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式”语文教学探微

小编:admin

新课程强调的教学过程是个师生互动、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学本质是“交往、互动”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这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对“教学过程”的明确要求。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师生、生生进行“互动”以激活语文课堂,实现这一目标呢?笔者认为应从三方面入手。

(一)把握学生动趣,探索互动的切入点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一般而言,学生最喜爱最感兴趣的学习方式就是语文课堂教学互动最直接最有效的切入点。如教《花的话》一文时,笔者先以一个“花”的故事作为师生互动的切入点导入课文:有一天,花的王国举行一次选美比赛,比赛会上各种花都争得说自己很美,只有一朵花没有说话,这时来了一位男孩摘走了这朵花,把它送给了老师,其它花都低下了头不说话……讲到这里,我嘎然而止,而是问同学:“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你们想知道些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下可热闹了,学生提出的问题可多了:男孩子为什么要摘那朵不说话的花?男孩为什么要把花送给老师?不说话的花被摘后其他花为什么不说话?在互动中,这些问题迎刃而解。这就可以说明,把握好动趣,创设互动的切入点,能激发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二)优化课堂情景,创设互动的合作点

叶圣陶先生说过:“我们鉴赏文艺,最大目的无非是接受美感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善于创造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环境,“以境动人”,还要十分注意教学内容的内在的影响力,做到以景动人,以情感人,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如领其情,从而创设课堂互动的合作点。

1、创设“质疑”的情境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巧妙地运用各种激励手段,创设质疑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意识,唤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的思维专注到学习中来。然后引导学生将自身置于所创设的学习情境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并带着求知欲望参与到整个课堂教学之中,不断地迎接创新的挑战。例如,在学习《羚羊木雕》一课,学生自读课文之后,提出许多的问题。对一些浅显易解决的问题,通过老师的启发,学生互动,一下子就迎刃而解,而对有些与教学内容无关的问题,老师便给予灵活诱导,最后筛选出三个最值得探讨的问题:(1)怎样才能避免课文中所述的那种不愉快的事情发生?(2)女儿已经把羚羊木雕送给了好朋友万芳怎样处理更妥当?(3)作者是站在哪一立场的,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解读课文时我们如果弄清了这三个问题,那么我们的教学目的就基本达到了。可见我们在人本互动后,学生争先恐后对老师提出种种疑难问题时,也就是在生生互动中,教师一定要创设好质疑的情境。

2、创设“表演”情境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一切教学活动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课堂上的互动要做到人人参与,互动面要尽量广,不要只局限于一部分优生和教师对答互动,而要顾及到中下方面的学生。在表演中,教师只能做一名普通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如教读《两小儿辩日》时,我先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分工协作,走上讲台,进行表演,表演的内容可以是原文,也可以是译文。他们讨论孔子的衣着,神态,想象两小孩辩日时的神情和语气……课堂表演时,大家奋勇争先,不甘落后,有一组同学别出心裁表演《两小儿辩日》的后传,熔入了时代的气息。他们一人走上讲台打电话(用计算机代替电话机)给宇宙空间站(另外三人在位置上)询问太阳在早晨和中午什么时候离地球近些。同学们表现得活灵活现,大家兴趣大增,无形中激发了笔者的教育灵感:何不借此互动扩展开来,由课内转向课外,由班内转向班际呢?伴随着下课铃声,我提议同学们走向别的班级,走向别班老师的办公室,就这一问题进行请教。这样,问题就在互动中得到解决了。

3、创设自主的学习空间

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整个地球。”在学习中应该给学生一个怎么样的支点呢?笔者认为就是留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创造的空间。新课程强调教材的开发性,教材的空间,要留空间给老师去创造,给学生去创造。教师如何在教学中体现这一理念呢?我认为教师的创造性实际上是学生创造性的诱因,学生的创造性是教师创造性的集中体现。如上综合实践学习课《话说家乡》之前,我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探索的空间:在国庆节放假期间,让学生走向社会,走进家乡,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家乡的变化。对这些进行调查、了解。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参阅有关资料。从而根据资料去分析、研究,引发出对家乡建设的一种看法,一种体验。课堂上,我让学生在小组里展示搜集的有关家乡资料、自办的手抄报。让学生上台展示图片,并介绍家乡的人文景观,让学生用最美的语言来表达对家乡的祝愿和希望。课堂上,教师是主持者,同时又是参与者,和学生一起欣赏搜集的资料、自办的手抄报和图片。并不时地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评点。在进行人—物、师—生、生—生互动后,教师进一步诱导:在你们进行社会调查时,是否设想过家乡的哪些地方还需要进一步规划?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的思维可活跃了,有的说要治理家乡河里的脏水,有的建议在家乡开办水果加工厂,更值得一提的是有位同学设想准备写可行性的研究报告《菜溪岩规划》并画了规划图。这个构思是有创造性的,有战略性的。这种创造性怎么来呢?实际上是来自老师的诱因。老师设计的这个环节,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创造空间,可以使同学把自己的创造性充分地体现出来。

(三)触发创造思维,深化互动的创新点

基础教育的性质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能力培养,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个人见解,为他们灵感闪动创设机会。如教《社戏》一文时,我引导学生对“六一公公”这个人物形象展开激烈的讨论:有的同学认为“六一公公”淳朴善良;有的同学认为他热情好客;有的同学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六一公公”是一个很有价值意识的人,他对迅哥儿对他种的豆子的赞赏十分感激,送豆致谢是出于迅哥儿对他的劳动价值的肯定,送豆行为是尊重自我价值的体现,这是他在平桥村其他人口里得不到评价。这个同学敢于面对文学作品提出独到的见解的做法,笔者对他积极地赞赏。在我们教学实践中,经常性的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是建构高质量的师生互动的关键。

互动式语文课堂教学是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在互动式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更充分的体现,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蹲下身子”与学生平等对话、交流、讨论,使学生产生语文学习的亲近感,从而高效地参与到语文课堂教学中,以多种多样的互动形式去践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上一篇:顾之川:对新课程语文高考改革的思考

下一篇:2022小学四年级专题教育教案教学计划最新

2023年西游记经典语录书签大全(10篇) 签订种植合同大全(2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