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改应给学生搭建展示才智的平台

小编:admin

且论“到浪潮中搏击”

语文教学是一个由多种因素、多个层次构成的有统一目标的系统工程。讲求课堂教学效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课堂教学是老师和同学双方共同进行的实践活动。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上体现出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处理好“教”与“学”、“动机”与“效果”的关系,否则就会出现反差,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脱节。教学模式就出现了比较大的反差。如教师要求“多”但是学生掌握“少”;教师讲的“多”但是学生听的“少”;教师提问“多”但是学生思考“少”;教师板书“多”但是学生消化“少”等等。有些教师片面地认为,只要老师讲过的学生就应该接受。于是从题目讲到背景,从作者讲到体裁,从分段讲到归纳段意,从主题讲到写作特点,不厌其烦,津津有味,满头大汗,口干舌燥。而学生呢?听得索然无味,哈欠连天,昏昏欲睡,有时甚至睡倒一大片。因为老师面面俱到的讲解抑制学生的思维活动,压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我们要消除这种怪现象,就必须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改革势在必行,但是改什么,怎么改?就需要我们静心思考,不能盲从,不能人云亦云。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很多,从学校讲,普遍的问题是哪些,教师的素质、热情、方式,学生的知识、能力、差异,要分清轻重大小;从个人说,哪些好的有效的做法要坚持,哪些需要改进,哪些方面存在问题,要做实事求是的分析,要做到心中有数。比如说,教学是围绕课题转,还是以教学大纲为准绳,就含糊不清。这就需要改革者用睿智驾御改革的航船,大胆探索,认真实践,努力创造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新体系。本着这样的思想,我在语文教学的探索和实践中有以下几点粗浅认识。

一、改革,一定要紧紧扣住学科的性质与特点。

语文教学是汉民族的母语教学,和其他学科不能等同。比如听说训练,学母语的环境和学外语的环境完全是两回事,应该严格区别。训练的重点、程序、方法等都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性越强训练效果越好。又如高考标准化试题不能忽略,如果学生一进高中就对准高考范围与题型进行训练,而忽视了对课文的深入学习(新老教师都有这种现象,一味追求效果而放弃很多必修课文的学习),“准星”偏了,语文能力就不可能获得有效的培养。有些课文确实是佳作,是训练学生读写能力,熏陶学生思想情操,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的好依据。但是由于高考指挥棒的困扰,好端端的“文”被斩头去脚,整体不见了,只是某个局部;某个局部不是整体认知,如果不是从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辨证统一的高度去揣摩,去领悟,而是抠几个字眼微言大义一番,就会使完整的文章支离破碎。文章没有了,文味没有了,动情点消失了,学生头脑里塞进的是乱七八糟的“题”,语文能力怎么能够提高?所以说,对试题借鉴一点未尝不可,但是如果把它奉为最先进最科学的东西,反而忽视了正常的课本教学就大可不必了。中学语文,一要重理解,二要重运用。别人说的话、写的文章要听懂读懂,不能弄错,不能走样。话要说明白,写的文章要通顺,这些都是最基本的要求。迷信标准化试题,其结果必然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学的能力很差,有些连一篇文章的中心意思都表达不出来,没有组织语言文字的能力,这样的教学思想、方法没有扣住语文的性质和特点,值得商榷。

二、改革要具备勇气。

语文教改既要敢于打破陈旧的、确实束缚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观念与教法,又要善于识别摒弃包装精美的但是缺少实际效果,乃至有反科学的做法。改,就必须有转变观念的勇气,把相信自己转变为相信学生,把展示自己才华、智慧、水平转变为让学生展示才华、智慧、能力,提高其知识水平。学生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只有充分认识这一点,科学地启发、点拨、引导,学生才会学有兴趣,学有所得,有旺盛的求知欲。改,不能搞形式主义,搞花架子,不能醉心于口号的响亮、迷人,也不能一味追随课件五花八门,把复杂的语文课上成课件制作展示课,而应该追求实实在在的内容,实实在在的效果。因为复杂的语文教学不是简单的口号所能囊括。可是为什么以上的做法会产生轰动效应呢?这与我们这块文化土壤有关。长期以来,我国的教学方式陈旧单一,复杂的东西简单化很容易接受。所以,我们要立志教改,要善于识别实践,在科学性、实效性上多下功夫。

[1][2][3][4]下一页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上一篇:研究论文的分类和撰写步骤

下一篇:2022小学四年级专题教育教案教学计划最新

2023年环境监测大比武心得体会大全(17篇) 我是生活小能手作文字五篇(优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