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更生教授参加在线讨论整理稿(二)

小编:admin

问:yh2005:何教授,能否为我们从现代教育心理学角度,谈谈应该怎样展开语文研究性学习?

答:关于研究性学习,这几年研究得比较多。从现代教育心理学角度审视研究性学习,主要是弄清其学习类型及学习心理机制。研究性学习本质上是问题解决学习;而问题解决学习历来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对此教育心理学是从如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的。

一是关于对问题解决本质的研究。关于问题解决的本质不同学派的心理学家有不同的界定,不同的心理学理论有不同的观点:

1、行为主义理论。在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看来,解决问题的实质就是机体获得对新的刺激情境作出适当反应的过程。他们通过观察动物走迷宫和打开迷笼等行为来推测动物的问题解决学习,其中最典型的研究是桑代克关于猫逃出迷箱的实验。他把饥饿的猫放在专门设计的迷箱中,将食物放在箱外猫能够看得见却够不着的地方,这就为猫创设了一个如何打开箱门获取食物的问题情境。桑代克发现,迷箱中的猫通过尝试错误逐渐学会了抓住连结门闩的金属绳,把箱门打开,逃出迷箱,即学会了对新的刺激情境作出适当反应,也就是解决了问题。

因此,问题解决的本质是有机体通过尝试错误淘汰错误的尝试而选择正确的尝试进而最终获得解决问题的答案或有效方法的过程。正如鲍尔和希尔加德在《学习论——学习活动规律的探索》(19

8

1)一书中所述:“碰到新的陌生问题时,学习者是怎样解决的呢?刺激一反应理论家认为,学习者将其过去经验中与新问题有关的行为集中起来,或是按照新情境与以前遇到的情境的相似方面作出反应。如果这些反应不能使问题获得解决,学习者便求助于尝试错误,从他们的全部行为中发出一个又一个反应,直至问题解决。”;

3、学习分类理论。上述两种理论,混淆了人的学习与动物学习的区别以及人类低级学习与高级学习的区别,因此,研究得出的结论也很难在解释人的问题解决。到了20世纪60年代学习分类理论提出以后,把问题解决放到不同学习类型的层次排列之中,问题与问题解决才得到较明确的定义。在奥苏伯尔的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中,学习由低级到高级分为符号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概念和命题的应用——解决问题(包括创造性解决问题)。在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中,智慧技能的学习由低级到高级依次为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学习——高级规则学习。

高级规则可以通过接受学习习得,也可以通过发现学习习得。高级规则的发现学习也就是解决问题。根据学习分类理论,应将问题解决与概念和原理的简单应用或在熟悉情境中的应用相区别,因为这种应用的结果未习得新的概念和规则。问题解决是学习者将原有的概念和规则加以综合,在新情境中应用并得到新的认知成果的过程。这种新的认知成果可能是新的规则(高级规则),可能是新的解决问题策略,也可能是一篇新的文学作品或一份研究计划等;

3、信息加工理论。信息加工心理学家(Anderson,1990.)认为,问题解决活动具有三个基本特征:目的指向性,子目标的分解和算子的选择。据此,他们把问题定义为:“给定信息和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这种情境由起始状态、目标状态和中间状态三个基本成分组成,根据这三个成分的不同,可以把问题空间分为四种类型:

(1)问题空间起始状态和目标状态明确,而且达到目标的两条途径都是相同的。如,有一组数字,要求它们的和,此处问题空间的起始状态是给定的一组数字,目标状态是求它们的和算子是加法。这里有两种同样有效的求和方法。

(2)问题空间起点和目标明确,但有两条效率不同的达到目标的途径。如,某位有阅读能力的儿童想知道一个故事,其起始状态是现有的书,目标状态是知道书中的故事,达到目标的有效途径是自己看书,较为无效的途径是找人给他讲述书中的故事。

(3)问题空间的起点和目标都明确,但不知如何达到目标。学生在证明几何题时遇到的问题多半是这类问题。

(4)问题空间只有起始状态明确,目标和达到目标的途径都不明确。如解决能源危机问题,我们只知道能源有限,但是解决能源问题要达到的目标和用什么方法去达到这些目标,都是不明确的。

二是关于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的研究。关于问题解决的心理过程,不同时期的研究者依据个人研究的方法和掌握的资料不同,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和阶段模式。

1、杜威的问题解决模型。美国哲学家杜威(D.Deway)于1910年根据自己的大量观察和逻辑分析提出了心理学史上第一个著名的解决问题的过程模式。他在《我们怎样思维》一书中认为,解决问题一般包括如下五阶段:

(1)暗示:困惑、挫折或意识到困难的状态。在该阶段,问题解决者在主观上意识到所面临的问题,产生一种认知的困惑感;

(2)诊断:确定和界说问题。问题解决者在该阶段能够从问题情境中识别出问题即确定疑难究竟在什么地方,理解它与其它问题之间的关系,明确解决问题的条件、需要填补的缺口或要达到的目标;

(3)假设: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问题解决者在分析问题空间的基础上,使问题情境中的命题与其认知结构联系起来,激活有关背景知识和已有的问题解决方法,形成各种问题解决方案;

(4)推理:对解决问题的各种假设进行检验,推断这些假设可能会出现的结果。如有必要,连续检验这些假设,并对问题重新加以阐述;

(5)验证:进行验证,证实、驳斥或改正假设。找出经过检验证明为解决某一问题的最佳方案,并把这一成功的经验整合到认知结构之中,以解决同类的或新的问题。

2、信息加工的问题解决模型。信息加工心理学家认为,问题解决过程大致包括两个基本环节即理解问题和搜寻解法。综合有关研究,杰克(M.L.Gick)提出了一个概括性的信息加工问题解决模型:

(1)建立问题表征。理解问题的意思,明确问题是什么。此时,问题解决者要分析问题的要求和约束条件,找出它们的联系和关系;

(2)搜寻解法。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确定根据什么原则,采用什么方法和途径解决问题;

(3)解法的执行与评价。将解决问题的方案付诸实施,并把实施的结果与原有解决问题的要求进行对照;同时对问题及解法进行深入的反思。奥苏伯尔和鲁宾逊则构建了一个更为具体的问题解决过程模型。

3、建构主义的问题解决模型。建构主义者乔纳森(Jonassen, D. H.)把问题解决分为以下七个环节:

(1)理清问题及其情境限制。明确问题是否真的存在,查明问题的实质,反思原有的知识经验;

(2)澄清、明确各种可能的角度、立场和厉害关系。进一步考虑问题中的多种可能性,从多个角度、不同立场、不同侧面来审视问题;

(3)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和立场,从问题的条件和原因出发,来推论出各种解决方法;

(4)评价各种方法的有效性。问题解决者需要对不同的解法思路的有效性进行评价,要形成自己的判断,反思自己的基本假设和信念;

(5)对问题表征和解法的反思监控。要运用元认知对自己的理解状态、解决过程、解决方法、已有知识和认识信念等进行监控。

(6)实施、监察解决方案。问题解决者需要认真监察问题解决的效果——看其是否达到目标,是否满足不同方面的要求、是否还有更为有效的方案等。

(7)调整解决方案。根据问题解决结果的反馈信息重新调整解决方案,或者改变理解问题的方式或思路。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上一篇:《荷花淀》教学实录

下一篇:2022小学四年级专题教育教案教学计划最新

最新二十一世纪英语报心得体会(汇总9篇) 家乡的美食手抄报资料(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