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吟》《看云识天气》教案及练习

小编:

《化石吟》、《看云识天气》

二. 重点、难点分析

《化石吟》

1. 把握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丰富感情。

2. 理清结构,展开合理联想和想像。

3. 认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看云识天气》

1. 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2. 理清文章的思路。

3. 领会运用比喻的妙处。

4. 培养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三. 新课讲解

《化石吟》

1. 词语积累:

(1)正音:

奇幻(huàn) 骸(hái)骨 潜(qián)行 葱(cōng)茏(lóng)

裹(guǒ) 藏(cáng) 幽(yōu)雅(yǎ) 海枯(kū)石烂

猛(měng)犸(mǎ) 引颈(jǐng)长吼

(2)解词:

骸骨——尸骨。

2. 整体把握:

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

本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

②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歌表达了作者对科学神奇与人类伟大的赞美之情。

③诗歌如果分层,可分为几层,大意如何概括?

诗歌分为三层:(1-2)通过发问,引发联想

(3-6)具体抒写无限遐想

(7)回应发问,照应开头

3. 深入剖析:

(1)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什么话?

诗中3、4、5、6节是化石说的话。意思是科学家通过对化石的研究,得出了生物进化的科学观点,所谓上帝创造万物的说法是不符合客观事实的。你看,那冰冷的骸骨不就是明证吗?古代生物虽已死亡,其肉体经过亿万年早就化为乌有,但它们作为曾经有过的生命之躯的证据是实实在在的,有这些深埋地下的化石的存在,就足以证明地球上的生命是生生不息、繁衍不断的,在这些化石中,作为生命基本物质的有机化合物还保留着,为科学家研究生物进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这些有机物的残余不就是生命的信息吗?科学家的研究工作不就是破译这些密码吗?人脸上的皱纹就是生命历程的写真,同理,化石也就是地球古生物的档案,那远古洪荒,海枯石烂,沧海桑田,物换星移,无论多么久远,无论变化多大,都阻挡不了生命的航船从太古不息地向近代出发,生命的形成也由低级向高级演化。当你参观古生物博物馆,面对复原的恐龙、猛犸,你会作何感想呢?你可能想像它在引颈长吼;当你站在重现的远古林木之中的时候,难道你不会赞叹大自然的高妙吗?作者由衷地叹服大自然是魔法师,是雕刻家。

(2)诗的第2节和最后一节构成什么关系?这样写好在哪里?

最后一节回应第2节,这样使全诗结构完整,有放有收,有问有答。

(3)诗歌把化石称为“你”有什么好处?

这首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作者将化石当作可以说话的人,并用第二人称“你”来称呼它,显得自然亲切。

《看云识天气》

1. 词语积累:

(1)正音:

峰峦(luán) 点缀(zhuì) 一霎间(shà) 匀称(chèn)

(2)解词:

峰峦:山峰和山峦。

一霎间:一会儿,形容时间极短。

预兆:事前显露出来的迹象。

轻盈:这里形容卷云像女子的动作、体态一样轻巧优美。

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征兆:即将出现的迹象。

2. 整体把握:

(1)云和天气到底有怎样的关系?

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2)课文分段及大意。

第一部分(1自然段)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看云可以识天气。

第二部分(2-6自然段)怎样看云识天气。

第三部分(7自然段)看云识天气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3)介绍了这么多的云和云的光彩,但我们读来条理清晰,作者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 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吗?

文章第1段概述云和天气的关系,先用“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一句总说,然后描绘了万千姿态的云。第2段是3、4、5段的“纲”:“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后面三段就是遵循这个“纲”展开的。第3段照应“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将“薄云”又分为“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并分别介绍了它们的特点及和天气的关系。第4、5段照应“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第6自然段开始写“云的光彩同天气的关系”,最后一段总结全文。

3. 深入剖析:

*学习第一部分,思考:

(1)课文中哪些句子说明了云的“姿态万千”?哪些句子又说明了云的“变化无常”?

八个比喻,分别说明云的形态之多,紧扣了“万千”、“有时……有时……刚才……一霎时”,紧扣了“变化无常”。

(2)本段的最后一句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以“招牌”作比,说明了云是天气的标志,可以看云识天气,引出全文的中心。

*分析第二部分,思考:

(1)这一部分可以分为几层?

两个层次:第一层(3—5自然段),云的形态与天气的关系。第二层(6自然段),光彩现象与天气的关系。

(2)依据课文内容,列出云及其光彩的种类、特征和它们分别预示的天气情况。

晴天云简表

云名 云的形态变化 高度 厚度 天气征兆

卷云 像羽毛像绫纱,丝丝缕缕地漂浮着 最高 最薄 象征晴朗

卷积云 像水面的鳞波,是成群成行的卷云 很高 很薄 无雨雪

积云 像棉花团,上午出现,傍晚消散 2 000米左右 较薄 阳光温和

高积云 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扁球状,排列整齐 2 000米左右 较薄 天晴

雨雪冰雹云层变化简表

云名 变化过程 形状 位置 天气征兆

卷层云 卷云聚集,向前推进 像白绸幕蒙住天空 高 晴转阴

高层云 卷云越变越厚 像毛玻璃遮着太阳 低 将下雨雪

雨层云 高层云变得更厚 暗灰色云块密布天空 更低 雨雪连绵

积雨云 积云迅速形成高大云山 乌云密布天空 更低 雷雨冰雹

云的光彩简表

光名 产生和分布情况 色彩 天气征兆

晕 产生在卷层云上,分布在日月周围 里红外紫 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华 产生在高积云边缘部分 里紫外红 华环由小变大,转晴;由大变小,转阴雨

虹 雨过天晴,在太阳对面的云幕上 彩色圆弧 东虹轰隆西虹雨

霞 早、晚,太阳照着对面的云彩 云层变红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学习第三部分。

①看云识天气的目的和方法是什么?它有哪些局限性?

看云识天气的目的:识别阴晴风雨,预知天气变化;

看云识天气的方法:要虚心向有经验的人学习,留心观察云的变化,在反复的观察中掌握规律;

看云识天气的局限:天气变化异常复杂,看云识天气毕竟有一定的限度。

4. 举例说明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1)打比方。如:“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形象地说明了卷云的轻盈和洁白;“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鳞波”比喻卷积云的形态特征;“像棉花团似的白云”比喻积云的形态特征。

(2)引资料。如:‘“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所以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引用民间谚语来说明物象的道理。

5. 总结:

介绍了种类繁多的云及云的光彩,但文章层次清晰,很有条理,关键在于作者选取了合理的说明顺序。先说什么,后说什么,作者做到了心中有数。另外,作为一篇科普说明文,作者写得非常生动形象,这得益于运用了恰当的修辞方法。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习作者对自然现象的细心观察。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一样可以写出精彩的文章。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30分钟)

一. 基础知识: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骸骨( ) 裹藏( ) 葱茏( ) 潜行( ) 猛犸( )匀称( ) 笼罩( ) 顷刻( )

2. 改正成语中的错别字。

事在必行( ) 其貌不洋( ) 坐想其成( ) 以逸代劳( ) 故技重演( ) 针贬时弊( ) 言不由中( ) 出神入画( )

3. 解释词语。

(1)腐朽:

(2)化为乌有:

(3)潜行:

(4)海枯石烂:

(5)葱茏:

(6)叹服:

4. 选恰当的词填入空白处。

(1)积云如果迅速地向上凸起,_______高大的云山。(形成,变成)

(2)群峰争奇,耸入天顶,就_______了积雨云。(形成,变成)

5. 与下面诗句衔接最紧密的一句是( )

朋友,不要说地上是阴影,那是因为你总低着头。____________________。

A. 抬起你的头,大步往前走,把阴影永远留在你的身后

B. 挺起你的胸,抬起你的头,把阴影永远留在你的身后

C. 抬起你的头,迎着太阳走,把阴影永远留在你的身后

D. 迎着太阳走,誓死不回头,把阴影永远留在你的身后

二. 阅读:

文段一:

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

描绘出一幅幅生物进化的图画;

你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

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

肉体虽早已腐朽化为乌有,

生之灵火却悄然潜行在地下,

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

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

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

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

海枯,石烂,日转,星移……

生命的航船从太古不息地向近代进发。

复原的恐龙、猛犸仿佛在引颈长吼,

重现的远古林木多么葱茏、幽雅,

啊,你——令人叹服的大自然,

高明的魔术师,卓越的雕刻家!

1. 所选这几节紧承诗的第二节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展开。

2. 第一节中“造物主的存在”是什么样的理论?“平凡的真理”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所选部分第二节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皱纹和化石有什么关系?作者为什么要写皱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从选文看,诗句发展到第_____节时诗人的感情达到了高潮,“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诗人由衷的赞叹。

6. 诗中称化石为“你”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段二:

天上的云,姿态万千,变化无常: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张大棉絮,满满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流,像雄师,像奔马……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瞬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1. 在下面横线上写出本段文字的中心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招牌”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文段中的“姿态万千”、“变化无常”词语分别是写云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本段文字的结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5. 文段中的最后一句引出了节选的全文的说明中心,联系全文,说说全文的说明中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

文段三:

去年六月,蒙大拿洛基博物馆的古生物学家帕特·莱基在蒙大拿荒原的一个偏僻地方,发掘出一具约12米长、约为完整骨骼75%的霸王龙骨骼化石。除了尾部短缺一小部分外,差不多是一具完整的霸王龙骨骼化石。 据此,科学家就能着手解开霸王龙的一些悬而未决之谜。

通常,体长12米、体重达3000千克,并长有17.7厘米长、剃刀般锋利牙齿的霸王龙,如果不归入食肉动物范围,是令人难以理解的。可是,一部分古物学家认为,霸王龙短得可怜的前肢(在4.5米长的躯干上,前肢只有91厘米长),以及这蹒跚的步伐、缓慢的移动速度,使得它们不可能对小动物发起突然袭击。他们深信,霸王龙的食物是以死亡动物为主的。

为了研究霸王龙的奔跑能力,科学家对所发掘的霸王龙腿骨、骨盆、趾骨进行生物力学分析。他们测定了霸王龙化石上左前肢二头肌腱附着的痕迹,根据骨的大小和肌腱附着的度以及骨上大致的肌肉量,计算出霸王龙的每侧前肢可以抓得住约545千克的重量,这足以应付捕食的需要了,而食腐动物绝对不会长有能发挥如此强大力量的前肢。此外,过分短小的前肢在捕捉猎物时,也许还可借助于胸脯的重量,不让猎物逃走。

1. 填入文中横线上的句子,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那便是唯一保存有完整的短小前肢同时也是最完整的骨化石。

B. 这是最为完整也是唯一保存至今仍有完整短小前肢的骨骼。

C. 那就是唯一保存有完整的短小前肢也是至今最完整的骨骼。

D. 这是至今最为完整也是唯一保存有完整的短小前肢的骨化石。

2. 对霸王龙,科学研究者有两种不同看法。第一种认为是食腐动物,其根据是:①,② ,第二种认为是食肉动物,其根据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捕捉猎物时可借助胸脯重量。你倾向于第 种看法。

【试题答案】

一.

1. hái guǒ cōng lóng qián měng mǎ chèn lǒng qǐng

2. 势 扬 享 待 伎 砭 衷 化

3. (1)物质由于长时期的风吹雨打或微生物的侵害而破坏。

(2)变得虚幻,不存在。

(3)在水面以下行动或秘密行走。

(4)直到海水枯干,石头粉碎,形容经历很长的时间。

(5)青翠茂盛。

(6)称赞而且佩服。

4. 形成 变成

5. C

二. 文段一:

1. 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

2. 科学家通过对化石的研究,得出了生物进化的科学观点,所谓上帝创造万物的说法是不符合客观事实的。意思接近即可

3. 古代生物虽已死亡,其肉体经过亿万年早就化为乌有,但它们作为曾经有过的生命之躯的证据是实实在在的。

4. 人脸上的皱纹就是生命历程的写真,化石是生物进化的写真。

5. 四;令人叹服的大自然

6. 作者将化石当作可以说话的人,并用第二人称“你”来称呼它,显得自然亲切。

文段二:

1. 天上的云,姿态万千,变化无常。

2. 打比方;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云是天气变化的标志。

3. 形态、特征。

4. 总-分-总

5. 看云可以识天气。

文段三:

1. D

2. ①前肢短得可怜。②步伐蹒跚,移动速度缓慢。①前肢力量足以应付捕食的需要。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上一篇:《化石吟》教学设计16

下一篇:2022小学四年级专题教育教案教学计划最新

最新女生健康教育讲座听后感 关注心理健康教育演讲稿(大全6篇) 最新个体营业执照免责协议(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