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情境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的能力

小编:admin

摘 要:语文情境教学的特征;过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强化情境,突破重点,培养学 生的语文能力。

关键词:情境教学 语文能力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最近几年,我国中小学在一系列的教改实验中,探讨愉快教育、成功教育、创造教育等,取得了可喜的收获。然而所有这些教育无一例外的都要通过情境教学实现,所以情境教学是教改是必然产物。从教育的意义来说,几乎一切教学都是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的,离开教学情境,也就难以教学。

语文教学尤其如此,要培养学生读写听说的语文能力,总是在特定的语文环境中进行的,离开了一定的语文环境,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训练几乎是不可能的。阅读文章,每篇文章的内容不同,一篇文章就是一个特定的典型情境。字面之义、言外之声、微言深意,用词组句之妙,修饰表达之奇,莫不是在文章的语境中品味、领会,学生的理解就是在这特定的典型情境中的理解。学生作文,无论是命题作文还是材料作文,抑或是自由命题作文,都是一定情境的记叙、说明、议论、抒情、描写。惟在这特定的情境中,浮想联翩,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要是离开了这具体可感的情境,也就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同理,听话、说话,也是在一定情境中进行的,离开了具体的语言环境,听话、说话几乎是不存在的。可见,语文教学必须进行情境教学。

一、情境教学的含义

情境教学,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想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的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提高教学效率。

情境教学是从教学的需要出发,教师依据教材创设以形象为主题,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语文情境教学的特征

1、直观形象性:情境就是具体的场合、景象或境地。这些对象,或者用眼可以看到,用耳可以听到,用手可以摸到,或者用多种感官可以感知到,可见形象性就是情境教学的首要特征。也就是说,情境教学要通过形象来进行教学。语文教材给情境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形象因素,为情境教学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语文教材提供的形象因素大体可分为三类:①人物形象;②景物形象;③事物形象。

2、情知对称性:认知与情感的对称,且统一在教学中,称为“情知对称”。情境教学根据教学要求,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创设教学情境,做到“情境即在眼前,我在情境中”。这充分体现了教学过程中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并存,同时发挥作用,实现情知对称。情境教学合理的解决了教学内容的关系,即认知与情感的关系,使学生在教学中同时攀登认知行为、认知目标和情感行为、情感目标这两个梯子,实现教学最优化。

3、智能暗示性:情境教学又叫暗示教学。保加利亚情境教学的倡导者洛扎诺夫认为,情境对人的心理具有明显的暗示作用。它用含蓄和间接的方法对人的心理和相位产生影响。然而,情境教学中的只能暗示是一种认知暗示。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学生与情境之间发生种种信息交流,能极大的开发人的潜力,使人茅塞顿开。

4、意象相似性:所谓意象,是指主观情境与外在物象的结合。在“相似”中把课文的此情此景,变为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触景生情、借景抒情,与作者心灵相通,便于感知、理解课文,达到求知冶情的目的。相似性为情境教学开拓了宽广的途径,带来了情境教学的无限生命力。

5、理论潜在性:咋听起来,理论好象与情境相对立。其实不然,情境教学就是理论与情境、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辨证统一。情境教学运用直观形象,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学生接受,给学生真切的内心视象,但决不能止于形象,而必须对具体形象进行概括。情境教学如果没有理论的内涵,她只能是内容贫乏、色彩苍白的花架子,它只能是没有灵魂的空壳子,既站不起来,也深入不下去。但是,情境教学的理论内涵必须是潜在的,是寓于教学情境中的,情境教学的 理论内涵是由课文内容所提炼的教学目的所决定的。教师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往往营造教学情境,不仅让学生感知到情境的画面、色彩、音响等,而且能对事物的本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认识。

三、创设情境培养语文能力

在了解语文情境教学的特征之后,教师要善于依据“文章情境”创设教学情境,展现多层次、多形态的情感场,使学生在情境中动情,充分感受语言中所包含的情感因素,同时达到在情境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的目的。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爱学习的习惯

古人云:“志不强者知不达。”志即感。没有情感,求知欲望不强烈,要掌握一定的知识是很难实现的,而人的情感体验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如果教师善于创设情境,去吸引学生,调动学生健康的情感体验,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情。在教学中,依据教材特点,运用多种情境创设情境,激起学生阅读全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爱学习的习惯。?

①播放音乐渲染情境:创设语文情境,播放音乐对渲染情境是一种重要手段,而对音乐的选择,除了以课文内容为基本要求外,则应考虑音乐所表达的情感以及选择与之相通的时代之音。音乐与语文有相通之处,都是反映社会生活,表情达意。如果能把音乐语言与语言文字沟通起来,教学就真正实现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器官,在这种联觉的通感中,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②扮演角色体会情境:为了使教学情境真切地再现学生面前,教师可指导学生如同演戏那样,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让学生站在该课文的立场上深入课文,讲述自己所见所闻,所想所感。由于学生的心理位置换成了课文中人物的心理位置,不仅能把教材内容迅速形成意象。同时还能很快的进行理解。扮演角色体会情境,有四种方法:进入角色;分角色朗读;直接表演;改编课本剧。

③运用实物演示情境: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这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一条规律,运用实物演示情境,正是从这一认识规律出发的。一般知识性课文中涉及的物体,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实物一出示,学生便豁然领悟。实物演示既可以由老师展示,也可以由学生自己展示。让学生自己展示实物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④运用语言描绘情境:教学语言是创设教学情境的基础,教师往往能强化情境,渲染情境的氛围,使情境展示的形象更加鲜明,并带着情感的色彩作用于学生的感官,激起学生的情绪,使学生主动的进入到情境中,产生情感的体验。不同的教师的教学语言风格不同。当前我国语文教学的现状来看,教学语言风格有激昂雄浑、温柔委婉、典雅端庄、机智风趣、奇丽繁丰、质朴清新6种。不同的教学语言风格等待着教师的创造,去共同编织语文教学丰富多彩的图景。

⑤借助图画再现情境:“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揭示了诗与画之间的相互关系。我认为同样揭示了文与画之间的关系。借助图画可以再现课文情境,可以把课文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收到“一图穷千言”的效果。在图画面前,学生看的清楚,感受的真切,从画的颜色、明暗中不仅能迅速立体的感知课文内容,易于接受和理解,涵养美感,同时也能体会到作者把图画变成语言文字的高明以及依文绘图的创造性。运用图画再现情境时,教师要加以指点和启发,以引导学生认识的方向性;同时还要有感情的讲述,便于学生充分的感受形象,进入情境。

⑥联系生活展示情境:生活时文章的唯一源泉,一切文章都是彼时彼地的生活在作家头脑里的反映的产物。以文章为例子,要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就必须“披文入情”、“沿波讨源”。也就是说,要引导学生认识、了解作者在文章中所反映的生活,而后才能领略作者在文章中表露的感情,进而受到真、善、美的熏陶。无论如何联系生活展现情境对语文教学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它即给学生“导流”,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给学生“开源”,促进学生表达对生活的感受。

2、强化情境,突破重点,培养学生的能力

要使情境能产生作用于儿童心理的良好效应,必须讲究情境的强度,被感知的事物,只有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感知的清晰。因此,在重点词句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激起的情绪,加深内心体验,让学生从材料的字里行间把握关键词句,并通过重点段的学习理解全文。同样,读书也要悟出文章中的传神字语,而作为一个读者对文章神韵的敏锐感受,便是语感。教师应凭借所创设的情境,抓住教材传神之笔,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语感训练,培养学生品尝语感的能力。

①首先,要使学生在准确把握词语的含义的基础上,对文章的选词炼句加以揣摩比较,“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知其义”又力求“究其蕴”。

②要调动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在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灵感思维,直觉和创造性思维中,训练学生正确的语感。

③指导学生在反复朗读,吟诵中品味语感,吟诵玩其味,因声求气,因文悟道,传达文字的情趣,畅发读者的感受,使训练学生语感的好方法。

四、总结

采用多种手段创设语文情境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在情境中观察、想象和思维,促使智力和语文能力的发展。这是一种自主、自动的学习。同时,教师创设的富于感情色彩的情境能使学生容易收到情感的震动,自身体验,他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受到熏陶,达到“润物细无声”之效。在情境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使学习变成一种自在、愉快的情感交流活动。知识、能力、智力、情感多方面的培养糅合在一起,才能得到和谐发展的整体效应。

参考文献:

《语文教学情境论》 韦志成著 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6年12月 第1版

《中国当代著名教学流派——李吉林与情境教育》李庆明著 中国青年出版社

《在情境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贝桂鸾著 《学术论坛》1998年增刊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上一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多角色活动

下一篇:2022小学四年级专题教育教案教学计划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