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第十一册习作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小编:admin

苏教版第十一册习作1

题目:学写新闻报道

训练内容:

新闻报道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运用很广泛。本次习作训练就是引导学生了解新闻报道的特点以及写法。让学生根据学校、班级举行的体育活动、学习竞赛活动等,按照新闻报道的要求,为学校广播室或黑板报写一篇报道。也可以以社会上发生的新鲜事为内容写一篇报道。

教学目标:

1、新闻报道在我们生活学习中经常要遇到,引导学生学习例文,学会新闻报道的写法。

2、培养学生收集信息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关注身边生活的习惯,培养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学习语文的能力。

教学准备:

1、留心观察或积极参与学校最近举行的重大活动,也可以班级组织一些体育比赛(跳绳、踢毽子、拔河等)或学习竞赛(写字、朗读、作文、辩论等)。

2、收集各类报刊,注意浏览上面的新闻报道,体会其特点。

3、实物投影仪。

教学时间:

2课时,其中书面习作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话题

观看投影:内容摘自《中国教育报》、《新华日报》、《中国体育报》等多种报纸上的新闻报道。

1、我市第九届小学生男子篮球比赛结束,东城小学男篮获得冠军

我市小学生男子篮球比赛,经过激烈的角逐,于10月30日在东城小学体育馆落下帷幕。东城小学男子篮球队以66比59战胜南京路小学男子篮球队,获得冠军,南京路小学男篮屈居第二。

东城小学男子篮球队是一支经验丰富的球队。队员们素质好,配合默契,上半时比分一直领先。尤其是中锋上官志强,速度快,投球命中率高,一人独得20分,为东城小学夺得冠立下汗马功劳。

南京路小学男子篮球队在比分落后的情况下并不气馁,下半时曾经两次追成平局。但由于队员体力不支,最终以7分之差失利。

参加这届比赛的共有10支球队。机场路小学男篮战胜了公园路小学男篮,获得第三名,公园路小学获得第四名。

2、摩托车耐力赛转战奥地利 宗申车队包揽冠亚军

2003年世界摩托车耐力锦标赛第5站的比赛,北京时间昨晚在奥地利A1赛车场结束。中国宗申摩托车队1号车以领先2号车13秒多的优势摘取本站桂冠,宗申车队的2号车获得本站亚军。获得本站第3名的是9号奥地利雅马哈车队。

宗申车队的两辆赛车昨日发车后一小时内几乎一路领先。值得一提的是2号车车手布腾皮的出色表现,他在昨日跑出了1分33秒698的最快圈速,在A1赛道上已经很久没有出现过1分33秒的圈速了。

而在前一天首阶段的比赛中,中国宗申车队的1号车和2号车暂列第一位和第二位。在首日的比赛中,在排位赛里取得第一的宗申车队2号车起跑时并不占先。但其后领先的车辆因没有燃料而落后。宗申车队的1号车反超占据第1的位置,2号车紧随其后位列第2,两辆赛车将领先的优势一直保持到比赛结束。

3、云南大姚地震先已造成11人死亡

新华社昆明(2003年)7月22日电 7月21日23时16分,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县昙华乡(北纬26.0度、东经101.2度)一带发生6.2级地震 。据初步核实,地震发生时,楚雄州10县(市)普遍有震感,受灾较严重的是大姚、姚安、永仁、武定、元谋5个县。其中大姚县受灾最为严重,截至22日11时30分记者发稿时,大姚县已经报告11人死亡,其中昙华乡死亡6人,重伤7人。目前该县有9个村委会通讯中断,死亡人数仍在进一步统计中。

师:读一读上面的这些新闻报道,说说通过阅读你们知道了什么?

生:我们知道了许多新闻事件,在生活中我们大多是通过读报纸,看电视等获得这些信息的。

生:看了这些报道,我们可以了解许多周围或者其他地方的事情。如果没有这些新闻报道,外面发生的许多事情,我们都不会知道。

师:是的,新闻报道可以把一些重要的新闻事件纪录下来,我们通过收听、阅读便可以知道事情的进展或者结果。介绍一下你手中的报纸上的新闻报道内容好吗?

学生介绍(略)

二、探究话题

师:读了上面的几则报道,你们发现这些新闻报道有什么特点?

生:题目比较长。

生:事情交代得很清楚。

师:仔细再读一读,你们还会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

生:题目把主要的事情交代了。报道的开始就大体上写出了事情的结果。

师:这是一个重要的发现。有的报纸上有“一句话新闻”、“标题新闻”,读者一看题目就知晓了。还有什么发现吗?

生:它不像我们写作文一样,新闻报道的语言很简练。

师:有没有想过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生:人们的工作很忙,读这样的文章可以节约时间。

生:主要是知道有这样的事情就可以了。读报用的时间短,而可以知道的信息却很多。

生:感兴趣的人可以把后面的读完,一般性的看看题目就可以了。

师:你们已经关注了新闻报道的语言,很好。因为新闻报道主要的任务是报道新闻,所以它的语言很简洁,也没有什么比喻、拟人的手法,如实纪录,一般不需要情感色彩。

生:老师,就像打乒乓球的短、平、快。

师:你这个说法很形象。

生:新闻一定要“新”。我手里拿的是今天的报纸,昨天的刚发生的事情已经见报了。

师:这也是新闻报道的最主要的特点。大家想一想,有些事情,比如说足球比赛,大家早已经知道结果了,报纸才登出来,你们说还有读者吗?

生:(笑)没有。

师:除了它的及时性以外,新闻报道还有一个主要的原则,你们说是什么?

学生猜测(略)

师:对,是它的真实性,新闻报道不能有丝毫的“假”,不然的话,就乱套了。

生:老师,有的新闻报道还有照片。

师:这也是为了增加新闻报道的真实啊!这样的叫图片新闻。你们看,新闻报道的形式是灵活多样的。

三、练习写作

让学生把昨天我们的年级拔河比赛情况写成新闻报道。或者也可以把学生发现的身边的新鲜事情写成新闻报道。鼓励学生把自己写的新闻报道向学校广播室、广播电台或报社投稿。

提示:报道准备介绍的范围对象有多大,如果就在本校,里面的名称就不一定是全称,

大家知道就可以了,如“我校……“。否则,就要交代清楚。

教学设计评析:

新闻报道是我们学习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应用文体,本教学设计在紧密围绕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注意凸显了这样两点:

一、让学生成为发现者。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我认为有一项十分重要的教育任务,这就是不断读扶植和巩固学生想要成为发现者的愿望。”新课标实施以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阅读教学中体现得较为充分。作文教学能否也运用这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呢?本设计中教师让学生收集了很多的报纸信息,并在课始出示了几例新闻报道,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你们读了以后知道了什么?”“你们发现有什么特点?”在学生合作、思考的基础上,师生对话交流,逐步明晰了新闻报道的特点以及如何写作。学生在发现中享受了习作的乐趣。

二、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新课标中提出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信息时代人们对于信息的占有量,往往决定着他能否取得事业的成功。因此,让学生认识新闻报道,学写新闻报道就有着时代的内涵。设计中,学生首先阅读了一定量的报纸上的新闻报道,有了感性的认识,在进一步的研讨中认识趋于明晰。课前教师已经结合教学举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如体育比赛、学习竞赛等,这些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也为写新闻报道提供了素材,写好后然后投寄到学校广播室、广播电台或报社,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运用。很好地体现了学习是为了运用,运用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附:学生习作1

我校竖笛比赛结束

(1)班、三

(2)班、六

(2)班喜获低、中、高各年级段冠军

5月28日上午,我校“庆六一竖笛班级对抗赛”结束,二

(1)班、三

(2)班、六

(2)

班喜获低、中、高各年级段冠军。三

(1)班、四

(1)班、五2)班、六

(1)班获得比赛二等奖,其他班级分获三等奖。

本次活动各班准备都比较充分,大家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排练。比赛中整体水平最好的是六

(2)班,他们演奏的两支曲子是《姑苏行》和《化蝶》,虽然演奏难度很大,但他们那优美抒情的笛声博得了大家的赞誉。三

(2)班演奏的是《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和《雪绒花》,他们还设计了一个朗诵和舞蹈,与音乐的和谐统一,显示出他们的精彩创意。二

(1)班的同学虽然年龄很小,但他们认真的表情,整齐的旋律,也赢得了大家的喜爱。另外,四

(1)班等几个班级整体水平也不错,只是发挥有些失常,因此屈居二等奖。

附学生习作2

三堡实验小学2003年“十佳少先队员”评选揭晓

吴真、许鹏、滕响、张海啸、李萌等十位同学获此殊荣

三堡实验小学2003年“十佳少先队员”评选揭晓, 吴真、许鹏、滕响、张海啸、李萌、张雪、魏赛、钟成、赵青、吴娜十位同学获此殊荣。

本次评选活动历时一个月,学校所有少先队员均报名参加625人,经过老师评价,家长评价,同学评议以及自己的参评演说等激烈角逐,以上十位同学名列前茅。这十位同学中他们有的是班级干部,如吴真、李萌、赵青,他们为班级做了很多的工作,在同学们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所在的班级在各类活动中都取得过优异的成绩。许鹏同学虽然家境不好,但他努力学习,是大家公认的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这次评比,大家一致认为做到了公正、公平,并且形式多样。许多同学纷纷表示,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再接再厉,争取下一次评选榜上有名。

苏教版第十一册习作2

题目:风雨无阻

训练内容:

本次习作训练的内容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蔡强同学采访朱志成同学的录音纪录,也是为学生习作所提供的材料;第二部分是关于采访的注意内容;第三部分是要求写作的内容:要求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采访一位模范班主任或者一位优秀同学(如运动员、小书法家、下手风琴手、作文大王等),然后写一篇作文。为了方便,可以把被采访的人请到教室里来。也可以根据蔡强同学采访朱志成的录音纪录写一篇记叙文。

教学目标:

1、学习、理解习作指导中要求的内容,懂得什么是采访、采访的目的以及如何进行采访。

2、读懂本习作中的采访纪录,弄清这些材料告诉了我们什么事情,明确它所要表达的中心。

3、学习通过具体事例表达文章中心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准备一次采访活动。可以采访一位优秀班主任或者一位优秀同学(如运动员、小书法家、下手风琴手、作文大王等)。

教学时间:

2课时,其中因学生采访,课时可适当调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听说咱们学校六

(3)班朱志成同学在期末测试中,各科成绩都很突出,大家都很不理解。因为这学期朱志成同学的腿被车子碰伤了,一个半月没有到学校上学,他是怎么样把落下的功课补上来的呢?上周三的下午,好奇的蔡强同学代表他们班同学采访了朱志成同学。你们想知道采访的情况吗?从中我们就可以找到他取得优异成绩的答案了。

生答:想!

出示投影:

蔡:朱志成同学,你的腿被车子碰伤,一个半月没上学,可是期末考试各科成绩都很突出。你是怎样把落下的功课补上来的呢?

朱:这得感谢班主任戚老师。我受伤以后,戚老师每个星期三晚上和星期天上午都来我家,给我补课,风雨无阻。

蔡:你能具体地谈一谈吗?

朱:一个星期三的晚上,忽然下起了大雪。妈妈想打个电话,请戚老师不要来了。谁知刚拿起话筒,戚老师便敲门了。哪天晚上她教的内容很多,戚老师快50岁了,又是个女老师,我们一家人都感到过意不去。

蔡:戚老师离你家远吗?

朱:比较远,骑自行车要走20分钟呢。

蔡:戚老师可真了不起!

朱:是啊!一个星期天的上午,戚老师家里来了客人,抽不出身来,便在电话里为我辅导作文。我永远忘不了戚老师。

师:你们以前采访过吗?看了上面的采访纪录,你们认为采访要注意什么?

生:采访首先要确定采访的对象。

生:采访时要有礼貌,不然的话,被采访的人不乐意与我们交谈。

师: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生:是的,以前我参加过小海燕记者团,遇到过这样尴尬的事情。

生:我看蔡强同学问的问题很好,这正是最主要的原因。

师:你很有眼力。采访时的问题非常重要。首先我们要有明确的目的,问问题不能东一句西一句。

生:老师,我们先想好一些问题可以吗?

师:可以!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许多的大记者他们也是这样做的!采访时还有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纪录。你们知道这方面的要求吗?

生:书写的速度要快,字迹尽可能工整。

生:可以用录音机先录音,以后再整理。

师:采访时要边听边记,把重要的人和事、用得着的数据记下来。不一定什么都记。

二、学习采访

师:我们知道了如何采访,其实学会了采访对于我们写作文非常有好处,比如说我们想写一个人,如果能面对面的对他进行采访,你就可以了解他的许多情况,能够收集到许多的材料。

师:下面的时间留给你们,你们准备采访谁,就去采访谁?可以个人单独采访,也可以小组合作进行。(提供对象:优秀班主任王琳老师、吴真老师,市级竖笛比赛一等奖获得者张雪等,也可以自己选择。)

学生进行采访活动(事先已通知部分被采访的老师和同学)

第二课时

一、汇报采访活动

师:从你们的一张笑脸上,我看到你们的收获一定不小!咱们先来交流交流。

生:我和XX、XX、X X四个人一起采访了张雪同学,一开始我们有点含羞,不好意思问,不过张雪很大方地接受了我们的采访。我们问的问题有这样几个:

1、你什么时候开始练习吹竖笛的?

2、你平时都什么时间练习?

3、我吹过竖笛,我觉得很枯燥,你为什么这么喜欢?你有没有过放弃的时候?

4、这次比赛获奖了,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师:好家伙,你的问题不少吗,挺好的!

生:我们这组的人很多,我们采访的是以前教过我们的班主任吴真老师。通过采访我们知道了以前许多不知道的事情,原来她的身体一直不太好,腰脊劳损很严重,可是她和我们一起时就像没事一样。她有了一个小宝宝,很可爱,不过每天晚上都要缠着吴老师,但是为了班级里面的同学,她很早就给小宝宝断奶了。我们听了都很感到。

师:是的,这次采访,我们确实知道 许多以前不知道的“秘密”。

生:我们采访的是我们的校长,他给我们介绍了我们学校下一步要开设“英语角”的设想。我们可是第一个知道的。

生:我补充一点,校长还说,学校还要开个学生银行呢,让我们把平时用的零花钱存起来,以后可以买书或其他学习用品。

……

二、指导写作

师:我们手上有了这么多的资料,怎么样把它写成文章呢?把这些材料堆砌在一起行不行?

生:不行!我们要对它进行整理。

师:怎么整理?大家先讨论讨论。

生:把采访得来的资料归类,把主要的事情写出来,其余的事情简单带过。

师:很好,你说的这叫筛选材料,写的时候要详略得当。我们以蔡强同学的采访纪录为例,你们说说如何做到我们刚才说的这一点呢?

生:把戚老师雪夜补课的事情重点写,星期天补课的事情简单写一写。

师:有一定的道理。你准备怎么样把雪夜补课的事情写具体?

生:我要把雪写得大一些,风雪交加。这样就增大了来“我”家的难度。

生:我要把开门的一瞬间写具体,她的脸上、衣服上都可以进行描写。

师:这是细节,要认真写,对于表现戚老师的精神很有帮助。

生:我可以通过写戚老师来之前、来之时、来之后我的心理的不同来写,这样,我认为更好。

师:有创意!了不起!相信你一定能写好!

……

三、学生拟稿,教师巡视指导。

教学设计评析:

如何搜集习作的素材,我们一般意义上是让学生坐在教室里想,想,想,直到挤出一两粒“米”来。至于是什么“米”,也不敢去求质量了,学生厌恶习作,害怕习作也许与次有关。本次习作中教师真刀真枪地安排了采访活动,让学生与要写的对象面对面地接触,零距离的交流,需要什么信息就咨询什么,什么不懂就问什么,这样一来,头脑里所得来的素材就是鲜活的、具体的、生动的。

新课标提出,要丰富学生的语文实践,这不仅是阅读教学的需要,学生的习作仍然需要。本设计中学生的习作建立在采访活动的基础上,这样的“米”是有生命力的。

让我们为学生收获“新‘米’”而努力!

附学生习作1

风雨无阻

这一天,雪花飞舞,寒风呼啸,朱志成在街上突然摔倒了,自行车也被扔出了老远……

被送到医院的朱志成,腿上打上了厚厚的一层石膏,他的腿骨摔断了。就快要期终考试了,可他只能躺在床上,自己的伤心,父母的担心,全家人愁眉不展。“唉!”叹气声在屋里回荡。

“叮——”门铃声打破了屋内的寂静,朱志成的母亲打开房门,一个熟悉的面孔出现在他们眼前,戚老师在这天寒地冻的时候,来给朱志成补课了!从这天起,每到星期三与星期天,朱志成都兴高采烈地等待着戚老师的到来,今天语文,明天数学,作文、阅读更是经常练习。从那以后,戚老师便风雨无阻,坚持每周给朱志成补课。

一个星期三的晚上,寒风袭人,漫天大雪,朱志成的心里担心起戚老师来,她这么大年纪,今天又是风急路滑……想到这儿,他立即对妈妈说:“妈,您打个电话,让戚老师今天别来了。”“我也这么想。”她一边说一边拿起电话,谁知刚拿起话筒,门铃响了,这么大的雪,会是谁呢?忙打开门,哎呀,是戚老师提前来到了!只见她满身是雪,发若银霜,厚厚的眼镜上不住地向下滴水……风大、路滑、路程远,这些困难今天都赶上了,可戚老师还是赶来了,朱志成看着戚老师,不知说什么才好,只有在心里默默地祝福……这一晚,戚老师给他讲了很多很多。

还有一次,戚老师家来了客人,她来不了了。便抽空在电话里给朱志成补作文,一上午打了6个电话呀,最长的一次几乎用了5分钟。这一次,朱志成学得更认真了,他不知该怎样报答戚老师!

一个多月了,戚老师总是按时给朱志成补课,无论什么原因,她都没有间断过一次,辛辛苦苦,从无怨言。

期末考试,朱志成成绩优异,许多同学都羡慕极了,他们都有同感:朱志成是不幸的,他摔断了腿,可他又是幸运的,因为他有这样一位好老师!

附学生习作2

手风琴能手——万小玲

万小玲,13岁,手风琴能手。看是文静娇小,内里却有一股“钻劲”,一种孜孜不倦的探求精神。今年五月份,她在市里举行的青少年艺术大赛上,又一次取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为了了解她的成功经验及成功后的感想,我们六

(1)班的小记者们决定对她进行采访。

她愉快地接受了我们的采访,首先让她给我们讲了她的手风琴练习是怎样开始的。说道起步,她告诉我们,她并不像许多人说的那样,在这一方面有天分,她觉得只是自己付出的比较多罢了。她从刚懂得“

1、

2、3”的那天起,一架手风琴就一直陪伴着她。那时侯,她还很小,每天练琴要达到两三个小时,练完琴,胳膊、腿、手、肩膀,没有一处不是又酸又痛。这时就只有一个愿望:好好的睡觉。别的小朋友能够打打闹闹,一会儿玩“捉迷藏”,一会儿又玩“过家家”,整天自由自在,而她,却只有和琴做伴。

我们听了她的“艰苦”的起步,真有点酸涩的感觉。可想而知她的琴弹得这么好,一定付出了不少的努力。 有时,她为了练习手指的灵活性,练习音阶、爬音的准确性,一支枯燥的曲子要练上几百遍,甚至上千遍。但是,人们问她:“你每天练两三个小时的琴,不累吗?”她总是微微一笑,说:“不累,练习惯就好了。”

有一次是星期天,几个同学来找她玩,她是多想去玩一会儿啊,可是……她只有推辞说:“我还要练琴,你们先去玩吧。”就这样,她放弃了星期天,放弃了闲暇时和伙伴们一起玩耍,刻苦的练琴。本该属于她自由支配的时间,都被手风琴占去了。

练琴。她找到了自己的乐趣。她每天下午放学回到家,做完作业,就抱起手风琴。清晨,人们还在睡梦中,她已早早起来开始练习了。

真是功夫不负苦心人呀。为了不耽误她更多宝贵的时间,我们又抓紧问了她几个问题。当我们问她每次取得成绩有什么感受,是什么力量让她这么努力时,她又给我们谈开了。

就说去年暑假吧,她为了考绩能顺利通过,在闷热的屋子里一坐就是几个小时,曲子弹了一遍又一遍,胳膊酸了,手指尖疼了,还是继续练习,直到美妙的旋律从她那灵巧的手中飞出。后来,她拿到了鲜红的荣誉证书,这时,她面对证书,只是微微一笑,因为这和她付出的劳动相比,是太微不足道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万小玲在手风琴辅导班里,一直稳居第一,现在,她已是远近有名的小风琴手了。

“为了自己从小的爱好有所发展,为了爸爸妈妈那沧桑的脸上一次次的微笑,我甘心付出努力。”她这样告诉我们。

成功的路是坎坷的,是用努力和汗水铺出来的。艰苦,谁不怕?但不费一番苦功夫,又怎么能取得这样的成功呢?

苏教版第十一册习作3

题目:《苹果家族》或《 XX 家族》

训练内容:

通过参观访问、阅读、处理收集来的有关苹果的信息资料,以《苹果家族》为题目,按照习作中要求的问题的顺序(也可以按照自己的设想安排顺序),写一篇介绍苹果的文章。或者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按写《苹果家族》的要求写一篇文章,向大家介绍,如《家电家族》、《汽车家族》、《兵器家族》、《冰糕家族》等。

教学目标:

1、通过组织参观果园,去商店认识水果品种,以及去图书馆或利用网络查阅资料的活动,懂得接触社会,丰富生活内容,有目的的阅读,是获取写作材料的重要途径。

2、练习按所提出的问题,按所提供的资料卡片,介绍某种事物的写作方法。

3、借助习作练习,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学习摘抄、运用资料卡片处理信息的能力。

4、能够举一反三,借助例文激发自己的写作灵感,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向别人介绍其他的“家族”。

教学准备:

1、组织学生参观果园,或到商店认识水果等。

2、利用图书馆、网络查阅关于自己熟悉事物的资料。

教学时间: 一周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师:(板书“家族”)读一读,黑板上写的是什么?想一想,“家族”这个词让你想到了什么?

生:我想到一个大家庭,有很多人,不同的年龄,辈分。

生:我想到的是一个大集体,成员之间有内在的联系。

教师肯定学生的说法,然后在“家族”前加上“苹果”,题目变成了“苹果家族”。

师:看到这个题目,你们又有什么想法?

生:我有疑问,苹果怎么会有家族呢?

生:我知道了,就是苹果有很多种,富士、国光、金帅……他们总的都属于苹果家族。

师:有道理!

二、写法交流

师:如果让你去写这样的一篇文章,你准备怎样入手?

生:我们首先要占有一定的资料。

生:首先我们要熟悉苹果,不熟悉,我们怎么也写不出来呀!

师:那你们怎么样才能熟悉苹果呢?

生:苹果我们都吃过,它的味道我们都知道。苹果的种类我们也能说出几种,如富士、国光、金帅等,但是知道的不够全面。

生:可以问别人。可以到离咱们不远的果园去看看,去问问。还能知道它的生长情况呢。

师:它的形状、颜色、味道,还有它的作用都是介绍的内容。

生:我们可以从书上、网上查阅一些文字、图片资料。

师:方法确实很多。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收集这些资料。可是,有了资料只是完成了一半的工作,怎么写呢?我提示大家不要忘了“家族”二字哟!

学生自由交流

生:我觉得可以写成一个家庭集会的形式,许多苹果自我介绍。

生:用拟人的手法来写,比较好一点。

生:我准备写成童话。

生:既然是家族,我给她们安上爸爸、妈妈、姐姐、弟弟的称呼,一定很有意思。

师:你们的想法都很好!与众不同才会脱颖而出吗!

三、延伸拓展

师:同学们,想一想,你们还可以写什么家族?

生:我想写一个《冰糕家族》,因为夏天刚过去不久,我特别爱吃冰糕。我还收集了不少的冰糕纸呢?大概有四十多种了吧。

师:是吗?你真是个生活的有心人,大家要向你学习。

生:我准备写一个兵器家族,我的爸爸也爱好这个,我们家里有许多这样的杂志,。这次美国攻打伊拉克所用的武器,我们家里都有这样的图片。

生:我准备写文具家族,我要用童话的方式来写,写出来一定有意思。

师:大家刚才的选题都不错,都注意到自己有这方面的爱好或兴趣,对这方面比较了解,或者能查到这方面的资料。真为你们高兴!

生:我读过一篇《新型玻璃》的课文,它里面是一种介绍各种玻璃的,由于运用了自我介绍的方法,读起来很有意思。我准备写《恐龙家族》,因为它很神秘。我现在知道的内容还不太多,只是从《蓝猫淘气3000问》中看到的,我想继续查阅资料可以吗?

生:我这儿有关于恐龙的书籍,我可以借给你!

师:当然可以,写这篇作文,我可以给大家充足的时间。你们说需要多长时间?

生:两天。

师:不,我要给你们一周的时间,怎么样?

众生欢呼:耶!

教学设计评析:

这篇习作设计开放、新颖而灵活,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习作理念。

一、习作要让学生个性张扬。

读文章时我们常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我们引导学生习作的任务就是要让一千个作者写出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写这篇习作时,学生的习作可以是自我介绍,可以是童话,可以用拟人的手法;习作的内容可以是苹果家族,可以是冰糕家族,可以是兵器家族,可以是恐龙家族……小学生思维活跃,正是一个充满幻想的年龄。当他们看到忽飞忽落的小鸟时,总想自己也有一双翅膀,在蓝天上翱翔。让我们给他们一双翅膀,给他们一片蓝天吧!

二、为“一周的时间”喝彩。

说真的,要完成这样一片习作,只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苦思冥想是徒劳的。“我想继续查阅资料可以吗?”“当然可以,写这篇作文,我可以给大家充足的时间。你们说需要多长时间?”“两天。”“不,我要给你们一周的时间!”教师思想的解放,才是学生学习的幸福。本设计中教师做到了“以人为本”,“以‘实’为本”,尊重学生的需要,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研究,去合作,去写作。惟有如此,学生才会有成功的习作。

新课改,新理念,我们呼唤着……

附学生习作1

苹果家族

在一个苹果家族的乐园里,住着一百多位苹果兄弟。 苹果兄弟们每天快乐地在生活

着。有一天,他们玩着玩着,不知哪个兄弟提议说:“我们来推选苹果大王,好不好? ”大家一听,乐坏了,都表示同意。于是激烈的推选开始了。

经过第一轮的推选,有四个兄弟的票数最多,他们分别是富士、红星、金帅、小国光。

第二轮是让他们演说,各自说出自己的特点,然后大家投票。

首先富士说:“我的特点是,大果型,较圆,皮有光泽,向阳部分呈红色,果蒂较粗短。水分多,味甜,清脆可口,所以我当老大不成问题。”

红星说:“我……”

大家争了半天,结果富士25票,红星25票,金帅25票,小国光也是25票。大家正为这事发愁时,旁边的电脑博士说话了:“都不要争了。你们大家知不知道,你们被称为世界四大水果之一是为什么 ”富士说:“因为我们样子好看。”红星说:“因为我们口味好。”金帅说:“因为我们品种多。”小国光说:“因为我们遍布世界各地。”电脑博士笑了笑说:“这些都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你们体内含有多种维生素,以及人体需要的锌和矿物质。而锌可以增强人类记忆力……因此你们才受人类欢迎。”

原来是这样,听了电脑博士的话,苹果兄弟们都安静下来。他们不再争了,决定今后要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

附学生习作2

梦幻之旅——华夏家族

“各位乘客请注意,2185次民族航班马上就要降落,为安全起见,请大家系好安全带,

谢谢合作!”机舱里响起了空姐和蔼的话语。

飞机停稳了,舱门开了,我顺着舷梯走下来。刚踏上这片土地,我仿佛闻到了古代的气息,原来我到了以“八旗”闻名的满族。

满族统治中国近300多年,八旗驻防全国各地,满族人的思想、文化方式遍播海内。这次我来的太巧了,正赶上满族人祭祖、祭天。好客的满族人也给我戴上神帽,穿上裙子,系上腰铃,击鼓起舞,边祷边跳,别提我有多高兴了。虽然我的舞姿活像一个丑小鸭,但我开心极了,因为我亲自体验到了和少数民族人民一起跳舞的感受。

告别了古色古香的满族,我又踏上了遥遥征程。不知不觉中,我来到了长白山麓的朝鲜族。

朝鲜族以能歌善舞著称。每逢节日,长白山下回荡着古老的伽揶琴和筒萧之声。姑娘们上穿小巧的短衣,下着水粉长裙,在跳板上飞腾。一对对小伙子扭在一起摔跤,似猛虎角力。在家庭舞场上,白发苍苍的爷爷、奶奶同孙子、孙女一起,踏着节拍,翩翩起舞,显示出朝鲜族人民丰富的生活情趣。我这次来,还尝到了地地道道的泡菜、冷面、打糕、酱汤和狗肉。怎么样你也口水直流三千尺了吧?

大饱口福以后,我又坐上航班,美丽的蒙古族。来到大草原,那一望无际的草地与万里无云的天空让人赏心悦目。广袤的草原上,绵羊、山羊、骏马络绎成群。主要出产小麦、玉米、高粱、甜菜、大豆等农作物的河套平原,不愧为“塞上谷仓”的美誉。每年这个时候内蒙古的牧民们扶老携幼,身穿节日的盛装,乘车骑马聚集到草原上,来参加一年一度的那达慕大会,平时宁静的草原立刻变得热闹非凡,惊险动人的赛马,箭无虚发的较射,龙争虎斗的摔跤,运筹绝胜的棋艺……让人目不暇接。

此刻,已是满天星星了,于是我在这茫茫的大草原上睡下了。入夜,无边无垠的大草原上静悄悄的,不知怎么的,胆小如鼠的我并没有害怕,我悠悠然的数着天上的星星,一颗、两颗……从牵牛星到织女星,从天的这边数到天的那边……

“啪!啪……”几声鞭响,整个草原在睡梦中醒来了,我又踏上飞机,期待着下一个站点。

没过几分钟,我来到了散居全国的回族。从空中望去,天刚蒙蒙亮,四方的回族歌手就开始向莲花山进发。路过回族山寨撕,歌手们总要高歌一曲,再喝上一杯甘美的青稞酒才准上路。登山开始后,歌手们一边游玩一边对歌赛诗。整个莲花山立刻成了歌和诗的海洋。下飞机以后,就连我这个“跑调大王”也加入了这个行列。

回族人对吃、穿都很讲究,回族人忌吃猪肉,不吃一切动物的血和自死的动物。男子习惯戴白帽或黑帽。由于长期与汉族人民杂居,现在回族在衣饰、姓名、习惯等方面都逐步汉化。

逛完了大西北,我又来到了西南部,还到了文化悠久的藏族。

刚下飞机,藏族人民就给我戴上一条洁白的哈达。在这里,我见到了“世界屋脊”——青藏高原;见到了巍峨的布达拉宫;见到了海拔8848米的直接最高峰——珠穆朗玛峰……

随后,我又参观了自称“白蒙古”的土族,黄河岸边的撒拉族,“山头之民”景颇族,

独龙河谷的独龙族,台湾的土著居民高山族……

这就是我们古老的华夏家族,它是一条东方腾飞的巨龙。“五十六个民族是五十六支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那首熟悉的歌曲在我的耳边不停地回想,我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我们的民族大家庭,我爱你!

忽然我被我自己的喊声惊醒,妈妈走到我的身边,摸着我的头问:“儿子,你没发烧吧!”

苏教版第十一册第四单元

描写秋天的……

训练内容:秋天的公园、田野、山林别有一番景致,秋天里的名胜古迹也一定更有色彩,请在老师或者家长的带领下,到那里去走一走,看一看,然后写一篇习作。

作文题目:秋天的田野

教学目标:

一、按一定顺序具体地写出秋天的田野中最有特点的景物。

二、使学生意识到美丽就在身边,培养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素材的良好习惯。

三、激发习作兴趣,鼓励学生大胆地想,自由地说,生动地写。

课时安排:二课时

课前准备:教师:

1、先到田野中观察,寻找适合作为校外课堂的地点。

2、把握《埃及的金字塔》及《游天然动物园》在写法上的精妙之处。

学生:准备一篇你最喜欢的描写春天景色的好作文。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在描写春天的景物中你最喜欢哪篇?

2、能简单地说一说喜欢的原因吗?

3、学生讨论,自由回答。

生1:“写出了春天姹紫嫣红。”

生2:“写出了春天生机勃勃。”

……

4、教师小结板书:写出了春天姹紫嫣红、生机勃勃等特点。

二、自读感悟,明确要求

今天的作文课,我们也来写一篇描绘景物的作文,它有哪些要求呢?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要求。

2、学生参加班级交流。

3、教师随机板书并小结,学生进一步体会习作要求。

(按一定顺序具体地写出秋天的田野中最有特点的景物)

三、联系生活,选择材料

1、你认为秋天的田野里最有特色的景物是什么?

2、学生回答。

生1:“一望无垠的金色稻田。”

生2:“硕果累累的果园。”

生3:“挂满“红灯笼”的柿子林。“

3、教师引导:“在我们生活中,秋天的田野里最有特色景物是什么?”

4、学生讨论,教师板书:“稻田”。

5、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能否用一两句话概括?

6、学生自由说话,教师作随机板书。

生1:“遍野都是,而且看不见边际。”

生2:“在风的吹拂下,一浪推一浪地涌向远方,特像大海中的波浪。”

生3:“稻田是一望无垠的金色。”

生4:“稻穗沉甸甸的,粒粒挺着个将要胀破了的大肚皮,把稻秆都压得喘不过气来,又是一个丰收年。”

四、抓住已知,指导写法

怎样才能把它写具体呢?

1、《埃及的金字塔》的作者是如何描写金字塔的?

2、学生讨论,教师板书小结:是抓住金字塔的外型、名称的来历、规模、怎么建造四个方面写的。

3、写稻田应该写它的哪些方面?

4、学生讨论,教师随机板书。

生1:“应该具体地写出稻子的叶、杆、根、穗的形状及颜色。”

生2:“应该写清稻田的大小,整体看上去的感觉。”

生3:“人们的劳动非常美丽,也应该写一写。”

生4:“起风时的样子特美,应该写出来。”

教师小结补充:“对,不仅要写静态景物,还应该写出动态描写。同时,除了写实景外,我们还应该写由实景而引发的想象。”

五、利用地利,实地教学

1、下面我们就准备到稻田了去欣赏一下秋天的美景。根据写作的各方面要求,我们应该如何观察?

2、学生自由练说,教师小结,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观察的内容:叶、杆、根、穗;方法:

(1)按一定顺序,有点有面地观察。

(2)及时捕捉相关事物,展开联想,如起风的情况,农民的收割等。

3、实地观察。

教师带领学生走进事先选好校外课堂,学生运用观察的方法独立观察,自由地用眼看,用手摸,用鼻闻,用心想,并及时记录下来。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学生显出了从未有过的积极性。田野里,面对那么美丽的景色、那么清新的空气,没有教室、桌椅的限止,坐在松软的草地上学习,心里是多么惬意!

忽然,天空飞来了两只美丽的小鸟,它们欢快地叫着,不停在田野上空盘旋。学生们随之欢呼起来,“看,两只小鸟多漂亮!”“声音多好听呀!”……

我抓住这一契机,及时引导学生想象:“黄鹂为何而来?它们在干什么?”

生1:“它们被田野的美景吸引来的。”

生2:“它们用舞蹈和歌声欢庆着丰收的喜悦。”

生3:“它们把景色点缀得更迷人了!”

……

学生们争着回答,课堂上洋溢着自由、欢快的气氛。

4、讨论交流。

(1)、小组讨论。学生自由选择伙伴,把自己观察到、想象到的进行交流,并相互提出建议,取长补短。

(2)、大组交流。各组派代表参加交流,相互平议,教师相机点评,指导写作。(如:A、可以重点写稻穗饱满、粒多,压弯枝头等。写面时,应注意表现出放眼四望,看不见边际的感觉来表现丰收的景象。B、起风时,应注意根据起伏的形态、“沙沙”的声音,从跳舞、唱歌、欢庆等方面展开想象。发现小动物时,应从赶来欢庆丰收等方面展开联想,以表现出丰收的喜悦……)

生1:“秋天是丰收的季节,遍地金闪闪、黄澄澄的,秋天的田野更是非同一般。走进田野,就像置身于金色的海洋之中,每当一阵风吹过,金色的浪花便欢笑着,翻滚着,一层赶着一层涌向远方……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天与地也融为一体,到处都是金黄一色。”

引导学生讨论:具体写出了秋天田野金黄的色彩;运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了稻田的宽广;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动态,显得特别生动。

生2:“稻子的长势十分喜人,每颗稻穗都有八十几粒,粒粒都挺着个快要胀破似的大肚皮,沉甸甸的,直往下坠。它的秆很细,但十分坚韧,尽管已被压弯了腰,但从不趴下。它的根像鹰爪一样,紧紧地抓住大地,任凭风吹雨打,丝毫不动。”

引导学生讨论。(略)

生3:“瞧,那边的老大爷正在收割,他技术娴熟地挥舞着镰刀,一会儿,那密不透风的稻田便被割了好几垅,好像是一条条通往幸福的金光大道。远处的谷场上人们也在忙得不亦乐乎……”

引导学生讨论。(略)

生4:“忽然,一只不知名的小鸟也赶来参加这丰收的盛会,它时而盘旋,时而俯冲,并欢快地唱着歌儿,似乎在用轻盈的舞姿和动听的音乐来歌颂这金黄的季节。我爱秋天的田野!”

引导学生讨论。(略)

5、学生根据他人的发言和老师的指导再次观察,进一步体会。

6、学生及时动笔创作。

7、小组合作修改。

六、推荐发表,展示风采

1、小组推荐佳作在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赏析。

2、教师对共性问题再作指导,学生再次修改。

3、教师推荐优秀作文至各报刊、杂志发表。

教学设计评析:

作文教学存在学生习作内容千篇一律,缺乏真实;语言干瘪无味,无一点真情实感。笔者以为,其重要原因在于封闭的课堂离开了学生的生活。作文时,有些题目所需的素材,学生虽然已经经历过,但那种经历大都是无意注意,这些事物在学生头脑中记忆淡薄,感受不深,更谈不上对事物的深刻认识,必须引导学生进行再观察、再认识;对那些学生根本没接触过的事物,更要引导他们去观察积累。由于本次训练走出课堂,在大自然的怀抱中,面对那么美丽的景色、那么清新的空气,没有教室、桌椅的限止,坐在松软的草地上学写作文,学生心里是多么惬意!他们显出了从未有过的积极性投入到观察、交流、创作之中。我便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看,仔细听,认真想,并及时记录下来。田野里,忽然,天空飞来了两只美丽的黄鹂,它们欢快地叫着,在田野上空盘旋。学生们随之欢呼起来,“看,两只小鸟多漂亮!”“声音多好听呀!”……我抓住这一契机,及时引导学生想象,黄鹂为何而来?它们在干什么?“它们被田野的美景吸引来的。”“它们用舞蹈和歌声欢庆着丰收的喜悦。”“它们把景色点缀的更迷人了!”……学生们争着回答,“课堂上洋溢着自由、欢快的气氛。由于每一个学生都经过了仔细观察,并融入了自己的感受,都写出了有声有色的习作,更表达了对秋天景色的热爱与赞美。这绝非一幅挂图、一个课件所能及。这样生动活泼、来源于生活的训练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认知水平。也使学生觉得“熟悉生活也是风景”,主动去写自己的见闻,产生了用自己的笔写自己心声的强烈创作愿望。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写作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的理念,真正使学生的习作言之有物,言之有情的理念。

附:学生习作

金色的田野

狄翠

又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农民伯伯个个脸上都乐开了花。

走进田野,远远望去到处是一片金黄,犹如是一条金闪闪的巨毯。在阳光的照耀下,跳跃着点点亮光,仿佛是镶嵌在“金地毯”上的一颗颗光彩夺目的宝石,十分耀眼。一阵微风拂过,稻穗摇晃着苗条的身躯,不时地发出“沙沙”的声响。仔细倾听,仿佛它们在诉说着丰收的喜悦。在风伯伯的召唤下,它们欢快地唱啊,跳啊……

走近一瞧,稻子的全身一片金黄,稻穗沉甸甸的,把稻秆都压得喘不过气来。每一颗稻穗都有八十几粒,粒粒挺着个将要胀破了的大肚皮,有趣极了。忽然,天空飞来一只不知名的小鸟,它时而盘旋上升,时而俯冲下降,还不时地发出“唧唧”声,仿佛在以它悦耳的歌声和轻盈的舞姿欢庆着丰收。

这边的农民伯伯正在忙着收割。他们弯着腰,左手抓稻秆,右手有节奏地挥舞着镰刀,一会儿,便割倒了一大片儿。收割机也“突突”地赶来了,“唰唰”地忙碌着。那些声音合在一起,仿佛是一曲优美的田间交响乐。当我还沉醉在乐中时,那沉甸甸的谷子都已装入一只只大麻袋,被拖拉机运走了,好一派繁忙的景象。

啊,秋天的田野真美!

苏教版第十一册第五单元

描写菊花

训练内容:写一篇关于菊花的作文,可以写大规模的菊展,也可以写一种菊花。

作文题目:菊花

教学目标:

一、能按一定顺序,有详有略地描写出菊花的特点,并展开合理的想象。

二、能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形成评点习作的能力。

三、激发习作兴趣,培养想象力,发挥其创造性。

四、能激发习作兴趣,鼓励学生自由地说,生动地写。

课时安排:二课时

课前准备:教师:观察不同形态的菊花,并拍成照片,制作成课件。

学生:留心周围的菊花,或参加当地的菊展,观察的同时填好观察记录表。

菊花的名字 花朵的形态 花瓣形、色、味 茎、叶的形、色 产生的联想

教学过程:

一、 谈话交流,导入新课

深秋是菊花盛开的季节,秋天由于有了种类繁多、五彩缤纷的菊花而更加绚丽多姿。我国是菊花的王国,哪里都有它的踪影。今天我们一起用自己的笔来描绘、赞赏菊花。

二、自读感悟,明确要求

1、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并思考:本次习作的要求是什么?

2、学生讨论、回答,教师相机板书:

(1)可以写大规模菊展,也可以写一种菊花

(2)应抓住它的花型和花瓣具体地写出它的形状和颜色。

(3)能根据菊花展开合理的想象。

2、教师小结。

三、交流观察,选择素材

1、你观察了那些菊花?它们各是什么样的?

2、交流。学生拿出在课前完成的表格,按照一定的顺序,把观察到的与由此产生的联想介绍给大家。

生1:“我重点观察了‘白呼啸’, ‘白呼啸’洁白如雪,那一朵朵、一株株的‘白呼啸’连在一起,仿佛是一片白云,又似一层层浪峰。我仿佛坐在一只轻舟之中,凌驾浩荡的秋风,拨动双桨,溅起雪白的浪花,耳边呼啸着万顷海浪……”

学生评价、补充。他写出了“白呼啸”的颜色特点,许多在一起,比作白云也十分恰当;他的联想十分丰富,而且写的也非常出色!值得我们学习;他没有写出花瓣的形状,也没有写到叶子。

教师相机出示 “白呼啸”,引导学生再次观察,想象,在思维的撞击中产生新的火花,为习作积淀丰富的素材。

生2:“红菊花围成一簇,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我置身其中,轻轻抚摸,细细观赏。那些红菊花的茎,呈墨绿色,微微弯曲,似乎很神气。当然,最引人注目的还数它的花瓣了,在几片手掌形绿叶的衬托下,一丝一丝,弯弯曲曲,美丽极了。那花盘微微低垂的,更像一个害羞的姑娘,低垂着脑袋,泛红了小脸,默默不语。”

学生评价、补充。他写出了红菊花的颜色特点,还把它比作燃烧的火焰呢;他的联想十分丰富,把花比作火焰,叶比作手掌;他把菊花当作人来写了,用了神气,泛红了小脸,默默不语。

教师相机出示 红菊花,引导学生再次观察,想象,在思维的撞击中产生新的火花,为习作积淀丰富的素材。

生3:“我发现了一棵深红色的无名菊,它在姿态各异的菊花中是那样矮小,那么不起眼。它没有“绿朝云”那样迷人的华贵姿态,但它美得自然、朴实,也在散发着诱人的芳香。它那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学生评价、补充。他运用对比的方法写出了无名菊花的内在美,我们都没有注意。若能进一步具体地写出它的形态和颜色就更好了。

生4:“最逗人喜爱的要算那‘黄龙戏珠渡金楼’了,它是叔叔、阿姨们用自己的巧手将一簇簇黄菊扎成。只见两条巨龙张牙舞爪,怒目圆睁,正在争夺一颗龙珠,龙身上的朵朵黄菊,恰似片片龙鳞。龙身后,那人工镶成的袅袅的白云、雾霭,别有一番情趣……”

学生评价、补充。(略)

生5:“我们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流边走边看,在一股股浓郁的菊花香气迎面扑来之时,我们已置身于花的海洋之中。这时,我第一次感到目不暇接,只好摸一摸这一簇,闻一闻那一朵。啊,这里的菊花颜色真多,金黄的、雪白的、粉红的、玫瑰紫的……我流连在似锦的菊花中,诵读着它们的名字,欣赏着它们的风姿。雍容华贵的‘白呼啸’,亭亭玉立的‘绿朝云’,五彩缤纷的‘五彩凤凰’……它们那妩媚的笑脸,婆娑的舞姿,都充满着诗情花意。我完全陶醉在这花香馥郁的花海中。”

学生评价、补充。(略)

四、自读例文,感悟写法

怎样才能把菊花的美,用文字生动地表达出来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高山流水》,从中发现并学习好的方法。

1、学生自读例文《高山流水》,完成练习。

(1)、作者从 、 、 方面进行描写,重点写的是 ,这样写的好处是 。

(2)、作者就菊花展开了丰富的联想,请从文中划出,仔细朗读且体会其中的好处。

(3)、你认为文中还有什么地方值得学习?

2、讨论。

生1:“作者从菊花的茎、叶、花瓣三个方面进行描写,重点写了花瓣,这样写既使读者对‘高山流水’有全面的了解,又集中笔墨具体地写出花瓣的特点,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生2:“作者准确、生动地写出了‘高山流水’的特点。”

生3:“我认为叶子肥大稠密,而且下垂,一片一片的,紧紧地抱在一起,看上去像绿色的山崖。写得好,特别是‘抱’字用的生动。”

生4:“作者想象丰富,由下垂的白白、细细、长长的花瓣想到涓涓流淌的细流,由花瓣顶端向上翘,弯成一个个小圆圈想到溅起的一朵朵浪花,还听到潺潺的水声。”

教师相机板书并小结:抓住重点,有详有略;抓住特点,细致描绘;根据特点,展开联想等。

五、运用写法,独立创作

1、学完《高山流水》后,你准备怎样写菊花?

2、学生独立思考后,和同桌讨论。

3、交流。学生练说。(略)

教师引导学生:联想时,既可以抓住菊花的外形特点,也可抓住它内在的品质,展开丰富的想象。

4、请同学们运用学到的写法,把自己观察到的菊花写出来。

5、学生练习写作,教师巡回辅导。

6、自由组合小组,相互修改。

六、推荐发表,展示风采

1、小组推荐佳作在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赏析。

2、教师对共性问题再作指导,学生再次修改。

3、教师推荐优秀作文至各报刊、杂志发表。

教学设计评析:

本课设计体现了三个重视:

一、重视课前观察。在作文指导前,先让学生“观察、收集写作素材”,并通过表格作记录。学生饶有兴趣地做了充分的准备。到了上作文课时,就有说不完、写不尽的内容。因而,学生学习时十分轻松。而有的老师上作文课常常搞“突然袭击”,到上课时,才亮出作文题目。学生在缺乏生活积累和思想准备的情况下作文,怎么能不陷入困境呢!这说明,课前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积累作文材料,是指导学生作文重要的步骤。

二、重视打开思路。在教学中,体现了帮助学生敞开思路,而不是按照自己事先设计好的一套“请君入瓮”。例如写作内容,可以写大规模菊展,可以一种菊花;可以重点写花的颜色,也可以重点写花的形态。又如写作顺序,可以是先写面——菊展的规模,再写点——最有特点的一株;也可以是先写点——最有特点的一株,再写面——菊展的规模。再如写作方法,先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说观察到的菊花,再学习例文的写法,这样既能发挥例文的示范作用,又能在较大程度上减少例文对于学生思维的限制,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

三、重视引导思路。写作时,首先应该弄清写什么、怎么写。本课通过“本次习作的要求是什么?你观察了那些菊花?它们各是什么样的?应该怎样描绘呢?”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随着引导,学生的思路一步一步展开。文章的材料、条理一一清楚以后,又对详写部分作了重点指导。利用事先制作好的课件,再次引导学生观察,有效地解决了部分学生观察不认真或淡忘的情况,更利于学生想象。

附:学生习作

赏 菊

付维娜

星期天上午,天高气爽,晴空万里,我漫步来到青山湖公园的菊展区。

啊!好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远远望去,菊花姐妹都像赶集似的,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地聚拢来。白的如雪,黄的似金,红的像火,个个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一阵醉人的秋风吹来,朵朵菊花摆动着婀娜的身姿,翩翩起舞,仿佛在迎接贵宾来临。

红菊花围成一簇,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我置身其中,轻轻抚摸,细细观赏。那些红菊花的茎呈墨绿色,微微弯曲,似乎很神气。当然,最引人注目的还数它的花瓣了,在几片手掌形绿叶的衬托下,一丝一丝,弯弯曲曲,美丽极了。那花盘微微低垂的,更像一个害羞的姑娘,低垂着脑袋,泛红了小脸,默默不语。

最逗人喜爱的要算那“黄龙戏珠渡金楼”了,它是叔叔、阿姨们用自己的巧手将一簇簇黄菊扎成。只见两条巨龙张牙舞爪,怒目圆睁,正在争夺一颗龙珠,龙身上的朵朵黄菊,恰似片片龙鳞。龙身后那人工镶成的袅袅的白云、雾霭,别有一番情趣……

“好香啊!”众人情不自禁地赞道,伴随着清风,花香溢满了青山湖公园。大伙儿尽情地享受着!只见大爷们拽着花枝嗅嗅花,闻闻枝;姑娘们便在花前拍照,留下这美好的一瞬间;我们在花丛中你追我,我赶你,唱啊,跳啊,沉浸在绚丽多彩的花海之中。

夕阳西下,落日的余辉洒遍了整个青山湖公园。这时,秋菊也显得更加美丽了。我怀着无限的眷念,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菊展区。

苏教版第十一册第六单元

修改《妈妈又回到了身边》

训练内容:根据老师的意见,修改这篇文章,先自己改,然后和同学们交流一下修改的情况,听听老师的意见,再作一次补充修改,最后誊写在作文簿上。

作文题目:《妈妈又回到了身边》

教学目标:

一、能通过阅读老师的批语,体会老师的修改意图,明确作文怎样才能做到言之有序,内容具体。

二、能通过阅读《妈妈又回到了身边》,联想妈妈对“我”的爱,并以真实、感人的事例插入到文中。

三、能参照老师修改意见,掌握修改作文的步骤和方法,养成认真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

四、能激发习作兴趣,鼓励学生自由地说,生动地写。

课时安排:二课时

课前准备:教师:认真阅读习作六,了解文章中需要修改的地方,掌握修改的方法,准备《妈妈又回到了身边》的投影。

学生:写几则能表现妈妈关心“我”的生活小事。

教学过程:

一、 谈话交流,导入新课

1、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谁给大家说一说自己妈妈的“好”?

2、学生自由说话。

3、有一位同学在采访盖惠玲同学后,写了《妈妈又回到了身边》一文,我们这节课就是帮助她修改修改。

二、自读感悟,查找缺点

1、出示投影《妈妈又回到了身边》的内容,学生初读感悟,找出这篇作文中存在的问题。

2、讨论:学生自由发言。

3、打开课文,结合教师批语再读课文,比较自己及同学们的汇报和老师批语的异同。进一步体会修改的具体要求。

4、学生参加小组讨论。

5、各小组派代表在班上作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板书。

(1)、适当地写一写外貌。

(2)、适时地补上织毛衣、买录音机两件事。

(3)、具体地写出喂药时安慰的话。

(4)简练的地议论、总结。

6、教师根据板书小结,同时引导学生从“贾岛的推敲”、“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到“白居易请保姆给诗提意见”认识到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我们一定要改掉拿到作文只看等第,不看批语的坏习惯。

三、联系生活,灵活修改

1、这篇作文应该怎样修改,才合适呢?你认为还应解决哪些问题?

生1:“我认为修改前应该弄清这篇文章要表现的重点是什么,然后紧紧抓住重点修改。”生2:“我们没有亲身经历盖惠玲妈妈为她织毛衣、买录音机的事,也没有听见盖惠玲妈妈在喂药时安慰她的话,该怎么写?”

生3:“内容补充在何处最适宜,是不是都要具体描写?”

2、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可用笔在文中作适当的批注。

3、学生以同桌、小组为单位作多种形式的讨论。

4、学生自由发言,参加交流。

生1:“重点应为文章题目中的‘又’,文章应该重点写出盖惠玲对待妈妈的感情变化,以及后妈如何和亲妈一样的爱她。”

生2:修改时,我们可以把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嫁接上去,如的确没有织毛衣、买录音机的事,应该改用其它事例,如同学们在刚才介绍的有关妈妈关心“我们”的生活小事都行。这样的作文才富有真情实感,才能打动读者。

生3:“我认为不需要每件事都具体写,我们应该抓住自己感受最深处重点写,其它的可以一笔带过,这样才能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5、教师小结点拨。

6、学生根据讨论的方法独立修改。

四、讨论交流,再次修改

1、学生参加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2、各组派代表参加班级交流,师生共同赏析。

生1:“‘病死’一词用的不恰当,它不能表现盖慧玲同学对妈妈的爱,以及她失去母亲的痛苦,我把它改为‘病逝’。”

教师引导:“说的很好,同学们还有其它的改法吗?”

生2:“我改为妈妈就被可恶的病魔夺走了生命。”

生3:“我改为妈妈因病与世长辞。”

生4:“我改为妈妈带着对慧玲的牵挂去了另一个世界。”

生5:“对于新妈妈的外貌我是这样该的:新妈妈三十多岁,中等个子,深邃的眼睛闪出智慧的光芒,浓浓的眉毛上,一头乌黑油亮的长发,嘴边还时常挂着微笑。”

生6:“第二小节我是这样改的:新妈妈刚来的一个月当中,她总是躲着她不理,什么事都与她对着干。可新妈妈并不介意,仍以一颗慈爱的心给予她一点一滴的关爱与呵护。不经意间,盖惠玲发现原来破破烂烂的家变得井井有条,家中的生活条件也略微有了好转。一天,天公不作美,刚刚还晴空万里,这会儿雨又肆无忌惮地下起来了。可把惠玲急坏了,因为她没有带雨具,爸爸一天到晚忙里忙外,哪有时间给她送雨衣?新妈妈会来送吗?不可能!同学们都走了,只剩下她一个。惠玲卷起裤管,正准备冲向雨帘,一个憔悴的妇女正打着伞,站在那东张西望,脸上一副焦急的神情,雨水已打湿了她半个身子。惠玲使劲地揉了揉眼睛,怎么也不敢相信那站在雨中的是她的新妈妈。‘惠玲,’新妈妈叫着她跑过来,‘快回家吧,做了你最爱吃的红烧鱼。’惠玲发现妈妈的头发上还沾着几根麦草,为自己的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上一篇:玲玲的画 教案教学设计

下一篇:2022小学四年级专题教育教案教学计划最新

最新教师党员讲奉献有作为发言稿(五篇) 实用花卉园艺师心得体会(案例1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