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秋风吹起的思念──《秋思》文本细读

小编:

张籍的《秋思》,道尽了其浓浓的思乡之情。选这诗歌作为我到“王崧舟双名工作室”的第一篇细读的文本,作为我第一个磨课的课例,对于我这个长期在低段教学,习惯于蹦蹦跳跳,喜欢热热闹闹的孩子王来说,从来没有接触过中、高年级,但是一选就选上高段的文章,而且还是古诗,那是不自量力吧?我置这些笑声、劝说声于一旁,就让我也当上一回王校长在开学典礼送给学生的那头“初生牛犊”吧。

喜欢《秋思》是有原因的,当那几天不停地在为选课一事而烦恼之际,遇上了西方的情人节。“每逢佳节倍思亲”呀,即使是西方的节日,仍然牵动我那淡淡的思乡情怀。记得那天天气特别冷,我在酒店里,打开窗户,任春风吹拂着我的脸,感受着这身在异乡的独特情怀,而当时映入我眼帘的就是张籍的这首《秋思》。我有一个朋友说过:“选对象要选性格互补的,选课文要选适合自己的,要有感觉的。”王先生之所以能把《二泉映月》上得如此扣人心弦,是因为他在备课、在上课的时候想到了自己的爷爷。能把《枫桥夜泊》上得如此新颖,如此花心思,是因为里面的“霜满天”勾起了他对父亲的思念。那我对《秋思》呢,我见到她,又是什么让我着迷不已呢,是那“风”。

自古以来,以风寄情,可谓丝丝入扣,细细品味,令人赞叹。搜寻资料,春天的风以“和风”、“惠风”、“软风”等来描述,“正是和风丽日,几许繁红嫩绿”柳永《清平乐》,“迟日惠风柔,桃李成荫绿渐稠”张俊《南乡子》;夏天的风又叫暑风、荷风等,如“正是雨余天气,暑风清”曾觌《南柯子》等;表示秋天的风有“金凤”、“见风”,如“正金凤西起,海燕东归”康与之《金菊对芙蓉》等;反映冬天的风,称“寒风”、“霜风”、“朔风”,如“长空降瑞,寒风剪,渐渐瑶花初下”柳永《望远行》,“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黯销凝”张孝祥《六州歌头》等。古词中常常把风作为一种主体,以拟人化的手法将风的特定形象和意境刻画的入木入扣,读罢让人掩卷深思,回味悠长。但是也正因为在翻查资料的过程中,我发现以风寄思乡之情的诗歌并不多,除了我们熟悉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以外,张籍的“洛阳城里见秋风”也可谓经典之作了。

“洛阳城里见秋风”,一个“见”字,让我们越品越有味,秋风可触不可见,但是作者没有直白地说触秋风,而是巧妙地用上一个“见”字,他真的见着了吗?这岂不是不合情理,不合逻辑吗?孙绍振老师在《名作细读》里面提到的:“诗人带上感情,感觉就可能产生变异,在语言上就有夸张的自由,没有这种自由,就不能想象,就没有诗歌。想象、虚拟、假定不仅是诗人的自由,他更是读者的自由,诗人用自己的自由想象,激发起读者的想象,带动读者在阅读中把自己的归宁和经验投入到文本的理解中,以其参与创造。”

那么作为读者的我,就不妨来个大胆的、自由的想象吧!“见”秋风,在这瑟瑟的秋风中,作者见到什么呢?见到的是风中的秋景。那可能是片片黄叶飘落,也可能是燕子南归。诗人不是就有这么一首诗吗?“秋风窗下起,旅雁向南归,夜夜出门望,家家行客归。”透过这样的景,他还可能看到洛阳城里的行客已经归来,他可能看到孩童在放纸鸢,可能看到母亲在为儿子缝制衣服,可能看到妻子在为丈夫起火做饭,一个又一个许多温馨、欢乐的场面钩起了他的思乡之情。但是这一个又一个欢乐、温馨场景却又都是别人的,并不属于他这个漂泊在外的游子,见此场景,在这瑟瑟秋风中伫立的他,伤感,悲凉,孤独全都一拥而上。

秋风不会说话,不会呼唤,但生性敏感、想象力极其丰富的诗人,却能听到秋风的呼唤。曾红遍一时的《故乡的云》里面就有这么一段歌词,让我至今难忘:当身边的微风轻轻吹起,有个声音在对我呼唤 ,归来吧,浪迹天涯的游子 ,归来吧,别再四处飘泊。可能在这秋风中,同样也有着老母亲对张籍的叮嘱,有着妻子对丈夫的甜蜜话语。这一句又一句的话语,化作秋风在诗人耳畔响起。作者忆起自己的家乡的美景“杨柳阊门路,悠悠水岸斜。夜月红柑树,秋风白藕花”。忆起亲情,忆起友情“骨肉待我欢,乡里望我荣。”但这一切,离他是那么远,那么远。

当孤独的他伫立在秋风中,提笔想把自己浓浓的思乡愁绪化作家书时,却是“意万重”。作者为什么在写家书之时会“意万重”呢?我们翻看张籍的一生 :张籍 一生坎坷。自幼家境不好,只好出外苦学,游历。由于当时官场黑暗,他虽极富才华,却难以一展抱负,甚至连一个立身之地未能找到,所以他虽同情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却无能为力。诗人一生孤独地生活在贫病之中,甚至几乎失明。

面对着自己的落魄,面对自己有苦难言,面对着对现实社会的不满,更面对着“乡里望我荣”,他的家书该从何说起呀,漂泊在外多年,思乡之情又岂能是三言两语就能道得完、道得尽呢,但在行人的催促下,复恐匆匆说不尽,到底在这短短的时间里,他会写些什么呢?这给我们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是把自己浓浓的情意一泻而出,还是把自己的近况细细一道,是问候乡里朋友,还是问起那红家乡的红柑树树呢……,千言万语无从何说起呀。

王安石评价张籍:“看似寻常最奇崛”,这一件事情的发生与经过是那么寻常,寻常在于游子思乡,也是人之常情,思乡写家书,以家书寄托自己的思乡之情,最普遍不过之事,写一首抒发自己思乡之情的诗歌,古往今来,写思乡诗的也多不胜数呀!表面上的一切都显得这么寻常,但是在寻常之处却有其奇特的地方,奇崛在于后面那“又开封”,因为一个平平常常的“又开封”,却把作者那浓浓的思乡情绪表达得淋漓尽致,我想,王安石眼中的奇崛也应在此。

写至于此,张籍那伫立在秋风中的孤独身影慢慢浮现在我脑海里,而与此同时出现的则是先生《枫桥夜泊》里面的教学情景:

师:月亮已经落下去了,诗人还看得见吗?

生:(自由应答)看不见了。

师:(擦去“月落”)天地之间一片幽暗,乌鸦凄厉的叫声也已经消失了。(擦去“乌啼”)那满天的霜气看得见吗?

生:(自由应答)看不见。

师:(擦去“霜满天”)在一片幽暗和朦胧之中,那瑟瑟的江枫看得清吗?

生:(自由应答)看不清。

师:(擦去“江枫”)点点渔火忽明忽暗,若有如无。(擦去“渔火”)还有那姑苏城外的寒山寺,看得见吗?

生:(自由应答)看不见。

师:(擦去“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到客船”)天地之间,一片幽暗,一片朦胧,似乎已经没有什么景物可以相对了。(擦去“对”)

而此时的张籍,行人远走了,家书不见了,周围的秋景也在其眼中消失了,剩下的还有什么,可能就只剩下那秋风相伴了,乡愁是道不尽,说不完的。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上一篇:好一曲《长相思》──听帅壮丽老师的《长相思》有感

下一篇:2022小学四年级专题教育教案教学计划最新

2023年学泡茶劳动教育心得体会报告(大全11篇) 以案促改教师个人心得体会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