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中学语文探究性学习

小编:admin

中学语文探究性学习,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习方式一次全新的革命。它不仅地打破了传统教育对学习方式的严重束缚,也遵循了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体现了当代中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宗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所说的“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是要“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那么它的含义是什么呢?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以及如何落实“课标”中,“将语文学习过程变为主动探究的过程”呢?为此,笔者就此谈一点拙见,敬请同仁斧正。

一、 探究性学习在语文新课标中的含义

中学语文探究性学习,是以探究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它包含探讨和研究两个层面。探讨即探求学问、探索真理;研究即研究问题,追根求源,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它较少关注学生学习知识的技能和方法,而是更加强调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选择、解释和运用,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因此,探究性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它能启迪心智,挖掘潜质,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

新课程标准中,反复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即“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而有个性的过程。”(《走进新课程》)可见,探究性学习是融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的一种学习方法。因此,我们要注意教学观念的转变:变教师的“教”为“导”;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这样才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大胆探索,也有利于教师教学的针对性,以及实施素质教育的实效性。

二、 探究性学习的基本模式

中学探究性学习教学模式,是在素质教育理论指导下,以民主合作的教学关系为基础,以导学的教学程序为主线,充分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并通过教学诸因素的优化组合,实现学生自学能力,探究能力和整体素质共同提高的教学模式。其核心是: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疑为主轴、讨论为主线。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有创新意识,增强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探究性学习教学模式虽然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我们可以根据它的本质核心去探寻它的内在规律。笔者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逐步摸索形成了一种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四段六环节”教学模式。即“四个阶段”:探究的准备阶段---探究的实施阶段--反馈顿悟阶段---总结延伸阶段;“六个环节”:即寻求联系、找准切入——导入新课、设置目标——激发兴趣、自学质疑——探究质疑、合作释疑——反馈矫正、强化顿悟——拓展延伸、反省总结。总之,在实施过程中,要注重要尽可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教学主体,把握教学深度,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

三、 探究性学习的前提

探究性学习应还给学生一个自由翱翔的空间,让他们在知识的天空里展翅高飞。营造一个合作宽松的学习环境,给学生一个探索的空间,任其畅谈雄辩,培养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学习习惯。为他们构建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让他们敢想、敢说、敢写。鼓励学生走上讲台一展风采,满足他们的交流欲望,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创造潜力,使他们磨砺成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教育学生在“观察”中发问,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质。

1、课堂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要突出课堂教学学生的主体性,就是要确认他们在学习中的认知、发展的主体作用。从学习的过程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因此,学习只能通过他们自身的实践、感知,以及思维、判断,才能获得知识,得到情感体验,别人是不能越俎代疱的。“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学习,才能把人类的文明成果转化为自己的智力和能力。”钱梦龙老师提倡的“目中有人”的语文教学观念,就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应该坚持“少讲多思”原则,实施开放性教学:凡是需要读的就让学生去读,凡是需要说的就让学生去说,凡是需要做的就让学生去做,凡是需要写的就让学生去写;凡是需要思考的就让学生去想,凡是需要讨论的就让学生去讨论。即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提问、思考和练习时间。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每个学生都有独立的要求,都有一种表现自我潜在学习的欲望。他们在学校的整个学习过程,就是争取独立和日益独立的过程。忽视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压制学生的独立要求,从而导致学生独立性的不断丧失,这是传统教学的最大弊端。”所以我们要在课堂上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自由探究,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将独立思考和集体讨论结合起来

讨论式教学,是探究性学习的另一表现形式,也是新课程、新教法所提倡的一种参与式教学方法。它体现了新课程中“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理念”。所以探究性学习,更应该把个体的独立思考和集体的讨论学习结合起来。探究性学习初期,让学生独立思考可以不受旁人的影响,不受现成结论的束缚,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克服思维的依赖性,展现他们的个性。因而得出的结论也较为客观正确。但是,“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学记》)仅仅让学生独立思考是不够的,一则思考单一,二则有时难免会陷入“百思不得其解”的困境,因此独立思考必须和集体讨论结合起来。在学生充分自学、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可用多种形式和方法,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各个小组共同讨论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在讨论中,让学生集思广益,相互切磋,取长补短,开智启悟,可以解决独立思考中所遇到的疑难问题,又能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也能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讨论欲望,创设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诱发学生的认知冲动和探究欲望,使其独立思考与集体讨论相得益彰,达到思维训练的真正功效。

3、将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精讲点拔结合起来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方式。”“它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一是有一个以‘学’为中心的探究学习环境,二是给学主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引导。”(《探究教学论》)因此,探究性学习必须把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点拔结合起来。只有自主学习,才能使学生形成学习语文的能力。这是因为学生在学习能力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学生需要自身对知识、技能进行内化,亲身体验感悟。所以,教师要把学生自读、思考的权利还给学生。教师只需发挥主导作用,通过精讲点拔,帮助学生达到顿悟的满足、获得启智的惊喜、审美情趣的享受,最终得到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技能。

教师的精讲点拔,既可以是对具体问题的解答,也可以是一般方法的指导。但都必须注意方法的诱导和总结及思维的培养,并尽可能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不能满足于就事论事。点拔的时机,既可以在思考问题前,也可以在遇到疑难时。例如,我在教《雨霖铃》时,就不失时机的问:“骤雨初竭”一定是实写吗?它还暗含了什么意思?一问激起千层浪,课堂上得到许多异想不到的答案。后面许多虚实相生的句子,学生也能通过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得到更多的美感体验,当学生学会了分析与体验,教师不必多讲,学生也会自然去分析探究。

当然,教师的精讲点拔也包括知识本身,更可是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教师在引导帮助时,应多表现为一种启迪,一种激励,唤起他们潜在的知识和内在的智能,以及精神品质。使他们认识到知识的价值,人生的真谛。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上一篇: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下一篇:2022小学四年级专题教育教案教学计划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