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好题的五条标准及例题

小编:admin

一道好的语文作业或考试题,在我看来,必须符合以下五个条件:

首先,它必须是书上找不到现成答案的。

这个字什么读音,那个词语怎么写;这个词什么意思,那个成语怎么解释,这些东西工具书上都有,学生只要查一查工具书就可以解决了。做这一类的题目,无非就是把人家现成的答案重复一遍而已。有的老师总是责怪学生考风不正,考试时偷看教科书什么的。其实你自己也应承担一部分责任:谁叫你出的题目在书上可以找到答案的?其实你是间接地为学生考试作弊创造条件。要做作业,就做书上找不到现成答案的,要考试,就考你想作弊也没有条件作弊的。比如高中第四册第2篇课文《项链》“练习”第四题“从下边两题中任选一题,根据题意自拟题目,写两三百字。1、得知项链是假的以后,玛蒂尔德会有什么表现?注意心理描写。2、假如项链没有丢掉,或者丢了以后立即得知项链是假的,玛蒂尔德的结局将会怎样?”就是一道从书上找不到答案的好题。遗憾的是它被置于第四。像这样的好题为什么就不能放在第一个呢?再比如进行高中第四册第一单元的测试(如果可以进行单元测试的话),我只要出四个题目,让学生选择其中的一个来做就行了。而且是全开卷的测验,你尽可以看教科书和其他一切参考资料。这四个题目是:1、结合课文有关内容谈谈你对《药》的主题的理解。2、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项链》主人公玛蒂尔德的评价。3、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陈奂生的评价。4、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守财奴》中的葛朗台的看法。

其次,它必须是可以打开学生的思路的。

打个不甚恰当的比喻,它既不是ABCD四选一的单项选择题,也不是用三两句话就可以解答的简答题,更不是用一句话或一个词语就可以解答的填空题,而是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发散出去,有多个选择项的多项选择题。语文学科的最大特点就是他的多义性,对同一句话、同一篇文章,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理解,这是很正常的现象。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打开学生的思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去理解课文的字、词、句、篇,进而得出多个的而不是唯一的答案。比如高中第四册第一单元第3篇课文《陈奂生上城》“练习”第二题“关于这篇小说的主题,有多种不同的说法。例如,讽刺官僚主义;批判阿Q精神;反映城乡差别;鼓励农民解脱重负,继续前进。你的看法呢?”就是一道能够打开学生思路的好题。它至少告诉了学生,概括一篇小说的主题,既可以从次要人物入手,也可以从主要人物入手;既可以从小说描写的环境入手,也可以从小说表现的意义入手。“你的看法呢?”则告诉学生:你可以赞同其中的某一点,也可以赞同其中的某几点,还可以都不赞成,甚至可以摆出自己的新观点,只要言之成理,就都可以。《陈奂生上城》的主题可以这样来概括,《药》《项链》《守财奴》的主题又何尝不可以这样来概括呢?

再次,它必须是能促使学生举一反三的。

通过做题目让学生“记住”老师讲的有关“这一篇课文”的知识,那是一点都没有必要的。因为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关键的是要通过“这一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学习同类文章的方法,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迁移,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比如学习了《项链》的故事情节,了解了它在故事情节安排方面的艺术性之后,可以通过做作业让学生举出自己在阅读中接触到的与《项链》在故事情节的安排方面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其他小说作品,并简述其故事情节。在学习了《陈奂生上城》的人物形象,了解了陈奂生的形象特点之后,通过做作业让学生回忆“你身边或你读过的小说中有没有类似陈奂生这样的人物?不妨向同学们讲讲他们的故事。”(见高中第四册第一单元课文《陈奂生上城》“练习”四。但我不明白为什么要在此题前加上三角形符号,把它当作选做题来处理)

第四,它必须是能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的。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两大任务。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把这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读带写,以写促读,而不是把他们硬性割裂开来。比如前面所举的高中第四册第一单元的四个测试题,每一道题目都是可以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的。你要谈对《药》的主题的理解,就必须首先确立自己的观点即《药》的主题“是什么”,其次要举出例子说明“为什么”是这个主题,再次要把观点和材料(例子)有机地联系起来。这是写作知识的运用;而要“结合课文内容”,就必须反复阅读课文,才能从中找出恰当的例子来。这又是阅读能力的检测了。再比如《药》的“练习”第四题“根据夏瑜和红眼睛阿义的不同身份和思想性格,试写他们在牢里的一段对话,二百字左右”,就是一道能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的好题。因为要写出对话,并达到二百字左右,必须把握两个人的不同身份和思想性格,这就需要对课文进行仔细的阅读。“读”和“写”在这里就有机结合起来了。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它必须是学生乐于完成的。

再好的题目,如果学生不愿意做,也是白搭。因此,我们在设计作业或考试题目时,必须尽量符合学生的口味,能调动学生做题目的兴趣。要抱着和学生平等探讨的态度,尽量采取和缓的语气。而不是持居高临下的态度,用强迫命令的语气,使学生感到“面目可憎”。比如要让学生概括《药》的主题,你可以摆出自己的观点,也可以提供人家的一点或几点看法,但必须向学生讲清楚,这些都只是参考的意见,如果你认为它说得在理,你可以赞成它;如果你认为它不在理,你可以反对它;你还可以摆出自己的观点。这就是与学生平等探讨。这样的题目学生想必会乐意去做。

需要加以说明的是,这里所列出的五点在概念上有许多交叉的地方。如“能促使学生举一反三的”题目,必然是“在书上找不到现成答案的”题目;“可以打开学生思路的”题目,一般说来是“学生乐于完成的”题目。要使自己出的题目符合上面所列的每一点,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况且不同的题目有不同的侧重点。因此,只要符合这五条中的一条或几条,都可以把它们归到“好题”之列。

附: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一单元作业参考题

1.《药》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理解小说的主题。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上一篇:中学语文是人文教育而非文人教育

下一篇:2022小学四年级专题教育教案教学计划最新

创新创业课心得体会论文(热门18篇) 2023年延长试用期协议书 试用期延长协议(优质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