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拉萨 周国华阅读附答案

小编:

去拉萨 周国华

浸泡在刺骨的湖水中,饥寒和高原反应让他的腿肚子不听使唤地打晃,①他的心随着雪山背后的夕阳慢慢往下沉。

突然,两道冰川般的精芒从他眼中射出,他扑上前去从水中抓起一条鱼,奋力抛向岸上。碎石堆上,鱼儿徒劳地蹦起,又无奈地落地。

终于能尝到肉味了!他长出一口气,在周围捡来几块干牛粪,扔到石块圈起的土灶中,提了根一头削尖的树枝,走向那条奄奄一息的鱼。

“嗷嗷——”不知何时一位藏族老人出现在他眼前,指指地上的鱼儿,对着他发出藏獒般的咆哮声。

他惊恐地瞪大双眼,攥紧树枝,乱发无力地垂在肩上。

“喔,你是汉人吧?”良久,老人嘴里蹦出了生硬的普通话。

“哇呀哇呀——”他指着自己的肚子胡乱比划着。

“是哑巴?这样吧,用我的粮食来换你的鱼,行吗?”老人拿出糌粑打着手势,语气平和了许多。

原来老人也想吃鱼!他“嗯嗯”点头,一把接过糌粑往嘴里塞。

“别噎着,用酥油茶蘸着吃,好入肚。”老人微笑着递给他一壶酥油茶,随后轻轻捧起鱼儿,嘴里念念有词,一步一步走到湖边蹲下身子,将鱼儿放到水中。看着鱼儿欢快地游弋,老人脸上浮起欣慰的笑纹,对着湖面磕了一个长头。

他茫然注视着老人。

“可怜的孩子,多吃点,”老人又取出几个糌粑放在他面前,自己也拿了一个边吃边说,“你不知道吧,我们有水葬的习俗,这圣湖的鱼儿,谁要是吃了它们,那可是对先民的大不敬呐。”

他恍然大悟。

老人絮絮叨叨说着自己的事,也不管他是不是听懂。老人是磕长头去拉萨的,估计还要好几个月才能到达。末了,老人爱怜地望着衣衫褴褛的他说道:“孩子,我看你好像也没地方去,帮我拉车吧,至少饿不着你。”

帐篷里,老人的打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可他一夜没睡着。

第二天,他穿上了老人给的一件旧藏袍,戴着油腻的口罩,拉着那辆带棚的旧人力车,一路紧随着老人一个身位接着一个身位地往前挪动。

第三天起,当夜暮降临时,他总能赶在前面支好帐篷,烧好开水,默默地搀起磕完长头的老人,替他把这一天的终点用碎石块垒起记号。闲暇时,他老是盯着前方发呆。

他的到来,为老人省去了一半的路程,却过早地耗尽了车上的干粮。第四个月的一个傍晚,老人领着他到路边的藏民家里乞讨,藏民热情地布施给他们食物。从那以后,每回当老人快到达目的地的时候,他都已准备好食物托着下巴坐在山石上,目光越过老人的身子茫然投向远方。

拉萨越来越近了。②这一天的白天似乎结束得特别早,近在头顶的乌云盘旋在光秃秃的山头周围。他在山坳的背风处刚支起帐篷,雨倾泻下来。他一路小跑焦急地寻找老人,老人迎面拼命跑来。

“卧倒——”老人抢步上前扑倒他的一刹那,山上被雨水冲塌的乱石轰然滚落……

“老爷爷——”他积郁了许久的哭喊声直击厚厚的云层。

帐篷里,他为老人敷上藏药,老人慢慢苏醒过来。

“老爷爷,您这是何苦啊,为了我这个没用的罪人!”他泪流满面。

“别傻了,孩子,救人是积德的事,我真要是在磕长头的路上被佛祖接去,那也是福分呐。”老人微微抬起身子,额头的皱纹和硬币大小的厚茧凹凸有致,却盈满笑意。

“可我真的有罪啊!两年前为了哥们义气,在老家捅伤了人……我没命地跑,往最远处,向最高处……”

“打一开始,我就琢磨着你肯定有说不出的难处,”老人沉声说,“唉,也是有缘呐,我年轻时去过很多地方,也做了不少错事,现在想来,真是罪孽啊!这一路,我是为来世祈福。可你,还年轻呐——”

“老爷爷,我懂了,等陪你到了拉萨,我就去自首。”他开心地笑了,两年来,这是他头一次笑。

“糊涂啊!”老人意味深长地说,“你们汉人不是说‘回头是岸’吗,你醒了,难道还要呆在苦海里吗?”

“可是——”他犹豫着说,“这一路谁来照顾您?”

“傻孩子,你不回去才是我最大的负担呐,”老人撑起身子下床,不容置疑地说,“明天就回去!”

这一夜,他的呼噜声第一次比老人先响起,只是他不知道,老人的打呼声其实是假装的。

③一场雪下来,原本灰蒙蒙的群山披上了雪装,在清晨暖阳的抚摸下,粗犷的汉子一夜间变成了静美的姑娘。

他最后一次拉车到前面停下,支好帐篷,回到老人面前。

“扎西德勒!”一老一少紧紧拥抱在一起。

他走在山路上,身后响起了老人激越苍凉的歌声,听不懂歌词,他却哭了,哭得酣畅淋漓。他回过头来,山口只有经幡向他挥动五色的手指。

山的那一边,老人正默念六字真言,跪地,伏身,向远方神色庄重地磕下长头。

4.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6分)

A.文章的第三段在描写“他”时注重动作描写,运用了“长出一口气”“捡”“扔”等短语和词汇,其中“长出一口气”表现了“他”终于可以尝到肉味的轻松心理。

B.老人絮絮叨叨地告诉“他”自己的事情,主要是因为老人一个人在磕长头的路途中太过寂寞,现在终于找到一个能够倾诉的人。

C.从老人给“他”的服装是“旧藏袍”以及让“他”戴的是“油腻的口罩”等可以看出,藏族老人也是个贫困的人,让“他”拉车并给“他”饭吃是个艰难的决定。

D.“他”虽然从前为了义气伤过人,当仍是一个心地善良、知恩图报的人,这些可从“他”在陪着老人磕长头过程中提前支帐篷、烧开水、搀老人等事上体现出来。

E.倒数第二段中,“他”听到老人苍凉的歌声后大哭,“他”的哭只是自我情感的尝试释放,因为“他”知道自己再也不用东躲西藏了。

5.简要分析文中老人的形象特征。(6分)

6.文中三处画横线部分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4.AD(B项,说老人说出自己的事情主要是因为“寂寞”说法错误,老人看到“他”的形象、做法后,感觉到这个人是有说不出的难处的,他这样做主要是想引导对方说出自己的心事。C项,“艰难的决定”错误,老人虽贫困,但其助人之心是自然生发的,并无艰难可言。E项,“他”的哭还包含着对老人的感激与不舍。)

5.①敬畏习俗。老人看到“他”要烤圣湖的鱼吃,就用自己的糌粑鱼并把鱼诞生。

②心地善良。老人看到“他”落魄的样子时,就用让“他”给自己拉车的方式来接济“他”。

③勇于救人。面对危险,直接扑倒“他”,为“他”挡住山上掉下来的石头。

④深明大义。知道“他”的身份是逃犯时,就用道理劝“他”投案自首。

(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6.①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比如第1处写“他”的心像夕阳一样沉下去,表现了饥饿状态下的“他”的心理,引出抓鱼等情节;第2处写大雨来临前乌云盘旋,引出下文大雨中老人舍命救“他”的情节等等。

②更好地烘托人物形象。三处描写体现了“他”内心的变化,凸显了一位在老人的感召下敢于面对现状的“他”的形象,突出了老人的伟大。

③渲染气氛的作用。第2处写大雨来临前乌云盘旋,营造了紧张的气氛。第3处写雪后的山景,渲染出了静谧祥和的气氛。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上一篇:一条短裙 张春燕阅读附答案

下一篇:走进丽江阅读理解答案 走进丽江阅读及答案

最新报警立案申请书范文(16篇) 最新学习大学心得体会和感想(汇总10篇) 产科门诊工作计划(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