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革命(上)

小编:admin

献给所有致力于教学创新实践的老师朋友们——

作为一个教师,如果学生交来的作业本中夹了一只虫子;如果作业本上要考你一道奥林匹克数学题,或者留言提醒你吃哪种药可以治你的咳嗽,等等,你会有什么反应?我就经常收到这样的作业本,而且我也总是乐此不疲地批阅着。

作业是长期以来困扰学生和教师的头号问题。学生的课外时间几乎被作业所占,内容也大多是机械抄记、重复套用,既没有什么思维训练价值,也谈不上什么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应试训练色彩浓厚。根据调查,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有71%的学生因为作业而伤脑筋,有36%的学生将不要布置太多的作业、少写作文和日记等作为对语文老师最大的希望。学生原本浓厚的学习兴趣,就这样不断地被这些练习打磨地无影无踪,一点一滴地耗干了学生的灵活性、创造性和纯真的情怀。这些作业也加重了教师的负担;学生每天厌烦怕做,教师也改得筋疲力尽。

我们教师能不能设计一些又能深化课堂学习、又好玩有趣、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的作业呢?能不能让学生爱做,又要动脑筋,又不能怕麻烦,又可以合作完成,又可以有不同的答案,又可以选择做不做,老师批改起来也轻松愉悦呢?这恐怕要老师多动脑筋了。

我早在1998年就开始探求语文作业改革。几年来,我积极引入现代教育理念,全方位地改进语文作业的设计策略和训练内容,构建人文交互性作业评价机制,形式上追求活泼多样,内容上体现个性化、生活化和社会化,形成了一整套“以程序性自主学习为主线、以师生人文信息互动为主体”的作业设计与指导策略,使作业的设计、指导与评价模式产生质的飞跃,真正形成了一场“作业革命”。

一、变单一作业为多元作业,让学生竞展风采

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愿意多方面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但是,同样作为学习的重要环节,作业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却往往忽视了指导学生充分运用感官,全方位、多角度地认识事物、进行感知,也没有鼓励学生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其学习、思考的结果,最终导致师生之间只是浅薄的文本符号的往来,毫无和谐美好的情趣可言。很多题目脱离学生生活实际,靠的是死记硬背,学生不仅个性没有得到发挥,而且思维潜力也得不到挖掘,很少能通过作业练习真正获得学习技能、学习态度的养成,学习能力不具备可持续性发展,没有后劲。

所以,我将过去单一的文本作业改进为可以辅以图画、照片、剪报、互联网资料,甚至是手工制作、植物叶片等等来表现,用创作的乐曲来表现,用摄录的活动录像来表现,用排练的短剧或小品来表现……鼓励学生以看、听、触、闻、尝、摸和想象等多种手段感受知识的存在、进行学问的探讨,完成生动活泼的、精彩纷呈的作业。

例如,教学《孙中山破陋习》一文时,我就让学生做了这样的作业:用三天的时间,走访老人,和他们谈一谈“裹足”、“小脚”,然后写一篇采访报告。结果,学生的作业出人意料的好。

再如,教学《第一朵杏花》中的一段,“春天来了,春风吹皱了河水,吹绿了小树,吹鼓了花苞……”我让学生用画画、诗歌、乐曲等形式来表现这一段所描写的景象。学生兴致高昂,表现出孩子们特有的天真:有的画水彩画,有的画成油画,有的做成贴纸画,有的带来了剪纸,有的自己创作了竖笛曲,有的录制了小提琴的乐音……做这种作业,同学欢乐,老师自豪,家长也啧啧称道,一举多得呀!

学生在完成这类作业时,不仅充分学习和凭借了教材内容,还广泛的涉猎到与教材相关的文学、生物、环境、城市、绘画、工艺、家庭、社交、体育、道德、科技、历史、信息技术等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的现象和知识。学生可以邀请同学合作、家长参与,甚至邀请教师参与……

这样,作业不仅仅是一个载体,还是一个极好的凭借,它给学生一个起点、一个支点,激发学生的感官体验,调动学生的情绪活动,让学生在愉悦合理的情境中,利用生活和学习中熟悉的材料来展示他们的潜能,使学生和这些材料或环境不断产生互动,自然地显现出各自不同的智力类型和能力倾向,获得了放大了许多的知识信息,锻炼了全面参与学习的能力,是一件多么开心的事情啊!

二、把工具作业变成人文作业,写作业也学习做人

知识显现是作业的主要内容。但是,围绕着作业完成的过程,还有学习者的书写习惯、语言风格、观念想法、价值判断以及情绪流露等等,都整合在其中了。一本看似单一的工具性作业中,蕴含着一个学生无数的个性特征。对于一个教师来说,它为我们提供了许多稍纵即逝的教育契机,只要善于及时发掘和利用,教师对学生的影响简直是无处不在的。

教师在每一次批改时,应当及时抓住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每一个点滴进步,主动介入其学习生活范围,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育他热爱生活,鼓励他勤奋学习,关注他思想变化,解答他的疑难困惑,分享他学习的快乐,指点他走出挫折,评点他的想法,为他提出合理建议,等等,潜移默化,引导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生在小小的作业本中,也能得到教益,学有引进,情有分享,疑有解答,误有指正,志有鞭策,才有赏识,德有教导。

一个同学在作业本中粘了两份折纸,留言让我打开看看。原来是涂满黑乎乎铅笔印的纸片,隐隐约约可以看见两枚硬币的图案。这一下就使我联想起童年时候的情景,我也曾调皮地把纸头蒙在硬币上,然后使劲地用铅笔在纸上涂抹,然后举起来和同桌比一比,看谁的更清楚……想到这儿,我就在作业本上写下了我的评语: “看来,你花了许多功夫,很认真!”

写完这句就可以结束了吧?不。教师评语的可贵之处,不是在于肯定性的终结评价,还在于能引发学生的思考、联想或情感体验。我在后面又补充了一句:“刘老师小时候也这么做过,不同的是,我挨了老师的痛骂,呜……”你猜,学生看到这样的话语,会想些什么呢?第二天,作业又交上来了。在我的评语后面多了一行小字:“哦,是吗?看来你比以前的老师好多了!”

你看,这样不仅让学生了解到自己的做法是可行的,还让学生接纳了我这个“高高在上”的老师,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和比较,让学生感受身边的老师的宽容与和蔼可亲。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不就是这个道理吗?

再后来,这个学生请我在本子上和他比赛写字,真不巧,我越是想认真地写出样子给他看,却偏偏把“膊”字写分开了一些。我只好在后面写上“写分家了,真羞”。真的让人感动的是,他竟学着我的风格为我写下了评语:“没什么,写得还不错”,连我在评语中惯用的“〈〉”符号都写上了!多么的坦诚和谅解啊,师生之间,心心相印,多好啊!

还有一次,有个学生在作业后面连出了六道英语题,这下教语文的我江郎才尽了,只好悄悄地去请教英语老师,然后又在电脑里查“金山词霸”,才把答案写了出来。最后,我还是认真地留言道:“我是请教了英语老师和金山词霸做出来的。” 我认为,答题并不是目标,让学生了解教师解题的思路、方法以及手段,教会学生学习的策略,才是根本目的。做不出学生的“难题”并不是什么丢丑的事,这正说明“学海无涯”,可老师如果不能承认自己不知道,或不能启发学生该运用什么方式、以什么途径来寻求解决难题的办法,都是很可悲的。老师们,你有这样的诚恳和胸襟吗?

天气转凉,有个小女孩在作业中写道:“刘老师,听着您一声声咳嗽,看着您一天天的消瘦下去,我很心痛。我的母亲也在咳嗽,但她吃了一种药就好了,我建议您也服用。它的名字是‘维C银翘片’,在各大药店有售。”短短的几句,让我好感动啊。我给她留言:“你真是个细心的小姑娘!”12月24日,我还在每个学生的作业批语后写上“祝你圣诞快乐!”,送给学生一份温馨的祝福。就这样,师生之间知识、情感的有来有往,其乐融融。学生总是盼着尽早将语文作业交给老师,老师也是盼着快一些收到学生的作业,交作业、改作业已成为我和学生们的开心事。

这么一来,作业和批作业就完全成为一种人文活动,是一种师生共同进行学识交流、情感沟通、志趣相长的人格协调发展的过程。在这里,学生和教师之间是那么的默契,是最真诚的朋友和伙伴,教师赢得了学生充分的信任,是学生最可信赖的师长和专家,学生在这里感受到教师的才华、学识、风度和修养,体验到民主的氛围、平等的交往、纯真的情趣和快乐的进步,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心智发展和人格的完善,普通的作业活动,成为学生人文素养形成的重要的增长点。

三、变任务作业为自选作业,老师您就放心吧

过去的作业多为教师于课后布置。作业的数量、作业的难度以及作业完成的形式,教师有着决定权,并以一定的学习纪律作为强制力保障实施。学生对于作业,总是处于被动接受任务的境地。学生必须严格地按照教师所作的规定完成作业,没有选择权。一般说来,学生总是能按部就班地完成,聪明一些的学生能完成得较好,不够用功的学生就常常采取逃避和拖延的办法。教师一厢情愿地布置的作业,作业内容、作业形式以及作业难度,是否可以适应每个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呢?显然是做不到的。

能否让学生参与作业设计,让学生自主选择作业的内容和形式呢?答案是肯定的。

例如,我们将学生的预习过程编制成为一个可操作的训练程序,设计了一套“课文预习指南”,以模块化操作的方式,指明了一篇课文学习的基本结构和基本要素,一下子把学生的课前预习纳入规范的模式中,让学生在预习时对课文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生字识记到情感体会,让学生的预习行为成为一个认识深化的过程,成为一个自学能力提升的过程。几年下来,学生的预习能力大幅度提高,很多课文在预习阶段就已经基本掌握了。良好的预习,为学生在课堂中的知识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参与课堂学习作了充分的准备。教师在及时批阅学生预习作业时,能及时发现学生的课文理解中存在的问题,就能更有针对性安排训练内容和训练目标,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奠定了物质基础。

我们把最大的自主学习的空间留给学生,放权让学生自主地选择适合于自己的作业内容、作业形式乃至作业要求。不仅如此,学生还可以自己设定作业完成的数量、完成的时间、完成的进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例如,减少机械性抄记作业,实行基础性作业自己定制制度,对生字、新词、句段的抄记采用自己定量的方式。

再如,同类作业实行难度选择制。把一个较难的问答题或小练笔,改成两三个难易不同但训练类型相似的题目,形成梯级,让学生选择其一。这样很好的照顾了个别差异。

第三,适当增加一些给主题但又不限形式、内容的综合性作业。例如“三八妇女节”期间,给学生安排一项作业——“给妈妈一个惊喜”,要求看谁做的真诚又有创意,然后再写下一小段日记,把自己的创意和妈妈的欣喜记下来。学习完《琥珀》一文以后,我们领学生参观古生物化石展览,然后让学生也模仿《琥珀》的写法,就某一种化石写成一篇想象文章,题目就定为《小小考古家》。结果学生的习作还真有一点考古文章的味道。

还有,对精彩的文学名著进行续写和扩写。这使得学生必须更好地阅读原文,而主动调用自己以往在电视、电影里见到的技法来编创,十分生动。有不少同学的构思让老师看了也叹为观止。

另外,我们让学生自己添加附加题,并给这些附加题定一个好听的栏目名称。例如“名人名句”“小小评论员”“一句话新闻”“好诗大家读”“班级小故事”“说给老师的话”。这些栏目中的材料都是学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颇有意思,老师批改作业也成了一种享受。

即使学生某天由于其它作业多、家中有事不能完成,我也不责怪,只要学生在交来的空白作业本上写明事由就行。长时间以来,几乎没有学生会向我“长期欠债”的,反而出现了有学生建议多布置一些作业的请求。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上一篇:艰难的言说──汉语口语教学百年历程述评(上)

下一篇:2022小学四年级专题教育教案教学计划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