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知识与能力

小编:admin

语文课程标准从理念到设计、从目标到实施都有突破性的进展,其核心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个核心有三根支柱支撑着: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它们整合交融,共同构筑了语文教育的立体空间。“知识和能力”作为三者之首这一事实表明,新课标没有割舍“知识”,也没有丢弃“能力”。在新课标背景下,语文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知识观、能力观,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优化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法。

语文知识是语文能力的基础。只有掌握一定程度的语文知识,才能进行独立的读写听说活动。缺乏字词句篇的基本知识,要学习有一定难度的课文,理解上就会受到阻碍;要写出有一定质量的文章,表达上就会发生困难。但是,这些基础知识,即使再扩而大之,包括课本中以语言为承载工具传输的大量关于自然世界、社会生活的知识以及范文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知识等等,都不是语文课程的主体内容,教授这些知识也不是语文课程和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学习语法修辞等基础知识,为的不是掌握一些抽象、刻板的关于语言的概念、法则等,而是提高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

从现代认知心理学广义的知识观出发,大量的语文基础知识属于规律性知识。语言学(包括语音学、词汇学、语法学)和文字学概括了语言工具的基本规律。修辞学、语境学、语用学、语体学分别概括了人们言语活动的规律。而话语语言学、文章学、文艺学等则分别概括了言语产品的规律。这些关于“语言”和“言语”的规律性知识是语文课程基础知识的组成部分。但是,这些知识在语文课程中不是以专门化的课程形态出现,更多的是以大量的经典文篇、优秀时文的文选形态出现在教材中,既不追求全面,也不求其系统。新教材只是以附录形式提示语法修辞等知识要点。鉴于此,使用新教材传授语文知识就要调整教学策略:一是“随文学习”,本着精要、有用的目的,对那些理解课文所必需的知识作必要的讲析,不必进行系统、集中的知识教学;二是结合学生实际,从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包括言语作品中选取实例,讲解语言规律,使语文知识的学习动态化、实效化;三是适时梳理,根据课本附录的相关知识要点,对单元课文和全册课本出现的语言现象作出阶段性归类,使学生逐步形成相应的知识概念。

在这方面,吉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由近百名著名特级教师精心策划、编写的《随堂金四导》丛书,做了有益的尝试实践。该书凸现随堂理念,与课堂教学的进程同步,与学生的知识需求实际同步,梳理出阶段学习中相关知识的关键、重点,很有实用价值。这套书的语文课程中关于听、说、读、写的一系列言语行为规则则属于操作性知识。主要反映言语活动的操作程序和步骤,用来解决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这是一种动态性知识。它可以为个体的语文实践活动定向。当种种操作性知识转化成个体熟练的动作经验之后,个体就掌握了相应的技能。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操作性知识的运用指导,努力促进规律性知识向操作性知识的转化,让学生在利用知识作为解决问题的工具的过程中,增强理解新知识类型的能力。这正是信息时代、知识经济社会进行知识创新所必要的。《随堂金四导》丛书不乏这类训练设计。例如归纳了四种基本段落的类型,学生便可以据此判断一个新段落的性质;讲析了段落主句出现的四种状况,学生就可以据此画出某一段落的外部形态,进而正确划分新段落的句子层次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上一篇:初中语文十种地方教材概览

下一篇:2022小学四年级专题教育教案教学计划最新

精选pbl学生心得体会(模板19篇) 道德模范事迹心得体会500字实用(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