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学习要点

小编:

《送东阳马生序》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自《宋学士文集》,作者是宋濂,明朝散文家。“马生”,字君则,“生”是长辈对晚辈的称呼。

关于“序”:

古代“序”有两种:一是介绍、评论文章的序;一是临别赠言的赠序。属于赠序。《送东阳马生序》是作者给同乡后学马生的临别赠言。这是赠序,有别于介绍评价的序。

学习,首先要扫清文字障碍,体会文章内容。

一、读准红色字的音

嗜学 冻馁 烨然 负箧曳屣

皲裂 媵人 裘葛之遗 缊袍敝衣

廪稍

三、通假字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支通肢,肢体

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通披,穿。

阅读全文,要注意的是,作者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名人,却没有摆出名人的架式进行说教而是真挚诚恳,循循善诱。熟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马生勤奋学习的呢?

1.作者是从哪几方面谈自己刻苦求学的经历的呢?

共四个方面。一是家贫读书之难;二是援疑质理之难;三是从师求学之难;四是敝衣粗食求学这难。

2.作者求学的主要方式是什么?文中哪些词写出了读书的艰难?

求学的主要方式是:援疑质理。

读书的艰难:假借藏书,手自笔录。

3.《送东阳马生序》文中表现了明代诸生优越的学习条件,其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与作者的哪些求学经历相对照?

有廪稍之供,裘葛之遗;坐大厦而诵读书;有司业、博士为之师,宜有之书皆集于此。

诸生衣食之丰与作者生活俸禄之薄相对照;诸生学于太学与作者借书苦读相对照;诸生有师传授与作者从师求学之苦相对照;诸生有求必应与作者质疑请教之难相对照。

4.《送东阳马生序》所强调的主旨是什么?

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主观的努力。

5.读了,你有何感受呢?

测试

选出与例句中红色字意思相同的一项

1、( )

例:其将归见其亲也

A、亲贤臣,远小人 B、每得降卒,必亲引问委曲

C、可以全生,可以养亲 D、久为吏民所亲

2、( )

例:卒获有所闻

A、五万兵难卒合 B、鲁肃闻刘表卒

C.猛将必发于卒伍 D、卒成大业

选出与例句中红色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3、( )

例:当余之从师也

A、益慕圣贤之道 B、不必若余之手录

C、与之论辩 D、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4、下列宾语前置句中特点不同于其它句的一项是( )

A、弗之怠 B、大王来何操

C、沛公安在 D、何陋之有

5、填空。

苏辙,字,与父 、兄 同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参考答案

1、C

解析:例句中的“亲”指父母,A中指亲近,B中指亲自,D中指亲敬。

2、D

解析:例句中的“卒”指终于,A中通“猝”,立刻、马上的意思,B中读zú,死,C中指士兵。

3、B

解析:例句中的“之”是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A中是助词,相当于“的”,C中是代词,D中也是代词。

4、A

解析:A为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其它为疑问代词宾语前置。

5、子由苏洵苏轼

中 考 解 析

(2001,上海市)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问题。

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则吾中国为未来之国,其进步未可量也;使举国之少年而亦为老大也,则吾中国为过去之国,其澌亡可翘足而待也。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1.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①其进步未可量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文中描绘了少年中国 ______________的景象;对中国少年寄予了_________________的殷切希望。

【考点】:阅读文言文的综合能力。

【分析】:

1.本题考查对选文中重要语句的翻译。解释中结合特定句式、特有的语境分析,抓住关键词“其”“戴”“履”的含义,才能准确到位。

①少年中国的进步是不可估量的。

②头顶着青色的长天,足踏着黄色的大地

2.本题考查对选文表达主旨的理解。梁启超在文中描绘了少年中国光明美好的景象;对中国少年寄予了自强自立、振兴祖国的殷切希望。

课 外 拓 展

一、关于作者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现在浙江义乌)人。他家境贫寒,但自幼好学,曾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等。他一生刻苦学习,“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元朝末年,元顺帝曾召他为翰林院编修,他以奉养父母为由,辞不应召,修道著书。

明初朱元璋称帝,宋濂就任江南儒学提举,为太子讲经。洪武二年(1369),奉命主修《元史》。累官至翰林院学士承旨、知制诰。洪武十年(1377),以年老辞官还乡。后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党案,全家流放茂州(现在四川茂汶羌族自治县),途中病死于夔州(现在重庆奉节)。

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宋濂与刘基、高启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他以继承儒家道统为己任,为文主张“宗经”“师古”,取法唐宋,著作甚丰。他的著作以传记小品和记叙性散文为代表,散文或质朴简洁,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朱元璋称他为“开国文臣之首”,刘基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四方学者称他为“太史公”。著有《宋学士文集》。

二、明初散文

明代初期的散文作家大都是由元入明者。他们经历了社会动乱,对治乱兴亡的体验较深,因此创作比较贴近现实。这个时期的主要代表作家有宋濂、刘基、方孝孺等。

宋濂是“开国文臣之首”。他坚持散文要明道致用、宗经师古,强调“辞达”,注意“通变”,要求“因事感触”而为文。所以他的散文内容比较充实,且有一定的艺术功力。刘基则诗文兼长。散文长于议论,风格古朴豪放,锋利道劲,且富于形象性,《郁离子》中的《卖柑者言》可为代表。方孝孺是宋濂的学生,继承了宋的文统与道统,且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的散文雄健豪放,犀利泼辣,如《蚊对》《指喻》等。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上一篇:八下24课《送东阳马生序》课堂实录及反思

下一篇:2022小学四年级专题教育教案教学计划最新

厦门社区挂职锻炼总结体会(优秀6篇) 最新土木工程工作汇报 思想汇报学期初的思想汇报(精选7篇)