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的雨》教案10

小编:

昆明的雨

教学内容:《昆明的雨》

教材分析:《昆明的雨》是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文章或写人或写景,散文类型多样,字里行间都饱含着作者深挚的情感,展现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象和社会生活。作者汪曾祺在这篇散文中,用他特有的江南小令般的平淡而有味的语言,记下自己青年时代的足迹,倾诉着对昆明的雨的喜欢与怀念。《中学语文课标》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要有自己的体验情感,领悟作品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品味作品富于表现的语言。

学情分析:本单元是散文单元,作为八年级的学生,此前已经学过不少散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但是由于学生的生活感悟有限,要想深入体悟散文的美丽,还任重而道远。教师要重在引导其学习的过程,把品味诗意的语言作为突破口,引领学生去欣赏一篇散文、获得一些方法、品味一种风格、感悟一种情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熟读课文,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朗读方式,品味语言,体会作者诗意的语言和通过细节描写来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作者对昆明的热爱怀念之情,培养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1.熟读课文,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

2.学习作者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理解作者对生活的感受思考。

教具准备:PPT、多媒体

教学策略:启发点拨法,小组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

2.感受作者对昆明的热爱怀念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感。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____王维《山居秋暝》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____志南《绝句》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____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____李商隐《夜雨寄北》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____杜甫《春夜喜雨》

展示描写雨的古诗文名句,说说诗句中的雨具有怎样的特点,那么昆明的雨又具有怎样的特点呢,让我们共同学习课文《昆明的雨》。(板书)

二.预习检测

1.了解作者资料。

汪曾祺,江苏高邮人,1920年3月5日出生,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作品有《受戒》、《晚饭花集》、《逝水》、《晚翠文谈》等。

2.自学生字词

青头菌(jūn)避邪(bìxié)鲜腴(yú)八卦(ɡuà)

篱笆(líbā)釉(yòu)晕倒(yūndǎo)吆唤(yāo)

暮年(mù)缅甸(miǎndiàn)一碟(dié)细碎(suì)

饱涨(bǎozhǎnɡ)淋湿(lín)苔痕(hén)密匝匝(zā)

3.词语解释

乍zhà:忽然:乍冷乍热。乍暖还寒;刚,起初:新来乍到;

辟邪:辟邪即避凶,’辟’即’避’,’邪’即’凶’、’不好’。指用佛咒等避免或驱除邪祟。

鲜腴:新鲜肥美。

格调:(1)指风度;仪态。(2)指文章的风格。如:格调不高。

吆喝:大声喊叫或叫卖

暮年:晚年;老年。

情味:情调;意味。

苔痕:苔藓滋生之迹。

密匝匝:非常浓密的样子。

张目结舌:睁大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人窘迫或惊呆的样子。

三.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听课文朗读,思考:作者笔下的昆明的雨有什么特点?

教师小结:昆明的雨季长,明亮、丰满,使人动情,充满绿意,让人很舒服。

2.除了雨,作者还描写了昆明的哪些事物?

明确:还有肥大的仙人掌,好吃与不太好吃的菌子,杨梅,缅桂花,卖杨梅的女孩,房东母女,友人.....

四.细读课文,体悟情感

1.对于昆明的雨,作者流露出了怎样的情感?(原文回答)

文章中有两句“我想念昆明的雨”独句成段,请反复诵读,挖掘文章的深意。

2.作者想念的仅仅是昆明的雨吗?

资料助读:

1939年开始,汪曾祺在昆明生活学习了7年。这7年,是他一生中的重要时期:他不仅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结识了许多师长和朋友,还结识了与他相知相爱的妻子。也正是在昆明,汪曾祺开始走上文学创作之路。汪曾祺走遍了昆明的大街小巷,对于有着强烈家乡情结的他来说,昆明无异于他的第二个故乡。四十多年后,汪曾祺还对这个地方念念不忘,于是1984年5月19日写下了这篇散文。

明确:想念的不仅仅是“雨”,还有物、景、人、事,想念的是昆明的民风、人情和当年在那里的生活,想念那段动乱年代里少有的宁静、恬然。

五.体会感悟

汪曾祺对于生活7年的昆明就有如此深厚的感情。对于你的故乡,你有何感想?

六.布置作业

写出自己对故乡的感想(200字左右)

板书设计

昆明的雨汪曾祺

雨人想念之情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多种朗读方式,品味语言,体会作者诗意的语言和通过细节描写来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品读了汪曾祺对昆明的怀念之情,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品读品读的写作特色。

二.选读课文,体会风格

1.(课件展示)汪老出生于书香世家,从小就接受古典文化的熏陶,写作诗赋的才华极高,在文中,诗一样的语言信手拈来,镶嵌在普通文字里,熠熠生辉。

请同学们跳读课文,用文中的语句来补充证明以上结论。

教师示范:如描绘昆明雨季的特点时,用了“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这典雅别致的诗句,描绘出昆明雨季水分充足,植被茂盛的情景。

最有古典气息的当属结尾的那首诗了,是作者怀念40年前雨中喝酒情景而作,用诗句寄托情思,这份闲情雅致,只有文学修养丰厚的人才能表达得出。

学生充分交流。(以读为主)

2.(课件展示)汪老不仅将诗赋融入写作当中,还是细节描写的高手。他总是在绘人状物的时候,不经意间写活了一个细节,而这些细节又让他的感情抒发得更加真挚。

请同学们选读课文相关段落,用文中的语句来补充证明以上结论。

学生充分交流、明确:

(1)文中有很多过目不忘的细节,“旧日昆明人家门头上用以避邪的多是这样一些东西:一面小镜子,周围画着八卦,下面便是一片仙人掌,——在仙人掌上扎一个洞,用麻线穿了,挂在钉子上。昆明仙人掌多,且极肥大。”通过这段描写,我们仿佛看到了倒挂在门上的仙人掌,泛着绿意和湿气,在雨季为它的主人祈福驱邪。

(2)再如卖杨梅的苗家女子,她们的着装,坐在台阶上的动作,让人听了发软的吆喝声,都是如在眼前,似在耳畔,使人对雨季的杨梅充满向往之情。

(3)最细腻的当属在莲花池畔的酒店吃酒的情景,酒店内就着猪头肉、喝小酒的朋友,几只一只脚立在檐下的鸡,院子里淋着雨水的一架木香花,每一种情景都描写得生动有情。

3.(课件展示)《昆明的雨》能对读者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就在于作者对“凡人小事”的审视,用“以小见大”的视角,折射出了一位老人浓烈如火的情怀。

请同学们结合文本,试分析文中是如何“以小见大”的,并体会文章的语言风格。

学生充分交流、明确:

作者对昆明的爱是深沉的,寄托感情的载体越小,越显得爱得醇厚。仙人掌,青头菌、牛肝菌等各类菌子,杨梅,缅桂花等,作为承载感情的载体,都具有非凡的意义,它们共同昭示了汪老散文的“凡人小事”之美,共同彰显着汪老对昆明、对生活的热爱。生活的美存在于身边的一草一木中,作者用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捕捉到了它们,然后携来入文,遂成美文。

课堂小结

昆明的雨,明亮、丰满、使人动情……汪曾祺先生的散文,看似随意,又别具匠心,这“苦心经营的随便”背后,是对生活细微美好的捕捉,也是大师运笔的从容洒脱,如果你对汪老的散文意犹未尽,想对汪老了解更多,可以读他的作品《故乡的食物》《翠湖心影》《我的家乡》。

三.拓展阅读

《故乡的食物》《翠湖心影》《我的家乡》

四.布置作业

选取身边中一草一木、一枝一叶,抓住其特点,仔细观察品味,尝试以小见大的写作技巧,写一篇能表现自己独特感悟的片段。(200字左右)

板书设计

诗意语言

昆明的雨细节描写美的享受

以小见大

教学反思: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上一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5、《诫子书》赛课,包含课件,配乐和教学设计

下一篇:2022小学四年级专题教育教案教学计划最新

最新新闻主持稿 艺考播音主持新闻(优秀5篇) 护士求职自荐信200字大全(8篇) 企业广告申请书范文(1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