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备课资料

小编:admin

一、关于文章内容的真实性

《野草》里说的是诗与真实合在一起,糊风筝是真实,折风筝翅骨等乃是诗的成分了。松寿(指周建人一一引者注)小时候爱放风筝,也善于自糊风筝,但那是戊戌(1898年)以后的事了,鲁迅于那年春天往南京,已经不在家里了。而且鲁迅对于兄弟与搏戏,都是很有理解,没有那种发棒的事,文章上只是想象的假设,是表现,一种意思的方便,而已。

一一周启明(即周作人,鲁迅二弟)《鲁迅的青年时代》,中国青年出版社1957年版。

他,自己的确不放风筝,可是并不严厉地反对别人放风筝。

一一乔峰(即周建人,鲁迅三弟)《略讲关于鲁迅的事》,人民文学出版社1955年版。

二、文章情感与思想的主题 解读之一:心灵美的追求与赞颂说

鲁迅在《野草》中,不仅毫无情面地,解剖自己思想黑暗的阴影,而且不加藻饰地,抒写自己高尚的情操。读过这部分内容的散文诗,人们都会深深地为鲁迅心灵的高尚优美所吸引和感动。这方面首先应该讲到的是《风筝》。

(兄弟两人)一个严于自责,恳求宽恕自己的过失;另一个幼稚纯真,全然忘却别人的错处,这正是鲁迅在《风筝》中所努力开掘的人的心灵关的两个方面。

到了《风筝》里,鲁迅把这一由风筝引起的故事,描绘得更为丰满和形象,而且将这描写放到了异地,天空中所出现的故乡的春天的环境里来,使对儿时往事的回忆和四周严冬的肃杀作了鲜明的对照,这就给鲁迅歌颂人情关的主题带来了更深刻的意义。鲁迅通过这样的艺术构思含蓄地告诉人们:儿时的记忆,虽然给他,以悔恨和悲哀,但那一些内心美好的感情,毕竟比肃杀的严冬一样的现实所加给他的非常的寒威和冷气更好一些。人们内 心美好的感情,在肃杀的严冬中给人们心头以故乡的春天般的温暖。鲁迅正是用这种真挚动人的感情,谱写了一曲人的心灵美的颂歌。

一一孙玉石《〈野草〉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

三、文章情感与思想的主题解读之二:封建教育批判说

本文通过我回忆幼时对喜爱风筝的小弟弟的精神的虐杀,批判长幼尊卑的封建伦理道德及摧残儿童天性的封建教育。文中把故乡那种一片春日的温和景象,同北国的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相对照,表现了作者对当时冷酷、黑暗现实的愤懑和对美好境界的向往之情。

一一鲁迅博物馆鲁迅研究室编《鲁迅年谱》(增订本第2册).人民文学出版社。

四、文章情感与思想的主题解读之三:兄弟失和忏悔说

他(指鲁迅一一引者注)在1925年写了好几篇小说和散文诗来表达自己对兄弟情谊破裂(1923年鲁迅与弟弟周作人由关系非常融洽到彻底破裂,具体原因众说纷纭一一引者注)的悔恨。周作人自己也显然清楚地明白这一点……在《风筝》里,鲁迅将自己伤感忏悔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效,哀婉动人。

《风筝》写于1925年农历新年。这是闽家团圆的传统节目。而鲁迅兄弟却不能团聚,尽管他们当时都在北京。此时此刻回忆一个人以往的失错,迸出自己由衷的忏悔是极自然的事。但是困扰诗人的仍然是一种逻辑两难:因为兄弟的遗忘,他得不到宽恕;即使得到宽恕, 无怨的恕,说慌罢了。他失落了忏悔和乞求宽恕的对象,也就是失落了获得宽恕的逻辑前提。为此他,将永远遭受负罪感的折磨。

一一李天明《难于直说的苦衷》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

五、文章情感与思想的主题解读之四:多重主题并行说

《风筝》这篇散文诗,由于写的是由风筝引起的回忆我少年的时候对小弟弟精神的虐杀的故事,暗示了作者想说的人生哲理,带有明显的象征性质……这样,就使这一作品的内涵,具有几个主题线索发展的特征。

一个主题线索是,鲁迅自己,即作品中的我,对于幼年的弟弟的精神的虐杀自悔心境,以现代科学的思想批判了封建的家长式的吃人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另外一个主题线索是,回忆中的故乡的温暖的春天和现实生活中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的环境的对立。这一描写中,暗示作者对于现实的不满与反抗的情绪。第三个主题线索是作者,也即作品中的 我,后来请求长大了的弟弟原谅自己的过失,而弟弟似乎根本没有这件事情一样,自己以至无法忏悔……这三种主题线索,是以第一种主题,也就是以反省虐杀儿童的天性的主题为核心,很自然地,交织在一起。

一一孙玉石《关于〈风筝〉》载《鲁迅研究月刊》1996年5期。

六、文章情感与思想的主题解读之五:对原配夫人朱安的忏悔说

所谓风筝其真实意义就是包办婚姻;所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的真实意义就是性行为乃是夫妻间最正当的行为。鲁迅反抗包办婚姻,使朱安受到极大的伤害,但所谓未必无意之中,不吃了我妹子的几片肉。鲁迅由此而深深地忏悔。

只要把风筝二字拆开来看, 就可以看出另一番寓意。风,有风流、风情、风耻之意,成语风马牛不相及对风有一种解释: 雌雄相诱,即异性相吸的意思。筝,可代琴瑟,喻夫妇之和谐。或者把风筝二字倒过来,并把筝字去竹字头,就是争风,取争风吃醋前两字的意思。

精神的虐杀,意谓当时鲁迅只顾自己反应“风筝”(包办婚姻)却不知道这对于朱安意味着什么。 任何事情有所谓悖论,明察秋毫的鲁迅当然也看到了反抗包办婚姻的悖论。鲁迅以折断蝴蝶风筝的方式对中国传统文化复仇,最受损害的却是本来也没有错的要 算朱安,使她不可避免地成为包办婚姻的牺牲品。鲁迅毕竟是思想深邃又富于感情的文学家,发现这一悖论,并且心中长期深深愧疚是必然的。如果说鲁迅的沉痛忏悔只是为了儿童玩具的小事,岂不太浪费伟大作家的革命精神?为兄弟失和也太委屈自己,鲁迅绝非这种人,何况,也没有必要为了兄弟失和而下如此曲笔,那显得很幼稚。

一一皱范平《新发现的鲁迅》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七、《风筝》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关系

鲁迅在《风筝》中对人的心灵美的歌颂带有鲜明的时代色彩。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那种反对封建专制,提倡科学民主的精神在这个极为常见的故事里打下了深刻的烙印。在鲁迅1919年写下的《我的兄弟》中,我们已经看到鲁迅对长幼有序的旧礼教的针砭,对于幼者天真情趣的爱护。那种因粗暴地毁掉弟弟的风筝而悟到自己的错处之后,企求弟弟原谅的心情,同鲁迅当时喊出的救救孩子、解放幼者的呼声是完全一致的。这种反封建的思想到了《风筝》里有了更深的开掘。

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 玩具是儿童的天使,这一符合人类健康发展的科学思想,成为对于幼时精神的虐杀行为的有力批判。鲁迅赋予这个普通的故事以鲜明的战斗色彩。他揭示了乞求原谅错误与忘记别人错处的人情美,同反对封建专制提倡科学民主的精神之间的深刻联系,因而使得《风筝》这篇散文诗问烁出更为深刻的思想光辉。

一一孙玉石《〈野草〉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上一篇:惠特曼与阿拉伯旅美诗人纪伯伦

下一篇:2022小学四年级专题教育教案教学计划最新

最新书法教学总结四上 书法教学总结(5篇) 领导干部任职表态发言精辟(通用1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