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贵有疑......阅读答案

小编:

阅读下文,完成第21~26题。(14分)

读书贵有疑

胡忠伟

清代著名戏曲理论家李渔,儿时读《孟子》中的一句“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再看朱熹的注释:“褐,贱者之服,宽博,宽大之衣。”他十分纳闷——因为生长在南方,偶见的“衣褐者”多是富贵之人。“名虽褐,而实则绒(细羊毛织品)也。”于是,他向老师质疑:“褐乃贵人之衣,胡云贱者之服?既云贱矣则当从约,短一尺省一尺购办之资,少一寸免一寸缝纫之力,胡不窄小其制反宽大其形,是何以故?”老师默然不答。再询,则顾左右而言他。李渔颇感失望,疑问数十年未解。直到远游塞外,才终于揭开谜底:原来塞外天寒地冻,牧民自织牛羊毛以为衣,皆粗而不密,其形似毯,所以“人人皆褐”。可是牧民为什么不知节约物力人力,一律穿那“宽则倍身,长复扫地”的“毯”式服呢?原来这种服装是日当蓝衫夜当被的,“日则披之服,是夜用以为衾,非宽不能周其身,非衣不能尽覆其足”。

这应是“学贵疑”的很好的事例了。读书做学问,难免会遇到许多的疑难处,自古以来,人们就很赞赏提出疑问的精神,认为“会读书,当先要会疑,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怕的不是有疑难,而是终日读书没有疑问——书上说什么就信什么,是不会有进步的;书上说什么,不懂装懂,更是难有出息的。

有疑难就会想方设法去破疑释疑。学问学问,当然是既“学”且“问”的。“问”是钻研,是“学”的深化;只“学”不问,容易埋进死读书、读死书的昏庸里。“问”是知识长进的一种方式,无所谓“羞耻”之意,“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惑而不从师,终为惑矣”。

惑能从师,固然是好事,但做学问终须自己动手动脑,才有所得,否则我们便与留声机无异了。进一步说,读书做学问,不能只当翻译家,而应当有自己的思考和见地,这就是善于思考,思考才能有所启发,有所得。“始当求其所以入,终当求其所以出”,是谓知其然,还应知其所以然。古人说“学而不思则罔”,“学贵心悟,守旧无功”,都是经验之谈。思考可以明智,可以捷才。更进一步说,读书做学问有一个知识转化的问题在里头,知识转化为能力,转化为学问,才能集大成,成一家之言。

古人读书尚疑贵思,这应该是一个很好的传统,值得我们继承。在这个浩瀚的世界中,一定有很多东西是我们还未能了解的,思考与质疑的脚步一刻都不能停滞。那种食而不化,只读书不求甚解的做法,潇洒是潇洒,只怕未必能于学问有所长进。

(选自《人民日报))2010年10月26日)

小题1:.作者在文中具体阐述了怎样的观点?(2分)

小题2:.文章第一自然段有什么作用?(3分)

小题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2分)

小题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2分)

小题5:.作者以“读书贵有疑”为题目,不仅表明了自己的见解和主张,而且启人心智。请你结合文本谈谈“质疑”的方法。(2分)

小题6:.作者认为:“善于思考,思考才能有所启发,有所得。”请你补充一个事实论据来证明这个观点。(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读书贵有疑。(2分)

小题1:充当事实论据;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议论的话题。(3分)

小题1:李渔读书质疑。(2分)

小题1:辩证地论述了破疑释疑的方法及“学”与“问”的关系。(2分)

小题1:(1)想方设法破疑释疑。(1分)(2)自己动手动脑,才有所得。(1分)

小题1:示例: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在观察培养皿上葡萄球菌的生长情况时,注意到培养皿上发了霉;这种情况不知多少次被人们看到:但弗莱明提出了“为什么发霉处葡萄球菌不生长”的问题。‘经过研究,他证明青霉菌有抑制葡萄球菌生长的能力,并与其他科学家合作,最终研制出青霉素,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抗生素时代。(3分)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上一篇:最苦与最乐......阅读答案

下一篇:走进丽江阅读理解答案 走进丽江阅读及答案

音乐课听课记录评语句 最新科室工作总结开头 科室工作总结不足之处(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