们班的同学踊跃参与,这就为更多的学生搭建阅读后交流的平台。

我还根据学校组织的活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自办手抄报和手抄小杂志,并且编辑成册。这学期,为了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我们班办了一期以读书为主题的手抄报。学生为了办报,大量阅读了怎样读书的有关知识,然后再对所读知识进行选择、编辑、抄写、插图,还真办出了像模像样的报纸。学生办的报纸无论好坏我都给他们张贴展览。学生在相互观摩、互相学习比较中,又悟到很多东西。这样的活动每学期组织多次,使学生在办报刊的过程中,提高选择及加工信息的能力。

3、指导学生从课外读物中吸取营养,学会积累,学用结合。

语文学习的基本途径是积累与训练。“学习的过程是逐渐积累的过程。”

(1)培养读书的积极态度,认真投入,和作者想在一起。读书是把书的信息传给大脑,大脑进行创造性加工,人与书本产生的一种综合性效应的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过程。只有在课外阅读中充分地调动自己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才能有深刻的印象,才会变成自己的东西。

(2)学会做笔记。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课外阅读就要“养成读书记笔记的习惯”。读到好文章,摘录好词佳句,记下心得体会,日积月累,潜移默化,这就是阅读的收获。

(3)学用结合。写读后感是读书后重要环节,怎样指导学生去写读后感,我总是先将自己的读后感读给学生,引导他们在倾诉读书感悟的同时学会写作方法。

光彩照人

在这一段的阅读中我想到了一个词语:光彩照人,一个人怎样才能光彩照人呢?是身披绸缎,头配珠光宝器吗?那只是外在的形式,是做秀给别人看的,不实在。如果一个人真的生活在做秀中,不仅看的人累,自己活的更累。是抱怨别人那边风景独好,而自己这边不见天日吗?其实人从生下来就注定了不公平,因为我们没有选择父母的权利,没有选择健康的权利,没有选择容貌的权利,没有选择与这些相关条件的权利,而这些对一个人的成长又是十分重要,于是有人选择了抱怨来回敬这些不能选择,其结果只能是伤痕累累;而更多的人则选择了微笑,用微笑去面对这些不能选择,在微笑间得到了更多的阳光;更多的人选择了出发,一路风雨兼程,沐浴阳光时,意志在奕奕生辉。

因此我心存感激,我感谢书籍引领我走进心灵的世界,我喜欢石缝间的生命,它诠释了生命真正的意义:顽强!我知道了人需要时时俯视我自己,我应铭记自己是农民的女儿,在这花花世界里保存自己的那份泥土的淳朴气息!

感谢书籍让我对光彩照人有了更新的理解:当一个人拥有了坚强的意志、健康的心态,良好的素养,他就有了光彩,他才会去照人。

从我的读后感中,学生知道了:一词,一句,都可以有所感,只要是触动心灵,就让它尽情倾诉,不要拘泥于:读了这篇文章我有什么感悟的框子。

4、培养学生读得进去走得出来

我把学生带进了书的世界,书的海洋,让他们明理、开智,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让他们走得出来,这样才能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在与学生共同阅读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祖国的爱没有厚度,书中的爱国道理不能真正落实在他们的行动中。2008年的5月12日令中国人不能忘怀的日子,而我们这里的孩子真的理解了这种不能忘怀吗?没有,5月19日下午14时28分,当我们全校师生聚集操场为在地震中死去的同胞默哀时,我们班有的学生一脸的不在乎,竟没有一丝的悲哀。我反思应该怎样将学生从有形的书中带出来,走进无形的书中去。爱国是大爱,只凭书本感悟就让他们产生爱国之情,对于小孩子是有难度的,而爱母亲是小爱,生活中处处可以捡拾得到,容易与他们产生共鸣,我应该从爱母亲这样的小爱入手,为此我召开了《孩子不哭,汶川不哭,中国不哭》的读书汇报课,课上我精心截取了几组画面,当孩子们看到那些因地震而痛失孩子的母亲们撕心裂肺的哭喊与极度悲伤的表情时,他们哭了,他们此时一定是想到了自己的母亲,我借机出示我们可敬的温总理慰问灾区的图片,我对学生们说:孩子们,他是一位年近70岁的老人,此时他本应该和其他老人一样在安享晚年。可是就因为他是中国的总理,他不能安享晚年,他在第一时间赶到灾区,与人民在一起,当他目睹地震后的一幕幕惨状时,他流泪了,他不就是我们全国人民的母亲吗?孩子不哭,总理不哭,汶川不哭,中国不哭,地裂天不塌,你们的身后有13亿中国人民永远和你们在一起。

此时我哭了,我的孩子们哭了……泪光中我读懂了他们的眼神,爱国,我要爱国,我应爱国,因为我是中国人。

四、反思我确立十、一五年组课外阅读子课题的目的

在学生的阅读中我总有一种他们不能恒久坚持的担忧,学生的阅读习惯没有得到养成,我反思还有什么地方忽略了,家长!对,我忽略了家长在学生阅读中的重要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学生的阅读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家长,于是在今年我确立“十、一五”年组课外阅读子课题时,我把家长列到了学生课外阅读中来,通过家长会我们把年组课外阅读子课题《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对策研究》亲子阅读-------介绍给家长,让阅读融入家庭生活,成为习惯,并对家长做出如下要求:让父母每天选择合适的时间段,至少读20分钟,坚持为孩子大声读书,持之以恒,和孩子一起快乐地享受这个过程,至少坚持到孩子小学毕业。

我又给家长出了几招

第一招:选择学生喜欢的书为孩子大声读,边读边玩,在大声读中请孩子来参与;第二招:重视孩子的每一个问题,聊聊书里的趣事,鼓励孩子的积极反应,鼓励孩子自主阅读;第三招:写阅读成长记录,随时随地读书,四、父亲走进阅读,树立亲子阅读不只是“妈妈一个人的事”。

教师通过每周的读书汇报课了解学生家庭阅读实施情况,好的给予表扬,不能坚持的要及时与家长联系,协商补救的方法。教师每学期要有小结,年组要有互评,及时总结好方法,并在家长中推广,在家长会上做经验交流,并对长期坚持且有成效的家庭给予奖励。

我常常思索:教师这一职业的重要意义,农民春种秋收,今年收成不好,还有来年;工人工作上出现了偏差,总结经验还有下一次;商人货物赔本了,还有翻本的机会;而教师这一职业需要有千百倍高于演员的演技,因为我们的每一次出场都没有彩排,演砸了就会影响学生今后的发展乃至一生,所以我们需要时时反思,在反思中尽可能去避免我们会出现的过失,而反思自己虽然能有所提高,但我们的失误对于学生可能就是耽误,而反思别人则可以更直接借鉴别人的经验,为自己没有彩排的演出做好预演,我真心地希望我的本次交流能成为你们预演的脚本,成为你们解决实际困惑的借鉴。给学生多大的天空,他们就会飞多高。是的,教师只有站的高,学生才能望的远。我们不给学生能够飞翔的天空,就等于折断了他们可以飞翔的翅膀。因此,我们需要时时反思自我。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上一篇:失败也让我感动

下一篇:2022小学四年级专题教育教案教学计划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