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毛女教学设计 白毛女教学过程设计

小编:YJ叶

白毛女是以主人公喜儿的命运为主线,描写了穷苦人民命运的悲惨。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白毛女教学设计,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建议

一、主题思想

歌剧《白毛女》以喜儿命运的悲喜沉浮为主线,铺叙了一系列曲折动人、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情节,深刻的表现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农村的基本矛盾——广大农民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恶霸地主黄世仁通过地租和高利贷,残酷压榨农民,逼死杨白劳,抢走喜儿并把她奸污后又要害她,后来逼得她逃进深山,过着“鬼”一般的生活。这些情节,深刻地表现了长期受着深重压迫剥削的贫苦农民,命运的悲惨,也有力地揭露了地主阶级凶残、狡诈、贪婪、腐朽的本质。剧作最后描写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打倒了地主阶级,喜儿和广大农民报仇雪恨、翻身解放了,新旧社会两重天。《白毛女》深刻地揭示了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这一主题。这部优秀歌剧具有很大的典型意义。

二、课文剧情概括

课文节选的是歌剧第一幕的第一、二场。第一场,写1935年冬的除夕夜,天降大雪,佃户杨白劳的女儿喜儿盼爹爹回家来过年;杨白劳还不起地主的租子和高利贷,在外躲帐躲了七天后于除夕夜担着豆腐担子悄悄回到家。他称回二斤面,给女儿扯了二尺红头绳,准备与相依为命的女儿欢欢喜喜过个年。就在这时,地主帐房穆仁智来逼债,硬逼杨白劳到黄世仁家去一趟。第二场,写杨白劳跟穆仁智来到地主家,地主黄世仁借逼债逼杨白劳在女儿的卖身文契上按了手印。杨白劳悲愤欲绝,踉跄往家走。课文后的剧情是:第三场写杨白劳倒在路上,被杨的老友佃户赵老汉搀回家。杨白劳在深夜喜儿睡着后,在村上一连串的鞭炮声中,喝点豆腐的卤水自尽了。第四场,写年初一在鞭炮声中喜儿惊醒,发现爹爹死在门外雪地上。不一会,穆仁智带人把喜儿抢走了。

这第一幕是全剧戏剧冲突的开端。

三、《白毛女》全剧的故事梗概

歌剧《白毛女》,共五幕十六场(原先为六幕,后来删掉了表现喜儿在山洞里的生活的第四幕,由六幕改为五幕)。全剧反映的是全国抗战爆发前的1935年冬至红军北上抗日建立抗日民主根据地的1937年秋和1938年春,发生在河北省某县杨格村的故事,地主黄世仁和佃户杨白劳、喜儿的矛盾冲突是主线。第一幕共四场,描写地主黄世仁在1935年除夕之夜借逼租为名,逼死杨白劳,抢走喜儿。第二幕,写黄世仁抢走了喜儿,又把她奸污了。喜儿悲愤之极想自尽,被黄家老妈子救下。第三幕,距第二幕七个月后。黄世仁当上了团总又娶亲,他糟蹋了喜儿后又要把她卖给人贩子。张二婶得知后偷偷放喜儿逃出黄家,住在山洞中。第四。幕,三年后的1937年冬,成了“鬼”的喜儿在奶奶庙与仇人黄世仁狭路相逢;当了八路军的王大春随部队打回杨格村。第五幕。1938年春天,杨格村已成为八路军敌后抗日根据地,农一民翻身解放了,喜儿获救走出山洞把冤伸。

四、主要人物形象

课文《白毛女》成功地塑造了杨白劳、喜儿以及恶霸地主黄世仁、狗腿子穆仁智等艺术形象。主要人物有杨白劳、喜儿以及地主黄世仁,其中杨白劳更是着力刻划的人物。

杨白劳是老一代农民的代表,勤劳、忠厚、善良。他是地主黄世仁的佃农,租种黄家六亩地,年年欠东家的租子,老还不完;借了黄家的钱,可这驴打滚(指高利贷)的债永远也还不清。因为交不上租子、还不了债,杨白劳一到快过年的时候,不得不离家出去躲帐。他到除夕的深夜里才偷偷地回家来,为过年带来三样东西:两斤白面、一根红头绳和两张门神。白面是特地为过年包饺子而买的,他们平时是买不起也吃不上的;红头绳是给心爱的女儿的过年礼物。这表明家境贫苦可又希望能有一个起码的人的生活。门神虽是迷信之物,却也反映了渴望摆脱贫苦的被压迫受剥削的生活,过上乎安、美好生活的要求和愿望。他对生活的低微、朴素的要求和愿望,始终也未能达到。大年三十的深夜,杨白劳躲帐刚回到家,地主就派狗腿子来逼讨租债,强逼杨白劳在心爱的独生女儿的卖身契上按了手印。地主是借催讨租债,逼迫杨白劳卖女儿,是想霸占喜儿。杨白劳曾想“找个说理的地方去”。但在那黑暗腐朽的社会里,哪有穷人说理的地方。黄家的狗腿子穆仁智不是对杨白劳说过这样的话吗?“县长和咱们少东家是朋友,这就是衙门口,你到哪里说理去!”杨白劳性格中是有懦弱的一面。他忍辱负重,对地主阶级的压迫剥削不敢有反抗的表示,甚至连外出逃荒也因“热土难离”而下不了决心。他最后在孤苦无告、万分悲愤与愧疚中被逼上了绝路,喝卤水自尽了。

杨白劳是在封建地主阶级长期的压榨之下尚未觉醒的老一辈农民的典型形象。他的悲惨结局是对万恶的封建地主阶级的有力揭露和血泪控诉。

喜儿是《白毛女》的主人公,也是全剧着力塑造的反抗的年轻农民形象。她的性格特点和生活道路与杨白劳截然不同。她活泼、可爱、天真、淳朴,应该有她的欢乐和幸福。可是,她却受到了一系列的严重的打击,长期在苦难中受折磨,但并没有被压倒。她的性格在不断发展,最后反抗性格发展到了最高点。喜儿是一个善良、美丽的农村姑娘。在第一幕里,她还是活泼、纯真的少女。热爱自己的父亲,热爱生活,对生活怀着天真的幻想。父亲的惨死,自己被抢入黄家,这突其来的严重打击,她不能理解,“为什么穷人这样苦呵?为什么富人这样狠?”

五、人物的语言和性格特征

1.喜儿的语言:“北风吹,雪花飘,雪花飘飘年来到。爹出门去躲帐整七天,三十晚上还没回还。大婶子给了玉茭子面,我等我的爹爹回家过年。”“啊,今儿年三十啦,家家都蒸黄米糕,包饺子,烧香,贴门神……过年啦。爹出门七八天啦,还没回来,家里过年的东西什么也没有。”“我盼爹爹心中急,等爹回来心欢喜,爹爹带回白面来,欢欢喜喜过个年,欢欢喜喜过个年!”“卖豆腐赚下了几个钱,爹爹称回来二斤面,带回家来包饺子,欢欢喜喜过个年。哎!过呀过个年!”

喜儿的性格特征:天真、活泼、单纯的少女,热爱父亲,热爱生活,向往幸福,懂得家庭生活的艰难,对生活的要求低微。

2.杨白劳的语言: “十里风雪一片白,躲帐七天回家来,指望着熬过这一关,挨冻受饿,我也能忍耐。”“好孩子,叫咱们过个平安年。”

杨白劳的性格特征:勤劳、善良、老实忠厚的老农民,长期遭受地主阶级的压榨,对生活只求能过得去,指望能过个平安年。

3.黄世仁的语言:“花天酒地辞旧岁,张灯结彩过除夕。堂上堂下齐欢笑,酒不醉人人自醉。我家自有谷满仓,那管他穷人饿肚肠。”“老杨,今儿是年三十啦,这帐是不能再拖啦。”

黄世仁的性格特征:骄奢淫逸、贪婪、凶残的剥削者压迫者。

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戏剧通过矛盾冲突和语言刻画人物的特点。

2.歌剧的特点。

3.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二)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本文能把握歌剧的特点,并能欣赏歌剧体会人物的个性化的语言。

(三)情感目标

1.了解旧社会地主阶级对农民残酷的剥削和压迫。

2.《白毛女》融民族优秀传统与西洋歌剧长处于一炉,加深我们对民族歌剧的了解与热爱。

二、学法引导

1.通过了解戏剧及歌剧的特点更好地熟悉分析《白毛女》这一课文。

2.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剧本中人物的对白来体会分析人物的性格。

3.比较歌剧《白毛女》选场和京剧《打渔杀家》选场的不同之处。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作品通过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即地主阶级对农民的残酷压迫表现主题。

(二)难点

通过对比反映社会生活本质。

(三)疑点

文中的矛盾冲突是地主阶级对贫苦人民的压迫,学生会对作者是怎样构思这场尖锐的

戏剧冲突的表示疑问,这一大问题可把它分成几个小问题,如:时间为什么安排在除夕夜?

写天气是晴朗好,还是风雪交加好?写杨白劳的家庭是人口多好,还是只有父女俩好?等。

(四)解决方法

学生反复朗读课后有关片断,讨论研究,教师加以点拨提示。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录音机、歌剧《白毛女》磁带。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复述课文故事情节。

2.课前可让学生学唱《白毛女》精彩唱段,课堂请同学表演。

3.讨论文中杨白劳这一人物与《打渔杀家》中的萧恩性格的异同。

七、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同素质教育目标。

(二)整体感知

1995年5月下旬,中国歌剧舞剧院在北京公演了复排的歌剧《白毛女》之后,某公司的一位职员给北京市委写了一封言词恳切的信。他在信中说:“好多年轻人不知杨白劳、喜儿为何人;而知道者却说:‘杨白劳欠债还钱,理所应当;喜儿替父项债,无可非议。’好多青年人讲吃、讲穿、讲消费,对旧社会一无所知,对革命传统嗤之以鼻。这种状况令人担心。”

今天教学课文《白毛女》选场,可以教育我们青年人不要忘却历史,帮助我们青年人辩证地历史地看待过去,从而进一步认识旧社会的罪恶,新社会的美好。

1.简介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和演出的影响。

歌剧《白毛女》取材于“白毛仙姑”的故事。“白毛仙姑”的民间传统大意是这样的:抗日战争前夕,在河北西北部的一个农村中,有一个恶霸地主看上了一个佃农聪明美丽的女儿,借讨租为名,逼死老农,奸污了他的女儿,后来又企图害死这个美丽的女子。这个女子被一位善良的老妈妈救出,逃进深山。由于在山洞中少吃没穿,没有盐吃,她全身发白,因吃奶奶庙中的供品,被人们发现,村里人以‘白毛仙姑”的名称供奉她,她也以此生存下来。抗日战争爆发,八路军来到,把她从深山中救出来,从此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

解放区报纸当时不断报道演出的盛况:“每至精彩处,掌声雷动,经久不息,每至悲哀处,台下总是一片啼嘘声,有人甚至从第一幕至第六幕,眼泪始终未干,……散戏后,人们无不交相称赞。”一些村子就在看了《白毛女》演出后,很快发动起来展开了反霸斗争,有的部队看了演出后,战士们纷纷要求为杨白劳、喜儿报仇,掀起了杀敌立功的热潮。

2.课前观看《白毛女》录像,课堂上请同学们复述选场的内容。

(三)教学过程

1.引导欣赏“扎红头绳”唱段(播放录音,或请本班中唱歌好的同学学唱)。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中这一唱段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表现了杨白劳非常疼爱女儿的心清,表现了喜儿深切感受到父爱的温暖的喜悦、欢快的心情,也表现了喜儿爱美的心情。

2.默读第一场戏的课文,思考《白毛女》表现深受封建地主压迫的贫苦农民的苦难,为什么第一场戏却着重写父女团聚欢乐和他们对生活的愿望,还提起喜儿和大春的婚事?

第一场写父女团聚的欢乐,更足以反衬黄世仁通杨卖女,离散骨肉的残忍。着重写父女俩对生活的愿望,更足以反衬黄世仁的自私和残酷。他为了霸占喜儿,根本不管杨家的死活,连除夕也不让人家过安稳的日子,把杨白劳弄得家破人亡。

写喜儿和大春的婚事,更足以反衬黄世仁的荒淫无耻,他拆散了一对情人,他毁灭了喜儿和大春的幸福,这也为后面大春救喜儿埋下伏笔。

3.如果说第一场可用一个字“躲”来概括,第二场则可用哪个字来归纳呢?

“逼”。杨白劳悲惨凄苦地“躲”;黄世仁穷凶极恶地“逼”。

4.明确什么是矛盾冲突,提问文中的矛盾冲突是怎样展开的?

矛盾冲突也称戏剧冲突,是表现人与人之间矛盾关系和人的内心矛盾的特殊艺术形式。

歌剧《白毛女》中的“躲”和“逼”始终作为一条主线贯穿。杨白劳“躲”不掉,被“逼”自杀;喜儿被“逼”,“躲”进深山野洞,这里的“躲”与“逼”既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也充分揭示了地主阶级对农民的残酷压迫。

5.歌剧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思考三种对比分别在课文的什么地方?它们分别揭示了什么?

(1)杨家与黄家场景气氛的对比。

第一场戏以风雪为背景,衬托杨家的贫寒凄苦,苦度年关,渲染了浓厚的悲剧气氛;第二场戏写黄家“花天酒地辞旧岁,张灯结彩过除夕”的欢乐景象,这正与杨白劳的凄凉情景构成鲜明的对比,展现了旧中国严重的阶级对立的画面。

(2)黄家堂前堂后不同行径的对比。

堂后一片欢笑划拳碰杯之声,堂前黄世仁主奴二人向杨白劳逼租逼债,逼卖亲生女儿,揭示了地主阶级花天酒地的生活是建立在残酷剥削和压迫贫苦农民的基础之上的,揭示了封建社会人吃人的本质。

(3)黄家主奴与杨白劳的性格的对比。

恶霸地主黄世仁和狗腿子穆仁智阴险凶残、贪婪、狡诈。杨白劳忠厚、老实、善良,这一对比揭示了封建剥削阶级的罪恶本质,揭示了封建剥削和封建压迫的反动性和腐朽性。

6.概括歌剧的特点。

歌剧是戏剧的一种,它以歌唱为主,辅以说白,配以舞蹈来表演的艺术。

《白毛女》这出歌剧,既不同于西洋歌剧,也不同于中国元宋以来形成的各种戏曲。它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以后,在民族民间音乐的基础上,借鉴西洋歌剧,逐步形成和创造的一种具有革命内容和民族特色的新歌剧,是我国歌剧创作的一座里程碑。

(四)总结、扩展

课文节选的两场戏,深刻地反映了旧中国农村严重的阶级对立,有力揭示了地主阶级对贫苦农民残酷的剥削和压迫。

1.比较杨白劳与萧恩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的异同。

2.设想解放后,大春和喜儿的独生女现在上初中三年级,回到家中过春节的情景,编成故事先在小组里交流,推选出来,在班上交流。

十、背景知识与课外阅读

关于作者

贺敬之,当代诗人,剧作家。1924年生于山东省峰县(今枣庄)。1937年就读于滋阳县山东省立第四乡村师范。抗日战争爆发后去湖北,就读于国立湖北中学,1939年随校赴四川,开始诗歌创作,作品多反映故乡的农村斗争生活,后集为《乡村的夜》。1940年到延安。1945年和丁毅等同志集体创作了歌剧《》。解放后,创作有《回延安》《放声歌唱》《雷锋之歌》等优秀诗篇。粉碎“四人帮”后,曾先后担任过文化部副部长,中宣部副部长等职务。

丁毅,剧作家。原名顾康。1921年出生,山东济南人,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到延安,后进鲁迅艺术文学院文学系学习。解放后曾任总政文工团副团长、总政文工团团长等职。主要作品有歌剧《》、《董存瑞》(与丁洪等人合作)《打击侵略者》(与魏巍等人合作)《一个志愿军的未婚妻》(与田川合作)等。

以上就是白毛女教学设计了,想要了解更多内容,关注本网站。

【白毛女教学设计 白毛女教学过程设计】相关推荐文章:

二十年后回故乡教学设计 二十年后回故乡教学过程

主题实践活动设计

葡萄沟说课设计 葡萄沟第二课时说课设计

回声说课设计 回声第二课时说课设计

古朗月行 设计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上一篇: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分析 雪地里的小画家赏析一等奖

下一篇:2022小学四年级专题教育教案教学计划最新

发热门诊护理工作总结(优质5篇) 专业职业健康防护知识培训心得体会(通用19篇) 2023年读安娜卡列尼娜有感(模板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