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语文教学的熏陶感染作用重在教者

小编:admin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语文应重视语文课程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因为语文是生命之声,是文化之根,是人的精神家园。从课程广度看,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古今中外,无所不包;从课程深度来看,或赏心悦目,或回味无穷,或动人心魄,或刻骨铭心;从课程效度看,可提升道德境界,可培养审美情趣,可启迪人生智慧,可丰富文化底蕴。

所以,我们认为具有丰富人文内涵的语文课程,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必然是广泛而深远的。重视语文课程的熏陶感染作用,就必须强化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在教学中,如何发挥语文课程的熏陶感染作用,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呢?从教者自身来看,关键有两点:

首先,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就是要发挥语文教师独特的人格魅力,用教师自身的人文精神去滋润、去涵养、去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品位。

小学语文的许多课文是文质兼美的作品,要强化德育功能,必须唤起儿童的道德情感。道德情感是学生的道德认识从内部升华为道德信念,从外部转化为道德行为的中间环节。道德情感的正确与否和强弱程度将表现为“升华”和“外华”的动力和阻力。正确的道德情感稳定长期,它是语文教学德育到位的必要条件。要做到这,必须使受教育者处于充满爱的富有情感色彩的情境中,自然地接受教育,而不靠繁琐的说教。要靠发挥各种诱因的作用。语文教学德育的效果,决定于陶冶诱因本身的质量。环境、气氛、教材、教师的作风等都是诱因,但主导的是教育者对学生的爱和正确的道德情感的示范。

古人说:“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必须真诚地爱学生。老师是课本和学生心灵共振的传递者。教师要学生动情,首先自己进入课文,准确地把握教材的思想内容,进行富有情感的教学。教师不是演员却胜似演员。你可能语音不太准,朗读技巧不高,但情感必须真切自然。站在局外人的角度去分析课文,必然导致思想教育和语言训练的双重失败。教师的冷漠是语文教学落实德育的最大障碍。因此,教者一定要做到以情动之,使之动情。其实就是说教师首先受到课文思想感情的感染,然后再用自己深厚的感情去感染学生。

如在上《十里长街送总理》时,我一上讲台就神情肃穆,并充满激情地演讲。然后打开配有哀乐的课文朗诵录音,挂上图画。教师庄重的神情、感人的音乐和课文的语言、课件中真实的场景配合,多种媒体共同刺激学生的感官,迅速将学生带入课本所需要的情景中去。随着教学的深入,学生已经移位到长安街,眼眶充满了泪水,也化成了送总理灵车的少先队员。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让我们的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感受到每一位教师的教学魅力的同时,思想得到丰富的滋养,精神得到健康的成长。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上一篇:从复杂理论视角审视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对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反思

下一篇:2022小学四年级专题教育教案教学计划最新

呼吁大家献血的倡议书 呼吁无偿献血文案(优秀10篇) 党员整改措施(热门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