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语文教学中值得关注的四个问题

小编:admin

一、关于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关系问题

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是统一在一起的,二者不可偏废,也不可分离;而当前确有过分强调人文性而忽视工具性的倾向存在。

那么,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到底该怎么理解呢?我们知道,人们常说的语文素养应该包括:语文积累、语感、语文学习的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以及思维品质、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等。其中,有关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文学作品审美能力和质疑批判探究能力的内容,应该属于语文工具性的范畴;语文的人文性则更多地表现为学习的意志、品质、责任感和对母语的挚爱之情等。

作为一名高中生,应该掌握语言交际的规范,具备良好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以适应现实生活和自我发展的需要。要想有效地提高高中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必须处理好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课程内容要加强与学生生活经验和实际需要的联系;二是课程实施途径要注重设计并开展应用性强的语文实践活动。

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接受审美教育,而语文课程是其中的一条重要渠道。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可以体味到语言美、书写艺术美、形象美、情感美等。高中语文课程有必要让学生在阅读优秀作品的过程中打好精神的底子,提高文化品位和鉴赏能力,增强追求美的意识,提高发现美的能力,学会对美的表现和创造。

让学生从小就养成探究意识,逐步提高探究能力,是时代所赋予的任务,也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内在需要。倡导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首先我们要转变观念,改变学生长期以来习惯了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使他们养成探究的意识和习惯。其次我们要了解探究学习,逐步熟悉探究学习。

总之、我们要谨防由于过分强调“工具性”而将语文教死,由于过分强调人文性而将语文架空虚化的倾向。

二、关于语文姓语的问题

语文姓语的口号,是在1992年江苏南通会议上提出来的,我认为,这个口号至今也不过时。这里,我着重强调三点。

1、要十分重视文本研习。

现在有一种倾向,由于强调对话,在许多语文课上,教师往往拎出一两个与文本内容若即若离的问题,然后荡开去,频繁地展开所谓的生生对话师生对话。这种课看起来很热闹,其实是无情地将文本抛在了一边。这是万万要不得的。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而课堂教学的一切活动(对话)都要围绕文本,或者说以文本为基点来展开。如果一堂课的教学内容偏离了文本,或者是对文本进行了歪解戏说,那这堂课的效果就等于零。扬州教育学院华耀祥教授曾经指出:课堂教学的活力之源就在于师生对文本理解的差异性上。这句话十分深刻。若师生对文本的理解没有差异,若教师超不过学生,就没有上课的必要,也没有进行对话的必要了。当然,师生对文本理解的差异也完全可能是学生高于教师,这也一样能使课堂教学充满活 力,有力地促进教学相长。于漪先生曾谆谆告诫广大语文教师:教师一定要胸中有书,教材要烂熟于心,也就是说教材要熟悉到如出我心,如出我口。这句话我们当铭记在心!

2.要十分重视对语言因素的挖掘。

语文课一定要十分重视对语言的积累、揣摩、感悟、品昧和鉴赏,在这个问题上,不能大而化之。揣摩、感悟、品味和鉴赏语言,我们主张用涵泳法和比较法。涵泳法偏重于主观的感受,是我国古代传统的鉴赏方法;比较法偏重于理性的分析,西方人最擅长此法。如鲁迅先生的《祝福》里有这样一段话他比先前并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但也还未留胡子,一见面是寒暄,寒暄之后说我胖了,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但我知道,这并非借题在骂我;因为他所骂的还是康有为。但是,谈话是总不投机的了,于是不多久,我便一个人剩在书房里。汪曾祺先生认为,这里的一个剩字用得极妙,按照当时的礼节,鲁四老爷这样做是在有意地冷落我,会让我很难堪。一个剩字,就足以看出我与鲁四老爷之间的隔阂之深。

3.要十分重视诵读。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兰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诵读的作用与好处是不言而喻的。我始终持这样的观点: (l)语文课上不读书,就不能 称之为语文课; (2)诵读不仅仅是一个朗读技巧的问题,更是鉴赏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我主张:第一,教师要敢于范读课文;第二,教师要创造一切机会提高学生的吟诵能力。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上一篇:略论当前诗歌教学的三种流弊

下一篇:2022小学四年级专题教育教案教学计划最新

最新异地医保承诺书汇总 爱心捐助活动校长讲话稿(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