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教案(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小编:

水调歌头

教学目标

1. 学习本课生字词,积累名句,培养审美情趣。

2. 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作品的文学意境。

3. 体会学习作者旷达、乐观的处世态度。

教学重、难点

1. 体会思想感情、学习作者旷达、乐观的处世态度。

2. 感悟词作的文学意境,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

一、导课,板书课题,了解词人。

1. 在大自然的景物里,月亮是很富有浪漫色彩的,她很能启发人的艺术联想。一钩新月,会让人联想到初生的萌芽;一轮满月,会使人联想到美好和圆满;月亮的皎洁又常常让人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在月亮身上集中了人类许多美好的理想和憧憬。苏轼是一个性格豪放、气质浪漫的诗人,中秋之夜、大醉之中,他会由皎洁的月亮想到什么呢?请同学们试读课文。

2. 苏轼是北宋时一位伟大的文豪,你对他了解多少呢,请简介苏轼。

二、初读课文,指导朗读

三、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1. 同桌交流。

2. 集体交流。

四、精读课文,把握情感。

(探究学习)

1.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几句话表达出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2.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表现出作者的什么情怀?“此事古难全”反映出作者怎样的胸怀?

3.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该如何去领会?

(教师总结)

1. 词人通过是“回天上”还是“在人间”的犹豫表达出“出世”还是“入世”的心理矛盾,同时也用“天上”、“人间”暗指“朝廷”、“地方”,以高处之寒隐喻自己受党争迫害的政治遭遇,虽有寂寞、惆怅之感,却最终以对生活的热爱排遣了忧郁,对月起舞,表现出积极乐观的情怀。

2. “不应有恨,何事常向别时圆”以反诘的语气、埋怨的口吻向月亮发问,“不应有恨”而恨在其中,恨亲人难聚、恨命运多乖,然而苏轼毕竟是苏轼,以其高度的智慧吟唱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诗句,旷达、乐观的对待不幸,发出了“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福。

五、赏读课文,品味意境。

1. 清人胡仔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高度赞誉了该词,认为本词是中秋绘月词中的极品,中秋之月有何特点?词中是如何描绘的?

(教师小结:词人开篇发问:“明月几时有”,似在追溯月的起源,又像是在感叹造化的巧妙,表达出对明月的赞美之情,暗示了明月之美。紧接着一句感叹“今夕是何年”,是呀,今天到底是什么日子,月儿怎会如此美好?“高处不胜寒”明写月宫的高寒,暗示月光之皎洁;月下清影更显月之明亮;末笔“千里共婵娟”更是把一轮皓月悬挂在你的眼前,定格了一轮皎洁的玉盘。

读词时,我们常常感受着诗人寂寞、伤感、乐观、旷达等情感及其变化,却也时时能感受到月夜的静谧、月色的皎洁,正是缘于本词优美的意境。)

2、下列诗句与本词中的哪些句子意境相通?

l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l 我歌月裴回,我舞影零乱

l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六、总结学习方法。

(初读,疏通文意________精读,把握思想________赏读,品味意境。)

七、课内背诵。

八、布置作业。

评价苏轼的人生态度,写一篇300字左右的体会。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上一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下一篇:2022小学四年级专题教育教案教学计划最新

观孔繁森纪念馆心得体会(通用6篇) 社会实践年度总结(通用16篇) 给政府写建议书范文(2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