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文教材隐含信息的发掘

小编:admin

在当代信息社会,青少年的视野再不能太狭隘了。在创造条件努力拓宽接受新信息的渠道的同时,切实发挥语文教材的隐含信息的作用,有助于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能促成学生知识、能力、心理、道德与审美等素质的全面提高。教材的隐含信息是相对其显性信息而言的。教材中明确规定的“训练重点”是显性教学目标,师生为达成这一目标而提取的相关信息自然是教材的显性信息。教材中并不直接为达成显性教学目标服务的信息则是隐含信息。如何发掘语文教材的隐含信息呢?

加强朗读训练有助于开发出教材的审美性,让学生生动地感受到人物的风度美、心灵美,感受到景物的神态美、情趣美。只要把握好恰当的语气、语调与语速,感情朗读不仅能训练语感,而且能读出语句的潜在内涵来。鲁彦的《听潮》是以景抒情的优美散文,其中“海在我们脚下沉吟着,诗人一般”一段,写得非常美,在反复的感情朗读中,我们不仅能读出大海“沉吟”时的神态、色彩、香味与动态感这些显性信息,还能进一步思考作者创造出这一亲切优美的意境的原因,发掘出这段文字的隐含信息:要想写出精美的绘景作品,一定要热爱生活,细心观察,多方联想,巧用修辞。

琢磨教材的细节描写,诸如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肖像、服饰以及自然景观、场面气氛等,分析作者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必能发掘有价值的东西来。《变色龙》的开端部分中,“穿着新的军大衣,提着小包”的警官奥楚蔑洛夫正要穿过市场的广场,恰在此时,木柴厂四周聚了一群人,出现了混乱局面。警官“往人群那里走去”时有一个细微动作,那就是“微微向左一转”。琢磨警官的这一动作细节便可得到一种隐含信息:沙皇专制下的俄国社会等级森严,官吏的官本位思想严重,即使一个小小的警官也惯摆架子,讲究“风度”,在百姓面前神气活现的。

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学习课文,积极建立作品之间的多向联系,有利于加强对作品的全方位理解,发挥教材的隐性功能。在比较阅读中要用敏锐的眼光善于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有这样两句话:“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藤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们若能将它与《记一辆纺车》的第三段文字进行比较阅读,就能发现:前者行文为“何首乌藤和木莲藤->木莲->何首乌->何首乌之根”,后者行文为“丰衣足食->足食->丰衣->纺线织布”。这样,我们便由此发掘出一种隐含信息,一种转承关系紧密且能显示详略、突出重点的写作方法。

运用联系法进行课文阅读,有助于读活教材,有利于学文育人。联系法是指以教材内容为中心,进行发散思维,广泛联系。既可以由教材的某一处内容作进一步的前因后果的分析挖掘或联系与此有关联的人物、事件加以延伸分析。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中介绍说,我国现存最早的雕版书籍是唐朝咸通九年的《金刚经》,藏于英国博物馆。如果由此联系《金刚经》的成书经过及其价值,该书丢失的背景等加以分析,完全可以让学生认识到科技落后导致经济与国力落后,落后就会挨打这样一个道理,从而激励出学生发愤图强的爱国情感。此外,还可以联系生活实际与思想实际对教材加以引申分析。阅读《苏州园林》时若能联系自己的旅游经历,就能从课文中发掘出园林的建筑特征、园林的审美构成要素、园林的设景方式有助于增强对园林艺术的鉴赏能力。读了《小桔灯》中夜访小姑娘家一段文字,若能联系客人来访时怎样被接待与自己到亲戚朋友家去作客受到怎样的接待这种实际生活经历,便不难发掘出教材的隐性功能,它将教会我们如何正确地待人接物,热情招待客人。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上一篇:走向新课程:给教师的18条建议(四)

下一篇:2022小学四年级专题教育教案教学计划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