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光伏发电,人们往往会想到那些巨大的太阳能阅读答案

小编:

说到光伏发电,人们往往会想到那些巨大的太阳能电池阵列,年轻的朋友们也许会联想到美国电影《变形金刚》中那些具有“超能力”的“汽车人”所配备的能量块。其实, 。

光伏效应就是太阳光射在硅材料上产生电流直接发电,使其能量达到最佳转换的效果。以硅材料的应用开发形成的产业链条,业内称之为光伏产业。光伏效应的重要条件就是离不开太阳能资源,而太阳能资源则具有永不枯竭的优势。

光伏发电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的70年代,由于两次石油危机的影响,光伏发电在发达国家受到高度重视,发展较快。自1969年法国建成世界上第一座太阳能发电站以来,太阳能发电的比例在欧美国家逐渐提高,太阳能光伏技术也得到了不断发展。

在太阳能发电系统中,并网发电和独立式发电应用系统已经实实在在地出现于我们的生活之中。在很多大中型城市、甚至一些偏远地区,太阳能路灯的使用已经很普及;还有住宅区的照明、机场照明、医院照明、公交站牌指示灯等,都可以不依赖城市电网供电,只用太阳能电池组件将光能直接转换成了电能,多余的电量被储存在蓄电池里,待需要时再释放出来。

在特殊天气和自然灾害来临时,光伏发电的独特优势更是显现无遗。由于各个组成部分相对密闭,且在生产时大都进行了抗强风、暴雨、地震、雪压等极端恶劣自然条件的试验,在面对灾害时,光伏独立发电产品往往能够平安度过。当传统电力系统无法供电时,这些太阳能发电设备却可以迅速恢复供电,成为救命的能源。

实践证明,太阳能光伏发电有适宜分散供电的优势,非常适合在偏远山区或牧区应用。它既可以为农牧民提供家庭用电,又可以驱动水泵灌溉农田。这些地方光照强、遮挡少、太阳能资源丰富,独立式光伏发电系统的优势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中国可谓是名副其实的太阳能资源大国,具备了广泛应用光伏发电技术的地理条件。我国的光照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1平方公里可安装100兆瓦光伏阵列,每年可发电1.5亿度。我国有荒漠面积108万平方公里,如果开发利用1%的荒漠,就可以发出相当于2003年全国一年的用电量。丰富的太阳能资源,为光伏发电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基础能源。

值得欣慰的是,为鼓励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国家近年出台了一些关于发展新能源的政策,其中《关于实施金太阳示范工程的通知》已公布实施,2013年更是加快了光伏发电示范项目和相关基础能力建设的步伐,体现了国家政策对正在起步阶段的光伏发电技术研发的扶持和鼓励。

(取材于2013年《科技生活》陈雷博的文章)

链接材料:

光伏发电系统的主要部件是太阳能电池、蓄电池、控制器和逆变器。其特点是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不污染环境、能独立发电又能并网运行,受到各国企业的青睐,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15.(2014年高考北京卷,15)下列是为第一段横线处补写的句子,其中最能够使文意完整、贯通的一项是(3分)(  )

A.光伏发电是能形成产业规模的

B.光伏发电是光伏效应的另一说法

C.光伏发电的原理是很容易理解的

D.光伏发电是光伏效应的一种应用

解析:D 本题考查梳理和分析文本结构、作者思路的能力。前文说的是光伏发电以及人们对它的一些联想,后文说的是光伏效应的定义,横线处的内容必然是从光伏发电到光伏效应的过渡,故可排除A、C两项;由后文可知,光伏效应是光伏发电的原理,据此可排除B项。

16.(2014年高考北京卷,16)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含链接材料)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光伏发电系统属于新兴的能源产业,有传统的煤电水电系统无法比拟的优势,受到很多国家高度重视。

B.光伏发电系统中并网发电应用广泛,所以城市住宅区、机场、医院的照明都可以不依赖城市电网供电。

C.光伏发电系统由太阳能电池、蓄电池、控制器和逆变器构成,因而有抵御灾害的能力,被称为救命能源。

D.我国荒漠面积非常广阔、太阳能资源丰富,这为光伏发电技术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地理条件和基础能源。

E.我国的光伏发电技术十分成熟、可靠性高,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因而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

解析:AD 本题考查依据文本内容进行合理推断的能力。B项,原文是说“并网发电和独立式发电应用系统……不依赖城市电网供电”。C项,因果关系不当。E项,文中说“体现了国家政策对正在起步阶段的光伏发电技术研发的扶持和鼓励”,由此可知,我国的光伏发电技术并非“十分成熟”。

17.(2014年高考北京卷,17)下列为本文所拟的标题,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后来居上的光伏发电

B.光伏发电纵横谈

C.光伏发电与太阳能

D.光伏发电在中国

解析:B 本题考查归纳和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本文并未涉及光伏发电与其他发电系统的比较,故A项不合适。由文本内容可知,太阳能是光伏发电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条件,太阳能并非文章的主体,C项也不合适。文章只在最后涉及了中国在光伏发电上的资源优势和政策支持,“光伏发电在中国”并不能概括文章的内容,所以D项也不合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

视觉文化在现代引起了很多学科领域的学者的重视,艺术家、社会学家、美学家、哲学家都从不同的角度尝试理解这一文化现象。

从事某一艺术领域创作与研究的艺术家和学者,较早地关注视觉文化。虽然他们从事艺术创作与研究的领域不一,但是他们都认为视觉观看不是一个被动的过程,而是主动发现的过程。英国著名的美术理论家、艺术家贡布里希认为,看就是图式的透射,一个艺术家决不会用“纯真之眼”去观察世界,否则他的眼睛不是被物象所刺伤,就是无法理解世界。

美国“9·11”事件发生后,上海同济大学从事艺术设计的一位教授,看到世贸大楼被袭击而倒下的画面,他感觉:“双子大楼象征着男人,它的倒塌就像一个男人被摧毁了,这将是美国永远的痛。”这是多么独特敏锐的视觉感受!

关于视觉文化,对世界产生相当影响的美国学者阿尔温·托夫勒在他的成名作《第三次浪潮》中,用“三种文盲”的概念给予了最好的解释。他说,随着社会的演进和科技的发展,人类将产生“文字文化文盲、计算机文化文盲和影像文化文盲”。文字文化文盲是农业社会的产物,而计算机文化文盲、影像文化文盲则是工业社会,特别是后工业社会的产物。

文艺美学家对视觉文化的论述更为系统。在这方面,英国的文艺美学家伊格尔顿大声疾呼,我们正面临着一个视觉文化时代,文化符号趋于图像霸权已是不争的事实。图像的生产深刻地涉及现代社会的政治、科技、商业、美学四大主题。

中央电视台某年度全年的广告收入近90亿元,而世界著名的传媒集团维亚康姆的MTV一个频道当年的广告收入就接近这个数字,这让许多人不解:为什么一个仅是播放MTV的频道会受到这么多人的关注?这就是视觉文化社会带来的必然结果。它所反映的深层问题是,在视觉文化时代,人们需要一种视觉快感。MTV从时间转向空间,从深度转向平面,从整体转向碎片,这一切正好契合了视觉快感的要求。

哲学家们在这方面的论述就可以称得上有些振聋发聩了。当然,这种振聋发聩效应的获得绝非是学术“呐喊”所致,而是学术“深刻”所在。

海德格尔在上世纪30年代就曾说过:我们正在进入一个“世界图像时代……世界图像并非意指一幅关于世界的图像,而是指世界被把握为图像了”。

法国哲学家居伊·德波在《景象社会》一文中,大胆宣布了“景象社会”的到来。尔后,他在这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奠定了他在这一研究领域的地位。他认为世界转化为形象,就是把人的主动的创造性的活动转化为被动的行为;在景象社会中,视觉具有优先性和至上性,它压倒了其他感觉,现代人完全成了观者。

(选自孟建《让眼睛学会思考》,有删改)

8.(2014年高考浙江卷,8)下列对同济大学这位教授的视觉感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种视觉感受是观看者以专业的敏锐视觉来感受世界的结果。

B.双子大楼被袭击而倒下的画面深深地刺伤了这位教授的双眼。

C.世贸大楼的标志意义是这位艺术设计教授理解美国疼痛的关键。

D.这种视觉感受现象可以看作是贡布里希所指的“图式的透射”。

解析:B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由题干中“对同济大学这位教授的视觉感受的理解”可确定信息区间为第二段和第三段。考生根据题意对选项的重要信息进行辨析,在选项与文章内容的比照过程中,可以看出B项中“画面深深地刺伤了这位教授的双眼”理解有误。

9.(2014年高考浙江卷,9)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本文认为视觉文化时代的视觉观看,是一个需要系统研究、深刻反思的复杂文化现象。

B.本文引入多个学科的知识,从多维视角来考察视觉文化与现代社会各方面的广泛联系。

C.随着社会的演进和科技的发展,后工业社会必然产生只有“纯真之眼”的影像文化文盲。

D.为了商业利益,视觉文化时代的图像生产必须平面化、碎片化,才能契合视觉快感要求。

解析:D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答题时要重点辨析选项内容与原文内容的要点是否契合,关注选项分句之间的关系,注意选项与原文的细小差别。D项,“为了商业利益,视觉文化时代的图像生产必须平面化、碎片化,才能契合视觉快感要求”中的“必须……才能”过于绝对。

10.(2014年高考浙江卷,10)文中既说视觉文化中的观看是“主动发现的过程”,又说“景象社会”把“人的主动的创造性的活动转化为被动的行为”,看似矛盾,其实并不矛盾,为什么?(3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分析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回答该题需要紧扣问题本身,从三个方面着手:一要总括“不矛盾”的原因,“主动发现”和“被动的行为”是从不同角度来说的;二要阐明“主动发现”的意思,从文章第二、三段中可以概括提炼出来;三要阐明“被动的行为”的意思,主要可以从文章的最后一段概括提炼出来。

答案:①两种说法是从个体和社会两个不同的角度来说的,所以不矛盾。②“主动发现”是指个人可以通过学习,主动以图式透射来观察、理解世界。③“被动的行为”是指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画面平面化、碎片化的特点,加上视觉的优先性和至上性,现代人完全成了观者。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上一篇:知其白而守其黑:国画之美生根于中国文化天籁阅读答案

下一篇:走进丽江阅读理解答案 走进丽江阅读及答案

医院发展工作计划(六篇) 观察小乌龟作文300字(五篇) 上学期小学四年级语文工作总结(热门1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