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学和中学语文教学

小编:admin

修辞学同中学语文教学的关系非常密切。上个世纪50年代张志公先生主编的《汉语》课本第六册中专设了“修辞”一编,开启了在中学语文课本中系统讲授修辞学知识的先河。

修辞学不仅一直是语文教学知识内容的组成部分,而且对中学语文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吕叔湘先生1980年就曾指出:“语文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就要走上修辞学、风格学的道路,也就是文学语言的研究,这是语言学与文学交界处的学科。”这绝不单单是指在语文教学中增加一些修辞学、风格学的有关知识,更主要的还是强调修辞学的原则、方法以及最新发展对语文教学的深刻影响和指导意义。

中学语文教学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与研究如何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修辞学在很大程度上是一致的。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处理“文”与“道”,即语言教学与思想教育的关系,在众多思想教育中首先进行哪方面的教育,修辞学理论可以给我们重要的启示。在我国先秦典籍中,《易经·乾卦》中的“修辞立其诚,可以居业也”是关于修辞的最早论述。其中的“修辞”长期以来被解释为“修治文教”,没有跟语言表达直接挂上钩。直到近年来当某些社会现象唤起我们对语言诚信关注的时候,汉语修辞学界对“修辞立其诚”有了新的领悟和解释,指出“立诚”是修辞学的最重要原则,修辞学必须向传统回归。“修辞立其诚”是我国古代修辞学思想的高度概括,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体现了将诚信道德同语言技巧统一起来的“质文统一”的修辞观。这同先秦儒家思想中的“民无信不立”“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情欲信,辞欲巧”是完全一致的。“修辞立其诚”向语言表达提出了思想内容方面的基本要求和道德底线,它也应该成为语文教学的根本原则。离开了诚信,其他健康人格也无从谈起;离开了诚信,我们培养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再强,也是社会所不需要的。虚假的谎言即使说得天花乱坠、头头是道,被揭穿之后其修辞效果就是负效应,是“巧言令色鲜矣仁”。语文课不是思想教育课,又必须渗透思想教育,“修辞立其诚”给语文教学找到了思想教育的基点和起点。

“立诚”原则体现在语文阅读教材的编选上,要求我们要择取那些言之有物、表达真情实感、有教育启迪作用且修辞艺术高超的文章入选,杜绝那些假大空、矫揉造作、无病呻吟之作。在作文教学上,叶圣陶先生所倡导的“写话”,就是完全符合“立诚”原则的,这不仅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的需要,而且那些有切身体验、真实感受的东西才是最容易写并且容易取得好的表达效果的。“立诚”原则的“诚”主要指诚信、诚实,也可以作广义理解,包括“忠诚”“真诚”等。“忠诚”是指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现代修辞学(语用学)会话理论的合作原则中有“质”的原则,即说真话;也有礼貌原则,不说伤害对方、刺激对方的话,也就是真诚待人。“立诚”原则可以涵盖这两个方面,在说真话的同时也要注意礼貌。

在中学语文教学理论中,所谓“人文性”和“工具性”常常表现为对语言表达的两种诉求:“人文性”要求文学性强、语言鲜活、富于文采;“工具性”要求文从字顺、逻辑谨严、表达规范。这两种不同的修辞观点早在孔子的言论中就被提出了,那就是“言文”(“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和“辞达”(“辞达而已矣”)。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中提出修辞的两分野,即用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来区分这两类表达。消极修辞是指以语言表达的明白精确为目的而进行的修辞。消极修辞一般要遵循逻辑常规和语法常规,强调字面意义和所表达的意思密切结合。消极修辞是一种基本的、普遍使用的修辞方法,适用于多种语体。积极修辞又称“特殊修辞”“艺术修辞”,指以语言表达的形象、生动为目的而进行的修辞。积极修辞一般要突破语言运用的常规,是一种超常规的修辞。它注重人们的体验和感受,往往表达一种字面意义以外的深层意义,多适用于文艺语体。

从修辞学的观点看,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应统一于更高的原则──适切原则,也就是得体原则。好的语言表达要符合题旨,切合情境。语文课本中有不同语体风格的文章,对于语言表达也有着不同的要求。中学语文教学要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就是要让学生学习掌握不同语体的表达方法,在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两方面都具备一定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要求,这种审美能力当然主要是指语言表达方面的。修辞为提高语言表达效果所做的选择、加工、调整、修饰等工作,都可以归结为对美的追求。语言美是有规律可循的,它包括形象意境美、对称均衡美、整齐一律美、参差变化美等。正是修辞的审美原则决定了语言表达可以突破语法逻辑常规,寻求新奇的表达形式。在这里,相对于思想内容来说,语言本身的语义内容也属于形式。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的完美结合就是修辞的审美价值取向。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审美能力主要是通过阅读鉴赏、作文实践培养的,而与此同时也必然会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审美是一种评价,修辞学关注的正是语言表达效果好不好的问题。好不好在多数情况下并没有明确的标准,只有通过比较才能真切地了解,准确地把握。修辞的比较原则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也是一个普遍应用的原则。要讲出欧阳修《醉翁亭记》“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为什么妙,只有通过同寻常表达的“泉洌而酒香”进行比较。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忍看朋辈成新鬼”的“忍”同原稿中的“眼”相比较效果就显出高下来了。比较原则说明,“好”都是相对的,修辞的努力是永无止境的。叶圣陶先生认为阅读教学“最要紧的还是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道出了比较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在以往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介绍作者和时代背景—找出段落大意—归纳中心思想的老一套课文分析模式之所以招致广大师生的批评,一是它千篇一律,不知变化;二是没有揭示语言表达本身的精彩奥妙之处。修辞学是研究语言运用的,对语言表达的研究可以说是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在语文教学中借鉴修辞学的分析手段,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更重要的是可以进入微观,有利于学生提高语言分析和语言运用的能力。

修辞以语言三要素为材料,是在具体的语境条件下对三要素选择加工的活动,其结果就表现为修辞现象。语音方面如音节相调、同韵相协、平仄相间、叠音相配;词汇方面如同义词、反义词、上下位词的选用,方言词、古语词、外来词、新语词、行业词的运用,成语、谚语、惯用语、歇后语、格言的运用;语法方面如语素的易拉、独用,词类的活用,词组的变换,句式的选择和变换。对这些现象,教师都可以在阅读教学中加以讲授分析。例如,从语音修辞角度来看《天山景物记》中“而且已经有人计划在沟里建立酿酒厂,把野苹果酿造成大量芬芳的美酒,让这大自然的珍品化成人们的营养,增进人们的健康”一段,作者在这里运用了押韵的手法,使句子韵脚和谐,朗朗上口。再如《孔乙己》中的一段对白:“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从词汇修辞角度分析,“窃”这个文言词的使用,生动描写出孔乙己偷书被捉还要咬文嚼字,强词夺理,自命清高的窘态。又如从语法角度分析朱自清《春》中“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一句,两个原本是修饰语的形容词独立出来成为分句,避免了语句的拖沓,突出了小草的嫩绿。修辞分析中的语言三要素是动态的、运用中的,这不仅复习巩固了学生所学的语言知识,而且把这些知识变成了活的知识,让他们真正学会如何运用。

修辞分析可以对任何一级语言单位的使用进行探究,传统修辞学中所讲词语的选用和锤炼、句式的选用、修辞格三部分内容已经覆盖了语素、词、词组、单句、复句等单位的修辞现象,篇章修辞作为比较新的研究领域也有一些成果可资借鉴。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所遇到的篇目形形色色,修辞各具特点,教师可以根据它们的特点有选择地重点分析。例如:鲁迅的《药》写康大叔递给老栓馒头时一连串动词选用得就比较突出;刘鹗《明湖居听书》中的比喻相当有特色;孙犁《荷花淀》中人物对话的口语句式选用得好。还有教师总结了课文中标点符号的修辞作用,选择范例指导学生应用,取得很好的效果。将修辞分析导入中学语文教学过程并不是要在中学课堂上讲授大学的修辞学,主要是通过修辞现象的具体分析增加学生在语言运用方面的感性认识,绝不能脱离阅读作文大讲特讲修辞理论,一些不太常用的辞格名称也不必出现。

紧扣文章的题旨情境是修辞分析的落脚点。笔者并不是一概反对归纳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的做法,只是强调脱离语言分析的归纳无益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文章的思想内容只能通过语言表达显现出来,导入修辞分析会使阅读教学更加充实具体,使学生对文章作品的思想内容和写作背景有更深切的感受。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上一篇:名师的开场白

下一篇:2022小学四年级专题教育教案教学计划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