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畅“流”

小编:admin

重读轻写、读写割裂是目前语文教学的一大弊端,阅读费时费力,写作成了附庸和装饰,举步维艰,其结果使写作成了学生觉得头疼、老师感到棘手的一大难题。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呢?办法是:开“源”畅“流”。

语文是交际的工具,语文的运用和生活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观察生活、认识生活、反映生活、服务于生活应该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任务,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主旋律。

观察生活和认识生活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反映生活和服务于生活解决“怎么写”的问题。生活是“源”,写作是“流”,“源”开则“流”畅,“源”塞则“流”竭。阅读是理解别人对生活的反映,是间接地认识生活,是吸收;写作是直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识,是表达。在阅读训练中教给学生观察、认识、反映生活的立场、观点、方法,在写作训练中让学生到广阔的生活中去提高观察、认识、反映生活的能力,并逐步养成勤观察、勤思考、勤动笔的习惯。这样,凭借课文的例子,运用语文这个工具,由间接吸收到直接表达,循序渐进,循环往复,螺旋上升,就能达到“源头活水奔涌而来”的境界,开创语文教学的崭新局面。如果语文教学脱离生活,阅读和写作截然割裂,阅读就成了空洞的外壳,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成了文学游戏,失去了生命力。

如何开“源”畅“流”呢?

一、开直接生活之“源”,积累写作素材

生活是广阔无垠、丰富无比的,犹如一座宝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要使生活成为写作素材就必须观察。学生观察生活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有意观察,另一种是无意观察。有意观察要“授之以渔”“授之以法”。我在教《老山界》一文时,重在指导学生掌握作者观察夜景的观察方法、立足点和角度。鼓励学生变换立足点,分别从仰视、平视、俯视的角度去观察同一事物。在写作训练《记一次升旗》中,大部分同学都能运用学到的观察方法多角度地去描述升旗的场面。

对学生的无意观察,要相机诱发。一个初中生,受年龄、生活、观察水平等局限,不可能时时、处处、事事有意识地去观察。他们是否观察过事物呢?观察过。不过,那些观察大部分是无意观察。家庭生活可观察,学生生活可观察,和家长、同学逛马路、去商场、游公园、玩电子游戏机,乃至看电影、电视、报刊,参加各种集会都应看作是对社会的认识和观察。这些客观的事物都会在他们的头脑里留下迹象,学生把这些迹象储存在自己的“印象点”里,久而久之,就会淡化、遗忘。教学时,老师要注意诱发他们储存在“印象点”的客观事物,帮助他们在自己头脑里进行再观察、再分析、再思维而升华到用语言表达出来。在讲读《背影》一文时,我诱导学生打开记忆的闸门,回忆自己见过的类似“背影”的人物特征。这类人物特征,学生在生活中曾经见过,而且不止一次,如奶奶的“白发”、父亲的“手”、母亲的“脸”。在写作训练中,学生学以致用。一位同学在《母亲的脸》这篇习作中,以母亲的脸为线索,用一次自己生病时母亲把脸贴在自己额上试体温开篇,描述母亲把爱心倾注给儿女、给社会,脸由“白嫩”到“黄皱”的一桩桩往事,语言朴实,感情真挚。

观察生活仅靠老师“授之以法”“相机诱发”是不够的,还必须让学生养成勤记的习惯。为此,我要求学生将观察所得及时记下来,取名《见闻录》。读写实践证明,《见闻录》的做法简易有效,它是学生写作的素材库。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上一篇:民族精神与语文教学

下一篇:2022小学四年级专题教育教案教学计划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