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语文教材理论探析

小编:admin

叶圣陶先生对我国语文教育事业的贡献是多方面的。本文仅从先生对语文教材建设的研究和实践进行一些探索。

众所周知,叶圣陶对如何编写语文教材提出过许多精辟的意见,同时,他又身体力行,倾注莫大心力,编写了多种中小学语文教材。探析叶圣陶的语文教材理论,可以发现一个明确的指导思想,那就是一切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叶圣陶围绕语文素质教育提出的关于语文教材的标准、性质、功能和归宿等一系列见解和主张,形成了相当完整而准确的语文教材观,它是我国语文教材建设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一 教材标准论

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叶圣陶就对语文教材的编写提出了“符合规定”、“足为模范”等要求。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他在制订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的同时,主张按照教学目标编写出规范化的教材。他提出:“中学语文教材,就精神说,要符合目标第一项所规定的各点;就内容说,必然的涉及各科,以各科的内容为内容;就品质说,要朴实、精确,足以为目标第二项的模范;就体裁说,要包括一般人在生活上所触及的各类文字(不列举),高中要选若干明白易晓的古文,以能够通解普通文言为目标。”[①]这些主张,正是叶圣陶语文教材标准论的集中反映。他提出的规范化标准,充分体现了语文素质教育对教材的客观需求。

在“精神”上,叶圣陶认为,学语文其实就是学做人,尽管语文课并非思想政治教育课,但语文教材就精神说,要脱离思想内容是不可能的,这就要求语文教材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从“情操和意志”方面培养“五爱”精神。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他主张:“入选的作品须是提倡为群众服务的,表现群众的生活跟斗争的,充满向上的精神的,洋溢着健康的情感的。”[②]这正是着眼学生基本素质、力图通过语文教材育人的语文教材素质观的具体体现。

在“内容”上,为了提高学生的素质,为了体现语文的性质和特点,叶圣陶要求语文教材“以各科的内容为内容”。这一主张从语文教育的根本宗旨和社会功能出发,克服了语文教材选材上的狭隘观念,摒弃了教材编写中的“关门主义”倾向,从而有利于学生在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全面接受人类社会的文明成果,提高学生的素质,更好地运用语文为社会文明服务。应当说,任何学科的学习都离不开语文,而通过语文学科“以各科内容为内容”的教材所培养起来的语文能力,无疑将更适合于时代对社会成员语文能力的要求,也即更符合当代社会语文素质教育的目标。

在教材的“品质”上,叶圣陶提出了“朴实、精确”的要求,主张足以示范,以顺应学生“身心的发育和生活经验的扩展”,逐步培养学生“凭我国语言文字吸收经验表达情意的知能”。这更是一种基于语文素质教育根本目标的正确主张。毫无疑义,语文教材只有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范本,学生所掌握的语文能力才能真正成为人生发展的阶梯。

至于在教材的“体裁”上,叶圣陶也从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出发,主张兼及社会生活“所触及的各类文字”。这种“各类文字”,应当成为学生学习书面言语和口头言语的良好借鉴。其实,无论是书面的抑或口头的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无论是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等常用文体抑或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文学作品,无论是广为普及的白话文抑或借鉴传统文化时需要接触的文言文,人们都必须具有最基本的读写听说能力。叶圣陶关于兼及“各类文字”的主张,同上述观点一致,目的都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使他们能以尽可能完备的语文能力更好地适应并积极地影响社会生活。

二 教材性质论

认识教材必须明确教材的性质。语文教材的性质是什么?叶圣陶打了一个形象的比方,他认为语文教材应当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锁钥”,这正是叶圣陶语文教材性质论的生动概括。叶圣陶把语文教材作为学生获取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养成学习习惯,即培养良好语文素质的“锁钥”。他说:“语文教本好比一个锁钥,用这个锁钥可以开发无限的库藏。”[③]“锁钥”是一种“凭借”,是一种“工具”,因此他还说:“我相信书本是一种工具,或者说是一种凭借。”“知识不能凭空得到,习惯不能凭空养成,必须有所凭借。那凭借就是国文教本。”[④]但是,这种“锁钥”和“凭借”并不是狭隘的,他说:书本“不是唯一的工具,唯一的凭借。许多功课都不一定要利用书本,也可以说,文字的书本以外还有非文字的书本。非文字的书本罗列在我们的周围,可以取来利用。”[⑤]

语文教材自然应是学生获取语文知识的“锁钥”。语文教材中不仅应有介绍语文知识的文章,而且主要应使学生从教材所选典范文章的阅读中,从教材安排的写作和听说训练指导中,学到活生生的语文知识。学生从正确而灵活地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范文的阅读中,从教材规定的作文和听说实践中学习语文知识,当比孤立地学习语文知识更易奏效。所谓“锁钥”,正是从语文知识的现实应用,即各类文章的阅读写作与听说活动中,逐步掌握这种知识的应用规律,这是最实际、最有效的语文知识的学习,这种知识正是语文素质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然而,语文教材更应成为学生提高语文能力的“锁钥”。语文教材不应仅仅传授知识,而更应培养语文能力。能力训练型教材之所以被认为是理想型的语文教材,就是因为它不仅渗透了语文知识,而且特别把语文能力的训练作为主线和重点,将语文教材作为训练和培养学生读写听说能力的“锁钥”,这恰恰是语文素质教育目标所要求的。

语文教材又应当是学生养成语文学习习惯的“锁钥”。语文学习的习惯是一种重要的语文素质,这种素质的形成同样必须凭借教材的指导。这就是说,不论编写还是使用语文教材,都有一个如何引导学生养成语文学习习惯的问题,都要注意通过语文教材使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正确方法,历练定型,成为良好的习惯,从而爱学语文、会学语文、常学语文、善学语文。学习的习惯与非智力因素是考试难以检测的。叶圣陶要求教材有助于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正说明他把教材当作素质教育的“锁钥”,而决非应试的敲门砖。

值得指出的是,语文教材不应仅仅是文字的书本,它还应当包括非文字的书本。语文教材是构成语文教学活动的重要因素,是语文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师教与学生学之间的纽带。语文教材的价值,正在于它是实现语文教学目的的工具,教师主要是凭借这一“锁钥”进行教学,因而各种文字资料和非文字资料都可加以利用。叶圣陶关于语文教材广泛性的论述启示我们,在选择和使用语文教材时,必须取开放的态度,尽可能地使学生通过教材这一“锁钥”获得多方面的知识、能力、方法和习惯,这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所必需的。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上一篇:教育技术学范畴体系建模研究及其方法论

下一篇:2022小学四年级专题教育教案教学计划最新

优秀养老院生日会活动策划(模板17篇) 招商邀请函 政府招商邀请函(优质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