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需要什么样的语文知识

小编:admin

《航天飞机》一课中智慧老人说明性的话语中运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方法,就这一知识点而言,有老师提出了这样的疑问:是否需要给学生点出来?如果需要,那怎样点出来才是最好的?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作了如下的思考:

思考一:此处的语文知识在以怎样的机理影响着学生的语文学习?

传统的教育观假定知识是脱离主体而客观、固定存在的,印在书本上,由教师传授给学生,学生则把这些知识记在脑子里,通过作业与考试来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进入信息社会和知识化时代,我们重新审视以上观点就会发现,必须对信息和知识加以区分,更多的时候我们学生所掌握的仅仅是信息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知识。老师所呈现的是一种知识,但对学生来说只能说是信息,学生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所形成的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知识。知识的本质乃是在于它是一个动态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人在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知识脱离了人的思考就只能成为静止的信息。信息只有经过人的加工才能成为知识。

我们来看一个有趣的语言实践的例子:儿子三岁时,我陪他搭积木,不小心积木倒了,他说:“积木又跌下来了!”显然,此处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我就深思:儿子并没有学习过拟人的修辞方法,怎么就会用上了拟人的方法来表达呢?是否可以得出这样的推断:是否教给学生“拟人”的语文知识并不是学生能否运用拟人修辞来表达的决定性因素。同样,我们也可以联系生活发现,农村里很多不识字的老太婆在夸耀自己的孙子本事的时候都会不自觉的运用上列数字和作比较的方法。想到这里,我们不禁有着这样的疑问:语文知识究竟在以怎样的机理影响着学生语文的学习呢?

循着这样的疑问,翻读着古今学者对知识的研究,不断有着惊喜的收获。波兰尼说:“我们所认识的多于我们所能告诉的。”显性知识和缄默知识共同构成了人类知识的总体。除了“列数字”和“作比较”这样的显性知识之外,还有很多与之相关的重要的缄默知识存在。无论是认识活动中,还是在实践活动中,人们都离不开相关的缄默知识。缄默知识构成了人们广泛意义上的认识和实践行为的必要基础,因此,对缄默知识的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人类的认识和实践行为。结合我们的教学实践体验,可以用这样的一句话来概括:显性的知识是有用的,但是其发挥作用的方式却有赖于一些相关的缄默知识。

事实上有许多语文知识是因为考试的需要而存在的,我们不能因为考试的“挟持”而只在显性知识上下功夫,忽视了学生缄默知识的建构。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是缄默知识,而不是显性知识。

思考二:我们应当选择怎样的教学行为?

实际上,从一方面说,教学过程是传递、掌握和批判显性知识的过程;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教学过程也可以说是一个使缄默知识显性化并得到检讨、修正和应用的过程。这两个过程是内在统一的,是完整教学过程的两个方面。

在目前的教育背景下,从显性知识与缄默知识的角度来考察,最多的情况是,在没有意识到和自觉应用自己缄默知识的情况下,学生在外部力量(纪律、考试等)的强迫下应用纯粹的逻辑力量和刻苦努力掌握了课程知识。结果,在学生的头脑中存在着两种没有发生联系的知识体系:一种是显性的课程知识,另一种是在主题上与之相对的缄默知识。如何才能使语文知识成为学生头脑中有活力的知识?教师应当引导和帮助学生将学习中的缄默知识显性化,并使之得到检验、修正或应用,努力使对应的显性知识和缄默知识产生有意义、有活力的融合。

这里应当让学生在从不同的角度充分感受了智慧老人说明性的话语后,创造机会让学生说出自己的体会,充分“暴露”出学生此时脑中已经建构的缄默知识。学生说“用数字”“举数字”“写数据”等等都说明已经意识到数字的说明功效了;学生说“对比着说”“把普通飞机和航天飞机一起比较”等等也就说明已经认识到了比较说明的功效了。能说出类似说法的学生到此是达到了认知的层次。此时教师出现“列数字”“作比较”这两个词,更有利于下一次讨论说明方法时运用这样规范的说法。不等于记住了“列数字”“作比较”这两个词的学生就一定实质性的认知和理解这两种说明方法了。至于进一步向运用层次的提升,需要用相应的策略来促进学生的建构,不等于记住了“列数字”“作比较”这两个词就一定能促进学生学会运用这两种说明方法了,实质上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学生个性化的缄默知识。

把缄默知识的理论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我得到了以下认识:就三年级的学生而言,是否出现“列数字”和“作比较”这样的显性信息不是首要考虑的,应当首要考虑的是——我们为学生设计的语言实践活动是否促进了学生对这一语用特点的充分的感性认识,是否从真正意义上启蒙和促进了学生应用性缄默知识的建构。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上一篇:巧用光盘乐学习

下一篇:2022小学四年级专题教育教案教学计划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